从衡山名宿开始笑傲武侠 第3节

  实际上这些年他也为刘正风引荐过不少音乐大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曲洋的特殊性。

  明明老刘跟那些音乐家聊得挺开心的,结果他一分神,这个不安分的师傅还是跟曲洋勾搭上了。

  欧藏华很无语,有种自家的老草终究是被街溜子拔走了的无奈。

  “藏华?原来你便是解元郎。”

  曲洋打量着欧藏华,见他风华正茂、玉树临风,不禁感叹道:“当真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啊!”

  欧藏华看着曲洋,平静的说道:“国朝洪熙元年,宁王殿下编纂了古琴谱集,书中所收64首琴曲,是宁王殿下从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这位前辈所说的《广陵散》大概也在其中。”

  “什么?!”

  此话一出,曲洋和刘正风都震惊了。

  搞了半天,他们以为已经成为绝响的琴谱,早就被人家收录了?!

  曲洋张了张嘴,喃喃自语:“这怎么可能?嵇康不是说”

  “有什么不可能的?”

  欧藏华笑了笑,说道:“《广陵散》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

  “行刑前,三千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不过他们的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

  “原来如此,是那些太学生把琴谱记录下来了?”曲洋惊喜的问道。

  欧藏华淡然的说道:“不,是嵇康在给山涛的绝交信里,附赠了琴谱,山涛将琴谱收录于《启事》之中,”

  “.”

  那你提三千太学生干啥?!

  看着差点憋出内伤的曲洋,欧藏华满意的笑出了声。

  叫你这个渣渣带坏我师父,居然想骗老实人去挖坟。

  不揍你是因为打不过,不然还以为是我欧某人尊老爱幼么?

  “那《古琴谱集》在何处呢?”刘正风见此,赶紧开口转移话题。

  欧藏华回答道:“据我所知,《古琴谱集》有三份,一份存于江西南昌宁王府,一份收录于《永乐大典》之中,一份留档京师皇城文渊阁。”

  曲洋和刘正风对视一眼,刚刚还兴奋的神情一下子冷却了。

  宁王是天下少有的实权王爷,当年为永乐皇帝发动靖难立过大功的人。手底下有一支三千人的王府卫兵,不可小视。

  《永乐大典》传闻已经被永乐皇帝带着进入了长陵,那地方有锦衣卫和守陵卫保护。

  京师皇城文渊阁就更不用说了,锦衣卫、东厂、西厂、净军都是小卡拉米,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十团营这些明朝最精锐的部队才是大头。

  曲洋思来想去,觉得去挖晋人的墓似乎更现实一些。

  欧藏华看向刘正风,平静的说道:“师傅若信我,可等我一年。顺利的话,一年之后,我会把《广陵散》抄录下来。”

  “藏华准备如何做?”刘正风一听,有些欣喜的问道。

  “嗯”

  欧藏华说道:“我可以在会试之前与其他学子相交,若我不中,也可请同窗帮忙抄录.”

  “说什么胡话!”

  刘正风赶紧阻止了欧藏华,一脸严肃的说道:“我徒天资聪慧,有司天昭圣大帝保佑的,必定顺顺利利。”

  欧藏华一愣,不禁微笑着应道:“是是是”

第4章 试探

  与曲洋告别后,刘正风和欧藏华缓缓朝着刘宅走去。

  老刘看了看身边的徒弟,半响才开口问道:“你就没有什么想问的吗?”

  “我想先听师父怎么说。”欧藏华淡然的说道。

  “刚刚那位,是为师的至交好友,名为曲洋,乃是”刘正风停顿了片刻,才继续说道:“乃是魔教长老。”

  说着,他紧张的看着欧藏华,生怕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会暴怒。

  毕竟在江湖上正邪不两立,自己身为衡山派名宿,却跟魔教高层私交甚好,确实挺毁三观的。

  但欧藏华并不看中所谓的江湖正邪,魔教的底裤不干净,正道的遮羞布也污垢满满。

  不过有些事情,他还是要提醒一下老刘,便神色平静开口问道:“师父可曾记得师祖和师叔祖是怎么死的?”

  当年,日月神教围攻华山,其余四大剑派前去支援,结果华山保住了,日月神教的十大长老全部留在了华山之巅,而四大剑派的高手也死伤殆尽。

  刘正风脸色一白,挣扎着说道:“曲大哥已经有退出魔教的打算了。”

  “噢”

  欧藏华随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师父的事情,我本不该多说。”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但我希望师父也能稍微关注一下师伯。”

  “这跟师兄有什么关系?”

  刘正风微微皱眉,莫大的音乐过于追求凄凉,在老刘看来,这样的音乐太狭隘,他不喜欢。

  “嗯”

  欧藏华抿了抿嘴唇,决定把话说明白些:“这两年嵩山派明里暗里推动一项计划,即为五岳合并。我衡山派人微言轻,一直都是师伯独自面对压力。师父即便不参合,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结交魔教长老这件事若是被嵩山派察觉到,会很麻烦。”

  刘正风沉默了片刻,有些疑惑的问道:“我自是知道嵩山派左掌门近几年行事武断,却不想他还没放弃五岳合并之事这些事你是如何得知的?”

