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姐平素跟她关系处得不错,于是替好奇的同事们嚎一嗓子。
陈小米撇眼周春兰,答话“我跟十二月约好了见面,得去做些准备。”
编辑部都是老油子,从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听出了不简单,戴叔打气道:
“小陈,祝马到成功!等你回来请我这老头子喝酒。”
“借您吉言,没问题。”
离开人民文学,陈小米先是马不停蹄去邮局,拍了一封加急电报去邵市。
接着找一公用电话亭,给父亲一朋友打电话,弄票,火车票机票都行。
…
邵市,一中。
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手段,李恒在《收获》杂志一男编辑身上如法炮制了一遍,把对方唬得一愣一愣的。
等他把红色听筒放回原位,英语老师问:“你这么玩,真的能成功?”
李恒琢磨着说:“现在还不好讲,过些日子就知道效果了。”
英语老师双腿盘坐在沙发上,端起茶杯品两口问:“你就一新人作家,要是他们不惯着你,直接放弃了,你怎么办?”
李恒信心十足:“不会!我写的东西我心里有数。”
见她一副爱信不信的样子,他补充一句:“等奖学金考试完,如果两家杂志社还没消息,那我就投《当代》和《十月》试试,这次不再耍花招,老老实实挣稿费。”
听到这话,王润文视线在他脸上停留许久,非常不解地问:
“邵市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知识分子,这些年也没见谁成为大作家,也没见谁有能耐出版小说。
就像王琦老师他们,报纸上发表两根手指大的豆腐块都要显摆好长一段时间呢。
你才18岁不到,做出这么大成绩为什么还不知足?为什么那么执着钱财?”
李恒淡定地摇头:“呕心沥血写一本书,才挣几百上千,我有什么好知足的?
我现在又没其它收入来源,只能指望这个,所以我得实现利益最大化。”
听着这话,想起他的贫苦家境,王润文没跟他就这话题争论下去。
慢慢喝完一杯茶,她看下表说:“走吧,家里没做饭,趁现在还有时间,咱们去外面吃点。”
李恒很是自然地问:“我是蹭饭吗?”
王润文诡笑反问:“为什么不叫吃软饭?”
李恒下意识喵眼她心口位置,确实够软。
见状,王润文直接把手里的空杯子砸了过来。
真他娘的!
好在他闪躲迅速,不然脑壳非砸个包不可。
对峙十来秒,李恒果断举手:“太残暴了,我投降。”
王润文似笑非笑他眼,拿起茶几上的钱包,率先走了出去。
有老师带着,门卫大爷并没有为难他,李恒在封校期间第一次毫无阻碍地来到了校外。
望着马路对面的胖哥饭店,他满怀期待地问:“老师,是请我吃大餐么?”
没想到王润文鸟都没鸟他,往旁边蛋炒饭摊位走去。
李恒大失所望:“还以为吃什么好的呢,害得我差点被砸死。”
王润文冷冷地说:“我工资不高,你要是嫌弃蛋炒饭难吃,就吃包子。”
包子好啊,又大又软,还白,李恒气得伸手喊:“老板,蛋炒饭加个鸡蛋!”
“好嘞,请稍等。”
第43章 ,电报
第45章 ,电报
蛋炒饭加鸡蛋!
这份任性劲儿在这年头别说英语老师了,就连炒饭老板都没见过。
见他低头吃得贼香,一口接一口不间断往嘴里送,没什么胃口的王润文忍不住问:
“多加个蛋,是不是就好吃一些?”
这女人虽然看起来水嫩多汁,可口诱人,但她是老师啊,没甚卵用,无法下嘴,李恒还是觉着吃饭要紧。
于是他随口敷衍句:“问没用,自己吃吃就晓得了。”
闻言,王润文扫眼四周,见没人关注这边时,还真用勺子从他的碗边边舀了半勺,然后放入嘴里。
细细嚼几口后,她皱眉说:“蛋的味道太浓了,少了一份米饭清香,还没我的好吃。”
李恒瞅眼:“怎么可能啊?我的口水就没点加成效果?”
王润文横眉冷眼:“你的口水很香?”
李恒继续扒拉蛋炒饭:“香不香我不知道,但吃过的都说好。”
王润文气笑了:“你和陈子矜接过吻?”
