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西门凯瑟克只能继续当‘败家子’,出售其他的资产,其中便有金门建筑公司50%的股权,九龙市区多幅正在开发的地皮。
接着怡和公司也在出售海外资产,如南非雷里斯公司51.7%股权,套现13亿港元;夏威夷戴维斯公司所拥有的甘蔗园,套现5亿4千万港元。
而置地公司又要将交易广场最后一期款项19.02亿元交付给港府,至此置地公司的债务又会再次超过120亿元,全年的利息就高达9亿元。
根据行内人士估计,置地公司若不尽快出售资产套现,到了86年,置地公司的负债总额可能上升至160亿元,回到最初的负债高位,到时候可能出现负债太重而资金周转不灵的危机。
李家成趁着置地公司如此困顿之际,积极与西门凯瑟克谈判,想要拿下置地公司更多价值连城的东西。
置地公司会议室
置地主席西门凯瑟克、置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戴维思等置地公司高层列席,会见了李家成等一众和记黄埔公司高层,商量收购置地公司的哪些资产。
李家成面带微笑,道“西门先生、戴维斯先生,我今日上门是很有诚意的,我方想收购牛奶国际公司和惠康超级市场。”
“李生是想独霸香江的超级市场业务,垄断超市行业吗?”戴维思面无表情的问道,牛奶公司不是非卖品,但也不是贱卖品。
李家成回击道“和记黄埔公司无意垄断任何一个行业,只希望香江市民可以吃得上廉价的食物,用得上廉价的东西。”
“李生,说一说你的出价吧。”西门凯瑟克很讨厌这套虚伪的说辞,想垄断就果断的成人嘛,搞那么多话术做什么,有什么好掩盖的。
资本主义的社会向来如此,垄断是要被罚款的,但比那些利润,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他们这些大商人都喜欢做垄断的生意。
“如果是收购牛奶公司,我们出价21亿元,如果是惠康超级市场,出价8亿元。”李家成解释说道“牛奶公司在铜锣湾、薄扶林的地皮都出售给了置地公司,剩下的多数是一些产业,因此价值直接砍半。”
“牛奶公司垄断了香江的制冰和牛奶供应市场,每年盈利超过1亿港元,只比电灯公司这样的大公司稍逊一点,不过牛奶公司是全资持有的,和电灯公司又不一样,21亿港元是不可能成交的。”戴维思立刻反驳李家成。
“那戴维思先生开个价吧。”李家成以退为进。
戴维思看了一眼西门,道“不能少于31亿港元。”
“这不可能,价格太高了,和记黄埔只能出到22亿港元。”李家成说道“而且我们需要清查牛奶公司的账目之后才能支付第一笔款项。”
“李生.”戴维思争执了起来,语气很冲。
一个小时过后,牛奶公司的出售价格还是僵持不下,场面似乎有失控的可能。
西门凯瑟克见状,打圆场说道“既然牛奶公司谈不了,那就谈谈惠康超级市场的事情吧。”
于是,戴维思又出价13亿港元,比李家成刚才的出价高出了62.5%,让谈判的空间无限拉大。
又是一个小时,双方还是谈不拢,李家成坚持不高过9亿5千万元,而戴维思也不愿意降价太多,认为11亿元是最低的价格了。
最后和记黄埔公司什么也没有谈妥,浪费了不少时间。
和记黄埔公司会议室
李家成喝了口咖啡,道“收购案算是失败了,西门凯瑟克应该有其他的办法清理置地公司的债务,你们认为呢?”
马世民率先回应道“我认为置地公司是在装腔作势,高达1百多亿的负债,如何能轻易的处理干净,西门凯瑟克应该是认为我们非收购牛奶公司和惠康超级市场不可。”
“置地公司最值钱的是中环的商业大厦,现在连铜锣湾的那几幢商业大厦都没有出售的意愿,更别说中环的物业了,其他的资产也是重宝,反而是怡和公司一直在大力出售海外的资产,或许是打着怡和公司的算盘。”
麦理沉思半刻,说道“我赞同马董事的分析,怡和公司的那些海外资产都是70年代花大价钱买来了,如今愿意出售,必然是想拯救置地公司。”
主管和记黄埔公司财政的盛永能说道“公司咬咬牙还是能拿出25亿元的,不过要是花完了这笔钱,接下来的1年内,我们不能再有其他的动作了,否则公司的负债率达到危险线。”
“那我们先将电话公司消化,我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李家成看向盛永能,道“把红地皮的补地费3亿9千万元,道路建筑费2亿元,都准备好,然后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开发这块地皮上。”
“是!李生!”盛永能颔首回应。
等3人离开会议室之后,洪小莲在李家成耳边细声道“老板,你的计划是收购置地公司吗?”
