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锦,香江的5大船王之一,持有万邦航运公司40%左右的股权以及多家航运公司的股权,他在81年毫不吝惜的减船,相信航运衰退的历史周期到了,所以这场航运风暴对他的影响很小。
而且曹文锦家族在航运业上的投资仅占家族资产的25%左右,即使有大的亏损,也不会像会德丰公司一样面临破产的危机。
曹文锦此时竞拍维达航运公司的股权,无疑是看上了这65%的股权足够便宜。
不远处的郑裕彤有些心痒难耐,不过他手上的船只已经很多了,仅仅是会德丰公司旗下便有接近千万吨的船只,他手上还有香江船务公司。
最终,赵从衍以4亿3千万元的价格拿下维达航运公司的65%股权,成为维达航运公司新的主人,同时也为华光航运公司增添了新的负债,加重了危机系数。
第3件拍品是上市公司友联银行的10%股权,起拍价6千万元。
友联银行的经营状况还属于良好,不过内部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问题,不及时处理会引发大危机。
但在佳宁公司众多的资产中,友联银行的10%股权属于优质的资产之一,所以不少人想要竞争,丰隆投资公司的郭令灿便在其中。
接下来是九龙市区的商场物业、商厦以及多块大面积的地皮。
第18件拍卖品才轮到泰国Rama Tower公司的25%股权,起拍价3千3百万元。
在罗齐鸿的示意下,程见深第一个举牌竞价,“3千5百万!”
令罗齐鸿意外的是,泰国Rama Tower公司没有多少人参与竞争,只有数家中型的公司参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激烈。
程见深很快以4千3百万元拍下25%的股权,拿到了罗齐鸿计划中的第一份拍品。
第20件拍品是当初轰动一时的侨联地产公司21.7%股权,是益大集团的资产。
虽然侨联地产公司从巅峰时期的市值8亿6千万3百万元跌至4亿4千万元,同时负债3亿多,但不可否认还是一家可以挽救的地产公司,稍稍注资一些便可以焕发生机,重回巅峰不是梦。
这份资产的起拍价是6千2百万元,即使溢价3成,也不过是侨联地产公司如今的市值而已,仍然有一些利益可占。
一直稳坐钓鱼台的郑裕彤都忍不住下场竞拍了,可见侨联地产公司的优质。
这份拍品不再罗齐鸿的计划之内,便充当看客,看着各大公司的出价竞争。
意想不到的是,侨联地产公司的21.7%股权成为了第一件溢价超过4成的拍品,当选全场最靓的仔。
其昌人寿水火保险公司出场时已经是第29件拍品,是众多拍品中最有分量的资产之一,引起了不少大佬们的关注。
“.其昌人寿水火保险公司46%股权的起拍价是2亿3千万港元,每次叫价不低于1百万港元现在开始竞拍!砰!”
最先出价的是太古集团,叫价2亿3千3百万元。
第二个是新西兰百利大集团,竞价2亿3千5百万元。
罗齐鸿思索片刻,举牌喊道“2亿5千万!”
当然,这样的喊价是吓不退那些财团的,不过可以清理一些凑热闹的中小型公司。
很快百利大集团跟上,超价2亿5千5百万元。
“其昌人寿水火保险公司很受欢迎啊。”陈智隆在旁边感叹了一句。
程见深沉吟道“这是跨国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已经成型,现在吞下整个公司,不出3年就可以回本,自然会有人抢。”
“其昌人寿水火保险公司在香江的市值不高,但是在英国、澳洲、东南亚多个国家都有分行,市值绝不像明面上那么低,应该高出2至3倍,也就是实际市值超过15亿港元。”康文毅不咸不淡的说道。
当初他们可是想要吞并其昌人寿水火保险公司的,自然做过详细的调查,对这家公司很了解。
经过半个小时的竞价,罗齐鸿终于以3亿3千万港元拍下,溢价43%左右,成为目前溢价最高的拍品。
见保险公司这么受欢迎,拍卖师得到了主办方的授意,将新西兰那间保险公司的50%股权提前拍卖,想借此余热卖个高价。
可惜,并未太如愿,这家保险公司确实收到欢迎,但欢迎程度远比不上其昌人寿水火保险公司,而且多是外资公司竞拍,本土公司还是只有那么3、4家。
最后以4千2百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卖给了一家马来西亚的集团。
重量级的宝物向来是作为压轴出场的,以此吊足买家的兴趣。
“.接下来是我们本场拍卖会的最后一件拍品,也是整场拍卖会最贵重的拍品,中环的甲级商业大厦,金门大厦。”
“由于在81年之时,金门大厦曾卖出了16亿8千万港元的高价,考虑到这价格太高,拍卖场又是需要现金结算的,所以拍卖会决定分层出售。”
“如此既能照顾到大多数公司,又能达成拍卖会的目的,这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不过每层的位置有好有稍微差一点的,价格也会不太一样,希望各位不要见怪。”
“好,那我们废话不多说,现在开始拍卖金门大厦第1、2层,这两层都是铺口,价格会稍微贵一些。起拍价4千万元!”
