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轮回者 第102节

  “屠狮大会结束了,你准备什么时候走?”陈彦至说道。

  周芷若说道:“下午就走。大哥,要不你跟我去峨眉山住些日子,那里的风景不错。”

  陈彦至摇头道:“我要去武当山一趟,找张真人有点事情。以后有了机会,我肯定会去峨眉山游玩儿。”

  ……………………

  陈彦至带着小昭和赵敏赶往武当山。

  他们在武当山下的小镇上,被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拦住了去路。

  “可是陈彦至陈先生当面儿?”中年文士笑着问道。

  陈彦至点头道:“在下正是陈彦至。不知阁下是?”

  中年文士说道:“在下刘基。”

  刘基这个名字,一般的人不熟悉,但他还有一个名字“刘伯温”。

  刘伯温现在是在朱元璋麾下效力,是朱元璋的军师。他算无遗策,朱元璋能不断打胜仗,刘伯温有着很大的功劳。

  只是陈彦至不明白,为什么刘伯温会来找自己。

  陈彦至抱拳道:“原来是刘军师。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谈。”

  刘伯温点头道:“好。刘某也正有此意。”

  找了个清净的茶馆。

  陈彦至、刘伯温、赵敏、小昭,四人入座。

  通过相互介绍,赵敏才了解到,原来刘伯温才是义军中真正厉害的人物。正因为有了此人,义军才如虎添翼,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赵敏心中暗道:“早知他是朱元璋的军师,我无论如何也要将其除掉……”

  刘伯温看了赵敏一眼,笑着说道:“郡主貌似平静,其实心中对刘某已经动了杀机。莫非郡主认为,此刻杀了刘某,元朝就能力缆狂澜,消灭义军?呵呵,现在各地的义军,已成席卷之势,最多两个月,各路大军就能打到朝廷的都城之下。此刻有没有刘某,其实对义军的影响不大。”

  陈彦至点头说道:“义军推翻朝廷,建立新朝,是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改变。早就听闻刘军师神机妙算,算无遗策,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刘伯温不是练武之人,但他的本事,同样不能小瞧。智谋上,刘伯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后世流传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可见对他的评价之高,还在诸葛亮之上。毕竟,诸葛亮再厉害,他也没有帮助刘备一统天下,而刘伯温却帮朱元璋做到了。

  刘伯温摆了摆手,说道:“陈先生过奖了。刘基不过是对《麻衣相术》有点研究而已。和陈先生相比,怕是还有些不如。陈先生的道德武功,刘某佩服之至,独闯元朝大都救人,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刘伯温看了赵敏和小昭一眼,继续说道:“郡主本该嫁给一个武林中的大人物,最后和他一起归隐终老;而小昭姑娘,本该返回波斯,去做圣女,一辈子孤苦。可是因为她们跟在了陈先生的身边,命运改变了。将来,郡主和小昭姑娘在武学上,将会有大成就。可喜可贺。”

  陈彦至诧异地看了刘伯温一眼,暗道,麻衣相术果然很神奇啊。

  刘伯温几乎是将赵敏和小昭的命运轨迹看透了。她们两个若不是遇到了陈彦至,的确会像刘伯温说的那样,一个嫁给张无忌,归隐冰火岛;一个返回波斯做圣女,替母亲黛绮丝赎罪。

  “不知道刘军师来找在下,所为何事?”陈彦至问道。

  刘伯温叹了口气,说道:“陈先生武功剑法高深莫测,学识渊博,来见陈先生之前,刘某算了一挂。若是陈先生愿意出山……不过见到了陈先生之后,我就不再有如此想法了。陈先生乃是神仙中人,肯定不会在乎这人间的富贵。”

  刘伯温打算请陈彦至出山帮助朱元璋。

  很早就的时候,刘伯温就发现朱元璋有真龙之相,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新朝,是必然的事情。

  以刘伯温的本事,当然能算出这次请陈彦至出山,肯定会无功而返。可是他不甘心,他还是来找陈彦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当见到陈彦至的那一刻,刘伯温才知道,陈彦至比传言中的还要厉害。刘伯温对自己的麻衣相术,非常自信,可是他丝毫推算不到陈彦至的命运轨迹。若是强行推演,说不定还会遭到反噬。

  刘伯温说陈彦至是“神仙中人”,不是没有道理。

  陈彦至说道:“刘军师,抱歉。权利富贵,非我所追求的。怕是要让刘军师白跑一趟了。”

  刘伯温笑着说道:“无碍。能见上陈先生一面儿,是三生有幸。陈先生上武当山有事情要办,刘某就不打搅了。以后,陈先生若是到了应天府(南京城),可一定要来刘某的府上聚一聚。告辞。”

  陈彦至站起来相送:“若是有机会,我一定会去应天府看看,到时候难免会去贵府上打搅一番。”

  刘伯温离开,赵敏才回过神来,双眼黯然地说道:“先生,你们汉人,真是人才辈出,不但有张真人和先生这样的武学强者,现在又出现了刘伯温这样智谋高深、算无遗策的大谋士。可惜,你们都不愿意为朝廷效力。我大元朝廷……真的完了……”

  陈彦至说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郡主你肯定读过,这句话不陌生吧。朝廷不得民心,成为今日的局面,是必然的结果。吃了饭,我们就上武当山。”

  刘伯温离开了小镇,心中暗道,陈彦至真是奇人也,可惜他不愿意出山为新朝效力。

  ……………………

  张三丰再次见到陈彦至,很高兴。

  毕竟,能和他论道的人,只有陈彦至一人而已。陈彦至拿出了《养生导引术》让张三丰斧正。

  张三丰感叹道:“了不起,陈先生创出的功法,可真是将养生效果发挥到了极致。此门功法,养生效果,还在太极拳之上。可惜没有克敌制胜的法门。”

