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帮一个是一个!
……
“东方!”
周浩然来到了学校的计算机大楼,发现一楼有一间教室在装修呢。
东方朗在监督,回头一看,笑道:“你怎么来了?”
“有事。”周浩然左顾右盼,“这什么时候能装完?”
“快了,这几天。”
东方朗一点都不轻松。
海港是咖啡之都,这里有着数之不尽的咖啡厅,复旦的校园里,就有十几家之多。很多咖啡厅的装修,都充满了创意和情调。
周浩然笑笑,“还行。”
东方朗拉着他出门,苦着脸道:“咖啡厅太难了,我们宿舍旁边的那个咖啡厅,都换过好几茬了,开一家死一家。竞争太激烈了。”
周浩然很高兴的说:“竞争激烈好啊,这才有锻炼价值。你要是连校园内的咖啡厅都斗不过,去了社会上,做生意不是更难?”
东方朗很无语的说:“随便干点啥不赚钱啊!”
“早就跟你说了,别考虑赚钱。”周浩然拍拍他的肩膀,“明天你去找岁青姐,跟她拿10万块钱,把咖啡厅的生意给做起来!”
“亏了怎么办?”
东方朗冲着他的背影喊。
“亏了更好!”周浩然头也不回,“看你的本事!”
上楼,去找程院长。
汇报这次的美国之行。
说了一半,程院长就打断了他,“小谭跟我说,你要当烈士?”
“嗯!”周浩然重重点头,肃然悲壮的说,“国内的IT产业太落后了,跟美国的差距太大了。科技产业想要发展起来,就必须得牺牲一两代人。我愿意第一个站出来!”
程院长不这么认为,生气道:“用兵打仗,什么时候要牺牲运筹帷幄的人了?死的不都是那些烂命一条没什么价值的农民孩子?还用得着你来当烈士?”
周浩然道:“说是这么说,可中美的科技竞争,国内这边谁有资格上牌桌?尤其是学术圈,整个国家,也就我有资格吧?”
程院长喟然一叹。
“既然只有我能闯进去……”周浩然大义凛然,正气在心间,“那就牺牲我一个人,把学术圈……至少是互联网的学术圈给搅个天翻地覆!”
程院长问:“你想怎么搅?”
周浩然正色道:“让他们按照我们国家的价值理念来发展啊,让他们放弃私有的价值信念,跟随我们走上共产的道路上来!只要知识产权共产共享,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就指日可待了。”
程院长根本不相信一个年轻人能有这样的觉悟。
这样的思想,哪怕是很多像他这样年纪的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人,都逐渐的抛在脑后。市场经济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繁荣,更有思想和价值信念上的冲击。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竟然还坚守共产的理念。
甚至想自我牺牲的去践行!
这也太伟大了吧?
周浩然郑重其事的说:“程院长,这是我想到的唯一办法。现在的科技产业,都是围绕着美国那一套构建起来的,他们建立起了强大的专利壁垒。”
“嗯。”
“互联网不太一样,这是新兴产物,我们只比美国落后几年而已。如果我能够通过写论文的方式影响学术圈,推动互联网行业走向知识产权共产共享共有的新时代,那互联网就可以成为我们国家打破美国科技垄断的唯一渠道!”
“你真要放弃所有论文的知识产权?”程院长都有些心疼,“那可能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第301章 组团打怪
过两天,就正式开学了。
不过,那面向的是本科生。
严格说起来,研究生就没有什么假期。硕士,是导师安排任务,忙的喘不过气;博士,是自己找事情做,要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现在,周浩然要做校园一卡通项目。
这可是个重要工程!
除了之前合作的乔海几人这个硕士团队,也有几个博士主动申请。
比如计算机学院的宁元甲博士。
这人也真是拿得起放得下。
一开始,觉得周浩然是愣头青,根本看不上;后来,发现这小子有点水平,管理系统做的挺好,就有意靠近,想收他为小弟。
再后来……
宁元甲发现这小子竟然是个技术大神,竟然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Java的相关论文,还入选了学校的教材编委会专家组。
这就太厉害了!
听说周浩然要启动“校园一卡通”这样一个项目,宁元甲就放下了执念,主动靠拢,甘做小弟的参与进来。
除此之外,申请人还有将近20个。
许多博士都闻声而动。
迫切的想参与。
听说周浩然来了,宁元甲就主动的跑过来。
果然在实验室里看到了他。
“周浩然!”
宁元甲热情洋溢的凑过来。
“宁博士?”周浩然对他表示欢迎,“我听乔海说,你也要参与?”
