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114节

  如果能够做成,等于拿到了电视宣传电影的绝对话语权。

  以后观众想看什么电影,选择什么电影,最先关注的绝对会是TVB。

  而且时间节点放在新闻和八点档电视剧集之间,毫无疑问保证了这个节目的曝光度。

  只是......

  “既然这个节目这么好,那你还犹豫什么?咱们儿子还会害你不成?”

  “我不是这个意思。”邵毅府摇摇头道:“阿鼎说这个节目要面向所有电影公司,那岂不是代表未来嘉禾的电影也能上我们的节目进行宣传?一想到这个我就腻歪的不行。”

  邹文怀、何冠昌叛出邵氏,另组嘉禾,是他这辈子都过不去的坎。

  “我知道阿鼎的格局从来都不会放在小家小业之上,他是要让整个港岛电影都能够有所进步,所以愿意分享这个曝光。”

  “但是,我不愿意。”邵毅府面色坚毅,执拗道:“你就算是说我小家子气没有格局也好,我也不会让嘉禾的人嘉禾的电影,上我们TVB的节目。”

  方艺华抚平邵毅府的后背,细声道:“那我们就将嘉禾排除在这个节目之外,拉拢港岛其他电影公司,和艺人,只针对嘉禾不就行了。”

  “我们当前重要的不是在于嘉禾......”

  方艺华人很清醒,“而是邵氏的进一步革新。”

  邵毅府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是啊!

  邵氏这几个月的变化,在没有动到元老利益的基础上,只是扩大了盘子,引入了资本,就一下子将邵氏的生命力延长了一般。

  而且在给这些元老分享利益之后,他们也给予了直接的回报。

  这些回报虽然不是明面上的,但是邵氏却在以一个生机勃勃的姿态在焕发生机。

  这是此前的邵毅府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根本就不是嘉禾。

  而是邵氏自己,是本身如何将邵氏的潜力释放出来。

  “阿芳,这些话是阿鼎教给你的吧?”邵毅府突然问道。

  方艺华被点破也没有不好意思,笑道:“还不是儿子担心你钻牛角尖,他早就知道你会这么想了。”

  邵毅府无奈摇头:“你们母子啊,心眼一个比一个多。他自己不直说,还让你来点醒我,他啊,说不定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既然你什么都想好了,那这个节目就交给你去办了,我还是去管理邵氏,推动《追女仔》的进一步营销。另外帮阿鼎把那个叫周慧敏的丫头给叫过来,我倒要看看是什么人能让整个南洋都为之倾倒。”

  .......

  与此同时,在南洋。

  当所有人的视线都投注在《追女仔》这部电影,竞相讨论之时。

  南洋一众富商却是纷纷将目光投注在“斯沃琪”与“精工为代表的日本表”之间的竞争之上。

  这场战场,已经日趋白热化。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斯沃琪的生命力竟然能这么顽强。

  精工都开始大打价格战了,斯沃琪却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直接稳住了销量。

  而且斯沃琪掀起的时尚之风,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向整个南洋蔓延。

  如今,唯一阻止斯沃琪扩张,甚至是压过精工,似乎只剩下其产能。

  每一天,身在南洋的罗伯特和宋尧都能接到南洋各个经销商打来的催货电话。

  “总部那边的产能优先供给港岛,其次是日本,最后才是南洋。”

  “但是现如今南洋的需求与日俱增,我们不能因为产能拖后腿的缘故,从而导致市场对于我们斯沃琪失去信心啊!”

  罗伯特着急道,他现在几乎是南洋东南亚十一国整个大区的总负责人。

  除了自身负责的dps免税店以外,他的工作量与日俱增。

  宋尧此时站在一旁,也是着急汇报道:“鼎少,屈臣氏这边的进展也很是迅速,铭总已经和南洋当地的一家连锁商超谈好了,五千万就能拿下三百家遍布南洋的现成店铺。”

  “到时候改头换面,重新装修,差不多又是几千万砸下去。”

  “不过这些铭总说都不是什么问题,现如今最紧要的问题是这未来三百家屈臣氏一旦开业,供应链能否可以跟得上。”

  宋尧忐忑的看着邵维鼎,他很清楚自己被调来南洋,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如果屈臣氏在南洋顺利打开局面,那么他未必不能像现如今的方协文一样,一步登天。

  “所以,你们的建议是什么?”

