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火红年代 第624节

  就像何雨柱跟小任同志现在的生活,一个小锅子,热气腾腾,搞点咸肉什么的打个锅底,杀两颗大白菜,土豆萝卜胡萝卜切片,再弄点菠菜、豆芽烫一下,小酒走起,闲谈人生,岂不美哉?

  人家闲汉也想过这样的日子,手里又没钱,只能做那种顺手牵羊的事了。

  像是南锣鼓巷这段时间,这种事情其实也挺多的。

  所以这几天贾家就有点热闹了起来。

  谁让贾家有个贼娃子的名声呢。

  不管是谁家丢了东西,不管是猫叼了,还是人偷了,只要棒梗在那个院子附近露过面,附近街坊,就心安理得的把这个事算到贾家头上。

  过来骂一顿是肯定的,不管贾家能不能赔钱,总归那些人出了一口气。

  哪怕棒梗拿出自己不在场的证据,也是没人道歉。

  稍微讲点道理的,扭身就走,边走还要嘀咕两句,意思就是谁知道棒梗说的是真是假。

  不讲道理的,就直接当面怒喷,意思就是棒梗说的就是狡辩。

  贾张氏秦淮茹出来争辩,人家一句话就把她们怼得没话讲。

  ~“佟家老太太当初找你家算账,你也不承认,到最后还不是赔人家钱。装什么装,我这是没逮到,逮到了我直接把小偷腿给敲断”

  很多事就是如此,一次犯错,终身洗不白。

  关键棒梗觉得冤啊!

  外人不信他也就算了,连秦淮茹跟贾张氏其实也不信他。

  不然上回佟老太太那个事,秦淮茹就不会选择赔钱了事了。

  那事是棒梗做的不?

  不是。

  棒梗能解释不?

  不能。

  因为那个鱼的确是棒梗顺来的,不过不是顺佟老太太家的,而是顺钓鱼佬的。

  也就是因为这个,棒梗没法解释,但他始终认为秦淮茹不该冤枉他。

  按他的逻辑来说,他的确没偷佟老太太家,那就不能说他偷。

  至于偷别人家的,人家又没找上门。

  这种奇葩逻辑,在犯错误的人来说,却是很正常的事。

  何况,说白了,棒梗也就是个被宠坏的孩子。

  突然发现平时宠他的人,却是冤枉他某件没做过的事。

  稍微偏激一点,也就正常了。

  棒梗现在不愿意回家,在街面上与一帮年纪稍大的孩子玩到了一起。

  说他们这条胡同丢的东西完全跟他无关,其实也不对。

  棒梗虽然没去偷过,但他平时跟各家院子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总有孩子吹嘘院里谁谁谁家,买了一大块猪肉。

  ……

  而这些消息,就被棒梗汇总起来,装作不经意的透露给那些坏孩子了。

  在棒梗来说,既然大家都诋毁他,那么他报复回去,也就正常。

  总不能光挨打,不吃肉吧。

  像那些坏孩子,东西得来的容易,那么出手也大方。

  只要弄到点好东西,总归会拉了棒梗一起吃吃喝喝。

  当然,既然吃吃喝喝了,也就会吹他们的“英雄”事迹。

  或者吹一些他们道听途说的消息。

  “……咱们这片啊,还真有几家有钱的。

  像是夏天瘌痢头东子栽的那家,那是东子傻。

  也不打听打听,那何雨柱原来在这一片胡同,就是混世魔王,打遍方圆几条胡同无敌手。

  别说他那个妹夫,还是部队上下来的,听说手上见过血的,手上有真家伙的。

  东子去偷他家,不是找死么?

  这也就是在内城,人多眼杂,不然东子能不能把命保住都是两说。

  ……

  你像皮条胡同的金家,据说祖上是黄顶子,

  我听我爷那辈人说,金家原本没败落前,他进金家干过活。

  那玩意,人家家里点灯都不用煤油蜡烛,也不是电灯。

  知道用什么吗?”一间废宅当中,一堆燃烧柴火,一口大锅,锅里肉油翻滚,浓香四溢。

  说话的是南锣鼓巷这片有名的胡同串子,姓熊,人称熊爷,跟95号院的陈五是同一批的人。

  不过陈五比起他,都算是改邪归正了。

  这玩意,从解放前就是所里的常客。

  自从父母过世后,一半时间都是在里面度过的。

  就是现在出来了,也不愿意干正经活,手上功夫又不行,大贼看不上他,他也不敢干大活。

  也就凭着点见识,在这帮坏孩子手上混吃混喝。

  有孩子问道:“那还有什么?总不能是手电筒吧?

