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老艾同志就是这样念的,但具体工作,却是没给何雨柱划分。
这个上面,估计也就是给何雨柱挂个名字,以后资历上多一份功劳。
在平均年龄四十多岁近五十的顾问组,何雨柱要挂个某方面的顾问,那才是有点为难他了。
老艾同志是让他们等了近半小时,然后进来后,只是念了几个副组长的名字,其他都是含糊过了。
看着老艾同志脸上的神色,估计是设立顾问组这个事,在他们那个级别的会议上,是起了冲突。
而最后的结果,也就是互相妥协而已。
何雨柱都没细问,但以他的揣测,大概是安排了副组长位置的几个人,身上问题是解决了。
而那些组员,估计还是带着问题做事。
这对于大家伙来说,就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在四九城工作,还是这么重要的任务,只要出点成绩,那么大家身上的问题,就是很容易解决的事情。
老李同志端着报纸不停咋舌,何雨柱的进步速度,真的太快了。
像是何雨柱这个位置,看上去什么也不算。
顾问组本来就不算筹备组的正式领导名额,但老李是情愿把他所有的财富,换何雨柱这个位置。
后世有句话叫做~重在参与。
看上去这句话好像属于失败者的敷衍。
但实际上,不论什么事情,能够参与的人,真就是最优秀的那批人了。
当然,买彩票不算。
老李放下报纸,面色纠结,他手放在了边上的电话机上,却是又缩回了手。
自从上次何雨柱拒绝他的帮助之后,老李就明白了何雨柱的心思。
也就是何雨柱自认走的是正途,他愿意记着老李的旧情,愿意私下互相帮助。
但在工作上,何雨柱是不愿意跟老李再有什么牵扯。
这个说法,好像跟何雨柱拉扯着轧钢厂一起搞养猪场养鸡场是矛盾的。
其实细分一下的话,并不矛盾。
像是老李跟何雨柱说的那个,也就是他老丈人现在正当位,可以帮何雨柱的研究室争取一笔科研经费。
何雨柱要是接受了,在职场上,就等于打上了老李他岳父这一系的标签。
而养猪场那边,虽然大家都清楚是何雨柱讨好老李。
但明面上的说法,却没人敢硬往上面扯。
何雨柱是轧钢厂出来的,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弄到好处的时候,想着拉轧钢厂一起,到哪都是能说得通。
这叫有良心,这叫做知恩图报。
哪怕就是老李以后吃花生米了,也没人能拿这些事找何雨柱的毛病。
除非把轧钢厂上万人全嘎了。
这个上面,何雨柱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老李理解何雨柱的选择,他自己都开始准备后路了,就说明他也不看好他岳父那边。
那么何雨柱这个时候,选择与他疏远,也是很正常的事。
至少何雨柱做的光明磊落,两人私下还是朋友。
但老李心里肯定是不得劲的。
哪怕就是朋友,看着别人前途远大,而他自己却是纠结在这个厂子里,这辈子都不会再有希望。
他心里总不是滋味。
第1132章 泥人还有三分火气
人性就是如此,看何雨柱混好了,老李心里不舒服是正常的。
但迟疑半晌,老李还是拿起了电话机,拨通了何雨柱那边的电话。
说实话,这个做法老李自己都感觉恶心。
倒不是对着何雨柱恭贺让他恶心,而是这种虚伪的联系让他不舒服。
本来都是职场上的礼节性往来,知道对方出成绩了,打个电话祝贺一下,老李往常这种事没少做。
但谁让何雨柱原来只是个厨子呢?
并且是在老李眼皮底下成长起来的,
这要是老李心里能舒服,那他肚里就真的能撑船了。
“何场长,喂,我是轧钢厂的老李啊!
恭喜啊!
