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兄实在太无私了 第79节

看来这些君王对气运气数这类事物是真的有很深刻的了解,身为凡人君王,坐在那个位子上,就能自然而然感受到玄妙的天地大道?

陆宽心痒难耐,“不知这气数有何用,该如何使用?还请秦王指教。”

兴奋了一阵,秦昌诚这会儿心情也平静了不少,他开心地吃了一口点心,笑眯眯地回答道。

“若是别的仙人问起,小王就是一问三不知,可是既然陆国师问起,小王当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气数非常玄妙,用途广泛,小王也不敢说完全了解,其中最简单最有用的,就是调用气数,镇压敌人。”

调用气数来对敌?

气数真的可以调用?

听秦昌诚这语气,调用气数似乎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这真是灵魂三问。

因为他早已尝试过,根本调动不了传国玉玺中的气数。

陆宽疑惑不解地说道。

“不知秦王可否为本座演示一二,也好叫我也看看气数的强大?”

达者为师,不耻下问,陆宽可不会因为秦王是凡人,就羞于开口。

听到陆宽的问题,秦昌诚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一口回绝,“国师,咱们从天帝国现在就只有这一元气数,要是挥霍掉了,可就没了!”

“这就跟种庄稼一样,把幼苗吃掉是非常不明智的,应该养到庄稼成熟时吃粮食。”

“而且这一元气数虽然属于帝国,但是它是国师您凝聚的,强行交给小王我来催动,效果十不存一。”

“不如这样,有一元气数在手,我们可以慢慢养护,让气数壮大,然后再由小王为您演示,您看这样可好?”

秦昌诚这话中蕴含的信息还真不少。

尤其是气数属于帝国,但是是由陆宽凝聚,所以秦昌诚他来催动,效果有限。

这么神奇?陆宽有点迫不及待想见识一番。

他没有秦王一脉这么深的执念,因此没有觉得这一元气数有多么珍贵。

可是听到后面,仔细想想,一元气数就要消耗12000点气运,真就让秦昌诚放个烟花烧掉了,也挺心疼的。

听到秦昌诚说可以慢慢养护气数,陆宽好奇地问道,“莫非秦王知道如何让气数加速壮大?”

听到陆宽这么问,秦昌诚很惊讶,他原本以为陆宽得到了一元气数,应该是非常精通气数之道的。

按下心中的疑惑,秦昌诚正色道,“不瞒国师,一国君王是能隐约感受到气数的。总的来说,只要将国家打理得越好,百姓生活越富足,感到越幸福快乐,对君王认可程度越高,就能越快地凝聚气数。”

秦昌诚这个说法,和系统给陆宽的信息是一致的。

秦王一脉确实了不起,虽然他们不懂气数是由气运和功德凝聚成的,但是通过治国理政来凝聚气数,的确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但是另一方面,大秦这么几千年,都没能凝聚出一元气数,说明气数的流逝和消耗也是非常惊人的。

除非发生质的飞跃,比如全国推广土豆,让凡俗社会彻底告别饥荒,否则气数积攒的速度也就是堪堪赶上气运流逝的速度罢了。

想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度攒出一元气数?疆域再辽阔,人口再多,也不可能。

气运,代表了国家的整体财富。

而气数,不仅需要财富的数量,还需要质量。

如果从天帝国想在一元气数的基础上凝聚更多,提高整体生产力是必须的。

那秦王是否知道气数和气运的区别呢?陆宽开口问出心中所想。

秦昌诚笑着答道,“小王也不敢说尽数知晓其中奥秘,就捡些知道的说与国师听吧。”

“气运和气数看似相似,都是国家越繁荣昌盛就越多。但是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积攒气运容易,积攒气数难。”

“君王可以调用气运,也可以调用气数。二者都各有妙用,但是相较之下,气数用处更多。”

