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1980:野蛮时代 第231节

  “好的!那我们的拆卸重建工作什么时候开始?”苏祈山又问道。

  “不着急,在明年4月份前清掉租客就行。”罗齐鸿还是想多赚几百万的。

  苏祈山在记事本上写上这些决定,然后继续汇报“有小道消息称,港府准备拍卖湾仔地王,这块地皮位于湾仔港湾道南侧,占地面积高达7.78万平方尺,估计可建140万平方尺的楼面面积商厦。”

  “拍卖的价格不会低于15亿元,根据智囊团队的预估,最终拿下的价格或许会超过30亿元,溢价超过100%。”

  德合地产公司在湾仔的势力很弱,只有还在收购的德合广场第三座以及一些零散的物业,不如在铜锣湾的势力。

  如果能拿下这块地皮,建成140万平方尺的物业,那将直接原地起飞。

  当然,需要投入的资金也将是海量的,至少是50亿元,刨除银行的贷款,也需要30多亿元的现金。

  “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独自拿下还是联合其他公司拿下?”罗齐鸿问道。

  “我建议联合兆安地产公司以及联邦地产公司合资拿下,这块地皮一定是可以大赚的,无需让给外人。”苏祈山也是个贪心的人。

  罗齐鸿想了想,逗趣道“如果有中环的地皮出售呢?要不要放弃这块地皮?”

  “中环地王?当然是要中环地王,在中环地王面前,湾仔的地王不值一提。”苏祈山惊喜说道。

  “如果我说这两块地皮都想要呢?你觉得德合地产公司可以吃得下吗?”罗齐鸿继续调侃笑着。

  “必须吃得下,要是老板愿意让您家族参与,我觉得会更轻松。”在苏祈山看来,德合地产公司更像是罗齐鸿的私人公司,而非家族控制。

  所以,这里的家族参与,是指德安证券投资公司。

  “嗯,我问问他们的意思吧,至于兆安地产公司那边,我会召开会议,你到时候出席一下。”罗齐鸿收敛起笑容,颇为认真的说道。

  “老板你所说的中环地王是不是中银大厦南边的那块地皮?”苏祈山对中环的情况了如指掌。

  作为罗齐鸿的心腹中的心腹,苏祈山很懂罗齐鸿想要称霸中环的目标,所以一有空闲时间便研究中环的物业、地皮,甚至是持有物业的公司。

  罗齐鸿点了点头“对,就是这块地皮,这是中环最后的一块贵重地皮了,也是我们超越置地公司的胜算。”

  “但是这块地皮单是拍卖价都会超过50亿元的,我们德合地产公司恐怕很难独立承担,要是与其他公司联合,又会分散权益,不符合我们的最终目的。”苏祈山沉吟说道。

第411章

  “放心吧,我会纠合所有的力量来竞争这个项目的,你现在的任务是拿下湾仔地王。”罗齐鸿点点头,颇为严肃的说道。

  中环地王位于花园道,占地面积有9.2万平方尺,是妥妥的中环银行区,地价基本可以与中银大厦差不多,比起德合广场和财经广场更有价值。

  而且这幅地皮的面积足够大,可以建造两幢甲级商业大厦,楼面面积高达165万平方尺,按照目前的中银大厦租金来计算,两幢大厦每年可收取10亿元的租金。

  对罗齐鸿来说,这是一件传家宝,必须握在德合地产公司的手里。

  罗齐鸿记得在前世,这幅地皮好像拖到了五月份的时候,当时的地产已经下跌,港府只好选择以招标的形式来决定这幅地皮的归属,到了七月份才揭晓最后的结果。

  鹰君地产公司以27亿元的价格中标,简直是捡了个大便宜,被修建成了万国宝通大厦、亚太金融大厦,鹰君地产占65%权益。

  所以,如今估算的50亿元只是股权,罗齐鸿认为高出个5亿元,也就是标价32亿元足以击败所有对手。

  算上建筑费,也不过是50亿元,五六年的时间便可以收回成本。

  等进入21世纪之后,这两幢商厦至少价值200亿元,足足翻了4倍,赚翻了。

  在罗齐鸿的想法中,宁愿舍弃湾仔地王,也会拿下这块中环地王。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两块地皮都拿下。