不声不响的就来了个大动作,您这可不厚道!……
行,行,行,我信了你小子的,下次喝酒你自罚三杯。”老李放下话筒,揉揉笑僵的脸颊。
其实电话对面的何雨柱也是如此,何雨柱还听出了老李对他称呼的转变。
由原来的小何,柱子,变成了这次的何场长。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想要做事,想要出成绩,那就难免引起别人的心理变化。
有人嫉妒,有人被刺激也想着努力,都是很正常的事。
估计真心想着祝贺何雨柱的,也就自家几个人了。
像是马华他们不会盯着报纸上那些名字看,何雨柱也没往外说。
所以这个事,除了有心人,以及长期混职场的,也没几个平民百姓关心。
最多就是看到标题,然后讨论一下,咱们普通老百姓家里什么时候能家家有电视。
就像当初讨论什么时候能买的起自行车一样。
也就混职场的,必然还要是聪明人,才能在报纸这些消息来源处找到整个社会变动的原因,并且能在里面找到想要的机会。
当然,现在是报纸,以后就变成的电视新闻。
这个上面是真有技术含量的。
像是一些枯燥无味的豆腐块,某某会议,某某视察,在字里行间,谁出现谁没出现,都是有大学问的事情。
有些人就光看一份本地报纸,就能梳理透本地的职场变化,并且能预测谁要高升,谁要倒霉,准确率相当高。
而有些人光盯着一个天气变化,水文历史,就能找到别人都看不到的商机。
这些都是知识的力量。
像是改开后就经常有这方面的故事传出。
某地方干旱,某地方大水,然后那个地方周边的生产肯定受影响,在改开时,那时冷链仓储的建设还不完善。
所以一点天气变化,就能让某些物资价格翻个多少倍。
何雨柱回农场后,就把那个洪老头回到四九城的事,跟着实验室的王老师说了一下,并且特意叮嘱了一句~洪老头现在是副组长之一。
虽然就是何雨柱不说,如果师生俩感情到位的话,王老师早晚也会知道。
但顺手人情,不做白不做。
再者,何雨柱跟这个王老师配合的蛮好。
他也不想因为某些原因,突然就换个人过来盯着他。
明面上的钉子,很少会扎伤人。
就怕暗处潜伏的危险,那才是真的危险。
这上面,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
就像是郭书苗当初确认过有几个老师可能是老路那边安排的暗桩之后,何雨柱就第一时间把那些人身上问题解决了,并且把对方家属全部安排到了农场工作。
单独宿舍,夫妻团圆,子女能安排的也是尽量安排。
有几个就算避免不了要下乡,也被何雨柱安排到了四九城周边。
人心都是肉长的,何雨柱没想着对那些人施恩图报,但这两年,何雨柱也没什么坏消息传到老路那边。
当然,最关键的是没什么坏消息传出去。
这个肯定是有区别的。
如果只是传到老路那里,比如何雨柱安排钱老师家的事,或者何雨柱跟郭书苗的八卦,其实何雨柱并不怕。
他就怕外面惦记他的那些人,会拿着某一件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世界上,一件事情只要发生,只要有目击者,那便没有能永远隐藏的秘密。
时效性是个很重要的考量标准。
就像何雨柱当时安排钱老师一家,肯定有吃吃喝喝以及利益交换那些事发生的。
如果当时谁拿这个事针对何雨柱,何雨柱就算能应付,也会手忙脚乱。
但如果现在谁再想着旧事重提,那就是自讨没趣了。
时间把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变成了合理。
还是拿老钱一家举例,小钱当时到本地小学,是慌慌张张的。
也别说别人,就是小钱夫妇,心里也都有想法。
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首先是小钱夫妇看清了现实,心里没了幻想,这就避免了何雨柱被背刺。
再者,老钱到了退休的年纪,现在是在农场看大门,不要待遇那种。
就算老钱以前有问题,现在人家情愿到乡下不要收入,义务的帮忙看大门,谁能在这个上面说钱老头的闲话?
还有学校那里,也别说何雨柱帮公社小学争取的待遇了。
就是小钱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小学升初中那个升学率,比别的老师高很多,整个公社就会全护着他。
现在农村孩子,能考上一个初中,也就等于摸到了铁饭碗的门槛。
哪怕就是这边公社算是富裕地方了,但不管是谁,也是想着自家孩子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所以,几年下来,要是谁想着拿钱家的事来找何雨柱麻烦,估计刚去公社里询问这个事,就得被那些朴实的农民打出来。
其他事情也是差不多,前段时间外贸口还有个小年轻拿着郭书苗跟何雨柱的谣言说事呢!
何雨柱也没废话,直接打电话给老路那边,电话里何雨柱就直接说道:……有人打听郭书苗的去向……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反正何雨柱是没在外贸口再见过那个小年轻。
与何雨柱前几年在街道办时,是同样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