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否认六七十年代邵氏电影的辉煌,大片场制度,明星制度,产出了很多精品电影。
依靠着邵氏影业那边的产片,南洋这边的118家邵氏院线赚的一个盆满钵满。
但是近两年来,邵氏的电影愈发的老套陈旧,这一点在影院观看人数和营收数据上可以直观的看出。
这些信息都在告诉邵山客,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看邵氏老派电影了。
没错,就是老派。
老式武侠,老式取景。
情节老派,拍摄手法也是一成不变。
观众看一个开头就知道后续剧情怎么发展。
六十年代邵毅府花巨资引进的最先进的电影配套设施,如今早就随着时代的进程,越发的力不从心。
简单一句话,就是邵氏电影开始在各个方面都跟不上时代了。
可现在......
邵维鼎拿到南洋的这部片子。
竟然给他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完全摒弃了过往邵氏影片的那种陈旧感。
反而显得,轻松、时尚、极具都市化。
甚至传递给他一种“原来电影还能这么拍,这样的故事也能这么好看”的感觉。
“伯父,我打算在星加坡举办一场试映会,到时候会邀请南洋各大报社的记者以及当地院线的发行商来参加,您觉得怎么样?”
这是邵维鼎在来南洋之前,就已经做好的筹划。
邵氏院线虽然在南洋有一百多家影院,但是面向的群体多是华人。
或者干脆说,南洋这边其实有很深的文化割裂。
华人看华人的电影,当地土著、还有印度裔看他们种族文化的电影。
虽然在同一个国家,但是各自和各自族群的人玩。
几乎不会出现好莱坞电影模式那种,全球通杀,所有人都热衷观看的效果。
而邵维鼎,要打破的就是这种隔阂。
他追求的全球上映。
并不是在全球华人聚集地上映,而是真正面向全球所有族群的电影。
《追女仔》虽然是一部港味十足,充满着中华文化的电影。
但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是感人至深的爱情、动人温馨的亲情,开怀大笑的现实中极具共鸣的桥段。
为什么后世好莱坞大片,除了特效之外,总爱强调伐木累。
要给主角配上妻子儿女家人这些羁绊。
因为这些就是人类所共有,且能够共情的感情。
《追女仔》虽然不是好莱坞那种特效电影。
但是这部电影调度很大,美国、港岛、泰国、星加坡都有取景。
他想尝试一下,打破这种文化隔阂。
港片,并不仅仅只是拍给华人,拍给儒家文化圈的人看的。
《追女仔》或者说之后的港岛电影的影响力越大,斯沃琪手表的营销效果就会越好。
他要卖的产品,目标人群可不仅仅只是华人。
全球都是他的市场,所有人都是斯沃琪集团的潜在用户群体。
“邀请南洋各地院线的发行商?”邵山客对这句话尤为的敏感。
要不是说这句话的人是他的亲侄子,他都要直接甩袖子走人。
他皱着眉头道:“怎么?你觉得我们邵氏在南洋的这118家电影院,还不够你这一部电影放映?”
邵维鼎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问道:“伯父,您觉得这部电影好看吗?”
邵山客仍然抱有疑惑,但是他还是秉持着耐心道:“近几年的港片我都看过,光从故事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要说超过这部电影的,还真没有几部,而且这部电影场面够大,人物穿着时尚鲜明,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远胜以往的港片。”
“那您觉得这部电影,除了我们国人之外,南洋当地的那些土著,印度裔移民,他们会喜欢看吗?”
“这.......”
邵山客顿时陷入了犹豫。
他刚想说不会,但是又联想到刚刚电影中出现的镜头、画面,所讲述的故事,又迟疑了。
突然邵山客有些明白了过来:“所以你那句话的意思是,把这些面对当地土著的电影院线发行商给邀请过来是吗?”
“自然是如此。”邵维鼎微微一笑道:“面向华人的市场还是交给我们邵氏自己来,但是在南洋可不仅仅只有我们华人而已。”
邵山客并不觉得惊讶,相反他的眉头依然皱着:“一部电影能不能被当地接受,剧情的好看程度其实还在其次。”
“说到底,人们看电影就是图个轻松,是难得的休闲娱乐方式。”
“如果连电影中的人物对话,他们都听不懂,又怎么会来看。”
“阿鼎,这件事你还是想简单了。”
语言关,在这个时代,终究还是天堑一般的存在。
他们这些老一辈的电影人难道就没有尝试过,吸引土著进电影院看港片吗?
