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的万界远征 第111节

百里烧香小腿肚子一抽,连忙跟着身边的人一同行礼,“裴大人。”

虽然没穿官服,但这位大人的威名面貌,洛阳城中又有哪个不知道?且不说传闻中他在其他地方夷家灭族,光是洛阳这里被他带人抄了家的官绅大豪也不在少数。

那些家伙都有取死之道,所以裴大人在百姓之间的名声其实还不错,但这不代表在正面看到这么个凶人的时候,就能压下心里的恐惧。

好在他没有逗留,直接离开了天牢,不过擦肩而过的时候,似乎有一缕余光从百里烧香身上扫过。

百里烧香等人僵硬的站了好一会儿,直到那位大人可能已经走出好几里地了,他们才敢放松下来。

“嘶~”百里烧香一放松,腿肚上那种抽痛的感觉就牵动了他所有的注意力。他轻呼着坐在长凳上,手指轻按了两下,就缓解了痛楚,同身边的人说道,“裴大人怎么会来这里?”

言下之意,没听说这牢里最近有值得裴大人亲自来见的犯人。

“还能是为谁?当然是为了那几个和尚尼姑。”同僚掏出一块帕子擦着额头上的冷汗,说道,“听说是要把他们放出去了。大人说了,待会儿会有人来提他们。其实那几个人的处理本来就不清不楚的,也从来没人来过问,这次也许是收复辽东之后,陛下喜悦之余,偶然想起,便大发慈悲了吧。”

百里烧香听了,有点心不在焉的点点头,从怀里拿出那几个胡饼递过去,同僚接过之后,轻叫了一声,“哎呀,好烫!”

他两只手把那裹着胡饼的油纸包换来换去,觉得手指都要被烫红了,就先放在了桌子上,惊讶道:“这东西这么烫,你刚才还放在怀里,没烫伤吧?”

“没事,我皮糙肉厚,你这班时间也过了,先回去吧。”百里烧香不太在意的拍了拍胸口。

“那我就先走了。”

等到值夜的那帮人离开之后,百里烧香坐了片刻,起身朝着天牢深处走过去。

那最下一层的五间牢房里,有四个和尚,一个尼姑,已经在这牢里被关了一年多了。

[115.第102章 神机演武(5000字)]

他们的牢房还算是干净,毕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来清扫一下,甚至囚服也有规定更换的时候,孙思邈倡导了各种防疫措施之后,像是这些牢房里面的清洁工作也得到了重视。

百里烧香走到最下面的一层,入目灯光明澈白如昼,四个老和尚和那一个尼姑却没有像以往打坐入定,姿势各不相同,只是面带愁绪,仿佛遇上了什么难题。

“几位。”百里烧香打了个招呼。

百里烧香,家里其实有老人信佛,不然也不会给他起这么个名字,因为这一点缘分,百里烧香看见这些和尚的时候,心里就存了一点善意,后来发现根本没人来提审重责这几个人,又没有门人弟子来看望,也怪可怜的,他就主动时不时的给这些人说一些外面的消息。

都是些大众知道的变化,根本算不上什么机密,但是大隋这两年的变化本来就让人眼花缭乱,那几个和尚光是听着,也啧啧称奇,时不时的发言提问,一来二去的,百里烧香也就跟这几个人熟悉了。

道信禅师还教了他保养的功夫,说是多练一练可以百病不生,算是这些闲聊消息的回报。

后来,也许是他练的勤快,那另外的几个和尚说什么“根骨极佳”“余生之中留个念想”之类的,经常会出言点拨他几句,两年下来,他身子骨确实是越来越好了,对这几个人也多了份感激之情,此时听说他们能被放出去,确实是由衷的高兴。

百里烧香朝他们抱拳,满面笑容:“几位片刻之后就要重见天日了,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再会之期,我就先在这给几位道个喜。”

道信禅师微笑道:“也谢过百里施主的这一份心意。”

“哼。”帝心尊者冷哼一声。

百里烧香看见他那气愤的模样,有些不解:“怎么帝心大师反而不高兴的样子?”

