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07节

  什么时候,科研攻关这么容易了?他们是试错,试错,还是试错!但是,吴总这边就仿佛是已知答案的题目,按步骤答题就好,只要不是操作失误,基本都是超越性成果。

  他们一个是之前在成老团队研究人员中表现优异,巾帼不让须眉,一个是章邵明推荐过来,他这几年带得得力学生,同样在研究所成立后,进入研究所,在普通团队扎根是数月,有足够沉淀,被成老看在眼里,才提报给吴桐,由吴桐把关考验通过,进入核心团队的新成员。

  之前各方推荐的备选团队成员,已经基本都已进入研究所,多是来自于成老或者故交门下,老先生难得开口,凡是和成老有交情、或者受过成老教导的,尽皆用心做了筛选推荐,经过安全部门多方查验,能进入研究所的,都是足够可靠的人选。

  陶然等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成果,和普通研究员拉开了差距,这些人进入研究所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被列入核心团队,他们相当于种子,在大环境中孕育,萌发破土,表现出色的才能进入核心团队,这是必然的进程。

  吴桐的核心团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贵精,还有研究所下层储备基础,并不急着扩大。

  二十天内,航空发动机所需要的主要材料,已经在吴桐的主导下,进阶完成材料的整体制备实验和工艺循环确认。

  数据记录、工艺记录、核心配比,诸多重要资料汇聚成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优盘,被慎重放入钛合金打造保险箱内,直接扣在了前来接走材料的带头人手腕之上。

  “吴总,护送人员已经到位,随时可以出发!”随着吴桐的威信逐步确立,蔡毅等人的称呼,自发的再次换成了敬称。

  改进材料完成,这些工艺资料,需要送至114厂进行投产加工。蔡毅的手上,也同步扣着一只加密保险箱,里面装的,则是WS-B1,最核心的研发资料,绝密中的绝密!

  而她,则是同步前往614所,杨伟杨总已经期待已久。初步的变循环发动机WS-B1设计图纸,已经由安全部门护送到614所。

  只是,他们在吃透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还有不少疑难艰涩的地方,迫切需要吴桐这位研发创造者亲自指导,同步,WS-B1能够达成预期,还需要吴桐亲自督导改进,以及优化材料匹配。

  “吴总,可总算是把你盼来了!”长安某军-用机场,吴桐刚从专机迈步下来,杨伟就笑容洋溢的即刻迎了上来。

  “杨老师,您叫我名字就好,很高兴能再次见到您!”吴桐与杨总握手致礼问候,可以说,她的航空发动机基础,都是从杨总的WS-15研发资料上启蒙打的基础,这位虽然和她没有师生名分,但是,吴桐却是从心里把杨总当成指导老师来尊敬。

  “我先带你去住的地方看看,再吃个便饭!”杨伟热情的招待道。

  他们是打算,吴桐大老远而来,是给他们传道受业的,给他们带来新技术新进步的,他们最先要把接待给做好。落地第一天,他们哪怕再着急,也不能立即拉着吴桐排疑解惑,怎么也得容吴桐休息下。

  “杨老师,不着急这些的,时间还早,咱们先去研究所,详细说!”住宿,用餐,对吴桐来说,有个能休息的地方,有差不多适口饭菜就行,她并不挑这个,让杨总安排个人,带安姐帮忙把行李带到她的住处就行,她既然到了西飞,就直接开始WS-B1的讨论研发。

  那些形式上的东西,可以先放一放,J-35项目,谁说上面没有要求多久完成,但是吴桐惯来习以研发高效率,现在是十一月的中旬时间,若是可以,她希望能赶在大年前把这次的研发任务搞定,一则,过年嘛,给祖国献个礼。

  二则是,达成顺利回家和家人过个团圆年的小小祈愿。

  去年,她的年是在项目组过的,虽然没什么不好,但是辛苦爸妈跋涉千里,穿秦州,过西州,陪同她过年。让家里人挂心,是她的不省心!

