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古武侠赋 第547节

庄园依旧,只是它带起的波澜却在慢慢扩散。许多东西,看似不起眼,可扩散开来,却能形成巨大的波澜。

如百晓生的风车织布机!

这是一种近乎放弃了人力的织布机,其速度更是人工的好几倍。可以说,这种近乎功业的东西,爆发开来绝对会压的那些手工布商抬不起头。

也就是掌握在百晓生手中,他不动,别人探究不懂秘密。可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傻瓜,起码那些织布的人就知道,这是一种近乎可以让他们下岗的机器。

当然,在百晓生的控制下,后果不会快速显现,可当这些东西合力爆发出威力时,便是没有改天换地之能,也会让大多人茫然失措,而学院里那些孩子就是种子。猴子教的东西,这些孩子会利用起来,当他们懂得了,这里也就不在平静。

十年时间眨眼过。这一日,是学院孩子们毕业的时间。让很多人奇怪的是,除了第一批孩子,学院再也没有招过学生。如今学院毕业了,大家都很好奇。可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到来时,庄园里的主人消失了。

消失的干干净净!

怎么会这样?

没有人知道原因。可不久后,织布机的秘密被传了出来,市场上大量廉价的布匹惹出了巨大的乱子,更是惊动了当今朝堂。

而几年后,那些立德院毕业的学生一个个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虽然一些人死了,可更多的人却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豪。

在读书人看来,商人也贱业,是被人看不起的,可落在普通百姓眼中就不同了。他们是羡慕嫉妒恨啊,一个个后悔死了。

可惜,一切都不能重来。

这些人不知道,在另一个地方,一座庄园拔地而起,庄园的规模、样式,就与那小县城的庄园一模一样,而在庄园的旁边,亦有一家明叫“立德院”的书院。

只是这里不是大汉境内,而是华夏境内。

华夏与大汉同是人族的国度,可许多地方都是不同的。看大汉境内,百姓是贫苦,一个个以吃饱喝足为目标。可在这里就不同了,因为百姓早就不缺少吃的了。可以说,在华夏境内,只要你劳作,就可以养活自己。

他们的目标不在吃饱喝足,而在于修道。

百晓生藏经阁的建立,使得道家彻底在这里兴起了。以前,大家以全真教为信仰,如今更是把众人弄成了狂信徒。可以说,这里的人家都有道经,大多人都背的出几本道经,更是有一些人深研道经,被称作道学大家。

立德院在大汉境内教人们知识,让百姓富足,可于这里,却是教大家道经,为众人讲解道为何物。

猴子再次成了老师,拿着那一册册的道经,欢喜不已。这东西在普通人眼中只是说一些有的没的,可在他眼中,却是微言大义,对修炼大大的有帮助啊。所以,他的兴头比第一次还要足。不过对这些东西,猴子懂的也不多,与其说是教,还不如说是与那些孩子们讨论。

而这,也是百晓生再次建起立德院的原因。

在华夏,那些大人多少都懂得道经,猴子一开口,他们就差不多可以估出猴子的能力。他能力不够,却去给大家讲道经,这不是找羞怒吗?

故,猴子只能与年龄小的孩童们一起学习。他的知识可以教导这些孩子,而孩子天真的话语,也必定会对猴子有所触动。

这样一举两得的事,百晓生可是门清。

这一日,猴子一脸高兴的回来了,他换了一个年轻样子,看上去英俊了许多,只是那小眼一眨一眨的却颇为有趣。

百晓生看到猴子,道:“怎么今日如此高兴?”

猴子行了一礼,道:“师尊,城里的守德大家已经决定来学院授课了。”

百晓生点头一笑。守德!也是巧。猴子的名字是守音,这城里有一个守德,是一个道经大家,在附近很有名。

猴子不知道的是,那守德大家也是一个妖怪,一个化形的妖怪,一个有着金仙修为的妖怪,比猴子可利害多了。

在华夏,这样的妖怪可不少,不仅是这些妖怪,更有诸多的修士隐藏在人族中,研究道经。就他们所在的这座城池内,妖怪有七人,修士八人。这在华夏境内,很常见。不过这些人也懂事,没有闹事,不然全真教那些弟子早就把他们驱逐了。

这一点,也是百晓生定下的规矩。(未完待续。。)

...

577 守德大家

一大早,立德院来了许多的人,除了那些来上学的孩童外,还有许多的大人,几乎没一个孩童的家长都来了,因为他们知道,守德大家今日于立德院讲学!

不大的学院被人塞满了,除了课堂,外面的院子也站满了人。他们一个个激烈的讨论着,所说的话看似似是而非,细想又颇觉有理。可有时你会觉得奇怪,因为许多人说的都是一句话,可解释出来的意思却又完全不同。

三生万物!这道家的话语也是一样的。道经,说的其实多为理念,是总结自身感悟的话。然而,人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故话出口而不同。

大约八点半的时间,守音与守德出现在课堂内。大家一下子静了下来,一个个睁大了眼睛看着守德大家。

众人对他并不陌生,许多人都听过他的课,觉得他讲的好,不然也不会一次来这许多人了。

守德大家看起来是一个柔弱的人,一身类似儒家的长衫,腰部系着丝带,头上带着发冠,面容白皙红润,很有点小白脸的潜质。

他柔和一笑,缓步走到主座之上,盘膝而坐,声蓄力而发,空亮而悦耳。

“各位道友,吾等聚于此地,探讨道家奥秘,守德不胜心喜。这些年,守德于城中多次讲课,每一次都大有收获,一次又一次不同,籍此可知道家之奥妙难测。此便如我等之面相,一一不同,却乃同源而生也。”

守德大家说到此处。指守音道:“前几日,我无意间识得此地院子守音道友。与之攀谈。论及道之广博,大有见地。心喜之。他言:万物有灵,然灵者何物?此一问让在下大为震动。人族出生,便是婴儿,懵懂不知物。”

“中原之地,有儒家学说,言人之初,性本善。又言,人之初,性本恶。此两言同出一门。却完全相悖。何解?”

“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一言,可解天下事矣。此便如吾等之面相,一一不同,岂不三生万物呼?”

“万物有灵,其灵乃道生,可谓之一。人妖不同。即一生二。天下生灵无数,岂不二生三,三生万物?”

“善、恶之论,于吾看来。却是心之不同。于人族言,妖食人,自大逆不道。可于妖言。为何不可食人?人,难道不食妖呼?”

守德大家并非逐字逐句的去解释什么道经。而是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来详说世间之理。其中相同、相悖者,无不以道经相释。

天下阴阳者,亦是如此了!

他的一堂课上的栩栩如生,让众人大呼过瘾,许多人都觉得,自己懂了许多。虽然,他们也多了许多不懂的,然那种畅快淋漓的感受,却让人大呼舒服。

到了中午,大人们一一散去了,孩子们也跟着回家,猴子守音邀请守德大家往庄园一聚。守德大家欣然往之。

一入院子,守德大家便诧异道:“这四周景物看似普通,却暗含至理,道友,这是何人所布?”

猴子微微一笑,道:“此处乃大家所布。”

“哦?”守德大家眉头一挑,却是有些意外。之前他并不知道,守音还有一个师父。他心头念转,各种念头纷至沓来。

不多时,两人进入一雅阁,守音于外轻轻行礼,道:“弟子求见师尊。”

百晓生往外看了一眼,守德大家心头急跳,有一种全身上下被看透的感觉,他大惊失色。百晓生忍不住一笑,道:“进来吧!”

首节上一节547/5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