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 第68节

  邹平连忙表态,“放心,十二月曾嘱托过我,我自是不会对外说。”

  廖主编点点头,“今早突然从全国各地来了好多读者信,估计一麻袋都装不下,你去处理下。

  另外,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你把手里的工作放一放,趁这波舆论未散,你尽快去一趟邵市,采访一下十二月创作《活着》时的心历路程,早点见报。”

  邹平听得汗颜,昨晚因为报纸上各种对《活着》的好评,让他有点飘,多喝了几杯,导致今早上班迟到了足足半小时有多。

  就在邹平转身要走之际,廖主编叫住他:“对了,我这里有一封读者信,你帮我转交给十二月。”

  “啊?”

  邹平有点懵逼,直接把信寄给主编,还让主编不敢怠慢,这他妈的是什么样的牛人读者啊?

  廖主编彷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失笑说:“不要胡乱猜测,对方也是文学爱好者,和我是老相识,你只管交给十二月就好了。”

  一个星期不到,杂志要加印30万册,读者信可以用麻袋装,编辑部电话被打爆,新闻报纸更是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上百条书评,甭管这些评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但无疑在证明一件事:

  由很多文学界资深人士和文学爱好者组成的庞大讨论大军,正以《活着》为载体,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汹涌狂潮!

  《活着》真的火了!爆炸火!

  想着这一切,邹平昨晚的状态又来了,他妈的又有点飘飘然了。

  从主编手里接过信件,细细瞅了眼,就一封很正常的黄褐色挂号信嘛,外表倒是没瞧出有什么不一样。

  至于里面的内容,嚯!那就不是他能关心的了。

  当然,他也不敢管关心。要不然东窗事发,不仅得罪十二月这样的牛人作家不说,回头还会得罪主编以及主编的朋友,搞不好这饭碗都得丢掉。

  读者信真的多到超乎想象,上千封各式信件密密麻麻地铺在办公桌上,入行6年从没见过这架势的邹平看得头皮都有点发怵,好在他也是《活着》的切身受益者,很是耐心地开启了筛查工作。

  他打算精心挑选50封信带到邵市去,让十二月直观感受一下现在的火爆程度。

  邵市,一中。

  《中国文坛出了个十二月》,这是人x日报的A版新闻标题。

  这些天全国各大报纸都在争相报道《活着》,唯独人x日报没什么有份量的新闻,这一度让爽翻了的李恒有些不爽。

  不过时隔6天后,人x日报终于是姗姗来迟了,且不来则已,一来就是那种定调的讨论。

  瞧瞧!瞧瞧!这是什么标题啊,中国文坛出了个十二月!

  这种高度的赞美是一般人能担当得起的吗?

  李恒逮着这篇新闻看了五六遍,舒服了,是真的舒服了!

  他这异常举动引起了前排孙曼宁的注意,富婆翻过身问:

  “呀!李恒,还两天就要进行第一次模拟考试了,你看班上人个个都在拼命。

  尤其是那刘业江,据说晚上熬通宵在厕所苦读哩,就是想干翻你,你就没点危机感?

  还天天拿着份破报纸在看?

  还一看就看好多遍,要是不知情的,还以为你是这大名鼎鼎的《活着》作者呢。”

  李恒抬起头,笑问:“哟!小看你了,你还知道《活着》?”

  “切!”

  孙曼宁撇撇嘴:“我又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我爸这几天就一直捧着《活着》在研究啊,还在省报上发表了几篇书评呢,挣了30多块稿费。”

  李恒竖起大拇指:“30块钱不少了,都够我半年生活费了,你爸真厉害。”

  

  孙曼宁嘴皮子一撅,八卦说:“你知道我爸爸为什么没日没夜在研究《活着》这小说么?”

  李恒摇头,做出洗耳恭听状:“为什么?”

  两人的对话成功引起了宋妤的注意。这姑娘眼带淡淡笑意瞧眼虚荣心大大得到满足的某人,也悄悄竖起了耳朵,她也好奇校长为什么?

  孙曼宁先是问:“这几天你天天端着个报纸在看,那你知道那王硕不?”

  说起这人,李恒有点不太开心。

  对方去年因发表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在文坛闯出了偌大名声,本来可以好好过日子的、过大爷日子的,但就喜欢没事找事啊,这星期天天在报纸上攻击他。

  如王硕在报纸上的原话:说《活着》算不上一部优秀作品,他没法产生共鸣。

  说十二月并没有真正打开内心世界,写出的东西无非就是看完别人的作品留下的一点假把式联想而已。

  说在国内,比十二月厉害的作家有的是,如阎连科,如刘振云。

  老实讲,李恒很郁闷。

  老子跟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你在北、我在南,八辈子都打不到一杆去,用得着一连在报纸上发表评论攻击自己吗?

  这得是多大恨啊?

  他的小暴脾气是真被喷出来了,要不是现在忙着准备模拟考没时间写作。

  不然他非得开个马甲不可,把这嘴炮王比较得意的《顽主》给截胡了,横竖就4万多字,个把星期就能搞定。

  他倒是恶趣味地很想看看,到时候这嘴炮王会如何看待《顽主》?

  是贬?

  还是褒?

  孙曼宁压低声说:“这几天我爸爸一直在写文章跟王硕隔空骂架,他老人家很喜欢《活着》,看不惯对方无脑喷,所以就手痒写文章怼过去。”

  李恒眨巴眼,莫名有些感动,问:“那骂赢了没?”

