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从1978年开始 第32节

  林浩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脸上浮现出一丝好奇:“黄经理,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

  “林先生,是这样的,我们汇沣银行的大班沈弼先生希望能有机会与您见面交谈。不知您是否方便拨冗一见?”

  她解释道,自己刚刚正是接到了沈弼先生的直接指示,特意前来邀请林浩然。

  这份突如其来的邀请,显然让林浩然感到有些意外。

  “沈弼先生?”林浩然轻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心中不禁微微一动。

  他迅速意识到,自己刚刚的举动,显然是被汇报上去了,对于一个金融机构而言,帐户存款超过一亿港元,他无疑是位顶级客户,更何况这笔资金的来源还与香江商界巨擘包裕刚先生有关,来源清白。

  想到这里,林浩然豁然开朗。

  沈弼先生作为汇沣银行的大班,对这样一位拥有巨额资金且背景深厚的客户自然充满了好奇与重视,同时也有了结交的想法。

  因此,邀请他见面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第63章 这年轻人,不简单啊!

  “当然,我非常乐意与沈弼先生见面。”林浩然微笑著回应道,

  在香江这片繁华之地,沈弼无疑是位举足轻重、不可轻易开罪的人物。

  作为汇沣集团这艘金融巨舰的领航者,他不仅掌控著庞大的经济命脉,其影响力更是深远,即便是香江总督麦里浩先生,也对他保持著高度的敬意与礼遇。

  林浩然想要在香江立足,自然也不可能得罪他。

  起码,目前的林浩然虽然已经小有资产,可还没有得罪这种大佬的实力。

  等未来,林浩然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对英资大行动手时,也是需要得到汇沣银行的支持。

  否则,即便他的财力雄厚,远超那些英资财团,若缺乏汇沣银行的支持,想要轻易收购这些根深蒂固的英资大企业,无异于痴人说梦。

  以为仅凭金钱就能横扫一切?

  那未免太过天真。

  只要洋行得到港英政府的支持,随便一个政策的风向改变,便足以让他的收购计划化为泡影。

  然而,一旦获得了汇沣银行这一强大后盾的支持,情况便截然不同了。

  看看林浩然前世记忆中的那些经典案例,包裕刚为何能够顺利掌控九龙仓?李加诚又是如何轻松将和记黄埔纳入麾下?

  还不是因为他们背后有汇沣银行这个庞然大物在支持著!

  这一切的背后,无不透露出汇沣银行那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与实力。

  正是有了汇沣银行的鼎力相助,他们才得以在商海中乘风破浪,成就一番霸业。

  所以,林浩然还是非常希望能得到汇沣银行支持的,这样也让他能够更加顺利地在香江立足。

  此次沈弼先生的邀请,无疑为他提供了一个与汇沣银行创建联系、深化合作的宝贵机会。

  在黄经理的悉心引领下,两人乘坐著电梯,迅速抵达了大厦的七楼。

  至于李卫国、李卫东两兄弟,则是留在了大堂的休息室。

  在汇沣银行总部大厦内部,自然无须担心自己的安全。

  “林先生,沈弼先生就在这里面。”出了电梯,黄经理便指著前面一个办公室门介绍道。

  林浩然微微颔首,跟随著她走了过去。

  “大班先生,林先生已经带过来了。”黄经理一边敲门,一边对里面说道。

  “请进!”办公室内传来一道温和而有力的声音。

  黄经理先是帮林浩然拧开门,随后才微微弯腰,恭敬地退去。

  在汇沣集团内部,沈弼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诸如黄经理这种汇沣集团的中层干部,自然对沈弼恭敬有加。

  林浩然走进办公室,此时原本坐著的沈弼先生,已经站起身来,出来迎接。

  看到林浩然如此年轻,明显愣了一下,随即又露出了温和的微笑。

  “林先生,没想到你如此年轻,著实是令我意想不到!”沈弼与林浩然握了握手,笑著说道。

  年逾五旬的沈弼,非但不见丝毫老态,反而红光焕发,精神矍铄。

  作为汇沣集团的掌舵人,沈弼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股不容小觑的威严,他的气场强大而沉稳。

