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开局十万西凉铁骑 第98节

大臣们默默无声地走进大殿,其中有人进门时抬头一瞥,发现庆襄皇帝居然已经到了,此刻就端坐在龙椅上。

这让大臣们心中清楚,待会儿一定要小心。

要知道以往庆襄皇帝都是等大臣们都来到,才姗姗来迟。今天来得这么早,说不定……

“朕一夜未眠!”

庆襄皇帝一开口,不少大臣心中就道了句“果然”。

他们就知道,庆襄一夜没睡。

可他们何尝不是如此?

大家都熬夜,但每个人却都很精神,这种时候可没有人敢不精神。否则打个瞌睡,很容易把自己脑袋给打掉了。

龙椅之上,庆襄皇帝脸色阴沉地像要滴水,原本就多的皱纹更加深陷,显得一张脸庞格外恐怖。

“讨北大军战败,李胜天生死不知,二十多万大军投降那逆贼苏元……真好啊!”

“陛下息怒……”

百官一听庆襄皇帝说反话,连忙下跪。

“息怒?”庆襄皇帝冷笑一声,“我看不用了,等那苏元攻破青州,打来京城,你们就给他下跪,让他给你们息怒吧!”

这种诛心之语,把大臣们吓得不轻,没人敢接半句话。

庆襄皇帝呼哧喘着粗气,好一会儿才嫌弃道:“行了,都起来吧!跪着,跪着能把那苏元跪死吗!”

“谢陛下……”

百官听庆襄皇帝气头稍微低了一些,都是暗暗松口气,站起身来。

“现在讨北军大败,青州告急,你们说该如何办!”

百官面面相觑,丞相何忠平道:“陛下,现在当务之急再筹措兵马。”

“从哪里筹措?京城?”

“京城自然要筹措一些,另外讨北军虽然打败,但退回青州的也有十多万,这些兵还可以用。”何忠平说着顿了顿,又道,“为了保险起见,陛下可下诏通告全国,让各州州牧,起兵来拱卫京师!”

苏元那边多出二十多万降兵的事,眼下大家都知道。

其本身就有十多万兵马,再把这二十多万降兵用上,那就有近四十万大军,堪比先前的讨北军。

青州目前剩十多万败兵,虽然可以用,但战斗力无疑要打个问号。经历这等惨败,这些败兵还有没有勇气再面对北安军,都是个问题。

如果青州无兵可用,那京城又有多少?

京城人口虽然多,但护卫京城的京军一共只有十五万,先前调去讨北军一部分,现在还剩下几万。

临时再征兵,征个十多万不成问题,再加上各家族、大臣的家丁、护院、团练,等等乱七八糟的,也能凑个二十万。

二十万加上青州那十万,就是三十万,还不如苏元兵多。

这样安全感是绝对没有的,毕竟京城的城墙建造华美,但防御性不高。加上城池周围都是平地,没有关险,苏元的骑兵完全可以直接掠至城下。

这些现实因素,都要考虑在内。

为此何忠平才提议召集各州州牧,让他们带兵来护卫,同时围攻苏元。

这可以说是动员全国了,效果肯定是有,但前提是要祈祷苏元不会动作太快!

离京城最近的,除了青州,便是徐州。

可徐州府城偏南,要征集大军,再带兵过来,紧赶慢赶也得数日。

万一苏元在那之前就将青州攻陷下来……对大周而言就会很不利。

这时兵部尚书陆广站出来道:“陛下,不如发动青州全州百姓,人人为兵,全体对抗逆贼苏元入侵!”

“……如何发动?”

庆襄皇帝怀疑道。

他虽然高高在上,却也知道老百姓都不怎么愿意打仗,想让全州人入军伍,前提是有足够的士兵强制执行和监督。

陆广道:“可派一万京军过去,强制执行。不参军者,以军法论处!”

“嗯……”

庆襄皇帝考虑起来。

何忠平此刻却出言道:“陛下不可!”

“丞相大人,您这是何意?”陆广质问道。

“陆尚书,你这么做,可曾想过,万一青州百姓集体动乱造反怎么办?一旦他们决心投靠苏元,那青州只会沦陷得更快!”

“你!胡说!”陆广闻言急道,“他们是大周子民!大周有危难,他们定然要挺身而出,何谈谋反!再说有京军监督,谁敢谋反?!”

“陆尚书,此事……”

何忠平还待说什么,庆襄皇帝却开口打断。

“陆广说得有几分道理。身为朕大周百姓,不能只享受大周好处,国家危难之际,也应当要挺身而出。这样吧,陆广,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务必办好。”

陆广面露喜色:“谢陛下!”

