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禾赶紧将目光望到了别处,倒是刘瑞兰毫无惧色地迎上李旭的目光,双手怀抱胸前:“看不出来,你还挺能吃苦的!”
李旭则是学着她的样子,也双手怀抱胸前,哼了一声,不屑地说:“这算什么吃苦?不就是铲个土堆吗?没你们两个我也能干呀。”
刘瑞兰一下子就炸毛了:“哈,你意思是我们两个还多余了?”
夏晓禾没有说话……李旭说的好像也对,他自己一个人也能行,只是那样也太辛苦了呀。
李旭这时才继续开口道:“不过呢,看着你们两个人也帮了我不少的忙的份上,这样吧,待会儿我请你们两个吃东西。”
乡里唯一的那家馆子,什么都卖,早餐午餐,下午还有麻辣烫。
夏晓禾一听李旭又要请吃东西,顿时条件反射般的摇头拒绝:“不要,不要,我不去。”
不过呢,李旭的确是干活干得最多的,他一个人至少就干了六成的活,剩下的四成是刘瑞兰和夏晓禾干的。
但是刘瑞兰被激得很不高兴:“什么叫你的事情?明明是我们三个的事情!要是没有我和夏晓禾,你现在还在铲土呢!”
李旭微微一笑,刘瑞兰已经很自然地将自己和夏晓禾化成了一个阵营,今后这丫头在要给夏晓禾找麻烦的时候,就会有一些不好意思了吧?
李旭点了点头说:“对呀,我没有否认你们的工作,所以我说请你们吃东西嘛。”
夏晓禾还在摇头,刘瑞兰却哼了一声:“夏晓禾,你别拒绝了,既然他要抢这份功劳,那咱们俩就吃他一顿的!”
李旭点点头,“对,咱们走吧!”
第25章 天才
铲土那件事情很快就过去了一周。
在斜阳乡处理关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主要矛盾,还是学习提高成绩。
李旭自然不会忘记眼下的这个主要线路。
他甚至给自己总结了一下,要坚持一条主要线路和两个基本点。
主要线路自然是以提高学习成绩为主要线路,而两个基本点,第1个是将初中的知识查漏补缺巩固完善……或者准确的说,是恶补初中的知识。
第2个基本点则是,要在尽可能恶补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补上高中落下来的知识。
毕竟他现在可不是初三的学生,如果回去市里,他就是正儿八经的高一生。
眼下第1个基本点还尚待努力,第2个基本点更是无从入手。
这段时间,在斜阳乡中学待着,几乎每一节课都认真听讲了,说实话,哪怕以他这样的学渣,也大概能够感受出来,这里的老师水平有多差。
毫不客气地说,这里水平最高的,反而是他的表姑叶玲。
他的表姑叶玲虽然是支教老师,还是个英语老师,但不意味着她只会英语。
毕竟表姑可是正儿八经的985高校毕业的高材生。
晚上的时候,李旭用之前买的那口锅,在电磁炉上给表姑煮了一碗杂烩方便面,虽然食材简单,但是对刚刚加了班的叶玲来说很暖心。
趁着表姑吃面的时候,李旭抛出了问题。
叶玲听完李旭的问题,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你想问,怎样可以尽快把高中落下的知识也给补起来,对吗?”
李旭点了点头,说:“初中呢,我的英语我觉得应该跟得上来了,嗯,数学……数学也应该要不了多久能跟上来。”
“但除了这两门以外,其他的科目要追上进度,我现在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怎么入手。”
叶玲将筷子放下,双手环抱胸口问道:“你先说说你是打算读文科还是理科?”
李旭什么都不懂,便诚心诚意的问道:“表姑,你觉得呢?”
叶玲并没有打算给李旭关于读文科还是读理科方面的建议,她问这个问题只是为了解决李旭的上一个问题。
叶玲笑着说:“这个问题还得你自己好好考虑呢,想一想自己适合读文科还是理科……我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告诉你,你下一步要恶补高中的知识,得有一些取舍。”
“高二才分文理科,现在你的同学们大都还没有清晰明确自己要读文科还是理科,九门课程现在也都是纳入到考试的范围中的,你如果可以提前想通,填弥补那对应的基础知识,能避免少走很多弯路。”
叶玲的建议给了李旭具有操作性的方向,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高中到底读文科还是理科了。
……
周六。
李旭已经记不清是到这里的第几个周六了,这段时间他经常往夏晓禾家里跑,当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找夏晓苗。
夏晓苗的聪明远超他的想象。
这段时间已经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辅导夏晓苗竟然有一些吃力起来。
他们并没有超纲的教材,而李旭自然也不会教授夏晓苗超纲的知识,就是教材里的东西,但夏晓苗却往往能从那些知识的背后看出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然后问一两个让他哑口无言的问题。
当然并不是什么奇思妙想,而是夏晓苗总能看到那些知识点底层的思维逻辑,然后从那个思维逻辑上引申出一些新的问题。
而在解答夏晓苗这些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让李旭对那个知识点的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只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没过多久,李旭哑然的发现,自己似乎已经教不了夏晓苗了。
整个初中的数学知识,总的来说并不算多。
一共也只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代数,图形几何,以及统计概率,而这三方面的内容都是极为简单的,涵盖的知识点不多,甚至用穷举法都可以将所有的题型练习得很熟。
这段时间跟夏晓苗的教学相长是十分有效的,虽然没有正式的进行一次数学考试测验,但李旭就是有一种感觉,自己已经没有未能掌握的数学初中知识点了。
他如往常一样来到夏晓苗的家里,拿出书准备教夏晓苗最后一部分,概率的知识点,但今天夏晓苗却无动于衷。
李旭奇怪地问:“怎么了?”