  然而,面对这样的沈弼,林浩然却并未显得丝毫紧张,反而保持著从容不迫的态度,展现出了自己的镇定与自信。

  “沈弼先生,您好!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林浩然面带微笑,礼貌地致意。

  “林先生,请这边坐。”沈弼指了指办公室内舒适的沙发,邀请道。

  林浩然欣然应允,随著沈弼一同走到沙发旁,两人相对而坐,气氛和谐。

  “林先生,你是南洋来的吗?我在香江似乎未曾听闻过你。”坐下后,沈弼好奇地询问。

  此刻,他内心其实更加惊讶,因为林浩然实在是太年轻了。

  这个年纪,拥有这么一笔庞大的资金调动权,想来,应该是家族长辈给他的,那背后应该也站著实力强大的家族。

  他知道随著香江经济的蓬勃发展,不少南洋的华人富豪都选择在这边投资兴业。

  汇沣银行以其强大的情报网著称,可没有特殊的情况,沈弼也不可能随意地耗费资源去针对一个人进行调查,所以他不知道林浩然的情况也很正常。

  林浩然闻言,轻轻摇头,笑道:“不,沈弼先生,我其实是土生土长的香江人。我父亲的名字您或许有所耳闻,他是万安集团的董事长林万安。”

  “林万安?”沈弼先生沉思片刻,记忆中终于浮现出了这个名字。

  诚然,林家虽进入豪门之列,但在顶级财团的眼里,林家这种小豪门尚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沈弼与他并无太多交集,因此对他的了解并不深入。

  沈弼轻轻皱眉,带著一丝探究的意味说道:“据我所知,万安集团的规模并不算庞大,那么林先生,你?”

  考虑到万安集团当前的财务状况,显然难以轻松筹集到如此庞大的资金数额,除非是通过银行贷款这一途径。

  然而,既然这笔资金是从包裕刚先生那里直接转帐而来,那么它显然并非源自银行贷款,而是与包裕刚达成了某种交易。

  尽管如今恒生银行已归属汇沣银行旗下,但两者在业务运营上仍保持著相对的独立性。

  因此,除非有特定的原因或需求,何善恒作为恒生银行的管理者,不太可能特地将林浩然两次借贷的这种恒生银行的业务向沈弼先生进行汇报。

  林浩然心领神会,明白沈弼是对他为何拥有一笔过亿港元的资金,微笑著解释道:“沈弼先生,我的财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与家族背景并无直接关联。当然,在创业过程中,我确实借助了父亲的一些人脉资源,但他对我的具体财务状况并不完全了解。”

  听到林浩然的话,沈弼虽然表面没有显露出来,可内心却是无比地震惊。

  香江的亿万富翁不少,可绝大多数人都是经历数年甚至是数十年之久打拼出来的。

  而眼前这位年轻人,看起来应该没有25岁,如此的年纪,应该刚毕业不久吧,这么年轻,就打拼出亿万资产了?

  沈弼不知道林浩然手中还持有不少的洲英坭股票,已经成为洲英坭大股东,否则他会更加震惊。

  一亿多港元的资金不算什么,沈弼惊讶的是林浩然的年轻。

  眼前这年轻人,不简单啊!

第64章 沈弼的认可

  面对这位眼前的年轻才俊,沈弼先生不由自主地被激发起了浓厚的兴趣。

  能在如此青春的年华里累积起如此庞大的财富,无疑透露出他是一位杰出的商业奇才。

  他沈弼,最喜欢和这些有天赋的华人经商天才打交道了。

  毕竟,汇沣银行立足于香江,而香江的人口,以华人为主。

  近年来,尽管部分英资企业对香江的未来流露出忧虑之色,纷纷酝酿撤离计划,欲返回故土英国,但汇沣银行却坚定不移。

  原因便是其核心业务与香江的经济命脉紧密相连,撤离绝非选项,很明显,汇沣银行早已经注定与香江绑在一起了。

  虽然如今汇沣也在寻求出海之路,以其将自己全球化,可那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

  所以,作为汇沣大班的沈弼,以及前任大班桑达士等,便都有了在香江培养华人盟友的想法。

  包裕刚,以及李加诚,都是他非常看重的华人企业家。

  包裕刚,被誉为世界船王,其辉煌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汇沣银行的支持与培育。

  可以说,汇沣银行就是包裕刚事业腾飞的坚实后盾,没有汇沣的助力,便难有今日的包船王传奇。

  至于李加诚,尽管当前实力尚与包裕刚有所差距,但沈弼先生深信,只要给予足够的舞台与机遇,李嘉诚未来的成就定将不可限量,其潜力与包裕刚相比,亦不遑多让。

  此刻,沈弼先生的目光又聚焦在了林浩然这位年轻才俊身上。

  在林浩然身上,最令沈弼赞赏的是他那超乎年龄的成熟与魄力。

  能够在如此稚嫩的年华里,不依靠家族,便凭借一己之力开创出一番事业,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勇气与实力的体现。

