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火红年代 第696节

  就像现在的他,哪怕他知道答应了这个事情,就是给自己迎来了一个大麻烦。

  但基于普通百姓的善恶观,何雨柱是觉得对方为国流过血,为老百姓卖过命的,要不帮一下,何雨柱自己都觉得过不去。

  何雨柱感觉到了牙疼。

  他现在也跟老路一样,脸色相当难看了起来。

  他有心拒绝,说出来的话,却是另一个意思。

  何雨柱问道:“现在那位有没有被牵连上了?你准备怎么隐藏他的行踪?”

  老路先是摇摇头,然后也是压低声音说道:“我们准备让他回老家。那边有他们老部队的驻守,回老家后让老同事接走了,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何雨柱咬了咬,却是说道:“这个事我就当没听到”

  老路面露失望,但何雨柱话又接着说道:“不过要是您这边安排个什么人去农场那里住一段时间,我也不好问。

  毕竟我们那里只是个小小的农场,肯定要配合上级领导的工作。”

  说罢,何雨柱对着老路眨了眨眼睛。

  老路秒懂。

  这种事何雨柱能做的,也就是如此了。

  像老路这种特殊部门的领导,安排个什么人去农场,何雨柱这样一个小处长肯定是不好问的。

  只能让那位待在那,好吃好喝供着。

  至于对方是谁,身上有什么问题,何雨柱这样一个小人物,不知道也是正常。

  嗯,很合理的事情。

  当晚,一辆小车就送了一家三口,到了农场后面的宿舍区。

  单门独院,原本是何雨柱为自己准备的住宿。

  当初何雨柱就预备了如果南锣鼓巷的舒适圈崩盘,他就直接带着老婆孩子躲到农场的……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一个十六七岁的大丫头。

  整的就像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女一样。

  何雨柱是没去见过。

  那边有什么需求,都是那个叫小白的丫头拿钱票让郭书苗她们代买。

  其实这个上面,没何雨柱想的那么复杂。

  农场保卫科是老路这边安排的,办公室里除了一个郭书苗,其他也是老路安排过去的人。

  关键人家理由相当合理,为了保护外贸科研这条线嘛。

  像是原本有一些玩具厂以及街道,在这边有兼职的办事员,都是求之不得能有人替代他们。

  谁也不想好好的城里不待,突然哪一天就让他们在农场转正了。

  所以老路那边派人到农场,是大家都高兴的事。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何雨柱对于农场的规划,算是补上了最后一环。

  以后这家农场,就是一个正规的厂办附属农场了。

  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何雨柱不想忙,但很多事情却是耽误不起。

  就像小钱老师的问题,何雨柱骑着车在前面,后面带着个毛头孩子。

  小钱老师带着他媳妇,手里提着个花布包裹。

  要不看小钱老师身上的衣着,以及他脸上的儒雅神色,还以为是谁家小夫妻回娘家。

  何雨柱边骑边说道:“钱老师,那边我已经联系好了。

  不过你们夫妻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乡下的学校教学,可不像四九城里面那么安逸。

  您以后身上这身衣服,最好是收起来。

  裤子上打两个补丁。

  别的不说,不能太另类。

  小毛头,以后你在乡下,也不能说城里的日子,知道没?”

  何雨柱后面的八九岁孩子,是小钱老师的儿子,也是当年何雨柱帮忙安排奶粉救回来的。

  当初老钱家还想让这个孩子认何雨柱当干爹的,何雨柱自认福缘浅薄,却是没答应。

  但这个孩子从小跟着小钱老师经常到何家玩,却是对何雨柱相当熟悉。

  闻言,小名毛头的孩子乖巧的说道:“何叔叔,我记得了。”

