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411节

  袁天帆代表众人开口,“邵董,你放心,我们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对于你们我很放心。”邵维鼎笑了笑道:“我的要求很简单,斯沃琪和屈臣氏一年要比一年强,成为足够代表港岛,乃至于亚洲的双子星。”

  ........

  会议结束,邵维鼎将方协文还有袁天帆带到了办公室。

  他如今最关心的还是电器与银行。

  “现在屈臣氏电器的进展怎么样?”

  一坐下,邵维鼎便看向方协文问道。

  “冰箱工厂已经建成了,机器和生产线都已经到位,内地那边动作也很快,有些零部件厂,现在就已经开始动工了。”

  方协文准备的很充分,立刻就将最近的情况汇报了上去。

  邵维鼎点点头:“你之前和我提过,说打算从简单的电扇着手,快速杀入市场,打响屈臣氏的名头,有计划吗?说说看。”

  方协文点头:“是这样的,目前港岛的电扇工厂,能算得上有竞争力的其实就两家。”

  “一家是翁佑家族创办的蚬壳电器,一家是由刘銮熊家族创办的爱美高。”

  “他们两家资产都差不多,都在一亿上下徘徊,而且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打开北美的市场。”

  “也正因为北美市场的支撑,他们两家在吊扇领域,做到了港岛第一第二。”

  邵维鼎听懂了:“所以你的意思是,将这两家给打败,或者是吞并,我们屈臣氏电器将立刻一鸣惊人!”

  “是!”方协文毫不犹豫道:“相较于翁刘两家,我们有着太多的优势了。”

  “屈臣氏门店遍及亚洲,我正在组建的屈臣氏电器门店,也能很快就开业迎宾。”

  “渠道上,我们领先他们太多。”

  “而他们的产品需要经手几波经销商,店面费用贵、促销人员费用高、渠道贵、中间环节多,根本不可能物美价廉。”

  “另外,在技术上,他们都是家族产业,靠代工起家,但是我们却在研发上和技术上下了苦功夫,又有着全产业链的支撑,可以保证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质量达标。”

  “论效率,他们顶多是一艘破竹筏,而我们屈臣氏却是一整支舰队,产业链下的每一家工厂,每一个项目都在高效运转。”

  方协文充满自信道:“打败他们,将彻底彰显我们屈臣氏电器的优势和强大的品牌竞争力。”

  邵维鼎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只是嘴角上多了一丝莫名的笑容:“阿文,我是了解你的。”

  “你有能力,做事情也脚踏实地,这是我选你来执掌屈臣氏电器的原因。”

  “不过,也正是因为我了解你,这番话,应该不是你能讲的出来的吧?”

  方协文是会计出身,后面锻炼于市井当中。

  能看人心,是个营销销售的好手。

  但是绝不可能,有这样敏锐的眼光。

  当然人肯定会进步,但也不可能进步这么大。

  “鼎少,这都瞒不过你?”方协文笑着摸了摸后脑勺:“我还和袁总打赌呢,看样子我又输了。”

  邵维鼎看向袁天帆,淡笑着问道:“是怎么回事?”

  袁天帆虽然不管屈臣氏电器了,但是作为屈臣氏的总裁,也是明面上的最高决策人,自然不可能是一个泥塑木偶。

  “是这样的,有一个人找上了门,向我还有方总,出了一些主意。”

  “刚刚方总说的那些话,就是那个人说的。”

  袁天帆将一切全盘托出。

  “哦?”邵维鼎来了一丝兴趣:“他叫什么名字,什么来历?”

  能认识到屈臣氏电器的优势其实并不难,但是能鞭辟入里的分析到港岛整个制造业的运作效率问题,认识到屈臣氏的生态运转,却是极其罕见。

  这是一个人才。

  一个具有高瞻远瞩,大局观的人才!

  (求发电、求催更,家人们,急需)

第469章 人形外挂,带来的移动通讯市场

  “邵董,他叫林树鑫,我们港岛人,有过留美经历。”

  “林树鑫?”

  听到这个名字,邵维鼎在脑子里转了转,并没有什么记忆。

  应该不是什么前世知名的人物。

  于是问道:“他什么来历?”

  袁天帆介绍道:“邵董,贝尔实验室听说过吗?”