宁元甲笑道:“怎么样,欢迎不?”
周浩然道:“欢迎啊,热烈欢迎!”
“不过,有些话我得说清楚。”宁元甲一脸正色,“咱们这个项目,真的是做校园一卡通吧?不是过去的那种功能简单的磁条卡吧?”
如果是磁条卡,那没什么意思。
之前宁元甲做的图书馆系统,其实就是磁条卡性质的图书卡。功能单一,无法多场景使用,图书卡就只能在图书馆使用。
过去这几年,在国内个别高校里,已经有了这种磁条卡。
比如清华,两年前就开始使用磁条卡管理食堂。
这类的技术并不难。
只不过海港的IT产业比首都差不少,整体落后很多年,复旦的食堂,现在还是纸质饭票制呢。
周浩然正色道:“是多功能的校园卡,短期内,至少要整合门禁、食堂、图书馆、浴室、考勤等多个场景的签到和支付功能,必须要做到国内第一!”
宁元甲一听就很感兴趣,“对,就是国内第一,哪怕是清华,都没有这样的一卡通呢!”
“对啊,这次一定要把清华北大什么的给压下去!”
周浩然雄赳赳气昂昂。
国内首个校园一卡通,要等到1999年了,才在清华出现。
两年后,北大也开始实施。
2000年后,教育部推动“数字校园”建设,要求高校实现信息化管理,加速了一卡通的普及,各大高校纷纷上马了类似的项目。
不过,实现起来可不容易。
尤其是海港这边,IT水平远不如首都。
复旦大学正式落地了“校园一卡通”,要等到2006年呢!
周浩然现在提前启动。
这不仅是个技术工程,更是个政绩工程、样板工程。
做出来了,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
到时候,全国高校都要做校园一卡通,就不必去清华北大什么的学习调研了,都会纷纷来海港请教,这对校领导、院系领导来说也是巨大的荣誉。
宁元甲很振奋的说:“好,那我参与,这次不选择磁条卡,那得还是射频的mifare卡吧?”
“差不多。”
周浩然点点头。
宁元甲提议道:“那我有个建议,最好把丁瑞博士也给邀请进来。”
“丁瑞?”
乔海就在旁边,他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宁元甲笑道:“他不是咱们学院的,他是电子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要围绕mifare卡做项目,还是得懂电子工程才行。”
乔海认同道:“还真是,mifare卡这是前沿的产品,研发出来没几年,国内都没什么应用。咱们要是围绕着mifare卡做校园卡,遇到了一些技术性难题,得咱们自己攻关,反正国内是找不到什么学习对象。”
“丁瑞挺厉害的,他之前做的指纹识别,都被商家买走了,应用在了门禁系统上,我看就挺好的。”
宁元甲大力推荐。
周浩然一听,就很感兴趣,笑着说:“宁博士,咱们的这个项目,经费有限,可能也就几万块钱。团队人数不能太多,我的计划,就组一个12人的团队就行。”
宁元甲笑笑,“那也不少了!”
周浩然道:“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报名,我对学院里的这些博士、硕士都不了解,对通信工程的同学就更不清楚了。宁博士,要不你辛苦下,跟乔海哥一起,来一场考核,把适合的人挑出来。”
“没问题,我来办!”
宁元甲自告奋勇,这本来就是他喜欢的事。
周浩然道:“选人的时候,除了技术水平要好之外,还有其他的几点要求。第一点,就是最好要擅长英文,英文得好。”
清华北大的IT水平那么强。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英文水平好。
他们那边,上课都是用英文的……复旦的课程,也有全英文授课,不过这是有区别的。只有个别专业课,才是全英文授课,大部分都是国语。
清华北大那边就不一样了,大部分都是全英文授课,哪怕上个数学课、信息课,也都会是全英文。
英文好,就是科研人员的必然优势。
“英文……”
宁元甲一下就被为难住了,因为他的英文也不是太好。
周浩然道:“至少要能看懂英文材料,我们做的这个校园一卡通,在国内没有可以讨论和学习的对象。如果遇到了一些我们攻克不了的困境,那就得向外求助。我在斯坦福大学有一些关系,必要的时候会请他们帮忙。”
宁元甲松了口气,笑道:“看材料这简单,国内的这些人,差的主要是口语。”
周浩然接着说:“还有就是最好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我们这个项目,在运作期间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在很多场景的应用落地,也需要说服很多部门才行。能说会道是应用落地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