  “好,咱们这就去!”吴桐一心扑在研发上,杨伟自然不会拖后腿,他也是研发疯来着,提到研发进步就上头的那号。当即,清了吴桐上车,直奔614所。

  跟着杨总踏步在614所,听着杨总沿路顺带指点介绍着研究所的简略布局,吴桐记下研究所的方位。

第304章 精准

  “这是我们给你准备的办公室,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吗?”杨伟先把吴桐领去了办公室,这里原先是他的办公室,他们早就期待吴桐能过来指点工作,他特意腾了出来,早早地准备好,就等着吴桐驾到。

  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提供不了太高标准的待遇,但是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他们还是能给吴桐准备好的。

  “杨总,足够了,谢谢杨老师费心,一张办公桌就够工作用的!”办公设备齐全,日常用品齐备,再没有不好的,吴桐确认的点点头。

  她不是苦行僧,但也没太大的物欲要求,对她来说,办公室并不需要过多条件,有地方办公就行,她并不挑的。但是,人情世故她现在也懂不少,知道这是614所和杨总的费心安排,当即感谢道。

  从蔡毅手中接过他随身保护,带过来的保密箱,吴桐亲自打开,取出里面的优盘插入她随身携带的工作手提计算机上。“杨总,麻烦召集几位核心工程师,咱们开个研讨会吧!”虽然有了设计图纸,按图索骥,也可能打造出来成品。

  但是,理解不深,满肚子疑惑的状态下,研发制备进展肯定受影响。

  来之前,吴桐已经和杨伟了解到他们的掌握进程,落地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和杨伟以及几位核心工程师做个细致探讨,解答他们的困惑,让他们更深入了解掌握WS-B1的设计原理,从而更好带队打造出她所需要的一个个元件,组成真正的WS-B1。

  吴桐的存在,虽然对熟知她的人来说,不再是秘密,但是对于大众圈子,依然是个需要保密的存在。在614所,吴桐并不会直接接触整个团队,整体是以她为技术核心,由她坐镇指点,杨伟杨总工负责定项实施。

  吴桐的工作任务,始终在于研发。

  在吴桐与614所以杨总为首的几位核心工程师拉起密切探讨会议的时候。

  与吴桐同步进行的,是相隔不远的西洲研究所,以陆骁为核心,由他亲自带队,克服工艺困难,成功打造苍龙J-35战机模型,开始入风洞测试。

  而苍龙J-35所需要的各种超能材料、钛铝合金、叶片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升级的发动机材料,优化铝合金、优化复合发动机材料也已经在安全部门的护送下,交由113厂,开足马力,开始大量制备储存。

  整个苍龙J-35项目组,已经悄然见,开始加足马力,张弓搭箭,绷紧了弦,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快速向着落地的目标进发。

  “吴桐,风洞数据优越,重复数据误差不大,预测数据全部达成,材料储备到位,我们开始整机打造!”在614所核心团队基本理解消化WS-B1的设计理论原理,并且开始按着吴桐逐一描绘出的元件图,开始进入紧张的元件打造制作过程中的时候,陆骁同步传来喜悦战果。

  “同意,开始整机打造!”吴桐当即审批,点下确定的按钮。

  同时,带着高兴地心情,继续画着WS-B1的燃烧室主体元件图,燃烧室虽然尺寸不是很大,但是内部的构型非常精巧,许多关键尺寸都在1mm以内,吴桐对打造误差的要求,方式在毫无错寥,最高不允许超过皮米之内。

  战机启动,燃油燃烧过程是在高速气流在100~50m/s和贫油混合气(=3.5~4.5甚至=40~50)中进行,燃烧室的零件是在高温、高负荷下工作,承受着由气体力、惯性力产生的静载荷和振动负荷,不止这些,发动机、战机整体任何细节,都轻忽不得。

  新型燃烧室的材料,提高了燃烧室的耐热耐冲击以及抗疲劳,再配上超耐高温涂层,不仅提高了燃烧室的整体强度,还同步增加了燃烧室的使用寿命,使得其能在更高强度的冲击下,能够工作的时间更长。

