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古武侠赋 第86节

百晓生等人见黄绢上以朱笔书写两种文字,右首的弯弯曲曲,众皆不识,想系鲜卑文字。左首则是汉字,最上端写着:“太祖文明帝讳”,其下写道:“烈祖景昭帝讳隽”,其下写道:“幽帝讳”。另起一行写道:“世祖武成帝讳垂”,其上写道:“烈宗惠帝帝讳宝”,其下写道:“开封公讳详”、“赵王讳麟”。绢上其后又写着:“中宗昭武帝讳盛”、“昭文帝讳熙”等等字样,皇帝的名讳,各有缺笔。至太上六年,南燕慕容超灭国后,以后的世系便是庶民,不再是帝王公侯。年代久远,子孙繁衍,萧远山、萧峰、鸠摩智三人一时也无心详览。但见那世系上最后一写的是“慕容笔”,其上则是“慕容博”。

鸠摩智道:“原来慕容先生乃大燕王孙,失敬,失敬!”

慕容博叹道:“亡国遗民,得保首领,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只是历代祖宗遗训,均以兴复为嘱,慕容博无能,江湖上奔波半世,始终一无所成。萧兄,我鲜卑慕容氏意图光复故国,你道该是不该?”

萧远山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群雄逐鹿中原,又有什么该与不该之可言?”

慕容博道:“照啊!萧兄之言,大得我心。慕容氏若要兴复大燕,须得有机可乘。想我慕容氏人丁单薄,势力微弱,重建邦国,当真谈何容易?唯一的机缘便是天下大乱,四下征战不休。”

萧远山森然道:“你捏造音讯,挑拨是非,便在要使宋辽生衅,大战一场?”

“老贼好狠的心!”萧峰勃然而怒,喝道:“慕容博,你活了这么久,难道不知宋辽战端一起,两国百姓必生灵涂炭吗?你为了一己之私,置天下百姓于不顾,如此小人,有何面目在此大言不惭?”

“好!”萧远山大声叫好,吼道:“慕容博,你忘了我萧远山是什么人吗?我萧远山虽也作恶多端,可都因家仇私恨,此祸国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为?”

慕容博面色一沉,道:“萧远山,你父子武艺高强,你又曾是辽国禁军统领,若你们可出手,必可挑拨宋辽大战。这一事你若答应,可以取我慕容博性命,不然我们就凭真本事看看吧。”

“哈哈……”百晓生大笑,把几人目光都引到了他的身上,慕容复喝道:“你笑什么?”

百晓生面露讥讽之色,道:“慕容博,你的算计太好了吧。以自己的死换取宋辽开战,给你儿子铺路。可你是否清楚,今日你能否走出这藏经阁呢?”

“父亲,二弟说的对,杀母大仇岂可当作交易?此仇能报便报,如不能报,则我父子毕命于此便了。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屑为?”萧峰大喝,因愤怒一掌拍在木几之上,只听得劈拍一声响,木几碎成数块,奔射四方,发出当当的声响,异常慑人。

“善哉,善哉!萧居士不为一己之私而大动干戈,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五人一听都是大惊,而百晓生却故意露出惊容,不让自己显的特别。他快速回头看向楼梯处,只见窗外长廊之上,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少,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行动迟缓,有气没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样。

可是,六人都不曾发现这里有人,这又如何说呢?

104 灵空大师(二)

‘这大和尚看起来周身没有一点气息波动,站在那里虽看到,可眼睛不看却又完全感觉不到人。先天境界,这必定就是天人合一的先天境界。’

看着走出来的老和尚,百晓生心里急呼!

他知道的,萧峰自然也知道,所以他看着大和尚的目光也异常的严肃。先天境界,想不到少林寺中还隐藏了这么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先天境界的老和尚。

练气、练神、先天,是萧峰恩师修炼过的三个境界,是被证明的,是被他细细划分出来的。萧峰自然熟悉无比。只是要说其中的差别,萧峰却无法体会的到,便是当年他的恩师,有许多地方也是说不出来的。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玄之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是先天境界的强大,萧峰却深有体会!

