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吃过虾了。这虾得留著,给奶奶过寿的时候拿出来。
今天,他得弄点可以孵小鸡的鸡蛋回去才行,也不用太多,500只吧!
乍一看这数量,好像很多,但这要放在一座山上,那就是零零散散的了。后世随便一个私人的养鸡场,都能秒杀。
才几百只,瞧不起谁呢?
一些大型的养鸡场,那是以万做单位的。
主要是考虑到周家庄也没有能力养太多。靠那座山的虫子等资源,养活500只鸡,差不多是极限了。
这还得周益民到时候在山上特意“养”点虫子之类才行。
回去的路上,就碰到周大福他们。
不得不说,一大爷的药还是可以的,才一个晚上,竟然都消肿了,不认真看,看不出他们被蜂群蛰过。
“你们慢慢走吧!”周益民跟他们说道。
一辆自行车也载不了他们。
回到周家庄,村民们纷纷跟周益民打招呼。
周益民一一回应,他先去了一趟学校,将那100斤的青稞丢给学校算了。思来想去,那玩意用来酿酒,好像也没必要,现在他不缺酒。
商店背包里,茅台都超过20瓶了,还都是他记忆中,后世比较珍贵的那些。
“怎么吃,你们自己琢磨吧!”周益民将青稞放下就走了。
留下周志高父女俩在风中凌乱。
这一袋类似麦的东西,是粮食无疑,够他们学校吃好多天的。
“我让村里磨成粉再看看吧!”周志高说道。
一般来说,麦类都是磨成粉再吃。
于是,他出去找人。给学校干活,都是免费干,大家都很默契。毕竟现在村里的适龄儿童都在学校免费上学、吃饭,替学校干点活怎么啦?
等小麦收割,到时候学校还会放假,让学生帮忙干农忙呢!
“三婶去哪里?”回到家,周益民看到三婶那衣著,似乎要出门。
“她要回一趟娘家。”奶奶说道。
这不,将倩倩那丫头送过来,还说她只是回去一天。
第132章 三婶回娘家
回去一天?
周益民问:“三婶的娘家很近的吗?”
三婶笑道:“不远,安平公社的杏花村,三个多小时就到了。”
她也蛮担心娘家的,以前是担心也没用,自己家过成啥样了?都要别人帮衬。而如今,家里情况变好了,有了点余粮,算是有些能力了。
尤其是三个孩子,跟著他们的大哥吃香的喝辣的,都开始长胖了不少。
她有时候来蹭饭,吃好吃的,心里难免会挂念父母。
上次回去,是过年的时候,爹娘把生鸡蛋的母鸡都宰了招待他们。
这段时间,她尽管担心,但并没有跟丈夫说自己的心事。直到昨晚,周旭强主动提出来,让她今天一早带点东西回去看看爹娘。
那一刻,她很感动。
周益民:“这还不远呀?我三叔不一起去吗?”
他自然也支持三婶回去看看,有能力就帮衬一二。
“他要上工,再说了,家里没个大人不行,所以……”
周益民:“我跟爷爷奶奶不是大人吗?来才,去喊你爹回来。”
三婶黄兰心头暖暖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从这话也看出,周益民是真把他们一家当家里人的。
周益民转头跟奶奶说道:“奶奶,家里的腊鸭,让三婶带两只回去行吗?我们没吃完的那大半袋玉米,也给她吧!罐头还有吗?”
黄兰连忙摆手:“益民,不用,不用,我那儿……”
还没说完,就被老太太鄙视一眼:“你那边有什么?红薯、土豆,还是棒子面?行了,记得我家益民的好就行。”
那些东西都是自己孙子拿回来的,但怎么处理还是让她来做主,老太太就很欣慰,亲孙子太贴心了,总是会考虑到他们两老的感受。
再加上这些年,黄兰两口子对他们两老的态度,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人心又不是石头。
所以,对于自家孙子让他三婶带点东西回娘家没有异议。
只要不是什么都往娘家搬,扶弟魔之类的,那都是能理解的。
说完后,奶奶去拿腊鸭和罐头,至于那大半袋玉米,就在角落,等周旭强回来,让他背上就行。
黄兰又狠狠地感动了一把。
那大半袋的玉米,少说也有60斤,足够爹娘吃到小麦收割,甚至吃不完。
腊鸭和罐头,更是娘家可望不可及的东西。虽然她没回去,不知道娘家的具体情况,但看看其他村子,总感觉不会好到哪里去。
她很清楚,这是侄子给她回去撑面子的。
就算没有腊鸭和罐头,仅仅是那半袋的玉米,都能让她在娘家受到祖宗一样的待遇。
周益民取出那半坛子的虎骨酒:“爷爷,这是我们四合院陈医生送的虎骨酒,你平时可以喝点,但不要贪杯。”
虎骨酒不仅是壮阳,还有其他的保健作用,平时喝两口有益无害。
老爷子一听,顿时笑眯了眼。
“好好好!”
