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暹罗乃至于港澳台各地,都有这样的声音传出。
【到内地去看看】
仿佛成为了无数海外华人心中的一道声音。
日本在放出了声明之后,岛内的媒体也开始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
日本国内,此时才知道外界的轩然大波。
举国哗然。
斯沃琪,在短短几天的时间,成为了整个亚洲报道最多的名字。
在日本本土,精工的风评也开始发生了翻转。
对于他们的行径非常不支持,甚至是很难理解。
作为第一大手表品牌,石英表技术第一,怎么能用这种卑劣的手段。
完全是恶意竞争。
就在日本议论纷纷之际。
此时,在港岛。
九龙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各条大街更是张灯结彩,甚至于有好多人都舞着狮子招摇过市。
遇到的门店,老板们也开心的给着赏钱。
不光是因为春节这个华人最为重要的节日将至,更因为他们打赢了一场“战争”。
只不过外面纵使是再热闹,一处茶馆中,却也宁静无比。
刘云石坐在上首位置,他是邵维鼎的司机,此时却是出现在了这里。
而在他的面前,站着一群战战兢兢的江湖大汉。
这些大汉中最显眼的不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纹身,而是有几个竟然少了一条胳膊,断了一只手。
“刘哥,之前去时之廊门口闹事的人,我都给您带过来了,您还有什么其他吩咐?”
如果此时有混黑的人看到和安乐的坐馆大佬成,竟然这么低姿态的俯身弯腰,肯定会吓一大跳。
可是在这茶馆内,却是没有一个人感到惊奇。
“之前的事情都过去了,我没有旧事重提的习惯。”刘云石不咸不淡道:“鼎少说,前几天的事情,你们干的不错。”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大佬成笑着,有些谄媚。
邵维鼎这个级别太高了,平时他们怎么可能接触得到。
现在能用到他们,是他们最大的荣幸。
但凡是这位手指头上能漏出来一点,他们一辈子都受用无穷。
和安乐是本地帮派,没有新义安有潮汕商会做靠山,吃喝不愁。
14k更是大军头,行事无忌。
只有他们水房,是真正穷苦人聚集,一点一点用命用血,拼出来的天地。
所以,他比谁都希望背后能有个靠山。
所以邵维鼎只是托人给他传了一句话,他是直接拿出嚯命的态度来帮忙办事的。
前几天事情虽然闹得有些没控制住场面,不过所幸结果是好的。
刘云石眼神一扫,立刻有几个人从他身后走出,每个人手上都拿了一个箱子。
随后箱子打开,里面全都是钱。
刘云石随意道:“这里有一百万,是前几天你们的茶水钱。”
看到这么多钱,大佬成身后的几个人双眼都冒光了。
但是只有大佬成不为所动,甚至推辞了:“刘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不需要什么钱。”
他知道,要是收了这钱,那这关系就断了。
相比于眼下的一百万,他更想有个靠山。
刘云石哪里能不知道这些江湖中人的想法,心中鄙夷,冷声道:“肥仔成,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你的那些小心思趁早给我收起来。”
“你要鼎少做你的靠山,也不怕折寿。”
“他那等人物,是你们可以沾染的?”
邵维鼎的手不能脏,刘云石在邵家十几年,但是进邵家之前,也在港岛混过,所以对于大佬成的诨号,他清楚得很。
大佬成听到自己以前的外号,被眼前这人一口道出,心中一惊。
“刘哥,您以前是混哪里的?”他小心的问道。
刘云石沉声道:“我只是邵家的一名司机。”
“这一百万,你们收着,和安乐的事情和我无关和鼎少更加没有关系。”
大佬成连忙点头:“是是是,是我越界了。”
他心中的惊奇愈加旺盛,邵家的一名司机......说出去谁信啊!
司机会有这种气势,会让他都感到恐惧?
刘云石看了他一眼,点拨了一句:“你们要打进油尖旺的事情,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与其到处攀附,不如拿这些钱,发给你的马仔们,为钱不要命的人,在如今的港岛可不要太多。”
大佬成听见这话,猛地抬起头。
(宝子们,为爱发电,明天三更)
第149章 二人必有一战(第一更)
鲍玉港洗漱过后,没有先进自己的卧室,而是如往常一样走到后楼去看望他的父亲。
他是个孝子,自己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每晚都要看看八十多的老父亲有没有睡好。
来到后楼,他惊讶的发现房间内的灯还亮着。
他不禁心中一紧,怀疑是否发生了什么意外。
踏入房间,他看到父亲坐在桌子旁,眼眶微红,似乎在默默抹眼泪,鲍玉港感到内心一阵沉重,他走近父亲,轻声问道:“爹,你怎么了?为什么这里还亮着灯?”