  邵维鼎头都没抬,只是注视着面前的纸张,手不停的在上面书写着。

  罗伯特或者是宋尧凑近过来看的话,还能看到五个大字“痴心换情深”。

第122章 南洋宝矿,价值亿万

  这首《痴心换情深》是给周慧敏唱的歌。

  南洋八大院线,全都同意《追女仔》的上映。

  采取的方式一改以往的认购制,而是参照国际通行票房分账形式,“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

  在南洋邵氏院线播放《追女仔》这部电影,邵氏兄弟可以独拿52%的票房分成。

  可是放在其他院线,则只能拿到35%。

  这也是为什么邵毅府如此倾向于筹建自家院线渠道的原因所在。

  但是邵维鼎知道,钱是赚不完的,要想进入别人的市场,一定的让利是必须的。

  没有这17%的发行方分成。

  别说是南洋八大院线了。

  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电影市场,《追女仔》这部电影票房得到验证之前,根本就进不去。

  饶是如此,欧洲那边还是没有谈下来。

  美国也是如此,还是只能在华人区进行放映。

  但是这毕竟是邵氏第一部面向全球,筹建全球渠道的电影。

  所以,对此邵维鼎并不放在心上。

  而最让他啼笑皆非的,其实并不是这些,而是南洋八大院线在同意《追女仔》同步上映之前,竟然还有一个要求。

  当然这个要求也不难达成。

  就是在电影中,增加一个由周慧敏扮演的角色。

  周慧敏的画报如今随着前几期《明报周刊》和《时尚芭莎》的传入,已经在南洋传疯了。

  放在后世,这就是全民女神级别的人物。

  一个没有任何作品,却成了整个南洋的全民女神。

  想到这,邵维鼎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在前世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索性。

  他决定,不但要在电影中补拍一组南洋相亲的经历,将周慧敏的角色设定为南洋华人。

  还要写一首歌,作为电影的片尾曲。

  他记得周慧敏就是歌手出道的。

  由她演唱《痴心换情深》这首完美契合《追女仔》的歌曲,再适合不过。

  甚至,这个版本还可以作为国语特供版,以此为噱头在南洋进行宣传。

  这个消息只要放出去,南洋人听到还有专门给他们设计的角色内容,必然要乐疯了。

  后世好莱坞将特供片这招可是用得滚瓜烂熟,唬的一些国人心潮澎湃,满足了内心的虚荣,纷纷出钱买票。

  他现在,就是有样学样。

  终于,凭借着脑海中的记忆,这首《痴心换情深》被他写出了个大概。

  当然是没有谱曲的,他只记得一些哼唱曲调。

  到时候找曲中圣手顾嘉辉或者是黄占,就能补上。

  忙完这些之后,邵维鼎才终于抬起了头,看向两人。

  “鼎少,先施、西马欧加时他们听说了我们的产能问题,给我们推荐了几家可供收购的钟表。”

  罗伯特拿出了一堆文件,介绍道:“这是日内瓦钟表商查理史东在1968年建立的南洋第一座钟表零件厂,现在这家工厂已经成为了整个东南亚最大的钟表零件厂,从最开始的50人增长至3000人的规模。”

  这个工人规模,已经差不多和最开始被邵维鼎收购的宝成厂差不多了。

  又是日内瓦钟表商建立,资金、技术一个都不缺少。

  这个底蕴别说是作为斯沃琪在南洋的加工厂了,就是供应整个南洋的产能,都不在话下。

  而且在六十年代,就有魄力下重注在东南亚这片蛮荒土地上,足可证明这位叫做查理史东的人目光足够长远。

  这样一位有野心,有魄力的实干家,是轻易不会将产权转让出来的。

  “你属意的应该不是这一家吧?”邵维鼎看了他一眼,淡淡道。

  罗伯特笑道:“BOSS料事如神,我最看好的其实是这一家。”

  罗伯特拿出了另一份文件:“这家工厂叫做珀瑞玛,建立时间是1975年,地点在大马的首都吉隆坡,虽然才建厂五年,但是这家工厂却已经成为了南洋十大钟表零件厂之一。”

  “它的的建立者,正是查理史东此前的合作者。据我们调查,六年前两人因为经营理念而闹翻,这位罗浮施耐德先生拉了一些人出来,成立了这家珀瑞玛工厂。”

  “最为关键的是,这家工厂是由施耐德独资建立的,换句话说只要他点头,我们便能迅速吃下这家工厂,化为我们斯沃琪的产能进行运作。”

  邵维鼎皱了皱眉,问道:“你说这家工厂的建立者他叫什么名字?”

  “罗浮施耐德!”

  罗伯特不解其意,但是仍然认真的复述了一遍。

  原来是他!

  邵维鼎眼睛微微眯起。

  在奢侈品钟表行业,有几个人可以说尤其关键。

  其中这位罗浮施耐德便是其中之一。

  前世,正是他看到了雅典表的价值。

  一听到雅典表濒临瓦解,待价而沽。

  他毫不犹豫卖掉了在南洋的一切资产,然后收购了雅典表品牌和雅典表厂,成为雅典表的执行总裁。

  雅典表也成为了他肆意挥洒其才能的画布。

  不但重塑了雅典表的价值,还将其推上了钟表之外的领域。

  “多少资金可以吃下这家工厂,资金上有问题吗?”邵维鼎问道。

首节上一节114/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