智慧大师道:“施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皇帝放了我们,是要我们为他效力。”他语气飘忽,没什么喜悦,却也好像并不是多么排斥。

“这不是个大好事吗?”百里烧香大喜,“原来几位大师、师太,不但要重见天日,还要平步青云啦!”

牢房之中突然沉默下来,没人接话。百里烧香还是有些疑惑,不过看这样的反应,猜也能猜到些什么了,这些和尚估计是跟陛下有仇,所以听到这些消息反而不高兴吧?

可是能有什么仇呢?陛下那么圣明,这几个大师看着也不像坏人。

自从被抓之后话一向是最少的梵清惠在长久的沉默之后却第一个开口了。

“这确实是一件好事啊。”

帝心尊者扭头看她:“斋主,你这是何意?”

“陛下确实并未对佛门赶尽杀绝,就连我等行刺之人,他都能放了,我们还应该有什么不满吗?”

梵清惠看着牢房天花板上安着的那些灯泡,语气之中带着不加掩饰的欣羡,“我等出去了,总比留在牢中更能为佛门出力。况且,四位圣僧,真的不想看看现在的大隋到底是何等模样吗?”

旁边的四个人听了这话,又是一阵沉默。从百里烧香闲聊的时候透露出来的那些信息,他们就可以听到一个日新月异、四海升平的盛世,甚至就算是处在牢狱之中,他们也可以切身感受到一些变化,比如说这电灯、牢房的清洁,乃至于会为这些犯人定期检查身体。

狱中这些小吏的精神面貌,跟从前也是天差地别。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不管是所谓的方外之人还是平民百姓,又有谁能够拒绝这样的时代。

还有,从武学上来说。他们今天见到石之轩的时候,心中竟然升起了一股高山仰止、不敢测度的情绪,然而这样的石之轩说话行事之间,对杨广仍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这外面的武学发展,又如何不让他们心羡?

“阿弥陀佛。”嘉祥大师说道,“我等本来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个时候,上面有小卒来通报,说是有人来提这些和尚尼姑了。

卸去枷锁,离开牢房,沐浴更衣,吃饱喝足,还留了一些小憩的时间。

等到已经过了正午,这五个人才被引领着走向他们的工作岗位。

给他们带路的是一个气质出众的儒生,不过年纪轻轻,头发从额头中线划分,左边的一半已经白了,加上他虽然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手里却拿着一把铁制的芭蕉扇,显得有少许奇异。

道信禅师搭话:“不知阁下是?”

“晚辈南宫哀,一介书生,在国子监做学问,偶尔也到神机台来走一走,刚好接了指引五位前辈的任务。”年轻人回答的有礼有节。

嘉祥大师开口道:“施主看起来不足而立之年,功力竟然如此深厚,非常人也。”

南宫哀摇着手中扇子说道:“前辈说笑了,晚辈不过是闲暇时爱练些吐纳之术,实则只是个软弱的读书人罢了。”

“南宫哀。”梵清惠开口,“贫尼听说第一届文状元正是这个名字。”

一年前,科举考试后第一次殿试之中,杨广亲自点中的文状元,确实是出自贫苦人家,当时也真的只是个软弱读书人。这个消息广为流传,激励了不少有志于学的贫寒人家,百里烧香也特地跟他们说过这个事情。

不过,第一届的科举中,各进士已经有不少安排了官位。当时杨广亲自问询南宫哀日后意向,这位状元却选择进入国子监,去了之后没多久,又听说了神机台,然后没过多久就因为轻忽职责成了一介白身,可是神机台征收的时候,国子监徐大人,又不肯轻放他离开。于是他就成了个四处晃荡的闲人。

只有少数人可以看出来,他的兴趣爱好好像已经从做学问转到其他什么地方去了。

“薄名而已,到了。”

南宫哀已经领着五个人来到了一座院落中。

这院子里到处放着书架,本该是露天的环境,上方却有人用一种道信禅师他们分辨不出来的透明材料遮挡起来,不畏风雨。

首节上一节111/4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