“国家兴盛,百姓富足,气运就旺盛,国家凋敝,百姓贫穷,气运就虚弱。但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没有哪个王国可以长盛不衰,总会赶上气运萧条的时候。”

“可是哪怕再艰难困苦,但只要气数还在,这个国家就还有希望。”

“如果哪天气数尽了,这个国家哪怕气运旺盛,如日中天,也不过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之相,稍稍一个火星子,就能让这个王国亡了。”

“积攒气运,只要国家强大就可以;但是想要凝聚气数,还必须百姓同心同德,上下一心,齐心协力。”

“若是君王无道,百姓敢怒不敢言,那哪怕这个国家看上去还是太平盛世,气运昌隆,实际上离气数已尽,怕也是不会太远。”

第一次接触到这么详细的关于气运和气数的分析,陆宽听得非常认真。

看来自己之前推测的还不完整,气数不仅和国家的生产力相关,也和百姓对国家的认可度高度关联。

陆宽心道,这样就更好办了,自己希望凡俗兴盛的愿望,和这些凡间君王和百姓的利益诉求,根本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

有着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才是最可靠的伙伴。

既然如此,那何不再趁现在,顺水推舟一把?

第一百三十一章 气数聚圣人出(上)

既然如此,那何不再趁现在,顺水推舟一把?

陆宽严肃地看着秦昌诚,开口说道。

“现在土豆种植在大秦大获成功,读本启蒙开启民智也初见成效,本座欲将此两物推广到全天下,造福天下苍生”

“至于橡胶,暂且不急。算是对大秦的一点额外奖励,什么时候推向全天下,由你秦昌诚决定。”

哪怕是一个各方面看上去都很好的新政要推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牵扯甚多,波及甚广。

再好的政策,一旦进入执行层面,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就算有大秦成功的珠玉在前,有陆宽传旨背书,能在十年内把土豆推广到从天帝国麾下所属的全部二十几个王国,能让百姓吃饱肚子,就谢天谢地了。

推广新政的主政官,也会对新政的效果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敷衍了事和积极主动,效果肯定天差地别。

陆宽自己还要疗伤,还要修炼金丹法术来为天骄大会做准备,这推广土豆和读本之事,还得落在秦昌诚手上。

得要拿出点好处,激励秦王。

陆宽也懒得跟秦昌诚客气,他直接开口道,“本座想传旨天下,让你来主办此事,不知道你想要什么奖励?”

让我来主办此事?秦昌诚听到陆宽这个决定,惊喜万分,直接从椅子上跳起来了。

连手中一直把玩的玉球掉到了地上都没有发觉。

他激动地搓着手,胖乎乎的脸都要凑到陆宽身上了,满是讨好地对陆宽说道,“国师瞧您这话说的,能为国师办事,那是小王我的荣幸!”

“您传旨天下我是主办官,这就是最大的奖励了,哪里还敢要更多?”

秦昌诚主动请缨,这让陆宽点头称赞;可是不要奖励,却又让陆宽疑惑万分。

只是当个主办官就算是天大的荣幸?

怎么听上去这么像是在溜须拍马呢?

可是看着秦昌诚那无比真挚的大胖脸,实在很难让人不信任他啊。

面对陆宽的发问,秦昌诚哈哈一笑,“看来国师果然对气数了解有限,不懂得气数之妙。”

“据小王情报,从天帝国一应附属王国中,半数以上君王都知道气数一事,数千年来一直都在尝试凝聚属于自己国家的气数,只可惜没有一个成功而已。”

“而在此时,陆国师您替咱们从天帝国凝聚出了第一份一元气数,这对整个帝国都是好事!”

“在帝国后续气数的凝聚过程中,所有官员都能享受到幅度不等的气数加持。而如果有谁出了大力气,为帝国繁荣立了大功,此人便会获得帝国气数更加青睐,从而获得更多气数加持。”

“气数妙用无穷,虽然不能祛病延寿,但是可以让凡人获得某些堪比仙人的神异本的推行,小王如果办成此事,这将是泼天一般的功劳,能享受到的气运加持难以估量。”

“小王岂敢再贪图更多?”

