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神雕:全真第一剑 第283节

这些人怎么能不心动呢。

第五百七十六章三才兵法

心动归心动,但是这些汉人伪军们并没有马上行动。

毕竟只要叛逃那么就代表着投敌,投敌按照蒙古帝国的律法是全家该斩的,在唐军没有表现自己的诚意和实力之前,这些汉人伪军们只是有些心动而已。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眼下的汉中城内的汉蒙军队已经完全离心了。

所有的蒙军都开始不自觉的警惕起汉军来。

而接着诸葛青云的第二波心理攻势再度袭来。

这一次诸葛青云散下的告示是,铲除蒙古人有奖励。

斩获一个蒙古人的首级不但可以免罪,还可以得到一两银子的奖赏。斩获蒙古下级军官并可证明其身份者赏银十两,中级军官一百两,将领一千两。

因为蒙古人特殊的发型和长相,也不存在“杀良冒功”的事情。

钱虽然不是很多,但这让本就互相不信任的汉蒙各军再度离心。

而眼下的汉军们看着蒙古人的脑袋就是白花花的银子。而蒙古人们看着每一个汉人,都像是要杀他们的敌人。

虽然现在表面上还算平静,但如今的蒙古军队之中已经开始了相互戒备。

诸葛青云使用的这一招是《三才兵法之中的“人道兵法”。

三才者“天地人”。

这门兵书是诸葛家历代大贤们结合历朝历代的兵法所整合出来的。

这本兵书分为“天地人”三个部分。

“天道”兵法,主旨是“顺天应时”,不可做“抗天”之事,什么是天道?一者天下人心所向,二者客观存在的自然天时。

天道兵法的基础便是源于此,诸葛青云也是顺应天时,顺应天下人心。

他看出了这天下人对蒙古朝廷的不满,也看出了蒙古朝廷与宋廷的弊病,驱逐鞑虏,灭亡宋的暴政这是千万民心所向。

在他之前的预测之中,这种弊病可能要积压百年才会最终爆发,但李清微的出如同催化剂一般,加快了这个进度。

诸葛青云知这个“天时”,所以愿意倾力相助李清微。

天道兵法的后半卷讲述的是奇门遁甲,主张利用“天时”利用客观存在的自然之力为兵。

而地道兵法,更多的是则是风水堪舆之术,如何利用山川地理草木竹石为兵,之前诸葛青云使用的“黄河水清独眼石人出”的“小把戏”,便是出自地道兵法,他考察了黄河水纹之后,经过推衍计算后,才完成了那种“神迹”。

而人道兵法,则是三才兵法之中最为黑暗的部分,这一卷出自于“鬼谷纵横之术”,后经后世填补而成,讲的多是“厚黑阴损”之学,教人如何察言观色,洞察人心,利用人性的弱点,利用人的欲望来蛊惑人心。来分化,离间,瓦解你的敌人。

这一卷兵法会让人抛弃应有的“道义”“良知”从而让人为达目而不择手段。

本篇核心便是“贵己”,让人抛弃原本的一切“道德障碍”,除自己之外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皆可为利用对象。

只要有利可图,万物万象皆可利用。若是无利可图,反戈一击也未尝不可。

因为这卷兵书太过的阴损,诸葛家有祖训,此卷兵法,非心正之人不可用,非万不得已不可用。

不过诸葛青云可没有这方面的道德障碍,他的道德标准是对待身边人,对待自己人的。

在他的眼里,汉奸,侵略者不算人。

一切都可以利用,利用完之后再舍弃掉的。

如果不是李清微三令五申,让他严明军纪,不然他手下的部队们就会变成一支“虎狼之师”。

相对于李清微主张的“百姓军队”,他更倾向于以暴制暴。

充分渲染那些受压迫之人对蒙古人的愤怒,把他们的愤怒和复仇的怒火勾出来,然后提升他们的战斗力。

诸葛青云在跟李清微在战后的最后一次“平等”闲聊的时候,曾经说起过,李清微的性格偏向于“晋文公”“刘皇叔”,而他则是“商鞅”“张仪”。

虽然在诸葛青云的眼中,李清微的行为有的时候显得有些“幼稚”,但他却愿意去守望他的这份“幼稚”,正如同他的祖先诸葛孔明与刘备一样。

当初在荆州之时,诸葛亮屡次三番的劝谏刘备趁着刘表亡故,趁机夺下荆州。但刘备坚守着他心中的大义却没有做这乘人之危之事。

而在火烧新野之后的“携民渡江”,诸葛亮也屡次三番的劝谏刘备,轻骑快马趁机夺下襄阳江陵,而不要把兵力浪费在掩护老百姓转移这种事情上。

但是刘备依旧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依旧是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言论。

