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古武侠赋 第128节

同时,这些人也掌握着华阴的大部权利,是真正的实权人物。

有了县城的遮掩,百晓生的动作也大了起来,他派出三伙人,在华阴附近的三个镇子成立了学堂,教导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慢慢对他们洗脑,收为己用。同时,他也接受了那些人的商业,以各种商业为名,招揽年轻人,暗地里培养、影响,提拔为自己人,增加他们华山大寨的人数。

后,更是特意分出一部人马,进入隔壁临县,发展土匪。

不到一年的功夫,他们华阴的精锐人马便有了一千之数,而商业也开始走出华阴。借助那些土匪的力量,他们的商业物品虽与其他人一样,可却不会受到勒索、劫掠,卖的更加便宜。这也让他们很容易在临县站稳脚跟。当然了,对县令出血那是避不开的。

不过百晓生也不介意,他今日送出去多少,明日就要一一拿回来。上一个县令,就是在离任后被百晓生干掉了,他的财物也都被百晓生收入华山大寨。

当然,为了不给华阴惹麻烦,他干掉那县令的地方却是他另一任之地。这样,大家只会怀疑他是触动了地方势力才被干掉,而不是因为华阴。不然惹来各方观注,百晓生也无法安心发展了。

这里靠近京兆府,那里有大军驻扎,百晓生可不想引起他们的注意。

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明教终于动了。他们的教主方腊于睦州借助花岗岩之事发动起义,他亲自率领起义大军攻占清溪县,全歼两浙路常驻官军五千于人,兵马都监察颜垣被杀。十二月出,克睦州,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不久,向西攻下歙州,全歼宋东南第三将“病关索”郭师中部,东进攻克富阳、新城,直趋当时花石纲指挥中心的杭州。

为了配合方腊,明教的作用开始显现出来,他们提前的布置一一出现,处州霍成富、陈箍桶等人皆纷纷响应。二十九日,起义军攻入杭州,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知州赵霆逃走。积怨已久的群众,在杭州捕捉官吏,发掘蔡京父祖坟墓,暴露其骸骨。起义军获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和响应。

义军骤然兴起,切断了宋王朝的经济命脉,宋徽宗等惊恐万状。他们一面急忙撤销苏、杭造作局和停运花石纲,罢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职,妄图松懈义军的斗志;一面派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

华山上,一片寂静,这里生活的居民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一些经常下山的人已经带来了消息,说江南那里反了。

这里的人虽只是普通百姓,可大家也不是笨蛋。这几年,华山发展的越来越好,大家根本就不愁吃穿。这是谁带给他们的,百姓们也知道。而且他们的家人、朋友就如军队一般接受训练,那位寨主要是没有别的心思,谁也不信。

所以这消息一传来,大家都是吃了一惊,接着便是所有人都有预感,华山也要动了。

果然,陕西大军被调走的消息传了过来,这就是再笨的人也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没了陕西大军的压制,整个陕西都暴露在百晓生的军力之下。

华山发展到如今,已经非常强大了。华阴、大荔、华县、蒲城、澄城、白水六个县,已经被华山势力侵占。那里从上到下,几乎都是他们的人。

这些,普通百姓不知道,可他们也看得到华山的壮大,因为这些年,华山的精锐小伙子越来越多了。百晓生把那些人编成了一个团,有三千人。

这只是华山的直属兵力,在六个县中,他们有四十三座山寨,每一座都有三四百人,平均可出兵力一百人左右。这又四千多人。

且百晓生会中规中矩的发展吗?

自然不会!

他在发展六县之时,便选出出众的人才,三五成群的散到整个陕西,让他们发展地方势力,培养军力。他们自身的势力是在这六县之中,可在六县之外,却有更大、更多的势力,只是那些势力多在暗处而已。

为了发展,百晓生还与这里的明教接触。在陕西,明教的势力并不太强,他们也只是充作眼线,并不是什么起义大军。

当百晓生找上门时,那位帮主可是吃惊的不得了,可当他知道了百晓生发展起来的势力时,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一个遥相呼应的机会。于是,当即就报告了上面,他也被方腊任命为两方的联系人,许多消息都被两方拿出来共享。

对方腊的起义,百晓生也一早就得到了他们的通知。

有了明教的帮助,有了百晓生自身的强势,他华山势力发展自然顺风顺水,那些不顺的,都被他铲除了,期间杀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啊!

一将功成万骨枯!