李家成没有丝毫的震惊之色,也没有回答洪小莲的问题,只是嘴角浮现一些笑意。
半山区豪华住宅
关嘉慧依然住在这里,不过她已经将这套豪宅买下,变成了她的私人物业。
这女人还是有点悟性的,罗齐鸿稍微提点了两句,她便开始套现日本股市的一半投资,用来收购香江的那些便宜物业。
如今关嘉慧手上已经拥有面积超过2千平方尺的物业,其中大部分是豪宅,小部分是铺口,等地市回暖,她将会赚的盆满钵满。
咯咯!!
正准备与关嘉慧‘打架’,一阵敲门声便响起,搞得罗齐鸿有些郁闷了。
“谁啊!”罗齐鸿想出来开门,却被关嘉慧拦了下来“都是一些无关的人,我们继续,不管他。”
听关嘉慧的意思,她知道是谁,至少猜到了是谁,没有了兴趣的罗齐鸿只能叹气的前去看看是谁。
从猫眼上看到了那人的面貌,罗齐鸿的火气顿时间熄灭了不少,挤出一丝笑容,开门打招呼道“关叔!挺久不见了,近来还好吗?”
“是阿鸿啊,我还好。”关山看见是罗齐鸿,便笑容灿烂起来。
罗齐鸿可是他的救星啊,关嘉慧一直躲着不见他。
“嘉慧在家吗?”关山往里面瞥了一眼,笑着问道。
“在!你先进来吧。”罗齐鸿侧开身体,给关山让出一条路来。
关嘉慧听到了关山的声音,一脸不情愿的穿好衣服出来。
“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吧。”关嘉慧没好气的说道。
关山一上门都是找她办事的,没事的时候不会想起有她这个女儿,甚至还不如罗齐鸿关心她,所以关嘉慧有些依赖罗齐鸿了。
“其实我知道我没有多少做导演的天分,阿鸿你也很帮我,拍的那3部电影都亏钱了,所以我不想再做导演了,也不想做幕后的工作。”关山既叹气,又尴尬的说着。
关山停顿了下来,关嘉慧还是不屑一顾,不想给关山一个台阶下来,于是罗齐鸿出声道“那关叔想做什么?做生意还是其他的工作?”
罗齐鸿记得前世看过的报道有写关山做过生意,具体什么生意却没有写出来,他也就不得而知了。
“我在演员这一行打滚多年,做其他的东西也摸不着门路,所以我想做和电影相关的生意,像电影的录影带这些,我想可以很好的上手。”关山有些大言不惭。
罗齐鸿沉吟道“关叔,这门生意可不好做,很多社团也在做这些盗版录影带,你可能很难赚到钱,不如我把宝祥电影公司的器材一类物品交给你来做。”
“与其被别人赚差价,不如把钱给关叔你,至于宝祥电影公司之外的生意就要靠你自己了,我帮不上忙。”
“那如果我能在录影带上面赚到钱呢?”关山很执拗,不愿意放弃。
“可以,不过利润不能低于一般的录影带公司的利润。”罗齐鸿说道。
“好,如果赚不到钱,我就听你的,做器材的供应商。”关山也不愿意放弃后路。
关山说完事情,和罗齐鸿聊了两句,便告辞了。
直到关山离开,关嘉慧的脸色才稍稍好转。
“好了,关叔怎么说都是你爹地,没有必要总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罗齐鸿抓住关嘉慧的肩膀,温柔的劝说。
这女人穿着睡衣,生气的样子似乎更加诱人了。
关嘉慧哼着气,还是不回应罗齐鸿。
“关叔可能不是个合格的父亲,但是他还是很在意你的,上次还托人向我打听你的近况呢.”罗齐鸿帮关山说着好话。
终于,关嘉慧忍不住了,说出了多年的委屈,哭成了泪人。
听着关嘉慧的诉说,罗齐鸿突然觉得关山太自私了,不过她妈咪刘冰茜也不是好母亲,哪有丢弃女儿,还要读中学的女儿供给其母子在美国的花销。
这不是想女儿出去卖吗?
第290章【一层砂纸】
对关嘉慧的感情很复杂,已经由玩玩的心思变成舍不得,现在有些动摇,是否可以真的成为结婚的对象呢?
