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神雕:全真第一剑 第307节

赵还是照例说了一句:“免礼平身。”

只不过程英没有参拜,只是单纯的拱手,这让这句话,显得有些“前言不搭后语”。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国与国之间一直有一个铁律,那便是“弱国无外交”。

春秋时期晋国的使臣出使吴国,而吴王夫差却让越国的王后去“招待”晋使。

而当时身为俘虏的越王勾践,见到自己的妻子被人淫辱,却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最后虽然韬光养晦,成功灭掉了吴国一雪前耻,但这也改变不了他的妻子,他的王后曾经受辱的事实。

这就是国弱的下场,若是国力强盛的话,也不至于连自己的妻子都保不住。

此时程英说道:“之前御史大夫,已经与我主商定了议和条款,请南朝皇帝御览。”

随后程英便从袖中拿出了李清微之前抄录的条件,太监此时恭敬地捧着托盘来到了程英的面前,他的姿态放的非常低,生怕这位“唐使”再度挑出什么“理”来。

毕竟今天赵三令五申,宫中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接待好唐使,倘若谁惹“他”不悦,致使和谈再度破裂的话,那么赵便诛他九族。

眼下九族的性命尽在自己之手,老太监自然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程英望着太监恐惧的面容,心中大为不解,不过她也没多想什么。只是随手将昨日李清微给她的“条约”放了上去。

当离开程英的身边的时候,老太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他的汗水已经浸湿了他的内衫。

仿佛他捧的不是两国和谈的条约,而是自己九族的脑袋。

当他放下之后,才终于如释重负。

赵此时拿起来看了看这些议和条款。

至于让赵珂前往和亲,还有每年送岁币,这些条件他都能接受,但是唯独上面赔偿大唐“三百万两”银子的“军费”。

这未免有些太多了。

第六百二十五章议和条款商定

不过如今赵可不敢再讨价还价了,此时他望向了站在第一排的李清微。

然后说道:“卫王近前来!”

听到这句话,文武百官都是吃了一惊。

因为皇帝的御座,自古以来都是帝王专属,能登上去就三类人,一是皇帝自己,二是宫内的宦官,三便是负责打扫,擎扇的宫女。

若是外臣上前一步,那便是“意图刺王杀驾”“谋朝篡位”,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

莫说是一个区区的王爷了,就算是太子本人,若无皇帝许可,也不可擅自上前一步。只能站在“殿下”。

李清微犹豫了片刻,但赵却在那里等着他,眼神极为急切。

李清微此时终于迈步上前来到了赵的身边,赵让他附耳过来,赵低声说道:“皇儿,这三百万两银子实在是有些多了,你能不能私下里跟唐使商议一下,再降一些。”

李清微就知道赵会这么说,这三百万两银子只不过是他开的一个“高价”,为的就是给赵一个还价的空间。

但是李清微此时表示为难说道:“这个......这个是儿臣与丞相商议拟定好的。若是少了的话,恐怕这次的谈判又要破裂了。”

这让赵有些难堪,他将李清微叫上来,就是怕这话被唐使听去。

赵此时说道:“我们大宋每年的岁入不过千万两银子,这一下子拿出三百万两,我们一时半刻也拿不出这么多。”

李清微说道:“不如这样吧,儿臣回府之后,邀请唐使饮宴,酒过三巡之后,适当的跟她商讨一下,今日要不然就到这里吧。”

赵思虑一下后说道:“就依皇儿所言。”

之后李清微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赵此时说道:“贵使提出的条件,朕已经看过,只不过有些事情还有待商榷,还请贵使先回馆驿休息,待朕与朝臣商议之后,明日朝会再给贵使答复。”

李清微此时将手放在了身前,看到李清微的手势,程英说道:“那么好!本使等陛下的答复。”

