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安逸生活从傻柱开始 第249节

  等到了胡同口,何雨柱却是对着雨水说道:“你先回家,我想起来一个事,去街道一趟。”

  何雨柱倒不是被雨水调侃的不好意思回家,而是真想起来一个事。

  等何雨柱敲开王主任办公室门,先是一番过年的寒暄,然后王主任笑道:“柱子,你们轧钢厂那个农场,可给咱们街道惹了不少麻烦。

  说句不好听的,轧钢厂也算在咱们南锣鼓巷地界上吧?

  结果办个农场,有好东西,还不先紧着街坊们来?

  你知道年前那几天,因为有居民没买到绿菜,到我们这告了多少状么?”

  何雨柱苦笑道:“这个事,别说我,就是杨厂长李主任他们都没决定权。

  谁也没想到,请了一帮老师过来做做技术指导的,他们却闹出来暖棚这种东西?

  一下子上面重视了,咱们轧钢厂白忙。

  除了几头猪,其他啥都没得到。”

  “我听说,暖棚的主意是你提的?”王主任挺欣赏何雨柱的。

  像是何雨柱送年礼,不管东西好坏,每年都有她一份。

  关键何雨柱送的理直气壮,救命之恩。

  也别说她,就是所里夏同志,何雨柱哪怕平常不走动,但每年年礼从没忘记。

  所以王主任早就知道农场产量,以及品种的问题。

  说实话,王主任家的花样,比供销社还多两样。

  刚才这番话,就是说给来来往往的工作人员听的。

  何雨柱笑道:“咱们老辈人以前也有那个暖棚,我不过是说了一嘴。”

  王主任点点头,却是说道:“轧钢厂也安排了一头猪给咱们街道,所以说嘛,还是自家的厂子记得咱们。有好东西从没忘记咱们街道这边。”

  这番话也让何雨柱听出了一些东西,估计就是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因为没买到绿菜嘀咕了。

  毕竟东西本来就少,像街道办这些工作人员就要避嫌了,得先供应普通群众。

  但人嘛,谁还不想日子过好一点呢?

  过年餐桌上,多两样绿菜,那在亲戚之间该是多有面子的事。

  何雨柱说道:“我听说今年是准备扩大生产,轧钢厂,供销社,还有大学跟当地公社都相当支持这个事。

  要技术有技术,要地方有地方,到今年冬天,家家户户餐桌上都能见到绿菜。”

  何雨柱这番话也说的大声,配合演戏嘛!

  何雨柱有一句话没说,虽然今年要扩产,但到冬天上市的绿菜肯定相当贵。

  一般家庭还真承受不起。

  像是去年年底上市的,更多是追求宣传。

  所以只是限量,但价格还是按照平常蔬菜价格。

  一开始的基建,供暖那些成本,就没摊在里面了。

  所以今年农场,虽然放了卫星,但却是亏本经营。

  只能说李主任那些人得了政治上面的好处。

  感谢玉面小米,林文辉,脸朝黄土背朝天,马里奥八世的月票,谢谢支持,谢谢厚爱。

  感谢尾号4005,8894,4102,4113,7773,2931-bB,5520,0519的月票,谢谢厚爱,谢谢支持。

  感谢大家的支持订阅,推荐票,收藏,谢谢厚爱,谢谢支持。

  

  

第339章 舒适圈要靠自己营造

  这种事就是如此,什么都要计算成本。

  要是去年按照科学的核算成本,那么到店里的售价,至少要翻两三倍,要比猪肉价格高。

  这里面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大棚的建设成本平摊,真就很高很高。

  什么东西都是摸索着前进,哪怕就是何雨柱,他知道这种种植办法,但却是没有实际建造经验。

  特别在保暖这块,真就推倒重建了许多次。

  何雨柱都不知道,原来一个暖棚里面有那么多门道。

  这种事,还得是专业人士,才能遇到困难,然后一样样解决困难。

  比如说授粉,去年忘记了准备蜜蜂那些。都是技术员拿着小毛刷一颗颗刷过来的。

  不然别说西瓜了,就是黄瓜西红柿都不一定能吃到。

  闲话完,何雨柱说起了正事,他干咳一声才说道:“我刚才去磊子家做客,听说了咱们街道缺少绿菜的事。

  我这有点想法,不知道行不行,过来征求一下您的意见。”

  王主任眼见何雨柱如此正式,也是严肃的掏出了一个小本本,却是说道:“小何同志,你尽管说。”

  何雨柱笑道:“以前市面上一直有发豆芽的小商家。

  冬天少,其实据我了解,就是一个保温问题。

  王主任,我觉得咱们街道这边可以尝试一下。

  现在咱们农场那边,从南方得到了技术,把秸秆发酵制造沼气的技术搞了出来。

  那玩意,配合炉子取暖应该没问题。

  要咱们街道搞一个那种暖房,发豆芽就能大批量做了。

  不光解决了咱们街道冬天尝鲜的问题,也能解决一部分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还有,最近农场实验室那边试验出一款室内种植的菌菇,产量还行,我觉得咱们也可以引进嘛!