以前诸葛青云还是有些不太理解自己的祖先为什么要辅佐这么一个“迂腐”的人。

但他遇到李清微,真正坐在了祖先的位置上,他才终于理解那种心情。

或许这个主公“很傻很天真”,但他却是真正为天下人着想的。

随着汉中城内的粮食越来越少,汉中的蒙古兵们开始了纵兵抢粮,他们不但抢百姓的,还抢其他汉军的,毕竟“劫掠”是他们的“文化传统”。

这让这些时日里积压的矛盾,一下子爆发了出来,但尽管如此,依旧没有真正爆发冲突。

不过矛盾的种子已经开始破土而出了。

段云仙派出潜入城内的灵鹫宫高手们,联系上了几支断粮的汉人军队,而且说的还是诸葛青云之前给他们的投降条件。

而且还跟他们说,如果他们现在投降的话,当居首功,不但不追究他们以往的责任,那么还可以得到奖赏。

加上这段时间蒙古人对他们的敌视,还有饥饿的威胁,加上“加官进爵”的利诱,这几支汉人军队的校尉索性就把心一横,准备造反了!

这天入夜之后,他们集合了自己的队伍,然后击杀了城门的守卫从城中逃了出去。

而夜晚守城的是汉军,知晓他们也是为了活命,也没有多加阻拦,只是象征性的放了几箭,然后就放他们离开了。

之后诸葛青云的人跟他们接上了头,而且按照之前约定的,给了他们粮食,让他们接受了唐军的改编,之后他们便被派回了长安城先行休息,之后混编入其他的唐军之中。

不过诸葛青云也留下了一部分人,从而开始下一阶段的心理攻势。

第五百七十七章混乱的汉中城

最后一个阶段的“攻心”便是让他们彻底丧失战斗意志。甚至产生内乱。

诸葛青云派几个被改编的汉军军官重新潜入到汉中城内,作为使者向其他汉军宣讲“唐军”的投降条件。

而这一次除了之前诸葛青云开出的条件外,诸葛青云还给他们加了一些压力。

那便是如果三日之内再不投降的话,之前所有的“优待条件”全部取消,唐军将会发起总攻。

到时候他们统统都要死!

而诸葛青云还向这些投降的俘虏们展示了“火箭弹”的威力,他们亲眼得见之后,便绘声绘色的向他们曾经的“同伙”们讲述着唐军的战斗力。

经过这恩威并施,一下子坚定了城内汉军们“造反”的心。

毕竟留在城内饿死也是死,被唐军炸死也是死,还不如搏一把,搏一次还能落个“起义”的名声和待遇。

而后灵鹫宫的高手们,便趁夜在城中张贴告示,依旧是击杀蒙古人有赏银的事情,而这一次扩大到所有人,不管任何人,只要击杀了蒙古人便有赏银。

而且也用蒙古语写了一些告示投进了蒙古军的军营之中,这些是对下层士兵们的动摇。

那便是汉人们即将“造反”,他们现在唯一的活路是投降,只有投降才能活命,不然他们的脑袋就是汉人士兵们的赏钱。

这一下子掀起了蒙古营中对汉人士兵的极度不信任,而灵鹫宫潜入的高手,趁机烧毁了城中蒙古大营之中仅剩的粮食。之后便潜出汉中复命。

见到军营粮仓起火,蒙古百夫长,将军们直接判定汉人们造反了,马上下令对汉人士兵进行“清缴”。

于是很多混编的汉人士兵们,还在熟睡之中,便被蒙古士兵们分尸了。

蒙古营寨之中的汉人士兵们,被逼无奈率先发动的“起义”,他们已经和蒙古人打在一起了。

蒙古军营之中的冲天火光,还有营内的喊杀声引起了汉中城内所有人的注意,尤其引起了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起义”的汉军校尉,都尉,偏将军们的注意。