  “如果拿下中环花园道地皮,德合地产公司将是第二个置地公司,而且还是香江唯一不靠上市集资壮大至此的地产公司。”罗齐鸿的语气中难免有一些兴奋和激动。

  “如果算上这块地皮的物业,公司在中环的收租面积将突破700万平方尺,每年的租金会与置地公司的相当(交易广场的租金太厉害了)。”苏祈山的情绪也被感染。

  “祈山,德合地产公司是家族私人公司,不要太张扬了,我是不打算上市的。”罗齐鸿没有丝毫开玩笑的意思。

  他已经想好了,未来会尽可能的拉升兆安地产公司市值,目的是帮德合地产公司吸引注意力,德合地产公司可以沉入水底。

  “是!我明白!”苏祈山说道。

  “如果你觉得在德合地产公司没有出息,我可以将你调到兆安地产公司或者中华煤气公司。”罗齐鸿很直白的说道。

  “不是的,老板。德合地产公司很适合我,而且我已经在这里这么多年,熟悉这里的人事关系,不想换到其他公司了。”苏祈山连忙拒绝,他知道老板这是照顾他,若是其他老板,哪里会注意到这些。

  “那就好。你现在有多少身家了?”罗齐鸿继续关心苏祈山。

  苏祈山思索片刻,道“大概有6千万港元,跟着老板你的脚步,我觉得到了明年应该可以有8千万港元。”

  “嗯,到了明年,需不需要我抽点时间帮你做一下计划?”罗齐鸿很明白‘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

  所以他比较注意公司高层的个人财富,苏祈山的6千万元翻个倍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只需要花些时间而已。

  “谢谢老板!”苏祈山当然不会拒绝这个好意。

  外面的人不知道多想得到老板的提点,都得不到,现在老板能亲自帮他做投资,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

  罗齐鸿想了想,突然觉得是不是应该组建一家新公司,专门帮旗下公司高层谋福利呢?

  如此可以让高层们更有凝聚力,可以更专心的为公司效力。

  道亨集团会议室

  一众董事聚集在此进行会议,事实上这些人分成三个派系,罗齐鸿派系、郭令璨派系以及科威特派系。

  而这三个派系中最弱小的是罗齐鸿,因为罗齐鸿持有的股权已经减至17%。

  不过罗齐鸿对此没有丝毫在意,他又不想控制道亨集团,只是一项投资而已。

  如今的道亨集团是多元化的公司,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保险、贸易、基金管理等,旗下更是有多家财务公司。

  “道亨银行已经是香江第五大分行网络的本地注册银行,有48家分行,有职员1400多名,比87年的700名增加了近乎一倍。”

  “今年的公司盈利预计超过3亿港元.集团总资产将会超过200亿元”一名高层站起来汇报说道。

  “由于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张,已经不只是银行业,所以我建议将道亨集团改名为国浩集团,并迁册到百慕达,以应对接下来的香江形势转变。”郭令璨环视一周建议说道。

  “我赞成!集团已经收购了恒隆银行,再以道亨银行的名字来命名集团是不适合的了。”罗齐鸿第一个表态。

  其实,一条名字不能改变什么的,但是会影响旗下公司的团结,恒隆银行的规模也不差了。

  有了罗齐鸿的支持,董事局全票通过这项决议,不日将会改名为国浩集团。

  接着一名高层将文件发放给董事们,郭令璨说道“这是新加坡第一资本公司的资料,我建议收购这家公司,作为集团在新加坡的上市旗舰公司,主要负责在新加坡的业务,包括投资控股、地产以及贸易。”

  这是主动降低集团在银行业的投资和经营比重,提升集团的经营稳定性。

  这家第一资本公司市值3.7亿新加坡元,换算成港元便是13亿,属于一家中小型企业。

  这家公司的业务很繁杂,涉及多个领域。

  罗齐鸿知道这是郭令璨想要转移资产的手段,在他们这些人眼中,香江不是那么自由的,现在开始转移,等到97年便可以不动声色的转移近半的资产。

  不过罗齐鸿也阻止不了,因为他也开始对海外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在别人眼中何尝不是资产转移呢?

  这项提议自然没有遇到什么阻滞,一下子便通过了。

  “听闻海外信托银行在今年已经扭亏为盈,我想港府很快就会考虑将海外信托银行出售,寻找适合的买家。”罗齐鸿将文件放下,看着首位上的郭令璨。

  “这个消息我也听说了,集团找过港府的一些官员,据他们说,港府还没有考虑出售的事宜。”郭令璨说道。

  “郭主席此话差矣,海外信托银行是优质的资产,一旦等港府宣布,一定会有很多财团闻风竞争,对集团来说这是一道困难。”罗齐鸿说道。

  “罗生说的有些道理,那大家觉得派人前去与港府机构商量一些,如何?”郭令璨不得不做出回应,罗齐鸿的面子不能不给。

  结果当然是全票通过,任何一个董事都想集团花极小的代价来收购海外信托银行,增加集团的收益。

第412章

  11月初旬

  星岛报业集团宣布持有玉郎国际集团公司30%的股权,成为玉郎国际集团公司额第二大股东,并对其展开全面收购。

  黄玉郎刚刚挡下了郑经翰的收购案,如今却又招来了一个更加强悍的敌人,让他心急如焚。

  要知道,玉郎国际集团公司是黄玉郎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壮大到今日之规模,是心血所铸成,如何能轻易舍弃。