如果有谁出力让帝国繁荣,就能获得帝国气数加持?

陆宽听到半数以上君王都知道气数,都在尝试凝聚气数后,他更惊讶了,这凡间帝王,果然没有易与之辈啊。

只是一想到凡间君王似乎都懂调用气数之法,而他自己却不会,心里有些憋闷。

现在只有一元气数在手,就算问了秦昌诚,陆宽也不能去实践。

罢了,既然这么多帝王都会运用气数之法,等帝国气数壮大了,再一个一个拜访过去不迟,现在还是疗伤要紧。

既然气数对这些君王如此重要,那也是件大好事,不怕他们不用心推广土豆和读本了。

想明白这点后,陆宽也不多耽误,他示意秦昌诚派人去取来上好材料制作的空白圣旨,由秉笔太监执笔,笔走龙蛇写道。

“奉天承运,陆国师有令。天下百姓,食不果腹,时有饿死,今吾获一神物,谓之土豆,令秦王主持,推此物于天下,欲民皆饱。

吾并纂自然读物,通传天下,以开民智。”

随着圣旨书写完成,陆宽拿起传国玉玺,运转法诀,庄重地盖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大印。

随着鲜红的大印出现在圣旨上,圣旨和传国玉玺产生了玄妙的联系。

每个国家大约有五十到八十个城池不等,从天帝国一共下辖城池近一千五百,每个城池都需要一份圣旨坐镇。

待到这些圣旨送到每个城池后,一个串连天下百姓的香火网络节点就制作完成了。

秉笔太监们不敢怠慢,奋笔疾书,接着由陆宽审阅后,一一盖印,然后快马加鞭,送往天下。

随着香火网络逐渐建立,陆宽手握传国玉玺,就能感到整个从天帝国的版图被一点一点地点亮,天下数亿百姓的念头心声汇聚一堂,萦绕在玉玺里。

大势,成矣。

有传国玉玺监察天下,不怕邪教兴风作浪,也不怕有君王阳奉阴违,陆宽放下心来,开始在国师府闭关潜心苦修。

一天,两天,三天。

一年,两年,三年。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九年过去了。

九年时间,非常短暂,从仙人视角来看,九年时间不过弹指一挥间。

但是对于凡俗来说,这九年的变化,实在太大太大了。

在秦昌诚的不懈努力下,土豆终于成为了天下的储备口粮,作为米饭的补充,凡俗世界再没有出现饥荒年间饿死人的惨状。

百姓都能吃上饭,不造反,这就是史书中百年难得一见的太平盛世了。

能吃饱肚子,百姓才愿意送自己的孩子来读书认字,随着自然读本的推广,孩童们的识字率也在稳步提升,自然科学的萌芽正在悄然出现。

国家强盛,百姓拥护,两相结合,从天帝国的气数在以一个稳健的速度迅速增加,短短九年,就从一开始的一元气数,变成了现在的数百元气数。

气数越多,流逝就越快,再过几年,等从天帝国的气数破千后,凝聚速度就会和流逝速度形成平衡,从而气数不再增加。

东州大地,不,是整个天地,第一次出现了运朝,拥有者数百元气数的强大运朝。

可惜此时望气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否则如果有天机士,御剑直上九万里,以望气术俯视从天帝国版图的话,就会发现有几个地方特别显眼。

第一处便是大秦国都,这里紫气充盈,整个咸阳城纵横数百里都被紫气笼罩。秦昌诚头顶上更是一片祥云紫金气,浓郁得已经要凝结成固体,华贵至极。

秦昌诚身为推广土豆和读本的主办官,当受此功,紫气萦绕,就是气数加身,被天道许可,可以调用帝国气数的表现。

首节上一节79/5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