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纵横,从武林外传开始 第797节

不论是宝物还是灵丹,全部都早有定数,全都是好几代之前算计好,拿了一根草都会引来无数老怪物。

那些老怪物,不仅一个个都能掐会算,而且还习惯了抱团欺人,并且绝不会因为围殴和偷袭而感到羞愧。

除非有能隔断命数的宝物,否则进入那个世界,立刻就会被杀死。

这里就有人问了,如果我能打赢所有的老怪物呢?这不就没事了?

你都能打赢所有的老怪物了,去那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

难道是去旅游逛街的?时间真的有那么充裕么?你是闲得蛋疼啊?

穿越世界是为了历练,但《蜀山剑侠传》是无法历练的,因为可能刚刚喝一口水,就被长眉真人飞剑杀死了!

孙悟空不知什么蜀山剑仙,毕竟本世界的峨眉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到了慈云寺外,早有僧人远远地迎了出来,对着玄奘躬身施了一礼。

“这位大师从何处来?”

“贫僧从东土大明而来,去往西天极乐世界拜佛求经。”

“大师是从东土大明而来?”

“正是!”

“啊呀呀,终于遇到圣僧了!”

僧人随着玄奘翻身下拜,寺内众多僧侣紧随其后,一同下拜。

玄奘慌忙询问原因。

慈云寺方丈道:“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来世能投胎到大明天朝,神僧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行有成,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

玄奘心说你这是在开玩笑!

我是来你这里取经,希望能够渡化大明百姓的,结果你们日夜念经,期盼的是来世能够投胎到大明?

那我这真经取回去做什么?

让大明百姓来世还能投胎到大明?

------------

第768章 论佛法会,玄奘以一敌五千

“都指望来世能投胎到大明!”

“都指望来世能投胎到大明!”

“都指望来世能投胎到大明!”

慈云寺方丈一句话,给玄奘整的不会了,您老人家这话让我怎么接啊!

大明的和尚,心心念念去灵山大雷音寺取大乘佛法、三藏真经,认为这可以普度众生,得到大解脱、大自在。

天竺的和尚,心心念念来世投胎到大明,认为这是最好的福报。

要不咱们换换位置?

不过这也不无道理,大明有一句流传许久的话,叫做美来自于未知。

你没见过我,我没见过你,我觉得你是最好的,你觉得我是最好的。

实际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差,绝无任何完美。

距离产生美,一切的美好都来自于未知,等到相互之间有了了解,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儿,谁能做到完美呢?

玄奘快速收敛精神,道:“老方丈此言让贫僧甚是惶恐,我们师徒只是行脚僧人,又有何受用之处?”

孙悟空道:“老方丈居于天竺,在此闲养自在,才是享福哩。”

方丈见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面上稍稍有了几分惊慌,转而变为正常。

原本他觉得,大明天朝的人,都是上上等,应该都是玄奘这般模样。

见到猴子老猪老沙,才知道大明也是有的丑有的俊,俊的风姿俊秀,丑的难以形容,与天竺并无太大不同。

方丈道:“圣僧意欲何为?”

玄奘道:“贫僧奉大明皇帝陛下旨意,去往西方极乐世界拜佛求经,路过宝方,只求安歇一夜,化顿斋饭。”

方丈道:“这个好说,不过大明圣僧至此,若是明日便走,未免让人觉得我们怠慢客人,也多有些遗憾。”

“有何遗憾之处?”

“再过不久便是上元佳节,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会放灯,也会在此时举办论佛法会,辩论佛法,明辨正理,驳斥歪理邪说,如今正缺个主会人。”

若说别的事,玄奘或许会拒绝,但讲经说法,驳斥歪理,玄奘自然是当仁不让,立刻便认下了这个主会人。

事实上,这事儿并不讨好。

主会人并非是主持人,而是相当于开坛说法,不仅需要讲解自身法道,还需要面对参与之人的各种诘难。

能够辩倒别人,自然是荣耀,如果被他人难住,便会下不来台。

前番数次论佛法会,主会之人均被外来僧人难住,本地僧人均不敢担当主事人,这才一直都有空缺。

威望不高,不行,学问不精,同样不行,还要才思敏捷,明辨是非。

前前后后举办六次论佛法会,能够成功撑下去的主事人,唯有慈云寺方丈的师父,上一代的老方丈。

倒不是他的佛法当真精深,而是因为那是首届,前来参与的不多。

可玄奘何许人也?