说罢程英便下殿去了。

现在对于大宋来说除了接待大唐使者外,没有其他重要的事情。

毕竟现在是真的在“亡国”危机之中。谁还有心情关心其他事,若不是现在比较敏感,不少的本地世族们,都想着接近这位大唐使者,先提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毕竟巴蜀的事情他们早就打探清楚了,巴蜀那边与其说是打下来的,倒不如说是直接投降的。

而且除了那几个临安外派的倒霉蛋之外,巴蜀的大部分世族官吏们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他们现在也想投降了,毕竟皇位上坐的是谁根本不重要,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只要皇帝可以保障他们的权利不受侵犯,他们愿意“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更何况大唐的天子也是汉人,他们最多是算“识时务者为俊杰”,也不会落下那个“汉奸”的骂名了。

散了朝之后,李清微坐着王辇,接上赵之后,便邀请程英前往紫薇居赴宴。

虽然程英见识过开封的皇城,御花园,也去过宛若仙境的桃花岛。

但是论起景色优美,雅致的话,也就现在的西湖是最美的。

这场宴请“大唐天子使”的宴会便在花船上举行,然后把船开到了西湖上,一边赏景一边用膳。

“程大人不用客气,这临安的佳肴可不是开封那边能比得上的,多尝尝。等回到开封之后,怕是再也吃不到这么好的饭菜了。”李清微饮了一口黄酒,然后感叹道。

此时赵珂说道:“怎么吃不到了,难道大唐天子没有自己的御膳房吗?”

李清微此时笑道:“有自然是有,不过眼下大唐天子是个‘穷’皇帝,他可吃不起这么一顿丰盛的佳肴。”

程英此时笑了笑,然后说道:“这点赵公子说的不错,平日里皇上基本就是四菜一汤,而且还是吃的苏娘娘宫中的小灶,御膳房的饭菜基本不吃。”

李清微此时叹了口气。

赵珂此时说道:“大唐天子真是爱惜民力的很啊。”

李清微又是饮了一口酒后说道:“毕竟中原多年战乱,百废待兴。况且长安的大明宫重建,需要用钱的地方非常多。能省一分是一分吧。”

赵珂问道:“既然你已经占领了开封,而开封已经有了一座皇城,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定都开封呢?也省去了重建皇城的民力和财力。”

李清微此时摇摇头说道:“相比起开封来,长安与洛阳的优势更大,开封乃是四战之地,自古孑然,而且无险可守。当年徽钦二帝若是有长安的潼关,渭水为屏障的话,也不会那么轻易的就被金人掳走,哪怕有洛阳虎牢,函谷二关也一样。”

李清微这个时候望向了程英说道:“程大人,父皇让我跟你谈些事情,赔款上面,父皇打算让大唐少要一些。”

程英此时看向了李清微。

李清微继续说道:“小王出个主意,不知道程大人觉得如何。不如这样我们把赔款减少两百万,大唐只拿一百万的赔款,但是这两百万也不是不要了,而是收到之后,再反馈给大宋,当做是给大宋的‘聘礼’。”

听到这里,赵珂轻笑一声说道:“哈哈哈,你这也太......哈哈哈哈,用岳父的钱去娶媳妇。也就是你想得出来了。不过这个主意不错。”

见到赵珂都同意了,程英自然说道:“那么一切就听赵公子安排了。”

说完众人便笑了起来,推杯换盏,好不快活。

若不是这船上尽是眼线,他们也不用说的这么累。

酒宴散后,李清微亲自将程英送回了馆驿之中。

而李清微直接写了一道折子然后递给了赵。

赵看过李清微的奏折之后,满心欢喜,虽然用自己的钱嫁女儿,他总感觉有点别扭,但是赔款少了三分二,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第二日,在贾似道,李清微,赵等人拟定下,终于拟定了与大唐“议和条款”。

议和条款如下。

大宋与大唐结为兄弟之国,宋以兄长之名,每年赠与大唐银十万两,绢三十万匹,以作岁币。

大宋将紫薇帝姬嫁与大唐皇帝和亲,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大宋给予“陪嫁”三百万两白银,大唐下聘二百万两白银。