鲍兆龙抬起头,擦拭了眼泪,沧桑道:“没什么,就是年纪大了,总想起以前的事情。”
鲍兆龙今年86岁,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1895年。
那一年,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等在马关春帆楼开始谈判。
随后不久,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实业救国运动兴起,鲍兆龙在汉口一带经营工厂,制做鞋子和帽,至1940年转住上海开设银号。
直到48年,才来到了港岛。
鲍玉港非常清楚自己家族的经历,那时候他已经三十岁了。
心领神会之下,他瞥了一眼桌子上的报纸。
是《大公报》和《新华每日电讯》
这些报纸他也都看过,写的正是斯沃琪手表在日本被海关扣押,然后各方发声,尤其是内地的发声,日方迫于压力,已经解禁。
这些消息,可以说让每一个华人都心生振奋。
他明白过来了,这些内容勾起了老父亲的回忆。
父亲对祖国的思念对家乡的牵挂都倾注在了这报纸上,才落泪了。
他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父亲的手,仿佛是下了某个决心:“爹,过段时间,我带你去内地看看吧!”
“去内地?”鲍兆龙又惊又喜:“真的可以回去吗?”
人老了,有哪一个不想着落地归根,更别说他这个生在清末,有着浓厚爱国情怀的商人了。
鲍玉港重重的点了点头道:“其实之前我就已经打听过了,现在内地那边的政策很好,也是真心想要进行经济发展,那边也很欢迎我们过去。”
“本来我还在犹豫,但是通过斯沃琪这件事,让我坚定了回去的想法。”
“邵老六有一个好儿子啊,现在这个斯沃琪经过这么一闹,是在全亚洲都露了脸了,名声大震的同时,邵维鼎这个名字想必也会在内地挂上了名。”
“不过也因为他,让我看到了内地对于经济建设的决心,想必之后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内地进行投资。”
内地这次的发声很巧妙,可以说树立了一个千金买马骨的形象。
商人最看重的是什么?是信誉,是规则,以及一个稳定的经商环境。
愿意遵守规则,能够在规则之内保证自己的财产权,这一点对于商人来说尤其看重。
内地外交部和新华社都批评了日方违反贸易法,用非法手段进行恶意竞争。
这个态度其实传达出了另一层意思,内地愿意遵守国际贸易法,愿意维护海外投资者的正当利益。
这对于广大还在犹疑不定的华商,以及海外资本来说无疑是极为利好的信号。
鲍兆龙半眯着眼,人老却一点都不糊涂:“按照你这么说,这个邵维鼎,年纪轻轻行事如此果决狠辣,对于‘势’竟然能看的如此通透。”
在背后搅弄风云,操控报纸媒体。
而且九龙大骚乱,这些事要是背后没有力量去推动,怎么可能做得起来。
说到底,这些都是对于“势”的运用。
普通人或许看不透,但是到了他们这个层次。
却是心知肚明。
“恐怕他也没有料到内地会发声,不过在港岛年轻人当中,邵老六家的这位,怕是一枝独秀,等我们都走了,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是他的对手。”鲍玉港谈笑道。
鲍兆龙眉头一挑:“那李家城呢?之前你可是评价他,万中无一,精明远见,港岛的未来必定以他为尊。”
“这.....他们两个不是一代人。”鲍玉港说到这里,突然一顿。
他意识到,邵维鼎23,李家城53,两人虽然差了三十岁,但是一个年轻气盛,一个春秋鼎盛。
而且邵维鼎的产业在迅速的增长。
虽然他不做房地产。
但是通过其对于黄家的出手,毫无疑问证明了此人在金融方面的能力出类拔萃。
而在实业之上,不但重塑了瑞仕两大钟表品牌,而且推出了属于港岛自己时尚手表品牌。
直接将行业巨头精工,逼到了角落,以至于使出这种下作手段。
斯沃琪集团的产值,在短短半年之间连续上涨,都快赶上他的环球航运以及李家城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
而且不管是李家城还是邵维鼎,两人似乎对于产业发展的潮汐,拿捏的都极其精准。
而且这次“内地发声”,邵维鼎真的没有预料到吗?
如果预料到了,那么他的政治嗅觉,比之李家城可能都要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