谢完后他朝何忠平投去一个挑衅眼神,后者则面色铁青,一言不发。

“不过丞相所言也不无道理,陆广你要告诉派去的京军,让他们不得过分威胁百姓。实在不愿意的,便算了吧。”

“是,陛下。”

陆广答应下来,但何忠平脸色却没有缓和。

他心里明白,真要派兵过去,哪里还有“不过分威胁”?除非刀架子脖子上都不能算威胁,否则……

“丞相,诏令各州牧带兵拱卫京师,也是个好主意。诏令就交给你起草。”

何忠平立刻答应。

两个主意一出,危机似乎有所缓和,庆襄皇帝也不再那么焦急。

他继续问道:“还有哪位爱卿有话说?”

这时,一白须老者缓缓出列。

众官瞧见,心中惊讶。

这老东西出来要说什么?

不光百官,庆襄皇帝都很是吃惊:“卫老尚书,你有何建议?”

这名白须老者,是礼部尚书卫长安,今年已经七十有六,绝对的高龄。

先前庆襄皇帝都想让他回家养老,但卫长安却坚持要继续为官。庆襄皇帝见他身子骨的确还算硬朗,便答应了。

眼下危难之时,礼部尚书能有什么主意?

众官想着,只听卫长安道:“陛下,那苏元目下实力正盛,兵锋正锐。与其和他正面死拼,何不先假意示好,将其稳住……待各州大军来到,再对付于他。”

庆襄皇帝闻言,问道:“卫老尚书,你说的有道理。但要如何稳住他呢?那逆贼已公开谋反,总不能再许他高官侯爵吧!”

卫长安道:“陛下,老臣的提议是,和亲。”

“和亲?!”

卫长安话音落下,百官皆是哗然。

第109章 和亲人选

卫长安的提议像是一块大石头,扔进平静的湖面上。

一时波澜四起。

“怎么能和亲!”

“与外邦通婚才叫和亲,卫老莫不是已将那逆贼苏元当成……”

“和造反之辈和亲,亏卫老你还是礼部尚书,怎么能说得出口!”

群臣激情讨论,大多都是强烈反对。

庆襄皇帝也阴沉着脸,看起来很不喜欢这个提议。

卫长安却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动摇。

他无视那些反对他的大臣,只对着庆襄皇帝道:“陛下,这和亲只是缓兵之计。目的是让那逆贼苏元,以为大周真的忌惮于他。老臣建议,陛下可书写一纸诏书,给那苏元,告诉他倘若他接受和亲,不出兵青州,陛下就封他为北安王,让他坐拥漠州之地。”

卫长安年纪虽大,一长串话说下来却丝毫不喘。

但他话的内容实在是有些让人接受不了。

和亲,还要封王,这样一来大周的脸面要摆在哪里?

庆襄皇帝沉默片刻,怒声道:“卫老尚书!你这是想要朕在全天下丢尽颜面啊!”

此话一出,大殿内鸦雀无声。

一些大臣心中窃笑,等着看好戏。

他们都知道庆襄皇帝最好面子,以往拂了他面子的人,不管官位大小,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

现在这卫长安仗着自己年纪大,倚老卖老,肯定也要挨收拾。

“陛下!”卫长安却是浑然不惧,大声说道,“这只是缓兵之计,并非真要给那苏元裂土封疆。”

“青州若丢,苏元坐拥漠青二州,那才是大周的劫难!请陛下三思啊!!!”

卫长安跪地长呼,令人动容。

庆襄皇帝原本怒不可遏,但见七十多岁的老臣双目湿润,一时也是心软。

“唉……卫老尚书,快起来吧。朕知道你是为朕的江山着想,不会怪罪于你。”

“陛下圣明!”

丞相何忠平这时瞧出庆襄皇帝的转变,便也开始帮卫长安说话。

“陛下,卫尚书的计策有几分道理。试想那苏元打下太原后,自封为‘北安王’,可见其对于王名之好。陛下如若以和亲加封地引诱于他,只要他稍微动摇,便可为我大军争取时间。”

“等各州州牧带兵而来,到时大军合流,剿灭那苏元自然不在话下。”

“嗯……”

庆襄皇帝眯着眼睛思索。

其他大臣见皇帝真动了这念头,纷纷转换立场。

先前他们还狂喷卫长安,现在立刻又把他捧到了天上。

“卫尚书老当益壮,思虑深刻,我等佩服!”

“卫老尚书古稀之年,仍能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堪称我大周栋梁,为我百官做榜样!”

“和亲封地一事,确为可行,臣赞成卫尚书之提议。”

众官乱糟糟说着,只有少数来之前就做好明哲保身想法的官员,才一句话不说,只默默站着。

庆襄皇帝被众人吵得有些烦躁,手掌一拍龙椅扶手:“行了!一个比一个话多!和亲之事朕同意了。不过朕可不会真将公主送去逆贼苏元那里,随便送个宫女过去便可!”

首节上一节98/2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