百晓生是第一次感受到这话的意义。可他既然决定了,便是手染鲜血,也在所不惜。

151 席卷关中大地(一)

陕西大军被童贯带走后一个月,百晓生动了。

这一个月,他一直都在布置。首先就是四周,然后向外扩散。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整个关中大地。

为了一举拿下关中,百晓生想了很多点子,如早早的让自己的人进入四周的关防城镇,又或者借助行商的名义,挖好隧道,供大军偷袭之用。

本来,关中现在就没了多少大军,除了一些紧要的地方,如四关外,城镇防守的大多是辅兵,根本就不堪一击。只是为了以防万一,百晓生还是准备了一个月之久,他不仅准备如何打破那些防守,还在紧要的地方布置了不少的力量,以防自己一动,就被宋庭得到消息。

他要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巍巍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百晓生要占据关中大地,就必须关上函谷关的大门。

而他,也是如此做的。

一个月后,百晓生领着一千军士与明教三百壮士动上,到达函谷关外。站在隐蔽之处,百晓生与明教联络使白面郎君郭子玉静静的看着关内外通行的路人。

“关上的人并不多,以我们的能力可以轻易的占据这里。只是如此防备消息泄漏,你想到了吗?”郭子玉问百晓生道。

他微微一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向后面指了指。郭子玉好奇的看去,发现一人身着宋朝铠甲站在这里。他有些疑惑,怎么这里还有宋朝官军?

“卑职函谷关守将见过两位大人。”

“函谷关守将?”郭子玉微微一愣,惊诧道:“你这是易容术。”

“不错!”百晓生点头,笑道:“正是易容术。这虽只是小道,却正好拿来一用。以你我二人之力,可以轻而易举的进入函谷关。只要拿下守将,让此人代替,那就是一切都不曾问题了。”

郭子玉皱眉思索,缓缓点了点头,这是一个好办法,虽有许多的瑕疵,可在这关键时刻,却能拖住不少的时间。他们需要的,就是时间而已。

入夜,百晓生与郭子玉带着那假扮的守将偷偷入了城。以百晓生的能力,自然很轻易就解决了那守将。自此,他的人成了函谷关守将。

第二日,百晓生与明教的人开始分散入城,慢慢进入了守将四周,把以前他熟悉的人一一偷偷解决,换上了这一批人,并把守各个要道,使人可进不可出。

在百晓生镇守函谷关时,管委会也开始了自己的动作。那里,百晓生早就留下了计划,让他们按计划行事。这些人,还不能如现代的将军一般,大范围的独自作战,可有了百晓生的计划,他们也不用那般浪费脑细胞了,只需按照步骤,缓缓铺开。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宋庭的抵挡,就是纸老虎而已。

第一步,华山势力攻占了六县四周的几县,切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只是一夜的时间,这几显之地便换了主人,百姓眼中那些曾经替天行道的侠客土匪们,成了县城的新主人。对此,普通百姓是非常欢迎的,可那些有势力的土豪、地主却一个个如吞了苍蝇一般难受。一些胆大的,更是起来反抗,可眨眼又被扑灭,让人没有反映,便结束了。

就如百晓生说的,在他培养的武林大军下,这些人的士兵根本就是纸糊的,不堪一击!

对这些反抗,百晓生早就料到了。正是他料到了,才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就如他计划中写的:大军入城必有反抗者,这些人大多富有,杀了他们,可占据其地、其财,以地招军,以财养军,可极快的壮大兵力。

除了这些反抗者,一些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也都被处死,他们的财富也都落入华山势力之手,成为他们扩军、养军的财富来源。

在土地的刺激下,许多年轻人都报名参军,为的就是那一块可以永远在手的土地。你不是古代人,永远无法想象他们对土地的执着,百晓生拿出这个诱惑来扩军,那是再适合不过了。

只是十来天的功夫,不到一万人的华山大军便暴增到三万人。这还是百晓生特意控制的原因,他列出了一些不收之人,专挑那些年轻、强壮的接收,且这些人被打散融入军队之中。

这里就不得不提百晓生的军队计划了,他按照现代军队的模式练军,就如他的华山精锐团,三千人,是一个完整的团,可里面的建制都是大建制,一个团当两三个团来练。这就是为了扩军准备的。到了此时,数量一多,各团拆开,融入将近一半的新人,不会使得大军战力下降太多,还可好好的看着那些新人,以免发生一些军法不容的情况。

也正是他的细心和提前布置,大军虽扩充到了三万之数,可依旧没有乱,且有条不紊的发展着。

半月后,百晓生大军攻占渭南、函谷关以东,彻底分裂了宋庭与关中大地的联系。只是为了不刺激宋庭,他并没有任何的宣传,只是默默的发展着,而外面也因函谷关被切断,不知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首节上一节128/5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