  虽然黄玉郎与钱国忠等人的持股总计接近50%,但是黄玉郎向来不会完全信任外人,所以他当然想要赎回那16%的股份,使得自己重新掌握玉郎国际集团。

  根据罗齐鸿探听到的消息:钱国忠救助黄玉郎是有条件的,双方约好了,黄玉郎专攻漫画创作,增加生产,钱国忠负责市场开拓、公司的业务结构重组。

  也就是说钱国忠拿到了玉郎国际集团的管理权,黄玉郎沦为边缘人物。

  实际上,这有些趁火打劫的意思,等钱国忠彻底掌控管理层之后,黄玉郎有可能被踢出局。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然黄玉郎连玉郎国际集团漫画创作的权限都拿不回来,钱国忠还是有些道义的,只是不多。

  与黄玉郎打过交道,罗齐鸿对此人的心性有些了解,黄玉郎不会任由他自己变得边缘化的,毁约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如今胡仙全面收购,只是一剂催化剂,让时间往前移。

  “你觉得黄玉郎会如何应对?”白谨言笑着问道。

  “胡仙这人还真是坏,竟然让记者拍到她和钱国忠、林建明一起吃饭,这下子黄玉郎会更加着急了,很有可能会剑走偏锋。”罗齐鸿狡黠笑道。

  “什么意思?”白谨言不是很明白,剑走偏锋是违法的意思她懂,但是违法的手段很多。

  “黄玉郎来钱的方向无非有两个,一个是借钱,现在银行不会借钱给他,朋友又借个遍,所以行不通了;另一个是私人资产套现,资产套现早就做完了。如今只剩下一条路,就是问玉郎国际集团借钱,或者说偷钱。”罗齐鸿冷笑说道。

  白谨言惊讶道“你是说黄玉郎会做假账?他不怕牢底坐穿?”

  罗齐鸿说道“暂时借用而已,不过他应该不会还的。”

  到时候还账,有需要继续做假账,风险变得更加大了,而且那是绿花花的钞票,会迷惑心智的。

  “我们要不要想商业罪案调查科举报他?”白谨言提醒说道。

  “再等等吧,现在的黄玉郎还在做假账,等他大量吸纳股票的时候我们再出手。”罗齐鸿笑道。

  钱花出去了,不可能一下子收回来平账的。

  11月份开始,恒生指数已经攀升到了2000点,加上一大批内地企业在香江上市,行情可以说是不错的。

  刘銮熊一边与美丽华酒店企业公司谈判,一边进行着眼花缭乱的供股,让小股东们哀嚎一片。

  股评家称:刘氏的供股和狙击换汤不换药,不同之处是,原先的狙击是打劫别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现在的供股是抽自己公司小股东的血。

  刘銮熊的做法严重损害公司其他大小股东的利益。

  罗齐鸿对刘銮熊的做法很清楚,这是想抽股东的血,最后花小代价将公司私有化。

  要知道,刘氏的家族成员号称香江的打工皇帝,在华人置业公司内部的年薪高达千万,占了华人置业公司的不少盈利。

  刘銮熊亦是借此方式来应对自己的供股集资,可见大刘生已经很无耻了,脸皮非常的厚实。

  罗齐鸿手中仍然持有华人置业公司5%的股份,但是刘銮熊此人非常会做人,即使罗齐鸿担任非执行董事,刘銮熊也让华人置业公司支付罗齐鸿私人6百万元的袍金。

  华人置业公司会议室

  刘銮熊多此一举的请来了罗齐鸿,其实根本不需要罗齐鸿出席会议。

  “美丽华酒店企业公司目前的股价是8.5元,刘生提议的收购价是8.9元,比市价高出4.8%左右,认股权证是每份4.9元,比市值有1.2%折让。”梁博韬说道。

  “刘生,说实话,如此的股价不具有诱惑力,杨景云家族很有可能会拒绝。”

  “梁生,我当然知道没有诱惑力,但是整间美丽华酒店市值50亿港元,收购的资金与华人置业的市值差不多,我是不敢溢价太多啊。”刘銮熊叫苦说道。

  罗齐鸿猜到了一些刘銮熊的目的,他却不想太早出声,还是在继续倾听。

  在前世,杨景云家族是在93年才有意出售美丽华酒店的,这一世足足提前了4、5年,按理来说,杨秉正这些人没有太大的出售意愿,除非价格很满意。

首节上一节231/2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