  孙曼宁歪头想了想,还是说了实话:“好像没骂赢,被喷惨了,这两天他一直家里自言自语骂脏话来着。

  我和我妈、还有我弟弟都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惹恼了他。”

  唉.

  李恒暗叹口气,宽慰道:“骂不赢才是正常,人家喷人可是专业的,你爸正职是校长,一业余的怎么骂得过专业的嘛。没事,回去安慰你爸心态放宽点。”

  孙曼宁回头瞅眼教室门口,嘀嘀咕咕又说了一个秘密:

  “看我爸惨败,班主任和教导主任也加入进来了,也在写文章骂王硕。”

  李恒道:“得咧,讲义气,这是三英战吕布呀。”

  孙曼宁右手拢下头发说:“我就担心三英战不过吕布哎,我爸说教导主任性子偏软,在家经常被音乐老师追着打,写文章骂人也同样放不开。”

  李恒听得好笑,又有些心疼。

  他奶奶个腿!

  看样子考完后必须开个小号了,这小号啥也不干,就截胡《顽主》,写完就封笔。

  特么的,左右是费不了几个时间。

  连着爆了两句粗口,李恒说:“老师来了,上课吧。”

  Ps:求订阅!求月票!

第81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天公作美(求订阅!)

  第83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天公作美(求订阅!)

  晚自习第三节课。

  班主任王琦在讲台上唾沫星子飞溅,一直在反复强调明天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的重要性,让大家认真、谨慎和重视起来。

  中途,宋妤突然递给他一张纸条。

  纸条内容不多,就三字:恭喜你!

  这话没头没脑,但李恒一下子就看懂了,漂亮同桌这是在恭喜自己的小说《活着》大获成功呢。

  李恒有些开心,毕竟这姑娘难得主动一次,拿起笔回:谢谢。

  接过纸条,宋妤沉吟两秒,问:子衿怎么样?她还好吗?

  李恒写:我和她通电话的事都过去一礼拜了,你怎么才想起问?

  宋妤回:这几天看你一直沉浸在喜悦中,就没打扰你。

  有些东西心知肚明,李恒没隐瞒,写:我把写作的事告诉了她,陈家也大概知道了,她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

  宋妤替闺蜜真心感到高兴,犹豫一会,落笔回:如今苦尽甘来,子衿又对你一片赤成之心,你要好好珍惜她。

  得咧,话到这,李恒什么都明白了。

  能不明白吗?

  这姑娘分明是在借机拒绝自己啊,目的是提前扼杀自己对她的某些企图。

  反复看两遍,他叹口气,倒也没有太大的失落感。

  要是这样就能追到她了,那她也不是宋妤了。

  要知道上辈子她可是两次拒绝了自己求婚的。虽然她一边流眼泪一边拒绝,还自责地抱了他好久,但到底是心如磐石不是?

  没有回复,把纸条揉成团扔进课桌内,随后打开语文课本,默默温习起来。

  宋妤见他没有露出明显的异常情绪后,也是悄然松了一口气,跟着掏出一张数学试卷,开始刷题。

  晚三刚下课,张志勇就兴致勃勃地从教室后面飙到了他跟前:

  “恒大爷!你说这个月的生活费包了,还算数不咧?”

  李恒抬起头:“你那么多钱就用完了?”

  张志勇一脸晦气说:“甭提了,下午跟邹爱明爬围墙出去买红烧肉和麻辣海花,回来的路上钱被人扒走了。

  日他大爷的!裤子开了一个这么大的口,裤子都要不得了。”

  缺心眼比划比划,郁闷至极。

  李恒合拢书本,爽快地说:“你看上什么了,说吧,我去付钱。”

  闻言,张志勇脸上瞬间多云转晴,贼眉鼠眼地拉着李恒和柳黎去了小卖部:

  “小卖部今天来了一批雪糕,已经快半年没吃了,老夫可馋坏了。”

  柳黎怏怏地说:“张志勇你个250,这种天吃雪糕,你是咋想的,吃下去不得拉肚子?”

  张志勇不爽:“再叫我嘴都把你撕烂,你怕就别吃,我左右手一个,美死你。”

  柳黎也就是个嘴巴选手,看到李恒和张志勇左手吃雪糕,右手吃麻辣海花吃红烧肉,到底是没忍住,三人围在假山一石桌上,呼哧呼哧,大快朵颐。

  两口一块红烧肉,一大坨麻辣海花下肚,李恒感觉好极了,“可惜没酒,要是有酒就完美了。”

  “草!在学校你敢喝酒?你现在咋变得比我还坏?又是肖涵又是宋妤,妈的!我都快不认识你了。”张志勇最近天天捡他看过的报纸看,每次看完是又高兴又惆怅。

  我兄弟变了,成大作家了,我和我兄弟不是一路人了。

  差距太大,搞起缺心眼一点快乐都没了。最后冒法子,久违地生起了努力奋斗的心思,没日没夜像班上其他人一样捧起了书本。

  按张志勇的话说:咱不图清华北大啊,不图复旦人大啊,咱能和兄弟去一个城市读书就行了啊。

  这二货倒不是有多离不开李恒,而是从小到大都是一起嘻嘻哈哈过来的,要是骤然分开,他会觉得十分孤单。

  打抢似地连塞5块红烧肉放嘴里,柳黎鼓鼓腮帮子叹气说:“唉,我今晚一个数学题都没做出来。”

首节上一节68/1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