很多人跃跃欲试,包括那些小型的地产公司,似乎都是在等金门大厦的拍卖。
“老板,这个价格比得上79年、80年陈松青以9.98亿元从置地公司手上收购金门大厦的价格了,虽然中环的商厦只是跌了2、3成,但也不应该是这么高的价格吧。”程见深脸色有些不高兴,有着不竞价的意思。
“中环的甲级商厦出售实在是太少见了,拍卖会那些人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才敢把起拍价定的这么高。”罗齐鸿环视一周,道“你看,明知道拍卖会想让他们当‘水鱼’,他们还是这么开心。”
“那我们呢?”程见深问道“还参不参加竞价?”
罗齐鸿想了想,旋即叹息道“看情况吧,价格太高就放弃,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买高价货,价格太高,也不会有太好的利润。”
“是!”程见深点了点头,陈智隆和康文毅都不出声,因为老板已经做了决定。
“5千万!”在罗齐鸿他们说话期间,拍价竟然飙升到了这个高位。
最终这2层以5千3百万元成交,平均溢价32.5%,高于大多数拍品的溢价。
到拍卖会结束,美国银行拿下了9层金门大厦写字楼,并获得金门大厦的重新命名权,而其他的写字楼落在不同的业主手上,拍卖会从金门大厦身上获取了10亿7千万港元的收入,平均每层售价2千140万港元。
这个价格比80年陈松青买进的价格高出了7千2百万元,平均每层高144万元,可见中环甲级商厦的市场多好。
“果然,比80年高峰期都贵了一点,这些人真的是疯了。”程见深不甘的细声说了一句。
罗齐鸿笑道“我们要是把东昌大厦出售,恐怕也能小赚一笔,位置好才是王道啊。”
“老板,您舍得吗?东昌大厦可是兆安地产最值钱的物业了。”陈智隆笑呵呵的打趣一句罗齐鸿。
罗齐鸿摆了摆手“当然舍不得,要是公司的资金充裕,我还想买进一幢优质的中环中小型大厦,为公司增加资产值。不过现在看来,中环的商厦要稍微涨一点了。”
翌日上午
各大报章的头条都是金门大厦的拍卖消息,有些新闻纸夹着一些官司的评论。
这些新闻在小程度上振奋了地产商们的信心,毕竟金门大厦的拍卖价格不低于80年的行情,意味着外资公司对香江的地产业还是有信心的,而且买的最多的是美国银行。
这个时代的美国银行有很高的风向引导作用,于是新闻纸、杂志都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让地产的关注度重新飙升到高位。
会德丰公司办公室
郑裕彤父子与罗齐鸿齐坐在沙发上,水蒸气袅袅上升,为办公室增添了一些水汽。
“阿鸿,我见你在拍卖会上拍下了其昌人寿水火保险公司的股权,你这是想进军保险业?”郑裕彤笑呵呵的问道。
罗齐鸿微笑回应“其昌人寿水火保险公司的业务不错,是很好的扩张生意盘子,很符合我当下的发展计划。”
“我看你是盯上这家公司很久了吧?”郑裕彤半开玩笑的说道。
“哈哈!!什么也瞒不过彤叔的眼睛。没错,我在去年就已经看上了这家公司,兆安地产公司拍下的泰国Rama Tower公司也是。”罗齐鸿直接爽快的承认了。
“投资公司加上保险的业务,确实比地产更加平稳。”郑裕彤点了点头,不得不承认罗齐鸿的眼光和战略真的很好,可不是像外界说的那样鲁莽。
郑嘉纯颇感压力,他爹地很少对别人的评价这么高的,之前还以为是被罗齐鸿取得的成绩蒙蔽了,现在看来罗齐鸿是真的厉害。
“彤叔,你的周大福珠宝也很不错,最近日本人很喜欢来香江购买金器首饰,你应该赚到了不少吧。”罗齐鸿玩笑口吻的恭维回去。
郑裕彤是个爽利的人,道“是从日本人的身上赚到了不少钱,日元升值了,那些日本人有钱没地花,塞钱给我们。”
与郑裕彤、郑嘉纯闲聊了大半个小时,才开始正题。
第287章【怡和迁册】
“阿鸿,如今仅是会德丰船务公司就负债21.8亿元,加上宝福发展公司的债务,总债务超过了25亿元,好在置业信托、联邦地产等地产公司和其他产业的经营良好,否则真的会很麻烦。”郑裕彤看见会德丰船务公司的债务都有些头皮发麻。
其实,地产公司账上还是有债务的,其他产业公司也有债务,只是不影响正常的经营而已。
不过要是说帮忙整理会德丰船务公司和宝福发展公司的债务,那些公司当然是不愿意的,所以这需要船务公司、宝福发展减船解决,或者直接做破产处理。
后者措施自然是不会被采纳的,不然会严重损害会德丰公司在航运业的地位。
“现在只能先减船,然后出售部分资产了。”罗齐鸿说道“如果集资供股,股东们一定不会响应的。”
谁也不会将钱扔进一个负债累累的公司里。
“地产公司是会德丰目前最坚实的资产,如果少了这些,很有可能会全线崩盘,所以只能出售非地产产业。”郑裕彤看向罗齐鸿,问道“你打算用多少资金收购连卡佛发展?”
