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古武侠赋 第524节

西城洞内,七子安静的坐在百晓生下方。观看着他们刚刚拿到的书册。这是百晓生新著的,是《技》的扩展版本《格物致知》。

百多年的发展,他的华国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生产力的极限。如此,他拿出了华国下一步发展的,再次解放生产力,为以后做准备。

同时,他也总结了部落中新的东西,如医术与武术的结合。武术的进展知识,并编成了一部大部头,下发到学院之中,再次提升大家的修炼知识。

全民修炼。是一个不现实的事情,这与全民教育不同。百晓生现在弄的就是全民修炼,所有人都可以学习修炼的知识。可大家更多的只是年轻时候修炼,大了也就放下了。除了那些有兴趣的人。在华国中,不说人人懂得修炼。却也占据了九成人口,而从学院出来,一直坚持的不足三成,有自己见解,有所成就的,不足半成。

从这个分析,你也可以看出修炼的难度了。这不仅是悟性的问题,还看一个毅力,没有特殊的磨练,普通人在这方面要差的多。

百晓生也知道这个问题,所以他以基础为全民教育,然后就不管了。谁能够走出来,他也不管,那就看他自己。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修炼上,强求是不行的,一切只看你自己,不然这般久了,他终南山门下弟子也不会一直没有扩充。仔细说来,真正坚持修炼,并走出基础大门的,也就百多人而已。

扫了一眼七人,百晓生道:“如何?你们可懂了?”

七子道:“弟子等明白了。”姬泽又道:“祖师,大力发展技术,虽可以再次解放生产力,可是否会造成物品过剩呢?”

百晓生道:“这是必然的。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当今世界,粮食的产出不会暴增,只要粮价保持,一切都乱不了。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家种田的时间会快速减少,多出的时间多了,你们也可以安排他们做别的事情。各种手工产品必定是会增加的,你们要做的就是控制,不使得价格暴跌,然后引导大家到修炼上面。”

说着,他有扔出一册书,道:“这是我编纂的一些娱乐项目,你们可以看一看。”

农具更新了,粮食不是增加太多,因为那不是化肥,可百姓的休闲时间就多了,这不是什么好事。身为政府,要做的就是引导,使得百姓们不能停下来,不然早晚出乱子。

他给出的方法也简单,就是政府指导,修建基础设施,引导大家修炼,还有新的娱乐项目。把这些一综合,闲下来的时间也就有了去处,乱子自生不起来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只要系统性的看问题,想出各种可能性,给予解决,就不会有问题。

而且百晓生编纂这部《格物致知》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的认识自然,认识自己。这一点,在修炼的世界就是根本,其根本的去处,也是为了引导大家去修炼,就如他给出的那些娱乐项目,也多与修炼有关。

七子通了百晓生的布置后,马上放下担心,一一布置去了。如今的七子早已不需亲自行事,他们也有了弟子,是封神后百晓生布置下的。

教派的传承,不能只看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需要一个好的制度。

不错,滥收弟子绝对不是好事,可不收弟子绝对不行。他的全真教以人数来说,是一个小教派,可总的来看,绝对是一个大教派,因为他控制着华国这一诸侯国,治下有几千万的百姓。在他的教导下,这些百姓都可以是全真教弟子。

这是一种变向的政教合一,比阐教还显得牛叉。

别看封神后,阐教大开山门,信仰无数,可真的收入门中的弟子,却也不多。林林总总的加起来,也就上百人。当然,若算上那些外门的,人数就多了。可以阐教的尿性,外门的那些人他们根本就不认。那些人,与信徒没什么两样。

他们始终都在走精英路线,看似不涉及国家,实则也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变种。只是平时不显罢了。

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有数,百晓生也明白,所以他治下的华国一直都不曾向外扩张,最多也只是容纳流民,增加人数,或开拓一些无人的地盘而已。

现在的全真,治下地盘、百姓不用多说,入门弟子以七为数,七子门下各有七人,就如当初自己教导七子一般,他们也是走的放养、解惑的路子,并结合实践。

在这样的教育系统下,全真教弟子也都是精英。没办法,修炼界你只能走精英的路子,不然只会败坏教派,就如截教一般。百晓生全心全力建立起了全真,可不想自己的全真落到人毁教亡的下场。

就在百晓生暗中观注治下发展之时,心头一动,脸上露出一抹笑意,大步走出洞府,于山巅遥望天空。一抹光华一闪而落,一道人落在他身旁不远处。百晓生大笑道:“云中子道友,你可是多年不来我这里 了,今日光临,实叫我这里蓬荜生辉啊。”

