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第323节

  谭明亮道:“行业里,有几个学术大佬是从国内出来的,不过都换国籍了,都是外国人了,代表的是美国。我估计,现在很多人最担心的就是你换国籍。你要是也换国籍了,希望就破灭了。”

  周浩然没有换国籍的念头,沉吟道:“学术圈是一片大海,我最多是个小水滴。就算我走出来了,混进了大海里,也微乎其微。大国崛起想寄托在我一个人身上,几乎不可能。”

  谭明亮笑道:“就算是小水滴,有也比没有强。”

  “不过,我有个办法。”

  周浩然眯起眼睛。

  谭明亮已经脱掉了衣服,只穿着一件黑色的裤衩准备去洗澡。

  听到这话,回头看他。

  “什么办法?”

  “不破不立!”

  “啊?”

  谭明亮没太明白他的意思。

  周浩然淡然道:“现在的计算机产业,这片大海是属于美国的。就算我冒头了,我也只是个小水滴。这就注定会导致中美之间的巨大差距。”

  谭明亮叹气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个行业,美国已经发展了四五十年,国内才刚刚接触。”

  “如果以牺牲我个人为代价,把这片大海变成公海,全球共有,我们就有机会分享美国发展几十年的科技红利,这才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机会!”

  周浩然一身正气,宛若勇士。

  谭明亮就不伦不类,半裸着身子,愕然看他,“牺牲什么?”

  周浩然沉吟道:“现在的科学界秩序,是由美国主导构建,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知识的精英垄断,设立了一个又一个专利门槛。我记得60年代,美国就有人号召知识民主化,希望打破精英垄断,推动公众参与科研,推动学术的开放获取。”

  “学术OA?”

  谭明亮是业内人,还在美国读博,他一下就明白了这意思。

  周浩然笑道:“对,就是OA,要推进研究成果的免费开放,不受技术、法律和财务的限制。我听说,美国现在又有了这种论调?”

  “有啊,可推进不起来。”谭明亮对此就很熟悉了,“个别一些价值含量比较低的论文还行,可没人会真的那么大无畏,会把那些有价值的核心论文免费公布出来。”

  周浩然大义凛然的说:“我可以!”

  科技产业的传统模式,是围绕着西方推崇的“私产”、“私有化”的概念而兴起,也就形成了现在大行其道的专利制度。

  就比如论文发表。

  论文这是有版权的。

  别人需要付费订阅期刊,才能阅读。

  如果想使用论文中的一些新概念做技术开发,就要跟论文作者开展合作,要么给钱,要么是共享专利。

  因为有利可图,所以许许多多的人会热衷科技前沿。

  也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市场闭环。

  可时间长了,这就会形成知识、技术的小范围精英垄断。

  这就导致有的科研团队,为了做一个项目,首先要想办法绕开别人的知识产权体系,导致项目开发遇到瓶颈,迟迟无法突破。

  这对人类的技术发展来说,这会很不利!

  有人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60年代,美国人就有形成了一股共产思潮,要求技术共享、知识产权共享……这股浪潮自然就被扑灭了。

  到了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来袭。

  这股潮流又回来了!

  不过,现在才97年,还是这种潮流的萌芽期,始终都无法推进。很少有人能够甘愿舍弃自身巨大的利益,来把个人所有的科研成果免费的分享给全世界。

  尤其这种潮流,还有多个硅谷超级大佬的强烈反对!

  第一个反对的,就是乔布斯!

  然后,还有微软的大老板比尔盖茨,还有甲骨文的大老板拉里埃里森。

  他们都是现行制度的最大获益者。

  才不愿意免费分享呢!

  他们拥有计算机产业的整片大海,凭什么要让出来?

  可是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冒头。

  新一代的年轻科技人,显然比这些老家伙们有着更高格局、更大情怀的科技梦,他们有着更强烈的脱离旧世界、迎接新时代的决心。

  只不过现在阻力很大。

  还缺少一个领路人。

  周浩然想要站出来。

  以自己这颗小水滴的力量,去搅动整片大海!

  把那片私有的大海,共享出来!

  “你这是想当民族英雄啊!”

  谭明亮听说了他的意思,大为震动。

  周浩然郑重其事的说:“你说了,我是全村的希望,我总得做出个表率。我决定了,我打算放弃以后所有论文的相关产权,免费的分享给全世界。”

  “等等!”谭明亮觉得这事很大,性质很严峻,“这事你最好别个人决定吧?”

  “啊?”

  周浩然故作不知。

  谭明亮提议道:“我觉得这事你不能草率,先别跟美国人说。回国后,给学校打个报告,然后给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写份报告,把前因后果说清楚。”

  周浩然点了点头,“也行。”

  谭明亮老成持重的说:“国内好不容易出来了一个你这样的学术天才,代表这个国家,好不容易写出来了几篇世界级的论文,你就放弃产权了,直接分享给全世界了,这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啊。”

  “这都哪跟哪啊?”

  周浩然不禁失笑。

  他已经打定了主意。

  这事必须要干。

  而且要快!

  互联网来势太猛。

  美国新一代的年轻人,也都有着对传统的叛逆,都受够了过去的那种科技垄断的气氛,更推崇“科技民主化”的新理念。

  这是落在一代互联网人身上的使命。

  周浩然不抓紧时间当这个出头鸟。

  等过个一两年,他想出头也轮不到他了。

  想当“烈士”也没机会了。

  要抓紧时间!

  要为了改变世界、报效祖国,去奉献自身!

第297章 师父有责任

  周浩然改变了计划。

  谭明亮说的对,最好是提前申请。

  别这边自己冲上去当了烈士,却默默无闻没什么人知道。

  利益和名望,即便两边不都占,也得占一头。

  周浩然暂缓了计划。

  不过,该见的人还是得见。

  尤其几个著名期刊的主编。

  周浩然这次来美国,带了整整7篇论文,其中6篇是互联网相关。

  这年头是互联网潮流。

  这方面的论文是热点。

  当面沟通,可以快速的把论文思想阐述清楚,同时当面签署一些协议。

  正常来说,这种论文的发表,审核流程要高达3-6个月。

  除了期刊编辑要对论文价值和正确性做审核之外,还有就是要签署协议,确定出版社有出版权。合同的审核、邮寄和签署,这个过程很费时间。

  当面把这些事情都搞定。

  审核时间就能大幅度缩短了。

  先多发几篇重量级的有热度有应用价值的论文,先把名气打出来也挺好。

  一连忙活了两三天。

  周浩然终于有空了,才跟来到美国兴奋劲没过的胡小宸、乔诺一起,约上了阳阳姐花300美刀请的财务咨询,一起去花旗银行开户。

  去炒股!

  有了咨询师,果然不一样。

  周浩然的原计划,是开一个现金账户就行了。

  用现金炒股!

  全买雅虎的股票!

  咨询师觉得这样搞风险太大,最好是分散投资。

  周浩然不同意,坚持全部买入雅虎。

  咨询师就反问:“你既然这么相信雅虎,为什么不融资?不如开个保证金账户!”

  这也算是给周浩然又开了一扇门。

  他毕竟不是做搞金融的。

  这里是金融成熟运作的美国,不是大A股,开保证金账户的要求也很低。

  炒美股,融资是必然环节!

  周浩然对雅虎的股票充满信心,知道未来几年会大涨几十倍。不过对股票的短期震荡不确定,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会对雅虎的股价有什么影响,这都说不好。

  如果加杠杆,一定不能太大。

  利息太多不说,风险也太大。

  周浩然选择了稳妥起见。

首节上一节323/3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