  再配上超优叶片材料,其他优化材料打造的发动机部件,目前科技水平开发到极致的变循环调整参数一项项科研成果的聚集,代表的是,整体发动机性能,提升的必然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值。

  杨总和几位核心工程师带队督管着一个个发动机元件的打造,再督导着,一个个发动机部件的组合,每一个元件,他们都亲自检查,每一个部件,他们都亲手摸过,任何细节,都不曾忽视,精中再精。

  几人心头,都是压不下的火热,想到那极致优越的预测数据,再一次轻松破纪录,破得还是他们之前已经破过世界纪录的数据。若不是身体机能需求,必须要休息,几人恨不能不眠不休,就呆在研究所制造线上,永不下线,保质保量,压缩一切能压缩的时间,极速完成所有元件的打造。

  吴桐信任他们614所,信任他老杨,他们必然也不能辜负吴桐的期待,必须做到又快又好,在确保研究人员的身体健康上,把整个团队的速度和质量操练起来,打好他们未来国内第一发动机研究所的底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他们现在所有得紧张努力,都将成为未来,他们笑傲一般人的底气。

  随着时间的推进,一个个部件被打造组合完成,随着一个个从内到外的部件完成,WS-B1发动机的轮廓,也逐渐整体成形。

  等到升力扇叶组装完成,WS-B1发动机的研发,真真正正进入收尾阶段,这个过程,已经是两月有余的时间。

  不是他们速度不够快,按图索骥还能花这么多时间,而是WS-B1发动机所需要的元件众多,每一个部件,都要精准到极致,几乎是纯手工打造,他们已经是极快的速度了。

  对614所来说,两个月出头的时间,搞定一台数据领先世界先进水平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动机,简直是天降奇迹。

  WS-15,这个基础版本的国有发动机,他们从研发到诞生,他们走了多长时间,如果算上国内发动机起始,可以说是整整近乎三十年的时间。

第305章 筑梦

  WS-15,这个基础版本的国有发动机,他们从研发到诞生,国内走了多长时间,如果算上国内发动机起始,可以说是整整三十年的时间,都只多不少。

  三十年,按着六七十岁平均寿命来看,已经是半辈子过去了。按着百岁人生,人生也已经过去了小三分之一的时间。足够一个哇哇降生的新生儿长成了而立青年。

  在中华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推动航空发动机技术的突破一直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国内工业科研起步晚,又面临着技术封锁的究极困难模式,每一步的进步,都是国内航空工程师们以傲人的毅力和智慧,摸着石头过河。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是所有国内航空工程师孜孜不倦追求的至高梦想!

  WS-15发动机的研发,更是历经数十年的艰辛努力,从最初的设想萌发,到艰难被嘲笑为拼凑的WS-10,从虚心向隔壁老大哥求教,到痛心的近乎被坑,买下了有问题的毒馅饼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他们一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他们一直在模仿和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摸索着自己的发展道路。WS-15发动机的研制历程充满艰辛和曲折。

  而WS-15最终能够成功诞生,正是来源于他们614所,全体上下,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虽然,当初诞生的它,可能不够完美,可能距离世界领先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但是,它的诞生,代表的是,中华终于有了一款不错的,自主研发的国有发动机,是他们航空工业的一大突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他们的发动机,能够有这样的突破,起因是所有爱国航空工程师们,长期以来对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追求和探索!

  正是这种坚持和努力,才使得WS-15发动机在05年成功首飞,也是所有航空工程师们一直在追求技术的突破。

  当年的奋斗精神,他们犹然记忆于心,未曾忘却。这两年,得益于吴桐的回报,他们接触更多的先进理念,掌握,并吃透这些理念,整个团队的水平,相较于当年,也有了巨大提升,有了更高筑梦的资本!