老和尚年纪很大了,动作也颇为缓慢,看他不紧不慢的样子,实在让人心生不耐。慕容复上前两步,指着他喝道:“你躲在这里多久了?”

老僧慢慢抬起头来,说道:“施主问我躲在这里……有……有多久了?”六人一起凝视着他,只见他眼光茫然,全无精神,但说话声音正是适才称赞萧峰的口音。

慕容复道:“不错,我问你躲在这里,有多久了?”

老僧屈指计算,过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脸上现出歉然之色,道:“我……我记不清楚啦,不知是四十二年,还是四十三年。这位萧老居士最初晚上来看经之时,我……我已来了十几年。后来……后来慕容老居士来了,前几年,那天竺僧波罗星出来盗经。唉,你来我去,将阁中的经书翻得乱七八糟,也不知为了什么。”

他一番话让萧远山、慕容博都大为惊讶,没想到来少林寺偷习武功,全寺僧人没有一个知悉,这老僧人又怎会知道?

萧远山、慕容博二人都有些不信,他们不觉得自家眼光会有问题,萧远山喝问道:“怎么我从来没有见过你?”

老僧缓缓摇头,可惜道:“居士全副精神贯注在武学典籍之上,心无旁鹜,自然瞧不见老僧。记得居士第一晚来阁中借阅的,是一本‘无相劫指谱’,唉!从那晚起,居士便入了魔道,可惜,可惜!”

萧远山脸色一变,心头大惊,他自己第一晚偷入藏经阁,找到一本‘无相劫指谱’,知道这是少林派七十二绝技之一,当时喜不自胜,此事除了自己之外,更无第二人知晓,难道这个老僧当时确是在旁亲眼目睹?一时之间只道:“你……你……你……”

几人看他样子,便知道这老僧说的没错,一个个如见了鬼般的看着老僧。

萧远山身旁,萧峰面色沉肃,抱拳道:“大师,还请不要戏弄晚辈生父。”

“哦?”老和尚与几人都有些意外的看着萧峰,老和尚目光虽然浑浊,可在他的眼光下,萧峰心头一颤,有一种极其危险的感觉,似乎自己被这人看透了一般。只是很快,这种目光便消失了,他却不知,老和尚的目光又转移到了百晓生身上,让百晓生也体验了一般那种如仙侠小说中**裸的感觉。

看到两人,老僧微微一笑,道:“正是江湖人杰啊!二位年纪轻轻,便有如此修为,真是了不起!”

不明所以的四人略感错愕,不知这老和尚为何把话转移了,可多少也明白老和尚的意思,他是在称赞萧峰与百晓生。这让其他四人目光都是一沉。

“萧居士与慕容居士在这藏经阁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只可惜二位居士眼中只有武学典籍,却把我佛家精华奥义扔到一边,两位居士乃当今高人,居然做出这买椟还珠之事,实在贻笑大方啊!”老和尚摇头,脸上一片可惜之色,他看向慕容博,又道:“居士之心,比之萧居士尤为贪多务得。萧居士所修习的,只是如何制少林派现有武,慕容居士却将本寺七十二绝技一一囊括以去,心数录了副本,这才重履藏经阁,归还原书。想来这些年之中,居士尽心竭力,意图融会贯通这七十二绝技,说不定已传授于令郎了。”

这一次,他没有说出接下来的话,没有点到鸠摩智,因为慕容复的内功大进,让其有了学习少林七十二绝技的资本。

不过,老和尚就是老和尚,他虽然看不出慕容复是否学了少林绝技,可却看出了鸠摩智的隐患,知道其必然修习了少林绝技,还颠倒次序,胡乱练习。

故又道:“大轮明王,想不到你竟然也偷学了我少林七十二绝技,只可惜全然错了。你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

鸠摩智从未入过藏经阁,对那老僧绝无敬畏之心,冷冷的说道:“什么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大师之语,不太也危言耸听么?”

