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能对着贾东旭发着邪火,不让贾东旭舒服,她心里才可以舒服一些。
贾东旭没有满足,早上起来也没个好脾气。
早饭都没吃,就直接离开了家门。
到了易家直接推门而进,易中海正在吃早饭,却是抬头看了贾东旭一眼,对于贾东旭的无礼行为,并未介意。
他自己去聋老太太家,就是推门就进。原来去傻柱家,也是推门就进,从来没敲过门。
早几年传言四合院最讲礼貌的人,其实也是最没礼貌的人。
在易中海来说,傻柱家的,聋老太太家的,两家房子原本都该是他的。
进自己家敲门,搞笑呢?
要不是贾家有秦淮茹,他进贾家都不会敲门。这点脸皮,易中海还是要的。
易中海对着贾东旭说道:“东旭,是请假的事吧?
放心,师父这儿不用打招呼,肯定给你把话带到了。”
贾东旭眼见易中海只顾着吃自己的,并没有让他一起,心里总归有点不舒服。
但现在正事重要,贾东旭也看不上易家的窝头跟碴子粥,贾东旭咽了咽唾沫这才说道:“师父,能不能在胡同里帮忙借辆自行车啊?
我今天接我妈,我腿着来去倒是无所谓,但我妈那个身体估计受不了。”
易中海闻言,头都没抬,直接回道:“直接喊个窝脖吧!
犯不着为了这种小事欠人家人情。”
说罢,易中海就不言语了。
但心里的吐槽却是没少,借车这种事,要是易中海自己去借,那是稳稳能借到的。
但借给贾家,别说人家不借,就是借了,等事后知道,也得埋怨易中海几句。
贾东旭也知道他在胡同里没这个面子,才会想着让易中海出面。
这种事,也就是说一嘴的事。能成更好,不成也没关系。
罗巧云这个时候从厨房出来了,却是说道:“东旭,待会让淮茹去外面买点果子糖啥的,给院里邻居分分。
你妈回来,这个事总要跟大家打个招呼。”
说到这个,贾东旭脸红了。
他板着脸没吱声,在他来说,他妈回他家,犯不着跟谁打招呼。
在这个事上面,他认为罗巧云多嘴了。
他却没想过,要不是易家给他撑腰,说不准他们贾家在院子里都待不住。
罗巧云眼见自己好心被当了驴肝肺,却也不再言语。原本还想着叮嘱贾东旭一些该注意的事,现在也不想说了。
贾东旭沉默了一会,却是起身道:“师父师娘,我先过去了。”
易中海答应了一声,却是目送着贾东旭往外而去。
等到贾东旭身影消失,罗巧云却是对着大门方向呸了一口。
罗巧云对着易中海说道:“中海,这回贾张氏回来,你可得有点数。
千万别干那些为了这种白眼狼得罪院里邻居的事了。”
易中海神情也不好,只是“嗯”了一声。
四合院,又要热闹了。
第214章 有心人
说实话,现在贾东旭跟易家相处的感觉就是别扭。
这个别扭,不光是贾东旭认为如此。就是易家两口子也是如此认为。
都知道对方跟自己不是一条心,但还是得装作“父慈子孝”的场面。
这从刚才师徒之间的对话就能看出来。
在这个方面来说,秦淮茹跟易家相处就和谐的多。
因为秦淮茹现在一无所有,欲望也很小,为了几万块钱(注①),她的膝盖能弯的下来。
而贾东旭,随着工作与生活的稳定,他是越来越不耐烦给别人当孝子贤孙这种事了。
这才是造成贾东旭跟易家看上去别扭的由来。
人都是有羞耻心的,贾东旭不想追究当初他是怎么成了易中海徒弟的。
他也不想知道贾张氏在里面付出了什么。
他现在工作稳定,近三十万一个月,随着这两年物价开始稳定,养家糊口完全足够了。
现在又有了儿子。
生而为人该有的那点尊严,让他下意识的拒绝跟易家相处。
但又离不开,这才是最纠结的事。
贾东旭并没有找窝脖,花了八百的车票钱,坐车到了他妈所在的地方。
贾东旭在外面不停的踱步,等到快正午时,才看到一个身材枯瘦,黑衫飘飘的老妪走了出来。
胳膊上搭了个小包裹,走到门口时,却是对着边上站岗的士兵鞠了一躬。
这不是贾张氏是谁?