打妖精不擅长,讲经说法,便是讲七天七夜也绝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至于各种诘难,玄奘巴不得听一些别的思想理念,丰富自身的思想,以此来稳固自身的佛法根基。

总而言之一句话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而且这论佛法会,说穿了就是佛门的无遮大会,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

当然,由于“无遮”二字引人遐思,原本是辩论佛法、布施斋戒的法会,总是被人变得非常不正经!

善了个哉的!

慈云寺方丈见孙悟空面目凶煞,在玄奘答应之后,稍稍提醒了一番。

孙悟空奇道:“讲经说法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还需要有名望,若是仅有一次撑过,为何能够开这么多次?”

这话没有错误。

任何一种能够持续的大型活动,不论是奥运会、NBA、世界杯,还是华山论剑,不仅需要参与者能力出众,还需要极高的名望,吸引外人参加。

听慈云寺方丈这意思,本地的论佛法会更像是菜鸡互啄,凭什么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僧人参加呢?

方丈道:“这位长老有所不知,本地名叫金平府,别无特产,唯有一种名为‘酥合香油’的宝物,价值连城。”

“莫非奖品是酥合香油?”

“是,也不是。”

“何解?”

“十三年前,大雷音寺有三位佛祖降世临凡,着我等供奉香油,保佑我们每年风调雨顺,并举办首届论佛法会。

论佛法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不论是成功撑过诘难的,还是法理最渊深玄奥的,都会得到佛祖赐福过的香油。

更有甚者,据说最终胜者,更够得到佛祖赐福,来世投胎到大明。

如此重赏,谁能拒绝得了?

不过圣僧本就是大明圣僧,倒是可以试试,那个传闻究竟是真是假。”

玄奘道:“阿弥陀佛!”

孙悟空眼珠一转,已然明了!

金平府原本设难的,是辟寒辟暑辟尘三头犀牛,假扮佛祖骗取供奉,也是西行路上死的最凄惨的妖怪。

一来是告诫装神弄鬼骗钱的,倘若不知悔改,三头犀牛便是前车之鉴!

二来也是表明,但凡自称神佛,用以换取供奉的,一定是妖怪,直接打死就行,最好剥皮拆骨警示后人!

三来可能是故意黑一下佛祖,表示佛祖就是骗钱的,毕竟本世界的佛门确实爱财,赵公明在灵山极受欢迎!

如今三只精怪的做法,虽然仍旧是骗取供奉,但至少是有来有往。

日后计数罪责,也能用论佛法会的功劳抵消,至少能够得个安生。

怕又是哪家“棒下留人”吧!

想到此处,孙悟空不再担忧。

“棒下留人”听起来不好听,心里也会有些憋屈,但有一桩好处,便是绝不会伤害玄奘,基本就是走个过场。

行至天竺,一向好斗的孙悟空也感觉到了疲惫,能不打还是不打为好。

……

上元佳节,就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有放灯的习惯,这个习惯据说来自于张天师、火德星君、杨广。

据说当年玉帝看到杨广昏庸,心中异常愤怒,便让火德星君烧了扬州。

张天师体恤扬州百姓,便对火德星君说:“我替你烧吧,你且去歇歇。”

火德星君懒得跑这一趟,便把此事交给张天师,张天师通知扬州百姓,让他们家家户户放灯,从天上看,就如同被烈火焚烧一般,难辨其中真假。

火德星君误以为任务完成,对张天师表达了感谢,回到天庭却遭到玉帝的痛骂,这才知道中了张天师的算计。

神仙不能如同凡人那般撒泼,但火德星君性如烈火,这股火气一定要发泄出来,便烧了张天师全部的庙宇。

张天师也不在意,任凭火德星君放火焚烧,直到把所有神庙烧成飞灰。

天师府张天师乃是嫡系传承,因此天师代代相传,天师出行,没有对应的庙宇,怎么办呢?住火神庙!

从此之后,不仅有了上元节放灯的传统,也有张天师住火神庙之说。

从神话传说看,这个故事给小孩子讲讲还算不错,但实际上就是在碰瓷有名的古人,最早被碰瓷的不是杨广,应该是西汉时期的东方朔。

杨广对此表示习惯。

反正隋唐之后的故事,拿他开涮也不是一次两次,真武大帝的源头,也就是《北游记》,开篇同样是杨广。

在神话世界考证这些,本就是非常蛋疼的事情,有灯就看,没灯就算。

要不然非要较真,天竺和大明怎么是一般无二的规矩?

此后数日,玄奘便住在慈云寺。

一方面熟读本地佛经,提升对于本地佛法思想的理解,二来偶尔和徒弟们去看看花灯,也算是别有乐趣。

要说这金平府的花灯,当真是不同凡响,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

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

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

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

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

首节上一节797/8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