  等到了地头,小钱老师才知道何雨柱说的不能太另类是什么意思。

  他已然穿的不算好了。

  但这边学校的领导,穿的更不好。

  身上倒是干部装,但领口,袖口,都是磨出毛边了。

  裤子上,补丁叠补丁,还光着脚,脚上满是泥泞,

  肤色黝黑,身材瘦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一看模样就是从田地刚回来的老农。

  “这是这边小学的朱校长,朱校长您好,这位是从城里过来助教的钱老师还有他的家属。……”何雨柱介绍了一遍。

  看看一排泥巴墙围起来的几间砖瓦房,边上还有一排茅草房。

  不同的是,茅草房是老师的住宿。

  而砖瓦房是学生们的教室,这些砖瓦房,也是这个公社最好的房子之一了。

  都是当年建设学校时,全公社老百姓,大家出钱出力建起来的。

  像是现在公社,瓦房是少数,这儿说的是瓦房,而不是砖瓦房。

  就是墙用红砖青砖的人家,那就是更少了。

  大多是黄泥加麦秸根制砖垒墙,条件好的人家,弄点黑瓦就省得年年屋顶换茅草了。

  朱校长对何雨柱一行人表示了欢迎,领着小钱老师往给他安排住宿走去。

  也是黄泥墙,茅草顶。

  何雨柱看着这个墙面,脑子里好像想起什么似的,却是记不清楚。

  而朱校长站在门外笑道:“我脚上全是泥,就不进去了,省得你们扫。

  这边房子屋顶都是今年新换的茅草,小钱你们倒是赶到个好时候。

  屋里面要是缺了什么,你们往南边走,大概五十多米,那边有供销社。

  到明天,等学校上班,就领您去公社把手续给办了。

  我那边还忙呢!”

  何雨柱狐疑的问道:“朱校长,你是下地干活啊?”

  “制砖!想到秋天再搭几间茅草房,有些路远的娃娃就可以住在这了。”朱校长自豪的说道。

  何雨柱这个时候才想起不对的地方在哪里,朱校长脚上身上全是黄泥浆。

  而何雨柱脑子里疏忽的地方,就是改开后,这边公社有好几个烧砖的窑口。

  那时候,好像这个公社因为可以烧砖制瓦,在附近乡镇算是条件不错的地方。

  只是何雨柱一直就没想起来。

  何雨柱有了个想法,

  这也算何雨柱的毛病了,就像建设家园一样,总想着让自己经营的生活圈,更舒适一些。

  至于环境污染那些,何雨柱现在可顾不了。

第941章 “冤大头”

  何雨柱先是到公社沟通了一下,只是询问了公社这边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像是那些粘土层土地又有多少。

  这个上面,公社领导给出的说法就是解放前,这边倒是有一口砖窑的,不过后来却是被东家给砸了。

  这个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没人肯给何雨柱解释。

  何雨柱也是没追问这上面的事情。

  公社领导就是说出了两个缺,缺钱,缺技术。

  何雨柱答应帮问问看,也就撒腿就走。

  他没想着农场自己经营,也没想着玩具厂经营。

  这个上面,农场是因为现在就挺好,不大不小不招眼。

  而玩具厂是没有这方面需求。

  虽然玩具厂筒子楼建设就没停过,找到空闲地方就建一栋,这个上面也是何雨柱在抓。

  但玩具厂毕竟是外贸口单位,像是这些建设材料,根本就不缺。

  而如果何雨柱这个时候提议这个事情,就是把大家的注意力往这边吸引了。

  何雨柱从来就是自私的。

  他没有那种无条件想大家好的心思,可以说何雨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着他的目的。

  就像这次小钱老师安排过来,何雨柱是送出了两个天津卫电饭锅厂的工位。

  但这种事,肯定只能是个例。

  何雨柱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帮助人,有些关系,并不是他不想拉扯,然后人家就不带到他了。

  就像这回老路安排的这个领导一样。

  那么想着把这边公社建成自己后花园,能有什么办法呢?

  就是把大家形成利益共同体。

  这个上面,能让公社这边认定了跟何雨柱修好,以后他们是好处不断。

  那么以后何雨柱遇到什么事,人家才会心甘情愿主动伸手帮忙。

  当然,想着干这种事,又不想着自己出钱出力,只能找一个现在大批量需要砖头的“冤大头”。

  这个上面,何雨柱又盯上了轧钢厂。

  没办法,他身边只有老李同志最好说话,何雨柱也只能逮着一只羊薅毛。

  后世有个对于现在的误解,就是好像风雨之时,各个厂子的建设,都是陷入了停滞。

  其实这个肯定是误解。

  与之相反,反而这段时间,正是咱们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时期。

首节上一节696/9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