但是投入再多,收效也甚微啊!
但是这些,邵维鼎怎么可能没有考虑。
“伯父,就像你说的,人们进电影院看电影,图的就是一个休闲娱乐。”
“他们真的对内容那么挑剔吗?”
在这个时代,对于影视内容,人们还真不挑。
容忍度甚至是相当的高。
在内地有人跑几公里赶场看电影,一部《地道战》能追着放映队看个十几遍,还看的有滋有味。
在港岛,普通老百姓花个一两块钱,就能打发一晚上的娱乐时间。
嚼着甘蔗,吐槽着内容,就算是看着不爽,顶多也就是冲着幕布吐渣滓。
而且在南洋邵氏这一百多家电影院,真的像后世一样那么庞大,一家电影院,十多个场,几千个座位吗?
不是的,这个时代的电影院叫做戏院。
是一大群人,盯着一块幕布,一家影院同时只有一两个放映厅那种。
所以,一家邵氏院线,覆盖的人群其实相当有限。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邵维鼎才决心开拓出南洋土著这块庞大市场。
自产自销虽然赚钱,但是远远不及后世那种一部电影,多家院线同时上映带来的收益大。
不过是一个分成罢了。
只要舍得让利,那些电影院有的是办法让南洋土著走进电影院。
第112章 时间尚早,星辰大海
“语言关的问题,其实容易解决。”邵维鼎缓缓道:“港片拿到南洋这里都需要配国语,顶多就是再加一道工序,配上马来语、爪哇语、泰语,底下配个字幕就好。”
“只要能挣钱,这些事情甚至不用我们做,这些当地的院线发行商都会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
“所以问题的关键,需要考虑的不是语言关的问题,而是当地人对于我们这部电影的认可度。”
“只要我们这部电影足够精彩,我们愿意放下身段让出部分利益,这个市场是肯定可以打开的。”
听到这里,邵山客也不禁沉默了下来。
他虽然年纪大了,却是一点都不糊涂。
细细想着邵维鼎的这番话,发觉竟然还真的有几分道理。
而且,如果能够打开南洋的这部分市场,或许还能促进当地人对于华人的接受度。
不至于如此敌视,动不动就排华。
不过院线这方面的事情,他早就交给了他的大儿子邵维锦来负责。
“阿锦,你觉得阿鼎的这个提议怎么样?”
电影播放结束,两人都没有离场的意思,其他邵氏族人,其实早早就在关注着他们的对话。
而且相较于老一辈的因循守旧,他们这些年轻人更加有冲劲。
也想着做出一番成绩出来给老一辈看看。
所以此时见邵山客问来,邵维锦立刻道:“我觉得可以试试,不过是一场试映会的事情,如果真的能够拉来院线合作,不管是对于六叔的邵氏兄弟还是对于我们的院线而言都大有裨益。”
如果成功,可就代表着他们邵氏已经踏出华人圈,面向全南洋市场了。
“你们呢,有什么想法?”
邵山客看了一眼其他人问道。
“我没有意见。”
“我支持阿鼎。”
这是邵维钟和邵维铭。
“值得一试。”
“如果需要马来语配音的话,我认识几个朋友。”
这是邵维锈和邵维镇。
与邵氏二代其他几个兄弟不同。
邵维镇娶了一名马来人为妻子。
“既然如此,那这封‘英雄帖’我就帮你来写。”
邵山客见邵家年轻一辈都支持邵维鼎,心中也很是开心,家族团结一致比什么都重要。
也因为如此,他决定亲自出马,邀请南洋各地的院线方来参加这一场试映会。
“谢谢伯父。”
邵维鼎也挺意外,原本他还以为会费一些口舌,拖几天才可能达成。
没想到这第一天就做成了。
甚至都让他生出了,家族还是挺靠谱的想法。
想到这,他不禁问道:“伯父,你知道四哥现在在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