夏晓苗沉默了一下,仰起脑袋,“我听姐姐说,你就要走了是吗?”
李旭沉默了一下。
这段时间的相处,李旭也是从心底有一些喜欢上这个,平时话不怎么多,几乎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的小屁孩了,突然提起接下来的分别,还真是让人有一些伤感。
李旭摇了摇头:“还有一段时间呢。”
看得出来夏晓苗是真的有一些舍不得自己。
果然,只要真诚的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很真诚的对待自己。
在夏小苗的视角中,自己是一个充满耐心,并且极为睿智博学的家教老师,默默奉献了那么多,给他幼小的童年带来了无可磨灭的印记。
想到这里,李旭已经动了一些想法,他慢悠悠的开口道:“我知道你舍不得我……”
他话还没有说完,夏晓苗就一脸迷惑的望着他,真诚地说道:“我没有舍不得你啊。”
李旭顿时被噎住了,他仔细看了看夏晓苗,的确没有从夏晓苗的眼神中看到一丝丝的难过:“呃……”
夏晓苗一脸认真地说:“你讲课讲的也不怎么好,好多问题都讲得不怎么明白……”他突然住嘴,想到自己跟姐姐说这些话,被骂了一顿的场景,就不再说了。
内容当然不止这一条,比如还有明明不懂,却还要装着自己很懂,一边思考一边讲之类的。
李旭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被噎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就在这时,夏晓苗却低下了头,认真的说了一句:“但是你要是走了,就没有人这么认真的陪我说话了……”
李旭顿时一怔。
他从眼前这个少年的脸上看到了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沉静,但同时也看到了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孤独。
忽然就明白了,是啊,这么小的年龄就已经能将初中的知识点掌握的那般清楚了,同龄人关注的事情他丝毫不感兴趣,而他关注的东西,同龄人没有一个能听得懂。
而大一点的初中生,又有谁会认真的听他说话呢?
不甚至可以这么说,绝大部分初中生都跟不上这小子的思路。
在没见到夏晓苗之前,李旭还真不敢相信这世上真的有天才。
夏晓苗抬头看了一眼李旭,自顾自地从书包里摸出一套题本,说:“姐姐的数学书,我觉得已经没意思了,你要不然教教我这个吧……”
李旭低头一看,这是一套初中的数学竞赛知识报。
没记错的话,正是上周发下来的,这种报纸大概是学校的订购任务,整个学校也就定了那么一两份,平日里,无人问津,被夏晓禾给带回来了,交给了夏晓苗。
李旭再一次陷入了沉默之中。
夏晓苗一脸奇怪的望着李旭:“怎么了?”
第26章 进阶
李旭今天没有背英语单词,叶玲还感觉有一些不太习惯的。
她回来的时候看到李旭正在认真地在一张报纸上写写画画,好奇之下就凑过去看了一眼。
“咦,这个是……”
叶玲认真瞧了瞧,发现是一张数学知识报,再低头瞧瞧李旭,只见他紧皱眉头,表情严肃。
叶玲便俯下身子,认真的看了看。
此时李旭正在看一道报纸上的题,求7^222除以10的余数。
叶玲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她虽然也能上985的高校,但并不意味着她数学就有多好。
高考的时候数学对她说是最大的弱项,当年只考了120分左右,而这个分数,说明她对数学的掌握也仅仅是基础。
而李旭现在看的这道题,她一眼就能瞧出来,完全是超纲的题目嘛。
这道题肯定不能用硬算的方式去计算……7的222次方,计算器上面估计都显示不完。
那这道题应该怎么解呢?
不是,这是初中的题目?
初中教材中一般没有明确提及数论、图论等领域的欧拉定理,只是在部分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中会出现多面体欧拉定理。
这道题要用欧拉定理的基础……同余的知识点来解。
但就算不掌握,也基本上不会影响正常升学。
叶玲当年高考的时候,都不知道还有竞赛上大学这一回事。
她忍不住开口道:“这道题是初中的数学题?”
李旭被打断了思路,放下笔,抬眼望着表姑叶玲:“这道题是一道简单的初中数学竞赛的例题。”
叶玲皱着眉头,摸了摸下巴,有一些意外:“你现在开始做这么难的题目了?”
李旭摇了摇头,说:“其实这道题不难,是一道同余的题目。”
题目不难,他困惑的是怎样给夏晓苗讲明白同余的概念和性质……实际上他自己也是似懂非懂的状态。
叶玲的表情变得有一些迷惑:“啊,同余?”
怎么没有听过……
随后李旭低着头,三下五除二就将这道题解出来了。
“表姑,你看,首先因为……”
“又因为……”
叶玲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过数学了,在她的耳中,李旭说的话约等于……巴拉巴拉巴拉巴拉,最后终于来了一句结论:所以,余数为9。
叶玲笑了笑,拍了拍李旭的肩膀:“嗯,真棒!”
李旭抬起头,眨了眨眼睛问道:“听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