这三年的苦牢生涯,不光是减去了贾张氏的脂肪,也磨去了贾张氏的脾气。
虽然贾东旭也经常过来探望她,但这种场合下的会面,还是让贾东旭有点眼眶发热。
贾东旭自己都没发现,他喊出的话语里,已然带上了哭腔。
“妈!……”贾东旭拖长了鼻腔音。
“东旭!”贾张氏也是很激动。
不论母子俩如何算计外人,但母子间的情感却是不比别人少半分。
贾东旭看着贾张氏消瘦的模样,忍不住的就淌出了眼泪,这完全是他发自真心的心疼他妈。
原来过来探望的时候,贾张氏身着囚衣,探视的屋里光线又暗,还看不出来什么差别。
但现在在阳光下,贾张氏身着她原来的衣服,这才让贾东旭看到,他妈真的瘦了很多。
难过是肯定的,激动也是肯定的。
贾张氏也抹了几下眼泪,却是直接在身上擦了一下说道:“东旭,咱们回家。”
“嗯呐,妈,咱们回家。”贾东旭也是激动的说道。
母子俩走到了站台,等待的时间让贾东旭有点尴尬。
贾东旭不由解释道:“妈,这两年我存了些钱,要是买自行车也不是买不起。
就是想着万一生活有什么变动,手上有点钱总归安心一点。
淮茹我让她在家收拾床铺了,您回家……
棒梗已经会爬了,眼神灵动的很,随便谁看到了,都是会夸我家棒梗长得好!
……”
贾东旭跟贾张氏说的,都是家里的好消息。
像是他考核没过,贾张氏回家只能睡临时搭的床那些,他是一句没提。
而贾张氏现在也是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贾东旭说一件事,她只会附和着一声“好”,其他再无言语。
话语很短,路途很长,只是一会功夫,贾东旭就把他想说的话全部说完了。
母子俩又陷入了安静。
这下轮到贾张氏问细节,而贾东旭回答了。
如此,在别人奇怪的眼神里,母子俩一问一答,终于回到了熟悉的街道。
贾张氏还不能直接回家,她还要去街道报到一下。
这个事上面,街道也不是太重视。
因为贾张氏算是借住在这里,她的户籍所在地并不是南锣鼓巷。
像是街道其他人家,街道办这边都是通知着转户籍什么的,但贾家没有。
说实话,也跟贾张氏有点关系。
街道办不想要这种人,居委也不想要。
这个年头的出来,并不仅仅就是出来了。还有一段时间,贾张氏每天都得到居委上接受教育。当然,还有检讨。
教育这个事原本是街道的工作,但却是被居委主动接了下来。
这个事上面,因为有人在居委这边打了招呼,居委才这么主动。
真要较真起来,贾张氏就得回到乡下去报到。
但那样的话,就等于说提醒了贾张氏该转户口了。
至于是谁跟居委打招呼的,又花了什么代价,这个事得问当事人。
反正何雨柱是没想到这种阴损的主意。
之所以现在说街道居委这边知道,而普通百姓感觉不到。
是因为从去年开始,学校,单位,一些大企业,已然开始了票证生涯。
像是轧钢厂因为去年扩展,临时工,学徒工太多,这方面是晚了一步。
但今年,是慢慢的准备全面实行。
居委街道这些地方自然是知道了。
但普通百姓,现在拿着钱在市面上还能买到东西,所以对所谓的票证还没那么重视。
这玩意,要等到粮票全面实行,所有的小商小贩全部公私合营。
然后这上面的威力才会显现出来。
说实话,也就这两年了。
现在是有心人故意忽视了贾家的户口问题,而贾张氏她们是真正不懂这上面的事。
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巧合当中,让贾家没赶上这一趟户口的末班车。
贾张氏也没指望着院子里有谁会迎接她。
她进院子的时候,闫埠贵都是直接转身回家了,没想着跟贾家母子碰面。
等到贾张氏走到进中院的月牙门时,却是听到了院子里传来小孩子的哭泣声。
贾张氏一下子激动了起来,她对着贾东旭说道:“是我乖孙知道我回来了,他这是在迎接他奶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