云中子哈哈道:“道兄休说这些奉承话,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

“哦?”百晓生一乐,道:“以道友今时今日之修为,还有何事是自己解决不了。”

封神后,阐教四分五裂,燃灯、惧留孙、慈航、普贤、文殊去了西方教,本就弟子不多的阐教可谓遭了重创。

广成子等人因修为不足,元始离去后,掌管昆仑山的就是云中子了。

在元始的命令,云中子的调度下,阐教弟子四处,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等等,都在外立下门派教统,霸占人族气运。

当然,行动的不只是他阐教,人教也走了一步,玄都临凡,收录了一个记名弟子,亦占据了一个山头,创下了教派。

只是玄都与老子相似,他只是收了一个记名弟子,教了一些功法,就不管不顾了。阐教要巴着人教,便时常照顾一二。

这段日子,云中子一直都在整合、发展阐教力量。只是时间久了,发展的也就不是他们了,不说百晓生的全真,其他仙神也试着走入了人族之中,别的不说,就说截教余孽吧,他们虽教派被灭了,可修为还在啊,一个个憋得久了,也都重新冒出了头,立了山门,收录弟子。

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他们修为不高,对阐教造不成危害。云中子担忧的,是西方教。

西方教在封神中度走了截教三千中坚,实力大增。封神后,他们也平静了几年,可不久就有弟子到中原行走,很是让云中子担心。

可奇怪的是,前段时间西方教那些弟子都撤走了,云中子不明所以,心下烦闷,就找百晓生来聊一聊。

他不知,百晓生听了他的话,瞬间就明白了,这西方教是要改换叫停,成立佛教了啊。佛教一出,这天下可就不是道家的地盘了,而且以道家此时的气运,佛教一出,必定占据半壁江山。

不过百晓生也不担心,距离佛教传道中原,还早的狠呢。再说了,这样的大事自然人教、截教顶着,他躲在后面发展就可以了。(未完待续。。)

...

555 华夏

云中子走了,百晓生坐在西城洞中独自思索佛教出现后的变化。

现在是道家的世界,虽然大家教义不同,可也是道家的世界。佛教出现,天下教派就被一分为二,成了佛道争锋之势。

大家都是道家,抢夺起来会顾忌一二,来了一个佛教,争夺起来就血腥多了,不过这也让道家团结一些,省得老内讧。

不过距离佛教传入中原还早的狠,一些谋划却也不用着急。

收回了心思,百晓生再次把目光投入了治下华国之中。经过几年的教导,书院里的学生们走出了书院,进入社会之中。

他们学习了新的知识——格物致知!

这是百晓生的观点,在于通过了解天地万物来认识天地,认识自己。在书院中,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大家也动手去拆解曾经的各种物品,来了解其原理,并加以改进、钻研,许多东西都被他们更新换代了。

最初改变的就是农具,因为这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农具的革新传入农村,使得百姓耕地更加方便、迅捷,大家空闲的时间多了。此时,政府下令,召集大家劳作,建设各种基础设施,铺设路面,种树造林,建设娱乐项目。

梅花桩、木人巷、角斗场……这些与武学相关的娱乐项目被一一建设,大家也有了闲暇时玩闹的东西。还有现代的一些球类项目,也被建造了出来,只是对应的却是小孩子。因为大人太利害了,随便抽一个。那都是乔丹,他们在一起。怎么玩啊。

各种娱乐的推广,使得这里热闹了起来,不同的地方也有了交流,人与人之间熟络了许多。

古代交通是很不方便的,不同的村落交流也不同,这就会弄出许多的事情了,若是大家有了交流,也不会出现各种为了争抢物资的流血事件了。百晓生治下道路不错,与现代虽无法比。却是坚固、通畅的小路,相邻的村子间半天就可以到达。

有了这样的交通基础,大家才会有交流,而学院在之前就是一个枢纽,因为百晓生有规定,学院会定期让学员交流。如今,娱乐项目的出现,加深了这种交流。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不交流的世界,看起来死气沉沉的。有了交流,就热闹了起来,起码大家见面了,会多说上两句话。当然。争吵也有,可因百晓生的教化,争斗却是不多。且四周人互相劝解,争吵后也就罢了。说不得还会来一个不打不相识呢。

首节上一节524/5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