罗齐鸿背靠着床头,拿起雪茄,看了一眼熟睡的关嘉慧又默默的放下。
一般早上的罗齐鸿都是精神抖擞的,这一日的精神实属有些萎靡,原因自然是想的事情太多了,影响了睡眠。
他来到九龙湾富嘉报社公司已经是上午10点出头的时间,有不少职员已然外出工作,办公室有些空荡。
恰好余记常在富嘉报社,余记常便赶紧过来汇报工作,他很清楚罗齐鸿的时间安排的很紧密,每周来富嘉报社坐镇的时间不会超过8个小时,有时候甚至只有3、4个小时。
余记常汇报完公司的一些紧要事情,便乖乖坐着,等待老板的命令。
“公司新开的杂志销量不行啊,要想办法增加销量,或者写点观众喜欢看的。”罗齐鸿边翻阅报告边对着余记常说。
“现在的杂志一行竞争很激烈,我们又弃舍了之前的.风格,杂志的内容一直跟不上,还有几本借鉴同行杂志的,现在收到了律师信,控诉我们抄袭。”余记常很糟心的说道。
“律师怎么说?可以打得掉吗?”罗齐鸿盖上文件,注视着余记常。
控诉同行抄袭的官司很常见,多数是赔些钱了事,然后对方继续抄.借鉴。
毕竟赔的钱是小头,赚到的钱才是大头,这里面大把钱赚,至于面子,让它随风去吧。
“律师说,很难赢。不过可以无限期往后拖延,我们再多赚一些钱。这也是传媒界比较常见的做法。”余记常说道。
“要是索赔的金额不大,就赔给他们吧,我们再从杂志上面拿回来就是了,懒得花心思在这上面了。”罗齐鸿摆了摆手,不想让烦心事持续下去。
余记常有些叹息音,道“对方不但要我们归还借鉴所得,还要赔付他们30万元的损失费,这实在是有点多了。”
罗齐鸿也微微一惊,没想到对方这么贪心,思量小会,道“那就继续打官司吧,最低限度要把我们的赔付金额打下来,全部的赔付额不能超过10万元。”
“是,我知道怎么做。”余记常露出一些笑意。
“余编辑,公司该有拿的出手的作品了。”罗齐鸿很认真的说道。
余记常纠结了一下,坦白道“之前尝试的那3本杂志失败了,没有做成爆火的杂志,不过赚回成本投入还是没有问题的。我会继续做新的的杂志,把公司这一块缺陷补上的。”
罗齐鸿也知道做出一份受欢迎的杂志的难度之大,好在有《天天日报》在扛着,否则他都动了换人的心思。
脑袋回忆起前世的杂志种类,他建议道“试着做一份旅游杂志和娱乐杂志吧,既然不能用质量打开市场,只能用数量来取胜了。”
“这样.会不会增加用人的成本?”余记常前怕虎后怕狼的。
罗齐鸿沉声道“余编辑,我请你们回来是为公司的赚钱的,你们现在做不出我想要的杂志,现在又在质疑我的决定,你到底想怎么样?”
罗齐鸿身上散发出来的霸气,顿时间吓到了余记常,赶紧回应道“好,我待会立刻吩咐下面的人去做。”
罗齐鸿对管理已经颇有心得,见吓唬起到了作用,便安抚余记常说道“公司好,对你们也是好事,年底的分红厚很多,要是公司不赚钱,你们家人的生活怎么改善?”
余记常连忙应是,继续汇报其他的事情。
“现在能收购的杂志、日报都是一些销量不太好的,所以我觉得现在不是收购的好时机,不如再等等。”余记常壮着胆子解释。
罗齐鸿不在意这些,收购那些垃圾杂志、日报只会拖累公司,不如花钱继续搞新的杂志。
沉思过后,他想起了前世的《东周刊》这类的综合性杂志,包含的内容有经济、政治、娱乐、体育新闻等,可以说是信息的大熔炉。
当然这类杂志需要广撒银钱才能成功,前世便是这样。
于是罗齐鸿让余记常搜罗各式人才,组建《西周刊》的班底,而且特批2百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等《西周刊》做好首期杂志,我会再批2百万元,作为宣传的费用。”罗齐鸿豪气的说道。
没办法,2百万元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钱,而且他认为《西周刊》的回报更多,这是要舍得孩子才能套得住狼。
“那娱乐杂志和旅游杂志还需不需要做?”余记常担心资金不足。
“做,当然做。这两本杂志放在《天天日报》那边,用《天天日报》的盈利来做,我就不从私人口袋里调资金过来了。”罗齐鸿说道。
下午,他又来到兆安地产公司坐镇。
其实,兆安地产公司是罗齐鸿控制力最强的企业,3巨头都是他的心腹,又相互制衡,就算他半年不出现,公司的运营依旧会正常。
“上次华光航业拍下了维达航运公司的65%,已经消耗完了仅剩的现金流,现在只能维持正常的经营,而且只够维持9个月左右。”陈智隆将信息整合之后汇报给罗齐鸿。
罗齐鸿闻言笑道“看来赵从衍根本不做航运不复苏的计划,不知道他哪来这么大的自信。”
“赵从衍在航运业打滚几十年了,又是世界级的船王,这点胆魄还是有的,不过全押倒是有点吓人。”陈智隆难得不拍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