  陈彦至笑着说道:“这本来就不是用来战斗的功法。张真人,我有个不情之请。”

  张三丰说道:“陈先生请说。”

  陈彦至说道:“《养生导引术》是我的心血,是我的一身武功的精华。我没有创立宗门招收弟子,若是失传了,就可惜了。我打算将这门功法交给张真人,希望整个武当派的弟子,都能修习。若是这门功法能在武当派推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那就最好不过。”

  张三丰笑着说道:“这是好事啊。陈先生的要求,贫道岂能有不允之理?陈先生放心,武当派的弟子,以后都能修炼到你的《养生导引术》。”

  两个月后,大都被义军攻破,元朝灭亡。

  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登基称帝,建立新朝“大明”,年号“洪武”。

  此后。

  江湖武林,再没有陈彦至的身影,只留下了他的传说和一门玄妙无比的功法《养生导引术》。

  (本卷完)

  

第150章 天地有灵气

  

  南宋,襄阳城外,陈家私塾。

  陈彦至看着下面二十来个学生,脸上带着微笑。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大半年,这里是射雕和神雕的世界。弄明白了自己身在何处,陈彦至第一时间就上了终南山,赶到全真教。

  他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先天功》。

  可惜,陈彦至并没有见到王重阳真人,因为王重阳已经死了近二十年了。此刻的郭靖和杨康都已经成为了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丘处机他们根本没有得到先天功的真传,甚至连老顽童周伯通都不知道《先天功》功法。

  没有得到先天功,陈彦至弄到了全真大道歌。

  全真教的大道歌,的确有点意思。是上乘的修行秘法。可惜,全真教的道士们,并没有领悟其精髓,只是将其当作基础内功来修炼。

  这不是陈彦至最大的收获。

  最让陈彦至欣喜的是,他竟然发现了天地之间,存在着灵气。尽管灵气非常非常稀薄。

  陈彦至经历了好几个世界,可是,都没有发现灵气的存在。但在此方世界,却有灵气。

  正是因为有了灵气的存在,黄药师的奇门遁甲才能起作用。

  有了灵气,就说明“成仙”有望。

  怎么能不让陈彦至欣喜呢?

  通过大半年的修行,加上可以吸收灵气。陈彦至练成了内家罡气。

  有了内家罡气,陈彦至比起在倚天世界的时候,起码强了五成。随着吸收的灵气越来越多,陈彦至还会逐渐变强。

  这就是灵气带来的好处。

  陈彦至为了谋生,在襄阳城外建了一座私塾,教孩子们读书。通过半年的教书,陈家私塾在方圆的十里八村,算是有了一些名气。

  教书的陈先生,因为学问渊博,脾气和善,乐善好施,而被百姓们称赞。

  “昨天我教你们的君子六艺,都温习了吧?”陈彦至笑着问道学生们。

  二十来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道:“谨遵先生教诲。都温习了。”

  陈彦至可不想自己的学生是呆子来,或者只会吟一些“之乎者也”的腐儒。他不但要传授学问,还要教他们谋生的手段。

  君子六艺,是古时候读书人必学的课程。

  宋朝之前的读书人,可不是文弱书生。

  他们都是有武力的,拿着佩剑,就可以游历天下,遇到了山贼土匪,他们能拔剑搏杀。

  唐朝的李白、三国时期的徐庶,都是读书人的代表。他们的学问高深,武功同样不容小觑。

  可谓是文武双全。

  陈彦至说道:“那好,我们今天学习新的内容。大家翻开《诗经》……”

  ……………………

  夕阳西下,学堂下学。

  陈彦至迎着夕阳修炼《养生导引术》。他的动作和呼吸变得更慢了。一套动作打完,起码要半个时辰以上。

  养生导引术,是一门非常需要耐心的功法。

  人的心意,是最快的。

  “思维电转”就是来形容心意的快速。

  心猿意马。

  说的就是人“心”跳脱。

  想要让人心真正静下来,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养生导引术》,既是炼体功法,同时也是修心功法。若是能将“心意”慢到极致,那么就学习任何东西,都能轻易做到一门深入,无往而不利。

  身心合一。

  陈彦至现在勉强能做到,可是,还不够。他必须要让心灵境界再次提升才行。

  修炼完了一套动作,陈彦至感到浑身的毛孔都舒张开了,精神非常放松,心情愉悦。

  修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越是修行,越是能觉得快乐,那说明修行的方法和方向对了。若是修行了之后,觉得累,觉得痛苦,说明修行之法是错误的,或者路走错了。

  陈彦至的耳朵微微一动,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说道:“李哲,天就要黑了,怎么还不回家?”

  李哲是附近村里的村民,十八岁。他是陈彦至私塾里年纪最大的学生,同时他也是学习最用功的学生。

  李哲家里很穷,爹娘年纪都大了,下面有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李哲来私塾上课,陈彦至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了他一斗米的束修。

  李哲年纪大,比其他的学生更懂事,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他每天都在进步成长,陈彦至很看好他。

  “见过先生。”李哲走到陈彦至身边,行弟子之礼,“我明天不就来上课了。”

  陈彦至眉头一皱,说道:“为什么?”

  李哲说道:“弟子打算去襄阳城里找一份儿活计。”

  陈彦至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家里有困难?也好。这样吧,明天早上你来找我。我和襄阳城里的钱家商行的刘掌柜相熟,我推荐你去商行做账房学徒。你跟我学了大半年的学问,做个账房先生,问题不大。”

  “记住我的话,为人要谦虚。做事,要多看,多学,不会,要多问。就算离开了私塾,也不能放弃读书,武功不能落下,要勤练。”

首节上一节102/5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