  欧藏华看了看老刘,颇为无奈的说道:“我只是读书,并不是什么都不管。”

  “你居然在读书的时候还有心思留意江湖上的事情?!”

  “有问题吗?”

  刘正风沉默了,他想起了年幼时认识的一个秀才,每天一心苦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结果考了十八年,还是个秀才。

  而他的弟子到现在也才十八岁,正儿八经读书的时间不过三四年。

  看来这读书的天赋差距,比习武更夸张啊!

  习武只要勤学苦练,是能看到效果的。

  可读书嘛

  “师父,您作为衡山名宿、刘宅家主,您的每一个决定都不能只为自己,也要想想师母、箐箐、小芹、大年、为义。”欧藏华语气平静的说道。

  原著中,这些人都是因为老刘的一意孤行而被嵩山派所杀。

  嵩山派固然可恨,但老刘也不是全无一点责任。

  “为师自然明白这些道理,藏华放心吧!”

  刘正风想了想,带着固执的口吻说道:“大不了我金盆洗手退隐江湖,他嵩山派还能强迫不成?”

  明明几十岁的人了,内心却还是有那么一些天真么?

  欧藏华暗自叹了口气,也懒得再说,免得让师父以为自己是什么极度凶残之人,或许这就是搞艺术之人的通病吧!

  不过如此一来,自己就更需要加一把劲儿了。

  两人回到刘宅,便各自回房间休息。

  而管家却起了个大早,他请来了戏班子,找来了十多个厨子,购买了大量食材,就在刘宅后门的大街上摆了五十桌,宴请全城的老百姓。

  只要人来,说两句吉祥话,就能入座吃顿好的。

  欧藏华起得比较晚,等他练完剑走出芜园时,发现向大年和刘箐都在门口等着。

  “怎么都在我这里?”欧藏华微笑着问道。

  向大年憨厚的笑了笑,说道:“我奉师父之命,贴身保护大师兄。”

  “大师兄早啊!”刘箐则笑嘻嘻的说道:“管家请了戏班在外面搭台唱戏,我想和大师兄一起去看。”

  “哦?已经开始唱了吗?”欧藏华一听,便朝着外面走去。

  “应该开始了吧?我进来的时候,看到他们已经搭好台子了。”刘箐跟在欧藏华身边,一同走出了刘宅。

  只见大街的一头已经被一个戏台子挡住,吃流水席的百姓们端着碗,一边看着戏台,一边往嘴里塞食物,时不时跟着吆喝一声,可谓相当热闹。

  戏台上,一男一女两位戏子正在绘声绘色的唱着戏,看上去年纪都不大,十五六岁的模样。

  欧藏华站在一侧看了看,发现这个戏班子表演的是衡州花鼓戏,也叫车马灯。

  这是一种在湘南一带民间小曲与歌曲艺术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衡阳当地灯会、采茶、傩舞等逐渐发展而来的民间戏曲剧种之一。

  衡州花鼓戏唱腔要求声音清脆、明亮,声音位置靠前。

  同时,要求演唱达到说的意境,依字行腔,不是为唱而唱,而是以唱来美化语言,强化唱词的语气,抒发人物的情感。

  唱词通俗易懂,杂用土语乡音,形象生动。

  说得好听,叫生活气息浓厚。

  说的难听嘛.

  他听了一阵,发现这些演员唱的内容以赞扬刘正风和他本人为主。

  在这些演员的嘴里,刘正风乐善好施,侠肝义胆。

  欧藏华才华无双冠绝天下,貌赛潘安公主求嫁。

  虽然是事实,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唱出来,还是听得他本人都有点脸红,不禁问道:“为何唱的是这个?没有其他脚本吗?”

  “啊?”

  向大年愣了愣,摇头晃脑的说道:“车马灯的脚本是即兴创作的,没有固定唱词,想唱啥就唱啥。”

  “这样啊!倒是有点意思.”

  欧藏华看着戏班那些吹唢呐、拉二胡、打梆子、敲小鼓的艺人们,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便说道:“师妹,拿笔墨纸砚过来。”

  “好的!”刘箐应了一声,跑进宅内,片刻就拿了出来。

  欧藏华就在最近的桌子上摊开白纸,回忆了一阵,写道:

  风和日暖好春光,桃红柳绿百草香。

  大傩神仙我不爱,要学织女配牛郎。

  过了一山又一山,丛林茂密遮日光。

  连理枝头比翼鸟,粉蝶成对映晨窗.

  刘箐看了看,有些好奇的问道:“大师兄,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啊?”

  “这个不是诗,”欧藏华一边写,一边说道:“这是.花鼓戏。”

  此话一出,原本不敢靠近的百姓们纷纷围了上来,解元郎居然在写花鼓戏,那一定非常精彩吧?

  就连在台上唱车马灯的演员们也不知何时停了下来,一同围到了桌子前。

  管家听到家丁汇报之后也是一愣,自家大少爷可是天上的文曲星,怎么能写粗鄙的花鼓戏呢?

  想到这里,他赶紧去寻找刘正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首节上一节3/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