反正东边小树林之事她已经知晓,李恒索性不再装,恬不知耻地表示:“她喜欢燕子衔新泥,经常主动找我搭窝。”
王润文用勺子轻轻敲了下碗边,面无表情地道:“这顿饭你付钱。”
李恒顿时觉得这饭不香了,抬头:“啊?”
王润文无视他辛苦装出来的无辜表情,没理会,当空气。
李恒转身朝老板喊:“老板你这有醋吗?”
老板错愕问:“醋有,你要放炒饭里面?”
李恒说:“吃点酸试试,没胃口。”
“好嘞,等下。”
老板放下手里的活计,双手在围兜上胡乱擦擦,弯腰拿了一瓶老陈醋过来,走到近前却忽然说:
“小伙子,你先把钱结一下。”
我跟你要醋,你跟老子提结账?
这转折来得也太突兀了吧?
李恒愣了几秒,等反应过来快速转身时,卧槽!发现英语老师已经悄无声息地到了校门口。
他娘的就说咧,这老板变脸比翻书还快,原来是金主跑了,怕自己吃霸王餐。
李恒跟个傻子样地呆呆看着那风情万种的背影,心里在滴血:钱,你回来…!
王润文似有所感,进传达室之前还朝他回眸一笑。
但这笑一点都不灿烂,全是讥讽!
蛋炒饭要2毛8一份。加了一个鸡蛋就更贵了,要3毛6。
两份合起来就是6毛4。
悲催的!他身上的生活费还不够10餐饭钱啊。
奶奶个腿!亏大发了,这6毛4田润娥同志得卖五斤米才能回本了。
从兜里数出毛票,郁闷地递过去,李恒抱怨道:“老板,你这样做生意是没有回头客的。”
老板一脸谄笑,歉意解释:“不好意思了小伙子,最近总是被人白吃白喝,我有点怕了。
他们套路差不多,都是一个一个走,我这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又追不上…”
邵市这种自古民风彪悍的地方,不被吃霸王餐能成为好老板吗?
你得习惯呀!
李恒心里腹诽一句,强调:“那是我们一中英语老师。”
老板摇摇头:“这摊位以前是我婆子在弄,最近她走了,我才来接手的,认不得人…”
李恒嘴巴张了张,好似面对一滩棉花,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唉!都是苦命人。
下午5、6节课是数学。
数学老师姓潘,他有个众所周知的习惯,只要是204班的课,都会提前10分钟到教室。
这习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来干嘛?
当然是吸取教训咯,来翻看李恒的数学辅导书了。
大概是在高二下学期,数学老师花了一节课详细解析了一个很难的不等式综合题。
那节课李恒头晕晕的一直趴桌上,等到第四节下课铃声一响,饿坏了的他本能地从座位上弹起来准备去吃饭。
此刻,数学老师还差一丢丢没讲完,眼睛直勾勾盯着他手里的饭盒。
李恒本就对这数学老师积怨已久,觉得他跟高一的数学老师相差太远,觉得他太墨迹。
于是当时脑子一热,年少轻狂地的用了一个简便方法做黑板上的题。
用口述,分四个步骤,前后不到一分钟就给出了答案。
答案是大于等于2。
李恒至今犹记得当时的场景,数学老师先是瞄眼教案上的答案,然后脸上带笑却明显有些不自然。
那时全班鸦雀无声,齐齐扭头看着他。
甚至同样对数学老师非常不满的邹爱明还不大不小来了一句:数学还得是我们老恒,这才是高手!
事后,班主任王琦还特意把李恒和邹爱明叫到了办公室开导一番,叮嘱两人要学会尊敬老师,做事注意方法。
自打这以后,数学老师就有了提前来教室的习惯。
不过这些都是老黄历了。
在王琦老师苦口婆心地解释下,204班慢慢接受了这位慢性子老师,如今关系还算融洽。
“咦,这个方法你是怎么想到的?”翻看着翻看着,数学老师高兴地就一个抛物线题问他。
面对老师的问题,他一点都不慌。
这段日子李恒早就发现了,其实重生只是多了一段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原本脑海中的知识并没有遗忘。
这就是他有信心参加高考的底气所在。
也是他最近一直敢加班加点赶工《活着》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