  “当然,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旗下的技术研究中心,是众多重大发明的诞生地。”

  邵维鼎如数家珍般地说着,对于这家研究室,他知道的可太清楚了。

  那可是晶体管、激光、电子计算机、还有蜂窝移动电话的发明创造地。

  就因为晶体管这一个发明创造,几乎再造了收音机和电视这两大市场。

  也是后世规范操作电脑,手机,和所有其他现代电子电路的基本构建块。

  “林树鑫今年31岁,毕业于麻省理工通信工程专业,是贝尔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而且深度参与了一项叫做蜂窝移动电话的通信技术。”

  袁天帆继续道:“根据他所讲述的内容,美国军方已经将一套通信标准下放,作为民用,被取名为AMPS,而英国则是根据美国的通信标准,进行了制式修正,这套标准被命名为TACS。”

  “北欧因为诺基亚与爱立信的存在,独自推出了北欧移动电话网络(NMT)通信标准,并在今年完成了对瑞典和挪威的覆盖,明年准备扩展到丹麦和芬兰,是全球第一套能跨国使用的蜂窝移动电话系统。”

  “他说现在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对移动通信领域展开科技竞速。”

  “而美国的摩托罗拉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头,据他说,不出两年,一款能够商用的可移动电话,就要面世。”

  邵维鼎当然知道,摩托罗拉推出的这款商用移动电话的名字了,英文名叫做DynaTAC 8000X。

  而在中文区,则被形象的称之为“大哥大”。

  这个设备其实七十年代就已经推出了,只不过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得等到1983年才会正式面世。

  而在这中间的时间段,作为过渡的产品,则是叫做车载式移动电话。

  在汽车上搭载小型基站,然后连接到固话通信系统,人在车里拿着话筒进行拨号通信。

  而后又简化,推出了一个背包式移动电话,简而言之就是将小型基站,背在身上,进行通信。

  现如今最常用的移动通信设备,不是“大哥大”也不是“车载式移动电话”,更不是“背包式移动电话”。

  而是BB机!

  麻省理工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年仅31岁,而且在贝尔实验室待了五年,深度接触过第一代蜂窝移动电话的通信技术。

  这已经不能够用天才可以形容了。

  这是送上门的人形外挂。

  “他现在在哪?”

  邵维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神情第一次露出异样。

  他当然想进入电子通讯领域!

  这个念头已经在他心中酝酿已久。

  他深知电子通讯行业的潜力巨大,而移动通讯更是其中的翘楚。

  这不仅是一次商业机会,更是一次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未来的世界将会被移动通讯所主导。

  人们的生活将紧密围绕着手机展开,无论是社交、娱乐还是工作,手机都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手表、可乐等传统行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它们缺乏技术含量,更多依赖于品牌影响力。

  电器行业相对较好一些,但仍无法与移动通讯相比。

  因为他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就像数学一样,不会就是不会。

  技术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迅速占领市场,并颠覆原有的巨头地位。一旦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确立自己的市场霸主地位。

  邵维鼎非常清楚,港岛面临着地少人多的困境,这一局面几乎无法改变。

  尽管可以开发新界、大屿山等地,但随着港岛的繁荣,人口仍会源源不断地涌入。

  地价和人力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这对传统行业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因此,产业升级是港岛必须迈出的一步。

  大量的制造业,需要转移到内地,谋求更好的发展。

  这是客观市场规律,无人可以改变。

  前世,港岛是这样做的,可以说思路没错。

  但是错就错在,随着港岛低端制造业逐渐内迁,中高端制造业又没有良好的发展起来。

  因为资本的短视,无法进行产业升级。港岛的制造业自然逐渐陷入凋零。

  电器产业、互联网、移动通信,全都错过。

  后世,港岛将电讯交到李家的手上,本打算依靠李家的资本和人脉,在通信和互联网领域重振港岛的产业方向。

  甚至还为此,特批出了一块土地,建成了数码港。

  可是,李泽凯和李家城转头便将这个数码港,做成了高级地产商业园。

  旁边的公寓楼盘卖的飞起。

  后世港岛,成了金融废墟,成了一片“烂地”。

  除了英国人的故意设计之外,其余责任,就在这群富商身上。

  电器制造业是邵维鼎选中的中端制造产业升级方向。

  而通信工程,移动电话,毫无疑问就是充满科技向的高端制造。

  此前,他本来还想着一步一步慢慢来。

  等把电器产业弄好了再图谋进一步的产业升级。

  可现在林树鑫,出现在眼前,却是毫无疑问给他提供了这么一个快速进入该市场的机会。

  袁天帆被邵维鼎的这种亢奋弄的有些不知所措。

  他当然知道林树鑫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移动通信领域更是有着广阔的前景。

  但是现在正在发展这些产业的都是哪些国家,哪些公司?

首节上一节411/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