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都至少在局里挂上了一年以上,甚至有些案子已经拖了好几年都毫无头绪。
此时此刻,李钧心中已然笃定,于大章绝对是在故意装出一副谦逊的模样。
如果真的像他所说那样毫无线索,又怎么可能讲出“再过两天”这样的话。
“我说的是,再过两天看看。”于大章对他的反应很头疼:
“如果两天后还是没线索,就只能继续挂着了。”
命案必破,命案必清……就是没有时限,一直会追查下去。
不是想象中那样,限定在多少时间内必须侦破。
以前立军令状那一套早就行不通了。
关注这方面新闻的小伙伴应该经常能看到类似报道,比如……
#追凶33年,XX警方破获一起命案积案#
#近日,XX警方破获一起18年前的命案#
#今年以来,XX警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攻坚克难,连续成功侦破6起25年以上命案积案#
这样的新闻才是最抚慰人心的。
证明警方一直没有放弃追查,而且也没有冤枉好人。
于大章拖着不立刻成立积案小组,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毕竟管家涉案是他前世听来的,他并没有亲自参与其中调查过。
所以有些事他还是要想清楚才行,至少也要能达到逻辑自洽。
“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李钧脸上露出轻松而又自信的笑容:
“不要有思想包袱,大胆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都不用在意。”
在他看来,于大章只要能将案子接手,即使不能破案,也肯定能找到新线索。
“我尽量吧。”于大章揉了揉太阳穴,从桌边站起身:
“李队,没别的事,我就先去忙了。”
等屋子里只剩李钧一人后,他看着于大章离开的方向,喃喃自语道:
“说话永远给自己留退路,谁教你的?”
第175章 表彰大会
于大章也想喊口号,奈何现在不流行了。
要是换成以前,不管事能不能办成,先下个保证,表个决心,让领导觉得你这个人态度端正、有责任感。
可随着时代发展,这一套慢慢就被淘汰了。
全是吹牛逼的,一个干实事的都没有,时间一长,领导也受不了啊。
尤其是做刑警这行,破案率可不是能吹出来的。
没能力就是没能力,不用多,两个案子就能看出来。
就算你口才再好,吹得天花乱坠,最后破不了案还是白搭。
回到支队。
于大章拿出刘正阳猝死案的案宗,又从头看了一遍。
尸检报告没有问题,当初办案的警员已经确认过了。
现场尸体检验、尸体外表检验和尸体解剖三个步骤都有完整记录,并附有与之相对应的尸检照片。
目前来看,疑点有三。
1,刘正阳女儿的报案理由无法验证真伪。
她说刘正阳死前半个月就对自己的死亡进行了预言,却没给出具体原因。
总不能是刘正阳自己会算命吧。
这种没头没尾的话,可信度很低。
而且没有人能证明其真实性,也没有相应的录音录像。
完全是她的一面之词。
2,刘正阳死的太干脆了。
身为一个亿万富豪,他的健康状况是被时刻关注的。
定期体检,按时吃药。
这些事都是有人随时提醒的,根本不需要他自己去特意记住。
如果有心脏病突发的征兆,早就提前住院治疗了,没理由毫无预警地说死就死。
而且还是当着公司高管的面猝死的。
说明在开会之前,他并没有感觉到身体不适。
最后是那个管家的杀人动机。
前世他听到的是,因为刘正阳平时对他不好,不尊重人。
这个理由未免太牵强了。
那个管家在刘家工作十多年,要是觉得委屈的话,大可以辞职走人。
完全没必要杀人泄愤。
还有一点,如果那个管家是个穷凶极恶之徒,刘正阳也早就死了。
所以,这个杀人动机很难立住脚。
综合以上几点,于大章决定还是再等等。
办案子不能急功近利,多想想总没错。
既然是积案了,也不差这几天,实在找不到新线索,再从管家那里入手。
就这样,又过了三天。
于大章现在已经不用看案宗了。
这三天里,他不知道将案宗看了多少遍,早就把所有的内容记得清清楚楚。
刘正阳的儿子、女儿、家里所有的佣人,还有公司里能接触到刘正阳的秘书和高管们,全都被他怀疑了一遍。
他甚至将所有人的笔录内容都给背下来了。
支队里的警员也被他专注的态度所感染,他们眼看着这个胖子反复翻着一份案宗,一坐就是一整天。
这种状态下的于大章,没有人敢上去打扰。
都是做刑警的,知道在思考案情时,一旦被打断,很可能导致思路中断。
不过越是这样,支队的警员们就越好奇。
以至于在背后议论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这胖子又琢磨谁呢?”
“我哪知道,他看的是哪件案子都没人知道。”
“记得上次他这么专注的进行思考,是在支队的走廊上,之后没几天就破获了三甲医院案。”
“对对对,我也记得,当时他在走廊上转悠了一下午。”
每次支队的警员聊这种八卦,最后都会聊到积案小组的名额上。
“也不知道积案小组的人员定下来没有。”
“别惦记了,我听说最后的决定权又回到李队那里了。”
就在他们将注意力都放在于大章身上时,一则消息忽然传到分局。
市局决定于明日举行一场覆盖全市公安系统的大型表彰大会。
这种类型的表彰大会,没有固定的召开时间。
主要取决于某些特殊案件的完成情况。
听到这个消息的警员心里都很清楚,这次能够召开如此规模的表彰大会,肯定和最近几个月连续破获的特案有关。
次日。
市局大会堂。
台上坐着十多位市领导和局领导。
台下则是来自各个部门的公安干警,其中绝大多数是本部门的精英人员。
他们身穿警服,挺胸抬头,神情严肃地看着台上。
一眼望去,犹如一片深蓝色的汪洋,让人心生敬畏。
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刘局宣布表彰大会开始。
紧接着就是领导讲话。
这也是于大章最怕的环节,催眠效果太强,以至于领导还没正式开讲,他就已经开始犯困。
坐在他身边的李钧生怕他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偷偷塞给了他一颗薄荷糖。
“含着。”
还是李队想的周到啊……于大章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随后将糖含在了嘴里。
还别说,清凉的味道一散开,确实起到了提神醒脑的作用。
李钧见薄荷糖有效果了,默默将手里的一根红辣椒放回到裤兜里。
让于大章有些意外的是,这次的领导讲话时间并不长。
而且也没有冠冕堂皇的套话。
基本上是围绕近几个月发生的大案要案来做的总结性讲话。
半小时后,授勋仪式开始。
系统内的表彰都叫做授勋,勋就是奖。
为什么不叫授奖,或者颁奖?
这是公安表彰大会,不是金马奖,娱乐圈那才叫颁奖,完全两个概念。
在这种场合能上台领奖的,只有获得一、二、三等功的公安干警。
随着仪式开始,一批批干警相继上台领奖。
最先授予的是集体荣誉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宏口分局的刑警们上台的次数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