  这两玩意一搞,咱们年年冬天也不用跟土豆大白菜胡萝卜拼死了。”

  何雨柱这番话,算是临时起意,也算是为着将来做一些准备。

  虽然过两年饿肚子的时候,四九城城里影响不大,但也是有影响。

  何雨柱也变不出高产粮种,也变不出肥沃土地,甚至他连大局都影响不了。

  他只能想办法影响一些周边,只要街道上日子不那么难过,那么何家日子过得舒服一点,也就不那么突兀了。

  也别说豆芽菜跟菌菇填不饱肚子,要知道,真难的那些地方,草根树皮那些东西照样往肚子里塞。

  何况,要发豆芽,肯定就要库存黄豆跟绿豆,要是南锣鼓巷这边成了四九城的豆芽供应链基地,那么黄豆绿豆的份额就不会少。

  稍微消耗上面算多一点,就能多救几条人命。

  当然,更关键的是,这个主意是何雨柱提的,那么以后吃到这些东西的人,都得竖着大拇指对何雨柱夸一句“好”。

  这对何雨柱在街道的名声相当有好处。

  至于会不会泄露研究室秘密的说法,要是这个时候何雨柱想着自己做,然后挣钱,那么还可以论上那个。

  但他是替街道解决麻烦,街道得给他发奖状。

  有什么扯皮的事,让王主任去吵吧!

  王主任果然对这个感兴趣,不光是询问了何雨柱一些细节,还让办事员找了一个靠豆芽菜养家糊口的小商贩来询问可能性。

  说白了,这种东西,从古至今都有。

  一直搞不大,也就是成本问题。

  像是现在这个小商贩,这两年没搞这个,就是因为煤炭他家是有定额的,根本就没多余的来供暖。

  而集体,最不怕的就是成本太高。

  只要对大众有利,哪怕大家系紧裤腰带,都会想方设法把那些东西搞出来。

  所以,豆芽菜这个事先敲定了,王主任准备开个会,就选地方上马项目。

  像是那个小商贩,因为没想着保密,还获得了一份工作。

  这玩意,把小商贩乐得不轻。

  他没保密,是因为这玩意没什么技术含量。

  但能得到一份正式工作,却是可以让一家人都能温饱了。

  于是小商贩对着何雨柱连连感谢。

  那有人会问,既然那么简单,为什么平常人家没人做?

  麻烦嘛!

  需要保证从浸泡到发芽生长这段时间的温度,忙个好几天,然后一筷子就夹完了。

  谁愿意忙活这个?

  也就大批量生产,才能计算利润,小批量生产都是亏本的事情。

  至于菌菇种植的问题,何雨柱是建议王主任去大学找那个技术员问清楚。

  最好能把对方请过来指导一下。

  现在都是公对公,不说王主任背后的关系,哪怕这个时候王主任只是个小村长,现在找上人家,人家也会仔细解答。

  当然,能不能下来指导,那还得看个人。

  不过,何雨柱觉得王主任应该没问题。

  地位在那摆着呢!

  这一两年时间,何雨柱算是主动出动,东打一耙,西挖一锄头,好像都看不到实际的好处。

  但隐性的好处,却是谁都抹杀不了。

  像是刚才进来那个办事员,只是出去闲话了几句,也就是何雨柱提议街道这边搞暖棚,发豆芽,种菌子的事。

  来来往往的人已经让王主任门口人声鼎沸了。

  都知道一个事情,只要那玩意搞出来。

  至少在街道上班的人,以后想着改善口味,就不用去供销社跟菜市场求人了。

  这种事,谁不高兴?

  要是这时何雨柱有什么地方求上这些人,那没二话,只要不违反纪律,能办要办,不能办想办法也要办。

  何雨柱不光是提醒街道,就是轧钢厂他也想着提醒一下。

  轧钢厂也有上万人呢,搞农场没地方,搞个小作坊发点豆芽,种点菌子,一点毛病没有。

首节上一节249/3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