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机器人吗?
文档上面记录的全是刘琪工作上的同事,还有生意上经常打交道的同行和客户。
所做的事,除了工作就是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怪不得她一直单身,哪个男人也受不了这样冷冰冰的女人吧。
“我所能查到的就只有这些。”
刘淼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更多的是无奈:
“刘琪出差的次数很频繁,光是我调查的这五天,她就出差了两次。”
“有一次出差回来,她还和你见了一面。”
他连这个都知道……于大章有点佩服刘淼的侦查能力了。
那次去茶室和刘琪见面,居然没发现有人盯着。
但话又说回来,让你去调查,没让你跟踪啊。
“她一个朋友都没有?”于大章不甘心地问道:
“邻居、同学、小时候的玩伴,就没有一个和她保持长期联系的?”
“没有。”刘淼摇摇头,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就是为了查她的私生活,我才耽误这么多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她这岁数不应该啊……于大章在心里念叨着。
按照正常逻辑,人只有在上了岁数之后,才会喜欢清净。
刘琪才28岁,这个年纪正是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
能一直保持单身就够奇葩了,居然还一个朋友都没有。
上次他和刘琪见面的时候,没看出对方有什么精神方面的疾病。
更不像是有抑郁症的人。
工作狂?
大概也只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
这样的人有个特征:急需向别人证明自己。
既是性格,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他们通常在工作中出现强迫症状,如果未拼命工作,会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
于大章接下来又将文档后面的内容看完。
后面记录的是刘琪国外留学的经历。
在他看来,即使是在国外,她的生活依然枯燥乏味。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刘琪的成绩非常优秀。
这个案子太磨人了……于大章烦躁地捏了捏眉心,随即看向刘淼:
“她所接触的人和事就没有一点异常吗?”
“异常嘛……”刘淼沉吟着,思考了片刻后,才说道:
“她曾给一所大学捐过款,准确地说,是捐给那所大学下属的一个实验室。”
“虽然她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也都是以公司名义参加。”
“以个人名义捐款就这一次。”
“对了,听说后来她还给那个实验室捐过一次设备,也是以个人名义捐的。”
实验室?于大章立刻重视起来。
正常人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精神病除外。
比如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
上学是为了学知识。
上班是为了赚钱。
一个所做出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有目的。
像刘琪这种理智孤僻的工作狂,做事情的目的性会更强。
指望她因为善心捐款,想都不要想。
贫困男孩获70万捐助,到他手只剩五百块……谁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敢捐款,太吓人了。
说句难听的,刘琪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相信慈善组织。
“刘琪捐款的时间知道吗?”于大章问道。
“这个我也查了。”刘淼立刻答道:
“捐款时间是2013年5月5日,后来捐设备的时间没查到,但肯定是在捐款之后。”
去年的5月5号……于大章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日期。
随即他又回忆起刘正阳的死亡时间。
案宗记录,刘正阳是在2013年5月14日那天死亡。
也就是说,刘琪捐款那天,恰好是在刘正阳死亡前的第九天。
“那是间什么实验室?”于大章追问道。
第192章 打草惊蛇
实验室的种类那可多了,各式各样,有化学、物理、生物等等。
他得先确定下来具体是哪一类的。
“生物医药实验室。”
刘淼说着,拿出手机翻了翻,找到一张照片,然后将手机屏幕对准于大章:
“你看,就是这家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金陵大学。”
不是松海本地的?于大章仔细看了看手机屏幕上的照片,确实有金陵大学的字样。
金陵距离松海三百公里,这个距离对于刘琪这种常年坐飞机的人不算远。
就算是开车,三个多小时也能到了。
刘琪只捐款过一次,还是一家和医药有关的实验室。
有这么巧合的事吗?
最重要的,捐款时间正好发生在刘正阳死前的第九天。
这九天里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是一家其他类型的实验室,于大章还不至于这么猜疑。
这么重要的线索当然不能放过。
“你得出趟差了。”于大章指了指刘淼的手机屏幕:
“去金陵大学,调查一下刘琪和这家实验室有没有过业务往来。”
“或者说……”
“刘琪有没有在私底下和这家实验室做过某种交易。”
这条线索如果查实了,就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自打接手这起案子以来,于大章一直在做的,无非就是找线索、推理、调查……
而做这些,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找到证据。
没有找到实际证据,推理的再多也没用。
刘淼本就是跟着刘琪这条线的,听到于大章的命令,立刻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我马上就出发。”
这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完就起身准备出发,但在即将出门前,他又回头犹豫着问道:
“是暗查,还是亮明身份?”
“不用那么麻烦。”于大章笑了笑:
“直接以警察的身份去查就可以,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把动静闹得大一点。”
刘淼听到后,愣了一下,随即想到什么,也跟着笑起来:
“你这是要故意打草惊蛇啊。”
还挺机灵……于大章微笑着点了下头。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不用费力去解释,稍微提示一句,对方就会明白自己的意思。
刘淼走后,于大章打开小本子,用笔在刘琪的名字后面标记上一个加号。
范围逐渐在缩小……他在心里盘算着。
如果说之前嫌疑人锁定在刘琪、刘思远、管家三个人之间。
那现在就只剩下两个人了。
刘琪姐弟两人!
管家作为一枚棋子,已经可以排除在外了。
目前来看,刘琪的嫌疑最大。
刘正阳去世前留下的那些遗言,都只不过是出自刘琪一人之口,完全是她的一面之词。
而后续关于遗产的分配事宜,更是由她全权负责操办的。
虽说从表面上来看,这份遗产分配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甚至刘琪还在其中吃了些亏。
但恰恰正是她超乎寻常的大度表现,反倒令人生疑。
还有她的那一次捐款行为,明显是带着目的性的。
之前调查的警员之所以没查到这里。
一是刘琪没有杀人动机。
而且她还是报案人,这起案子如果不是她报警,那这桩案件压根儿就不会立案。
二是之前的警员没有查到药物掉包这一事实。
唯有确定刘正阳所服用的药物曾经遭人掉包替换过,才会对刘琪捐款药物实验室产生怀疑。
否则,这充其量也只能算作一场再平常不过的社会捐款活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