  杨伟带队,再次拿出了当年啃下WS-15这个硬骨头的架势,最终配合吴桐完成了WS-B1的落地诞生。

  当那崭新的成果,呈现在杨伟等人眼前的时候,他们的视线,不由得从清晰到模糊起来,是他们眼中,含住的激动热泪。

  “吴总,我们成功了?我们有变循环发动机了对吗?”杨伟声音哽咽,嘴唇颤抖几下,才找到自己的声音。

  多少年,他们一直热切的期盼,超越世界,领先世界。现在,真真正正,预期超越世界的成果,崭崭新摆在了他们面前,还是由他们一手打造而成。

  若不是亲手打造,亲自督管一个个元件,组成一个个部件,再到如今,一个个部件组成了这崭新,并且拉开世界差距,性能预期报表的WS-B1。

  看着它,他们胸中的骄傲,犹然升起,若不是还稍微留点儿理智,他们这会儿很想张狂得意地笑。让所有人见证,他们在吴桐吴总的指引下,打造出来的傲视新成果!

  “是的,杨老师,没有意外,我们成功了,WS-B1诞生,我们要进入变循环发动机时代!”吴桐看着面前不算巨大的真家伙,也同样的眼含欣慰,画在图纸上的研发设计,永远比不过眼前的实物更加让人震撼。眼前完成最终组装的WS-15,犹如一节小型鱼雷一样,不大的身躯,却是有着超乎寻常的迸发动力,将要带给世界,极致的体验,也将中华,实现变循环成熟技术的时间,拉近了十年以上的步伐。

  未来记忆中,吴桐无意中浏览到的些许片段信息,中华应该是在八年后,才有了变循环技术的初步待验证,真正的技术成熟,也不是一两年能够酝酿出来,她能拉进这个技术进程,心中也是自有一番欣慰的起伏跌宕。

  “哈哈哈,哈哈,我们成功了,吴总厉害,吴总,我们成功了!”杨总和几位核心工程师喜极而泣,近乎癫狂的手舞足蹈,他们成功了,他们成功打造了属于中华的,领先世界的,超性能,变循环发动机!

  之前,他们以为,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步都是积累和进步的体现。直到,他们认识吴桐,吴桐用一个个超群的成果,向世界无声证明,中华从不可小觑!

  在吴桐之前,说起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他们和海对面曾经最大的差距,是在研发模式上。

  他们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先飞机后发动机,发动机的研制往往是在飞机研制型号确定后才开始的;而海对面是先发动机后飞机,当研制飞机时,早已有了可以选择的发动机。

  可以说,现有发动机再有飞机的研制模式,才是符合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规律的!

  这是因为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技术难度要比飞机高得多,研制的时间周期也比飞机长很多。

  两种不同的研发模式,产生的后果是截然不同的。

  国内往往因为飞机型号的下马,发动机便陷入绝境,最终夭折!相比之下,一个好的发动机基础存在,要好得多,即使某一两种飞机型号下马,也不能停止发动机的研制投入!

  好在,国内从不缺乏有识之士,也从不缺乏,愿意为国奋战,粉身碎骨终不悔的无名科研战士,当有关部门和卓越研发人员认识到了这一重要性,从原先把航空发动机当作飞机的一个重要附属部件进行研制,提高到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与飞机并驾齐驱、甚至还要高出一筹。

  现在,他们国内,现在得天地助力,有了吴桐。在吴桐的协助下,之前有了领先世界水平的WS-15S,现在有了崭新性能更优越,更节省资源的WS-B1,领先世界一步,实现变循环发动机的落成,日积月累,中华,现在能骄傲的称得上一声成为发动机强国。

  他们中华,从未掉队!

第306章 就绪

  未来,他们会有更多发动机诞生,甚至不再局限于航空航天,技术衍射下去,舰船、汽车都讲有更强大发动机的基底,只待时间的发酵。中华科研,将会自有一番天翻地覆的变革,科研界,必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吴桐,为科研界,奠定了充分的发展基础。

  杨总等人,对未来科研界,都是深深的看好,而他们,同样也会是这份发展的向上助力!

  

  “重复耐性试验,密切关注整机性能和稳定性!”

