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的万界远征 第240节

他没办法把这些同为炎黄子孙却生活在苦难之中的百姓们置之不理,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学着做一个管理者。

可杨广一直都知道自己在领导方面没什么才能。

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认清自我,就算是修为越来越高,智慧随着功力的进步越来越深,精力却会随着自己一开始定下的爱好、偏向,投入到修炼方面去。

如果说他练武的才能,可以达到十分满分的话,那么他做领导者,若要去治理时事,最多只能拿个六分七分。

一开始的时候,他可以凭着来自于后世的思维,意识到当前时代的众多不足,针对性的做出补充。

然而随着一项项政令推行,到了大体上可以算是天下太平之后,这种领先于时代的优势就不多了。

更糟糕的是,在投入了这么多的心血后,杨广发现他没有办法再像前世一样,用一种相对置身事外的态度来看待这天下。

既然已经天下太平,那为什么不能更进一步,从衣食住行不愁,到衣食住行富余,从只为生计奔波到皆可闲暇娱乐,从所有子民的平均上面逐步提升,健康指标逐年上涨,到全民修行……

他现在已经不止想要自己进步,更想要带着大隋一起进步,然而,他个人的进步速度和大隋整体的进步速度,相差实在是太大了。

自从在阳神世界归来之后,修成了斋天位的杨广,回头再看神机台集思广益而出的一切创新武学,都觉得早在掌握之中,甚至自己随便构思出天窍篇章,就足够作为神机台以后研究多年的课题。

那时,杨广就隐约察觉到,他似乎已经把大隋甩开太远了。

等到在聊斋世界炼化生死簿,成为幽冥大帝之后,这种差距就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如果他与大隋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其中一方的付出,而另一方无法做到有益的回应,且不说他以后是否会厌倦,光是从现实客观来说,这种发展就一定是畸形的,不利于长远未来的。

原本,杨广只是作为走在最前面的人,在领着大家一起向前的时候,或多或少也能感受到后方的助推力量。但是等到他已经能飞的时候,后方的大众就成了枷锁。

于是,杨广开始思考出路。

放弃大隋?

且不说太上之门和大隋国运潜在的联系,光是一种近似于逃避的行为,就是杨广根本不会去想的东西。

开创出新的治理方法?

都说了这方面是短板。再说了,大隋这几年的制度更改已经太过剧烈而繁杂了,也不能一直让大家被拖着走。

那当然是,从自己的长处入手喽!

于是,一个可以把杨广本身及大隋全体囊括进去,继续互助互进的修行体系,成了他接下来的目标。

从帝皇龙气入手,还有从沈万三那边搞来的运朝秘法,在杨广结合实际的推演之下略见雏形。

这个时候,正好又有了弑神者世界这样的一个绝佳的试验田。

于是,这个体系屡经修改,定格成了如今的人道修行网络。

每一个子民得到超能种子之后,就算在其他修行法上不好走,只要履行了自我职责,就能够一直进步下去。

而杨广,同样可以因为自己做的事情在人道意念之海中掀起的波澜,得到正向的反馈。

百业子民越强,人道网络越强,杨广越强。

杨广进步越快,人道意念之海扩张的就越快、越稳定,大隋子民得到的反馈就更高效。

手臂一扫,撤销了白雪天宫中人道修行网络投影后,心怀大畅的杨广转身落入云层之下的繁华城市之中。

他要去四处逛一逛,好好玩玩,然后再回来投入久未体验的纯粹快乐。

无需担忧走得太远,回首时再无意趣。只要竭尽所能酣畅淋漓的往前走,将一切玄秘迎刃而破,去看武道绝顶,虚空之后,无上之上,强中之强。

当牵扯自身的枷锁被改造成了一辆把所有人都承载其上的战车,不必再束缚、再压抑的杨广,又可以回到最简单、最熟悉的思维方式。

只需快马加鞭,自然闯出个通天大道!

[212.第196章 大业十三年]

大业十三年。

七月,夏秋之交,天气逐渐的变得凉爽。

一身天蓝色道袍的宋青书,领着护送精粹材料的队伍从武当山周边出发,沿着大隋军队开辟出来的大路直行。

驾驶着重型卡车跨过了永久界门,在洛阳城外中转一下之后,来到了终末旅行世界的神机台试验场。

这不是宋青书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原生世界,但却是这两年多以来,第一次作为领队进入这座城市。

没错,所谓的神机台试验场,实际上就是一座占据方圆两百多公里的大城。

因为这座城中,可见有一座座百丈高楼如林,大多通体灰色,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所以众人还没有进城就感觉到一股沉沉的压迫感,不过,这座城市内部并不是那种沉默压抑的状态。

有各种各样喧嚣的人声从城市之中传来,甚至还夹杂着一些乐曲的声音,另外,还有各类机器的轰鸣经过防噪阵法的削减之后,剩余的一些轻微响动,就像是时刻不休的风铃和流转梁间的筝鸣。

宋青书带着车队,按照导航,先在城市入口进行登记,等待了大约两分钟,负责交接的人到来。

这个交接者穿着一身轻甲,背后别着五把长刀,如同孔雀开屏一般排列开来,身上一股悍勇之气,只是走到了三米之外,宋青书就感觉脸上的毛孔有一种耸立起来的寒意。

“宋青书队长是吧,我是左听涛,木材库的管理员。”左听涛察觉到对方身上有些不自然的地方,恍然想起自己刚才还在跟朋友对练,连忙收敛了气势。

因为本来是锦衣卫千户的出身,加入军中之后也是勤修苦练不息,虽然最近被分配到这边来管理木材加工的事情,左听涛仍然会抓紧时间跟几个朋友演练各种实战招法。

其实,从军中调过来跟神机台的人一起共事,本来就是一种栽培,只要有锐意进取的志气,总是能在神机台这边弄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手段。左听涛这段时间的进步比以前更大,难免有些忘了收敛气势的事情。

“左大人。”宋青书抱拳说道,“三千吨天金槐木精粹,两万把百炼钢刀,全部是按照法刀的制式打造的,只不过还没有进行各类符法的勾勒。请点验。”

“嗯。”左听涛指挥着手下的人去把那些货物放上传送带,然后过一遍扫描仪,这些东西的重量、纯度、质量就全部被运输机器的检测程序接收,进行查验。

在物品查验的功夫里,左听涛看着宋青书,道:“天金槐木的精粹暂时收纳到我那边去,这些还没有进行过符法祭炼的战刀,则只是在我这里点验一遍,还需要送到演武司的祭练工坊。”

宋青书点头:“知道,这也是我们的任务。”

“是,不过按照程序,稍后我也会分出一小队人马陪你们一起。”

左听涛说到这里,那边的查验已经结束。质量过关,数量不差,属于木材加工库那边的人,就开始搬运其中的天金槐木精粹。

这种所谓的精粹,是百草司的人发现的众多植物异宝之一。

首节上一节240/4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