没多久,三叔周旭强回来了。
“三叔,不是学会骑自行车了吗?踩去呗!反正我这两天不打算回城里。”周益民跟三叔说道。
三叔听后,眼睛一亮。
这段时间,只要有空,他都会拿侄子的自行车学,已经有模有样。
“那三叔就不客气了。”
黄兰匆匆回了一趟家,将一个盒子悄悄放回原处。
都有那么多东西了,还把女儿的“存粮”一锅端,有点不太好。
来芳对此还不知道,笑嘻嘻地在她大哥周益民身边捶捶脚、捶捶背,通过这种手段,小丫头没少在周益民身上赚到小零食。
还好,她娘亲忽然“良心发现”,不然等她回去,估计天都塌了。
周旭强骑著自行车,载著妻子,兴高采烈地出发。这次带了那么多物品,还都是吃的,他也会倍有面子,成为杏花村最靓的那个女婿。
有自行车,速度快了很多,一个钟头左右,就来到了杏花村的村口。
杏花村的村民一眼就认出黄兰。
“小兰回来了呀!”
黄兰一看这些村民,就知道杏花村过得并不好,有人都饿脱相了,她差点认不出来。
周旭强停下来,掏出经济烟,给大家派了一轮。
望著周旭强他们离去的身影,在场的人无不羡慕。那可是自行车呀!看来,黄兰的男人是发达了。
他们也注意到黄兰怀里的那些东西,虽然用袋装著,但里面很可能是粮食之类。
现在粮食多难得呀?人家还拿那么多回娘家。
“小兰算是熬出头了。”
“是呀!自行车都有,那不得一两百块?”他们杏花村,只有一辆自行车,那就是大队长家的。
想当年,黄兰嫁出去的时候,大家都说她嫁得不好,她夫家的家境很差。
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家不用三十年,就逆转了。
“行了,抽完烟,就给我继续干活,再过二十来天,小麦就能收割,都给我打起精神来。”领头的中年人说道。
周旭强夫妇顺著乡道,来到一栋低矮的屋子前。
“姑姑、姑姑……”
刚停下来,屋门口玩耍的小孩子就认出周旭强夫妻两人,大喊大叫起来。三四个孩子,都只穿裤子,没有上衣。
黄兰有两个哥哥,这些孩子都是两位大哥的,还有两个比较大的男孩子不在,估计是去帮忙干活了吧!
杏花村的孩子,可没有周家庄的那么幸福,有书读,有饭吃,还有新衣服穿。
现在一对比,就会觉得周家庄简直就是乐园。
黄兰将那袋玉米放下来,揉了揉有点发麻的大腿,然后拿出一包糖,还是益民给她的。
“你们爷爷奶奶呢?去叫他们回来。”黄兰给这几个孩子分糖。
孩子们手也不洗,很多尘土,但农村哪有那么多讲究,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也就侄子益民,老让她三个孩子洗手再吃东西。
“姑姑,我也要,我也要!”
拿到糖,几个孩子飞奔出去,去找他们爷爷奶奶。
最小的跟不上,一边跑,一边哭。
进屋后,黄兰开始干点家务,打扫打扫,她是闲不下来的人。
感谢徐人帅兄弟的500打赏,书友20230302201408180和爱喝气泡水两位兄弟的100打赏!
第133章 黄兰的风光
“桂芳,你家女婿发达了。我看到他骑自行车回来。”
黄兰的父母,在赶回家的路上,碰到其他村民。
听到这话,两口子更加惊讶。本来,他们刚才听别人说的时候,还不相信,但说的人多了,就难免相信了。
“发什么达?说不定是借来的自行车呢!”黄兰的父亲说道。
两人加快脚步,没多久便回到家,看到家门口果然停著一辆自行车,女婿周旭强还在擦呢!
“旭强,怎么来了?”黄兰的老娘高兴道。
周旭强抬起头,笑道:“那么久没有回来,有点想念。岳母,杏花村的压水井怎么不多打几口?”
进来的时候,他就了解过。
杏花村也有压水井,但只有两口,这够用吗?他深深怀疑。
他岳母笑道:“我们村挖出一口泉,泉水很大,暂时不用担心用水的事。”
这也算是一大幸事了。
接著,他掏出一包大前门,给老丈人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