之前他们还在犹豫着,在等待着有人“打响第一枪”,眼下“第一枪”已经被打响了,他们也趁势动了起来。

而这一动引起了连锁反应,其他的汉军部队也都跟着动了起来。

见到这人动了起来,蒙古人也将他们视为了威胁,不分青红皂白的发起了进攻。

既然蒙古人先动手了,他们自然也不能吃亏,于是各个校尉,都尉们便开始了制定作战计划应战。

甚至开始联络其他的汉人部队,相互增援,相互围剿。

一场大混战在汉中城内开始了。

诸葛青云与段云仙此时便站在阳平关上,望着汉中城内的内乱以及大火。

“你这招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是厉害得很!”段云仙赞叹道。

诸葛青云没有居功自傲,只是默默地注视着说道:“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和我们的陛下简直天壤之别,陛下一人一剑,仅凭三言两语,便在虎牢关下杀退了忽必烈的几万蒙古大军。”

“而我们清缴汉中城内的残余却用了这么久的时间,实在是惭愧得很。”

段云仙也听说了李清微之前在虎牢关下的神勇壮举,而现在他的神勇,经过当时在场的那些武卒和李家军的士兵们添油加醋的宣扬。

甚至传成了他们的陛下,是天神下凡,一人一剑歼灭了几千蒙古前锋。

最后传到老百姓的嘴里,甚至变成了一人歼灭了上万蒙古人“传奇事迹”。

虽然这些数字明显有些“扯淡”,不过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众人树立了可以战胜蒙古人的信心,给李清微树立了天子。“君权神授”的威望。

现在段云仙有些懊悔自己当初怎么就接了看守剑湖宫这么一个差事,而没有早点来中原。

李清微与诸葛青云一武一文,皆是她中意的人中龙凤,完美的“夫婿”候选人。

但可惜诸葛青云也早有了家室,而且跟夫人姜慧感情很好,没有“纳妾”的打算。

至于李清微,虽然为人多情,三妻四妾,但他已经跟了姑姑了,甚至他们两个都有了孩子。段云仙自然不可能跟自己的姑姑去“抢男人”。

不过这个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后悔也晚了。

眼下的汉中城内已经乱成了一片,蒙军和汉军此时已经不分敌我的交战在了一起,现在的汉中城内基本是只认“衣服”不认人,只要不是汉人装束的一律判定为蒙古人。

而只要是汉人,那么就是“同伙”,不管以前是阿里不哥手下的,还是王平手下的,他们现在都团结在了一起绞杀蒙古人。

汉中被攻陷后,很多人为了彰显自己“个性”,彰显自己“顺从”,“皈依”长生天“剃发易服”的汉人地主们,也都受到了波及。他们也被当做蒙古鞑子被直接斩首。

虽然蒙古军的战斗力比汉军要强得多,但是蒙古军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而且平日里把守城门之类的“苦差事”都是汉军们来,这让汉军一下子便掌控了整个汉中的城防。

而王平手下的汉军们,能一下子扩充那么多,是因为收编了不少投降的宋军士兵,这些人的组织性和作战素养可比原来长安的汉人守军要高得多。

而这些宋军降兵们还并没有真正的心服,如果平常按时发饷,按时发粮的话,那么他们还不会做乱,但眼下没有了饭吃,已经有人开了“第一枪”,他们自然也跟着参与了进来。

王平与阿里不哥眼下只带着些许的亲卫,躲在汉中知府府衙之内。

“乱了!这下全乱了!”王平在屋中不断地踱步着。

阿里不哥此时说道:“还不是你平日里没有约束你的汉人手下们。”

王平此时瞥了阿里不哥一眼,然后说道:“这件事好像是从王爷的营寨里面先爆发的吧,何必怪在小侯的头上。”

若是换了平常的话,王平绝对是对“主子”阿里不哥百般忍让,哪怕是他在欺辱他的姬妾。

但是今天城内的汉军们一起造反了,他们也算是死到临头了。

他也不必处处在忍耐这头“蠢猪”了。

之前王平就提到过,不要把所有的军队都集中在汉中一个地方,让他引军回长安城。

但是自大的阿里不哥,却不以为然,甚至还将王平要引军回长安的行为,视为“怯战”。

之前夺取汉中的胜利,已经让阿里不哥冲昏了头脑,因为这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赢了忽必烈。

他将部队全都集中在这里,还想“得陇望蜀”攻取巴蜀,再立一个大功。

不想今日却成了瓮中之鳖。

第五百七十八章汉中事毕,整合新军

首节上一节283/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