  哈哈哈……”

  “屁,说出来吓死你们。”熊爷鄙夷的说道,他知道他吹的越厉害,那些孩子也就越看重他,有好东西才会知道孝敬他。

  熊爷捞出一块肉,吃得满嘴油沫,又是一大口酒喝了下去。

  “啊!……”熊爷满足的叹了一口气,这才拍拍肚皮说道:“小子们,教你们一个乖。

  有钱人家都是用夜明珠照明的。

  那夜明珠,那么大……

  跟鹅蛋似的,一颗就能买下咱们南锣鼓巷一条街。

  就那金家,光这样的夜明珠,就有十二颗。

  据说是他们祖上,获得的哪个皇帝赏赐。

  ……

  那金家,解放前造孽造多了,子女都跑了出去,据说是去了洋人的地方。

  就留下一个老头子,现在七老八十了。

  当年街道处理他家的时候,那夜明珠就没找出来。

  你们说,要是咱们能搞到,那天天吃香喝辣,还用烦心钱的事么?……”

  传奇故事到处有,熊爷也不管真不真,假不假,反正他就当成牛皮吹了出来。

  算是他吃喝这帮孩子一场丢下的干货,

  但听到这帮十四五岁的大孩子耳朵里,那引起的震惊又是不同。

  有孩子,稍微有点理智的问道:“那不会给金家孩子带走了么?”

  熊爷不屑的说道:“你们懂什么,当年都看好光头那边,都认为光头过几年又会打回来。

  毕竟光头的家伙,都是洋人给他们的。

  要是你,你是把家里重宝找块地方藏起来,还是带在身上,招人惦记?……”

第843章 棒梗请战

  吹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圆其说。

  就像熊爷怕这些孩子不信,又立马举起一个理由说道:“别的不说,那金家老,当年也不过五六十,要不是在这边守着什么,他干嘛不出去过老太爷的日子?

  就像咱们街道轧钢厂的娄半城,要不是为了他那些厂子,铺子,人家不会出去潇洒?

  有钱到哪不是大爷,何必在这边当孙子?”

  这话一出,这帮坏孩子们就信了七八分,一个个眼睛里就闪烁着贪婪与憧憬。

  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知道钱好,却是不知道多少钱才叫有钱。

  像是这帮孩子,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偷鸡摸狗,但一个个上学不行,在家里没事做,关键是眼里看不到活。

  安排工作吧,他们的家庭又没那个能耐。

  于是在街上晃荡着,再碰到几个像熊爷这样的人忽悠,能往好路上走才怪。

  穷人家孩子分两种,大多数都是心疼父母养家辛苦,要么像是马家狗蛋那样,想着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家命运的。

  要么就是像闫解放那样,哪怕就是上不了班,也会通过打零工什么的,挣钱补贴家里。

  虽然闫家众人的品性不是太好,但不能不说,那是闫埠贵言传身教的错误。

  而闫家几个孩子,在做事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吃该吃的苦,担该担的责,要不是被闫埠贵俩口子教的太看重算计,把钱看得比亲情重,其实一个个也都是好孩子。

  而这帮坏孩子,大多数就是像棒梗这样的,家里条件不算好,也不算坏,但却是性格上面被宠坏了。

  还是那句话,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试错成本。

  偶尔一次犯错,把名声败坏了,也就没有了未来。

  所以一个个选择了破罐子破摔。

  熊爷吃饱喝足拍拍屁股走了,只留下一帮被忽悠着陷在贪婪欲望中的孩子。

  四个大孩子,还有棒梗跟另外一个小点的孩子,一个个叼着烟,端着酒,却是没有了胃口。

  刚才跟熊爷搭话的那瘦高个孩子说道:“兄弟们,你们怎么看?”

  另外一个稍微有点黑的孩子看个子该是第二大的,眼神活泛,一看就是个聪明的,闻言却是插话道:“齐哥,我看这个事有点玄乎。

  要真像姓熊的那样吹的,十二颗夜明珠,每一颗都能买下一条街。

  那街道上面就算挖地三尺也会把那些东西找出来,更不会让金老头还住在那个院子里了。

  不过”

  姓齐的孩子不耐烦的说道:“不过什么,狗子,你最聪明,别拉屎拉一半。

  乘除都不会,学什么狗头军师那一套?”

  “齐哥,我姓苟,草字头那个苟。什么狗子狗子的,多难听啊?

首节上一节624/9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