第六百二十六章赵珂大婚前的筹备

程英得到了赵盖着玉玺的国书之后,便在礼部官员的欢送下离开了临安城,起身返回开封。

虽然李清微这个皇帝在临安城内,但是这一式两份的国书,需要大唐天子的玉玺加盖上,才算是生效。

而如今的玉玺在开封城内,由苏媛保管者。

等下一次程英再来的时候,那么便是大唐与大宋彻底缔结为同盟,结成秦晋之好的时候。

临安到开封山高路远,而且程英回去也不光是盖个印章的事情,还有很多的事情,细节需要商议。

比如在哪里接亲,然后婚礼的布置,程英这一趟至少要一个半月。

毕竟这是皇帝的婚礼,两国结盟的和亲,自然要隆重对待,隆重举行了。一切都要好好地认真筹备才行。

而临安这边也开始了筹备,因为李清微又要“成亲”了。

不过这一次又是“卫王”成亲。

而成亲的对象是赵珂。

经过赵珂与小龙女姐妹二人商议之后,就按照李清微之前提出的“李代桃僵”的计划进行。

让小龙女风风光光的作为公主去和亲,而赵珂便用她的身份嫁给“赵盘”为侧妃。

这并不是赵珂不喜欢那个大唐天子的风光婚礼,而是她想在临安城跟李清微成婚。

在自己的列祖列宗的面前和李清微成大礼。

毕竟嫁给“赵盘”还可以入她赵家的宗族世谱。虽然这个名字是小龙女的。但是能在自己的祖先面前和自己最爱的男人成亲,那是最好的归宿。

在卫王府内,重新开始了张灯结彩的装饰,这场景便如同那天迎娶赵与杨婵时一般。

不过比起那时候,这一切变的更加的隆重,规格更加的高。

毕竟赵珂是赵真正的女儿,也是他唯一最爱的女儿,不是赵这样的义女能比的。

现在整个卫王府装点的一点都不比皇宫差。

赵望着门前的大红灯笼,她便想起了自己与李清微成亲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她非常的兴奋,也非常的期待。因为对她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嫁给李清微更令她开心的了。

而赵珂的心情就没有赵那么乐观了,她独自躲在房中啜泣着。

不过她的泪水并不是悲伤的,而是喜悦的。

她终于要嫁给李清微了。

她等这一天实在是太久了,她从不到十六岁的少女,一下子等到了快二十岁的青女。

她与李清微相遇,相恋的时候,正如赵如今一般大。她现在都快感觉自己成了“老姑婆”了。

如今的赵珂住进了皇宫之内,太子的东宫如今被赵空出来了,他的太子也被暂时“请出去”了。

这几天的“太子”便是他最爱的宝贝女儿赵珂。

虽然宝贝女儿嫁人,他的心中是万分的不舍,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至少自己的女儿是很开心的。

听到脚步声,赵珂此时擦了擦眼泪,她回头望去,见到父亲便站在那里。

赵珂此时站起身来对着父亲深施一礼说道:“儿臣参见父皇。”

赵上前搀扶自己的女儿,他说道:“眼下就只有咱们父女二人,不必多礼了。”

赵看着赵珂眼角的泪痕,他用手抚摸着女儿的面颊,帮她拭去泪水说道:“怎么了?哭了?”

赵珂笑着说道:“没什么!只是儿臣等着一天,等的实在是太久了。一时之间有些感触。当年我与清微相遇之时不过小如今这般大,但我们却经历了数年的等待。”

赵此时抱住了女儿说道:“哎!这是父亲的错!当初若是让你早些与他成亲的话,他便可安心的留在临安了,不会去做什么大唐皇帝的左膀右臂了。只希望未来他不会薄待我的宝贝女儿。”

赵珂此时也抱住了父亲,她说道:“父皇放心吧,清微向来待女儿不薄,女儿的一身武艺均是他所传授。”

赵此时也擦了擦自己的眼泪,他说道:“我儿高兴便好,我儿高兴便好!”

首节上一节307/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