  “报告数据,压气机的增压比、空气流量、喘振点,燃烧室的燃烧效率、出口温度分布”控制室内,吴桐盯着测试台上的已然成型的发动机,发号指令。

  对于测试,无论是吴桐还是,目前团队的研发人员,都是驾轻就熟的。从元件到部件组成,大大小小的测试从未停止过,部件性能和稳定性,关乎着后续整机的性能稳定,从核心机、风扇、压气机和涡轮等部组件及控制系统

  他们都逐一的展开试验、加力燃烧室稳定性试验,控制系统的半物理模拟试验等,部件在正常使用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耐久性试验。

  逐一验证零部件在正常工作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耐久性,叶片高循环疲劳试验、盘轴等关键件的低循环疲劳试验、关键件的损伤容限试验,成附件的环境和可靠性试验等。测试零部件极限载荷环境的确定对验证部件和系统的可靠性、在恶劣载荷条件下的部件安全能力试验

  每一项的实验都留下精确的成功数据,确保了部件和系统稳定性有切实可循的依据,才会进入下一个流程。并不是零件,仅仅只是加工出来就立即投入使用。他们确保,从每一个零部件都久经考验,才最终合成了眼前这个堪称奇迹的WS-B1的诞生。

  WS-B1彻底打造成功,并不意味着项目的完结,测试依然继续。重复的循环测试才刚刚开始,参数测量、控制规律调整试车、转子动力学试车、热和压力测量以及振动应力测量等,由此提供整机性能数据,验证发动机的性能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验证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的温度极限、燃烧室和加力燃烧室的熄火极限、飞机机动包线内的畸变极限等。开展地面和高空模拟试验,以说明并检验推进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以及地面和高空试验验证起动能力

  普通环境下的测试之后,是载荷试车,包括加速任务试验/加速模拟任务耐久性试验,以及动应力测量等,验证WS-B1发动机能够在计划的检查间隔和设计使用寿命期内安全、经济且可靠地工作。各类极限载荷环境验证着WS-B1整机的可靠性。

  载荷试车之后还有,恶劣载荷环境条件下的整机试车。包括叶片飞出、包容性、超温、吞烟等,验证恶劣载荷对发动机的影响,即在恶劣载荷作用后的规定时间内保证飞机安全的能力。

  战机执行任务,极大可能会遇到恶劣载荷环境,他们必须确保,他们的发动机,在多重恶劣载荷环境中,依然能稳定支持战绩的机动运作。

  而这些,WS-B1,都一一以优异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数据,优异的通过了各项高强度试验,陆续聚集的数据,再一次让以杨总为首的研发团队,激动地心潮澎湃!

  他们肉眼可见,很多崭新的技术,填补着他们在航空上的差距和空白,可以逐步衍射分解,产生巨大的边际效用,不仅仅局限于航空领域,其他板块都能用得上。

  “巅峰推力值42吨!发动机的燃油效率至少可以达到f135发动机的2.7倍以上!”看到这个数据,杨伟的眼力亮度惊人,脸上都氤氲出兴奋地红晕,这是已经兴奋到极致的表现。

  当初看到吴桐预测,推力数据将在36吨以上,巅峰数据预计能在40吨的数值,他们已经为这个数据惊骇到不敢置信,还想着能百分之六七十达成,他们就是极大地突破。

  但是,吴总就是吴总,她预测数据,一如既往地是谦虚的保守,实际达成的数据,巅峰推力42吨的数值,若是放出去,能让世界惊骇到瘫软!

  海对面的F119发动机的最大推力为18吨,为了增强F135发动机的推力,设计师在F119发动机的基础上提升了发动机的涵道比,使得它的最大推力达到了20吨。海对面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军用发动机技术水平也一直遥遥领先,这是他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地方。

  但是,现在,他们可以骄傲的宣称,他们早已从WS-15S已经彻彻底底的超越,在服役于H-20的WS-15S-2上又有进步,在WS-B1更是直接超越性的将这个数据拉到了两倍的差距,这是他们中华的奇迹,他们的荣光骄傲!

  “还行,算是初步达成我们的项目目标!”吴桐也勾起了舒缓的笑意,紧绷了两个月有余的神经,终于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数值出来,可以慢慢放松了心弦。

首节上一节107/1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