“会德丰公司目前握有连卡佛发展49.7%的股权,市值13亿6千万元,我打算按照市值来收购。”罗齐鸿解释道“我研究过了,连卡佛发展是香江唯二的高端百货公司,但是英资的英之杰集团还有不少的市场,而且高端百货面对的人群数量很少,很难有大发展。”
其实,在罗齐鸿眼中,连卡佛发展公司最值钱的资产是5处商场以及中环的连卡佛大厦,物业已然价值6、7亿元,占了总资产的一半。
“那就是6亿8千万左右,可以削减船务公司的部分债务,但还是不够。”郑裕彤开始进入正题“张玉良主持置业信托公司的时候,凑集了10亿元的资金,除了收购他家族的物业,还剩下4亿7千万元,我想将这笔钱先借给船务公司,用来还债,你觉得如何?”
很明显,郑裕彤想保住旗下的那些船只,维护会德丰公司现下的规模。
“置业信托公司的股东未必会同意,甚至会强烈发对。”罗齐鸿说道“当初的约翰马登就想动用这笔资金,可惜被张玉良严词拒绝了,置业信托公司的那帮股东都是知道的。”
罗齐鸿婉言拒绝了,这挖好肉补烂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且他知道航运业要到90年代才会好转,如今仍有6、7年的时间,如何能这样做?
“不如将中环会德丰大厦的一些权益出售给置业信托公司,换取那4亿元的资金来周转,等船务公司的情况好转之后再赎回来?”罗齐鸿提出了新的建议,算是给郑裕彤搭了一个下来的台阶。
郑嘉纯急忙道“这个主意好,那些股东应该不会反对的。”
置业信托公司迟早回落到郑氏家族的手里,现在不过是左右手交易而已,谁都不会吃亏。
“好,那就先这样决定吧。”郑裕彤也觉得不错,起码不会落人口实。
郑裕彤沉吟一下,接着道“加起来是11亿元,还有10亿元的债务。阿鸿,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罗齐鸿想了想,劝说道“彤叔,船务公司的船只太多了,日常维护的资金都不在少数,还是要减一些船只的,先让船务公司和宝福发展周转过来。”
郑裕彤叹息道“其实我还是认为航运业在86年前后会有回暖。”
罗齐鸿继续劝道“那如果没有回暖呢?那时候的船务公司就没救了,还会拖累整个会德丰公司,彤叔你经常教我们稳妥经营,这和你的作风不相符呀?”
郑裕彤闻言苦笑道“是我着魔了,那就开始大量减船吧,阿鸿,你觉得减多少合适?”
“全部船务公司都减6成船只吧。”罗齐鸿盯着郑裕彤的脸色说道。
“阿纯,你觉得呢?”郑裕彤顺口问了一句他的儿子。
郑嘉纯为难的点点头,其实他是赞同罗齐鸿的建议,但还是下意识的维护郑裕彤的面子。
“好,那就减船6成,资金全部用来偿还债务。”郑裕彤松了口气说道,决定已做,心中的大石减轻了很多。
罗齐鸿补充说道“减船6成之后,公司的市值大致会降到30亿元左右,不过旗下的物业地产比重增加,等到中英谈判结束,市值一定会暴涨的。”
“连卡佛发展的收购资金什么时候可以到账?”郑裕彤问道。
“一个月内!”罗齐鸿说道“合祥贸易公司的资金有限,需要从我私人这里出3亿元左右,所以要给我一些筹集资金的时间。”
“没问题!那我们先搞定置业信托公司和减船的事情。”郑裕彤说道。
于是,会德丰公司旗下的航运公司都开始了减船行动,虽然此时减船的损失很大,但是已经势在必行了,否则会拖累整个会德丰一系公司。
这声势浩大的减船动作,让外界有些震惊,也有不少人觉得合情合理。
航运持续衰退下去,会德丰公司的损失只会越来越大,最终万劫不复,此时断臂求生是最好的方略。
3月28日,星期三
怡和公司突然宣布迁册百慕大,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外界开始议论纷纷,不少商人都认为怡和公司嗅到了什么不得了的消息,心中立刻升腾起跟风的想法,可是又想观望一下,探明情况再动手,而不是稀里糊涂的。
德安证券投资公司
白谨言的脸色很不好,“怡和公司是香江的龙头企业,这样做对股市的影响一定很大,明日的恒生指数不知道要跌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