  如果一切真如林浩然所展现的那样,沈弼深信不疑,他不仅具备超凡的胆识,更拥有实现更加宏伟目标所需的卓越能力,虽然现在默默无名,未来绝对成就不低。

  然而,沈弼深知,仅凭一面之词难以全面评判一个人的实力与潜力。

  于是,他以一种温和而又不失睿智的笑容,向林浩然提出了一个颇具深意的问题:“林先生,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香江商界的现状,对于置地公司与包裕刚先生在九龙仓之间那场激烈的竞争,你有何高见?你认为哪一方最终会脱颖而出呢?”

  林浩然心中虽暗自嘀咕,这些商界巨擘似乎总爱以提问的方式来考量他人的智慧与洞察力,先前的包裕刚是这样,现在的沈弼也同样是这样。

  但他也迅速意识到,这正是展现自己见解与能力的绝佳机会。

  于是,他整理思绪,准备以一番深入而独到的分析,给沈弼留下深刻的印象。

  “目前九龙仓的争夺战局势尚不明朗,包裕刚先生与怡和洋行均倾注巨资,力图掌控这一重要资产。

  然而,我更倾向于认为,最终胜出的将是包裕刚先生,这基于以下几个关键考量,请沈弼先生细听我分析:

  首先,包裕刚先生资金实力雄厚,且与香江多家金融机构,特别是汇丰银行,创建了深厚的合作关系,这种紧密的银企关系,确保了他在关键时刻能够获得庞大的资金支持,为收购行动提供坚实的后盾。

  其次,包裕刚先生已成功收购李加诚先生持有的九龙仓股份,一跃成为九龙仓的最大股东,这一战略举措不仅巩固了他的地位,还赋予了他显著的先天优势,使他在后续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再者,怡和洋行近年来致力于海外市场的扩张,而置地亦在中环地区大举兴建商业楼宇,这些项目均消耗了大量资金。相比之下,怡和洋行在当前阶段的资金流动性可能相对紧张,难以在九龙仓的争夺战中持续保持高强度的投入。

  此外,若包裕刚先生决定采取激进策略,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九龙仓股票,怡和洋行可能会因资金压力而难以跟进,这种资金实力的悬殊,将直接影响到双方的竞争态势。

  最后,怡和洋行近年来的海外布局或许透露出其对香江市场未来走向的某种忧虑,这种心态可能影响到其在九龙仓竞争中的决心与策略执行。

  相比之下,包裕刚先生则表现出更强的决心与魄力,更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赢得这场竞争。

  因此,一旦怡和洋行在策略上稍有失误,便可能满盘皆输。”

  林浩然条理清晰、谨慎而自信地阐述了自己的分析。

  听完林浩然的一番深入剖析,沈弼先生不禁拍手称赞道:“林先生的分析实在精辟,许多见解都与我不谋而合。我相信,有了我们汇沣银行的支持,包裕刚先生定能在九龙仓的争夺战中笑到最后。”

  这一刻,沈弼对林浩然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如此独到的商业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绝非一般人所能及。

  他回想起自己与众多香江商业巨擘就此话题的交流,多数人皆持不同态度,认为包裕刚难以撼动怡和洋行在九龙仓的稳固地位。

  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英资洋行长期以来的强大影响力,已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然而,林浩然却以事实为依据,以逻辑为纽带,勇敢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指出了包裕刚的资金优势、股东地位、怡和洋行的资金分散以及心态上的微妙变化等因素,这些分析都显得尤为中肯且富有远见。

  更令沈弼印象深刻的是,林浩然并未被传统观念所束缚,他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当时的香江商界,还没有出现过华资企业成功收购英资顶级企业的先例,但林浩然却似乎预见到了这一可能性的存在。

首节上一节32/1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