老僧缓缓摇头,可惜道:“忠言逆耳啊!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子弟学牙,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任何武功之间,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功夫练得越深,自身受伤越重。如果所练的只不过是拳打脚踢、兵刃暗器的外门功夫,那也罢了,对自身为害甚微,只须身子强壮,尽自抵御得住……”

忽听得楼下说话声响,跟着楼梯上托、托、托几下轻点,**个僧人纵身上阁。当先是少林派两位玄字辈高僧玄生、玄灭,其后便是神山上人、道清大师、观尽大师等几位外来高僧,跟着是天竺哲罗星、波星星师兄弟,其后又是玄字辈的玄垢、玄净两僧。众僧见萧远山父子、慕容博父子、鸠摩智、百晓生六人都在阁中,静听一个面目陌生的老僧说话,均感诧异。这些僧人增是大有修为的高明之士,当下也不上前打扰,站在一旁,且听他说什么。

那老僧见众僧上来,全不理会,继续说道:“但如练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罗叶指、般若掌之类,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隐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大轮明王是我佛门弟子,精研佛法,记诵明辨,当世无双,但如不存慈悲布施、普渡众生之念,虽然典籍淹通,妙辩无碍,却终不能消解修习这些上乘武功时所钟的戾气。”

众人听的几句,便觉这老僧所言大含精义,道前人之所未道,心下均有凛然之意。而百晓生听着这一席话,心头忍不住一动,想起一个人来了,脱口道:“你是灵空大师……”

“灵空大师?”众人听到百晓生口中称呼,非常意外,这个名字他们都不曾听过,而老和尚却更加意外的看向百晓生,奇怪他为何知道自己。

此时,萧峰亦突然醒悟过来,惊诧道:“灵空大师……那个说出‘佛祖为佛,我亦为佛’的灵空大师?”

他此言一出,更是让四周人骇然。佛祖为佛,乃终生信仰,可这家伙竟然又跟了一句我亦为佛,这不是叛逆、找死吗?

这家伙,真是少林寺和尚?

不说那些寺外人,便是玄字辈的几个高僧也面面相窥,这灵空大师怎么他们从不曾听说过?不过,敢说出这话的,少林寺还真容不下他。

“阿弥陀佛!”玄生行了一礼,对百晓生、萧峰问道:“敢为两位居士,灵空大师可是我寺灵字辈前辈?”

二人对视一眼,由善于言辞的百晓生道:“不错!灵空大师在以前是少林中一个颇有有名气的高僧,他年纪虽不大,可佛法精神、武学强悍,可谓名震一方。只是其曾脱口言‘佛祖为佛,我亦为佛’,让少林寺中人认为他大逆不道,被逐出少林。我曾在一位前辈的札记上看到过有关灵空大师的介绍,说大师乃武学奇才,让那为前辈也异常推崇。真是想不到,大师避居江湖,竟然隐身在少林寺中。”

众人互相对视,一个更感惊讶,灵字辈的和尚,那就是玄字辈高僧的师叔、师伯了。那他的年纪……恐怕得有**十岁了吧。

“善哉,善哉!想不到老衲几十年不现身江湖,竟然还有人记得老衲微名。”灵空摇头,脸上露出缅怀之色,道:“当年,老衲实在狂妄,以为自己佛法精神,武功当世,可离开了少林才知,自己真是坐井观天啊!也正是如此,老衲才又回到少林寺,向恩师讨了这个打扫藏经阁的任务。这一扫便是一辈子。”

“道家说,看山非山,看水非水。老衲言,不入此山,焉知此山真面目?也幸亏老和尚一辈子蜗居藏经阁,这才领悟到佛家微言大义,不然江湖上也只是多一妄人耳。”

105 大师的馈赠

首节上一节86/5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