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霸诸天从华山剑宗开始 第171节

邵锋效仿的南北朝刘裕,大军背靠汉水,列成一个半月形的大阵,阵外不再以重步兵与塔盾为墙。

而是以填上沙土的大车为掩护,弓弩手搭配长枪手于内,如刺猬一般指向敌军。

他们以此为基,逐步往内陆推进,后方沿途的退路,两侧皆小心翼翼的布置了拒马桩和大车,用木桩牢牢固定在地上,除非近身以大斧劈砍,否则绝难破坏。

但若要近身,则要遭受船上的火力打击,伤亡必然惨重,足够给万一需要后撤的大军争取时间。

第147章 背水而战

邵锋领军登岸五十步,忽而全军停止,后方战舰之上依然在源源不绝的运输各种预制好的木材。

而后由工匠在大军保护下,开始搭建器械。

邵锋登岸之处,虽位于敌军南边,不过距离襄阳城也不过七里,站在这个位置,已等看见蒙古大军的军阵。

忽必烈号称十万大军,但总数应当不过七万,还以三面围城。

邵锋所面对的这一面,其实兵力并没有那么厚重。

正当他在思考之时,军队右翼和正前方传来隆隆巨响,不知奔行而来多少蒙古骑兵。

如果不是他登岸之时有意靠着岘山而行,恐怕在左翼位置也会出现包抄过来的骑兵。

不过这边虽然没有骑兵,却有许多蒙古步兵。

襄阳城之外的制高点,基本已经被忽必烈所占据,这上面自然早就安排了兵马驻守。

看着当面敌军来势汹汹,邵锋毫无所动,催促工匠速速组装器械,他则来到阵列前方,亲自指挥作战。

忽必烈位于中军,看不到南方的情况,只听斥候汇报,再在地图上一番演示,大致知晓了邵锋兵力部署。

“他们在组装东西?哼,难不成想在汉水之旁立寨作为牵制不成?”

“王爷,如今我军已将他们三面合围,可令骑兵先冲上一冲,试探一下他们的阵脚。”

忽必烈看着地图,轻微皱眉,然后下令让前方攻城加急,可令各步兵部队发动佯攻。

如此,他便能专心应对后方之敌,防止城内派出援军骚扰。

“本王亲自去看一看南边的情况,可令游骑先行散射骚扰,若阵势不稳,则令步兵与重骑同步夹击!”

随着忽必烈的命令下来,邵锋阵前涌来大量蒙古游骑,四面马蹄隆隆,几如地震。

后方修建器械的工匠和民夫各个面色惨白,时不时抬头观望,只见外围烟尘弥漫,能瞥见凶恶的鞑子手持弓箭奔驰其中,大声呼喝。

这些心态不稳的工匠和民夫,手上动作一慢,当即便遭到监工皮鞭抽打,骂骂咧咧之下,引起周围诸军哄笑。

“格老子的,这荆襄地区的瓜娃子就是胆小,没见过阵仗。”

“哈哈,要不然怎会要老子们过来支援呢?”

“兄弟们,给这群襄阳人看看咱们杀鞑子的真本事,前面的站稳了,你现在嘲笑别人,等会别自己丢了大花脸!”

听到这群川人的嘲笑,民夫与工匠们反倒没有之前那般恐惧,手上的动作终于快了起来。

而蒙古骑兵时不时抛射而来的箭雨,并未造成太大影响。

反倒是军阵和舰队整齐的齐射,能够有效压制对方的嚣张气焰,逐步将敢于接近的轻骑给逼退回去。

第一次交手,双方谁都没占到便宜。

忽必烈此时已经转到南边,亲眼目睹利州军是何等的不动如山,依靠莽古歹战术袭扰,效果不会很出色。

手下幕僚见状,也在纷纷商量策略,不少人提议可尝试用步兵进攻,如果利州军军阵出现动摇,便派骑兵上去扩大优势。

这是步骑结合的传统作战方式,也十分有效。

忽必烈却摇了摇头,“他们在江上有战舰补充火力,步兵强行攻打,会伤亡惨重。调攻城弩来,列于阵前,只要他们不主动进攻,就要平白承受我军攻城弩的杀伤!”

说着,便从大营中移出二十几架大型攻城弩,上面皆装着宛如长矛一般的巨矢。

以邵锋的目力,自然观察清楚了对方的动作,对此他当然早有准备。

“令全军于偏厢车前挂载沙袋,填充沙土于车中,注意隐蔽在车后!”

这时,后面组装的器械,底部最关键的部分已经搭建完毕,只差上面还要一节节升高。

邵锋军中正在组装的便是井栏,高两丈半,约八米,上面固定一架床子弩。

这样的井栏,现在正在组装的超过二十台。

正当蒙古大军将攻城弩排至军阵之前时,邵锋这里已经立起了数台井栏。

忽必烈大吃一惊,立即挥手道:“令攻城弩立即发!”

二十余架攻城弩在士兵击锤敲打下,同时发出崩的巨响!

巨大的弩失排成一排,撕裂空气,极为壮观的直插利州军阵地!

但是由于角度和地势的缘故,这些直射而来的巨矢全部射到了阵前的偏厢车上。

偏厢车朝外部的区域都挂上了一袋袋沙袋,原本就能极大减轻冲击力。

纵然巨矢将沙袋贯穿,钉入到车身之上,也难以射透车身内填满的沙土,纷纷挂在上面,蔚为壮观。

只有几发巨矢,因为射中的偏厢车后面没有士兵站立,车身无支撑,被射翻在地,

原本利州军众将士见到贯空而来的巨矢,也是各个面如土色,纷纷矮身隐藏在车阵之后,但见到如此可怕的弩矢并不能穿透偏厢车时,立时化忧为喜,纷纷跳出来大笑嘲讽。

蒙古大军用攻城弩连续发射十数轮,直将攻城弩的弦都给崩断,亦没能对利州军造成多大杀伤。

而这个时候,邵锋后方组装的二十余架井栏已经纷纷立起,刚一立起,上面的床子弩便纷纷向蒙古大军阵地发射,这射程自然要比在平地上射击的攻城弩还要远,威胁也更大。

只见一排排躲闪不及的蒙古骑兵,被弩矢命中,当即便被串做一条钉在地上,十分惨烈。

如此情况,自是令蒙古大军心惊不已,引起不小骚动。

首节上一节171/3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