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拿出200元,给顾师傅清点一遍,送他出去后,又往二大妈家去。二大妈正在糊火柴盒。
糊火柴盒是街道派发的散工,有困难的家庭都可以去申请,虽然挣得不多,但也能帮衬一下家用。
“二大妈,我跟顾师傅谈拢了。不是要包人家一顿午饭吗?我想请二大妈帮忙做饭,到时候让他们到你家来吃,等完工后,我给您5块钱,或者帮您弄5斤肉。行不?”
二大妈一听,乐坏了。
太行了呀!
要知道,她在家糊火柴盒,一千个才6毛钱。
没听错,就是糊一千个火柴盒才得6毛钱报酬,一万个才6块钱。
不要觉得糊火柴盒简单,你可以说它没有技术含量,但并不轻松。
小小的火柴盒,糊制起来程序很多。
首先要打浆糊,糊内盒的浆糊要稀点,糊外盒的浆糊要厚一点。
糊内盒时,要将细长的小条纸分成十垛码成一排,用软毛刷蘸浆糊均匀涂刷,然后,将小条子逐一靠右贴在小条纸上,再逐个揭起,先封右边再封接头,左边纸张不封放在桌上待用。
下一个步奏是将封了头的内盒放在一个木模内,再放一张方形小木片,用食指滑动纸张,将底封好,拿出模子,晒乾待用。
糊外盒较为简单。外盒是印在一个大纸板上,横排十张,竖排五张,整版五十张。
然后用刀刻印,似连非连,轻轻一掰,整张纸会一张一张地分开。
而外盒在印刷后,被刀刻有缺省的印子,用时,先拿起一摞外壳纸,依次捻开后,用竹片刮上浆糊,一张一张从右手送到左手弯曲合上,并用左手紧紧握住数秒,以免炸口。
晒乾后的内盒和外盒要套在一起,才算基本糊好。
而帮忙做段时间午饭,就得5块钱,何乐而不为?
“那二大妈要5斤肉。”
有得选,当然选5斤肉呀!
周益民点头:“可以。”
第11章 街道办李主任(求收藏和追读)
实际上,大部分人都会做出二大妈一样的选择。
这年代,大家并不是缺那么几块钱,而是却吃的。
城里还有不少遗老遗少,他们私藏的财宝可不少,但许多人还是守著那些黄白之物挨饿。你以为人家是自虐狂?都不舍得吃?是没物资呀!
周益民紧接著出门,往街道办去。
搞排污管,得街道办同意才行。要不是顾师傅提醒,他都忽略这个事。
刚到门口,就听到有人议论,李主任最近两天心情不怎么好,出世没多久的小孙子饿得嗷嗷哭,偏偏儿媳妇没奶水,她想搞点牛奶什么的回去,但哪有那么容易?
得到这消息,周益民想到了自己商店背包里的奶粉。
虽然空手去也能办成事,但国内的人情世故嘛!懂的都懂。
下一刻,他手里出现两袋奶粉,又用一个小布袋装著,才走进街道办事处。
“小伙子,办什么事?”门卫大爷按照规定询问了一句。
周益民递上一根大前门香烟:“大爷,我找李主任,家里搞装修,想铺一段排污管,听人说要来街道办知会一声。”
大爷接过烟,点头笑道:“嗯!是有这么个规定。李主任在那边,第一个办公室,你去吧!”
“谢大爷!”
告别门卫大爷,周益民朝李主任的办公室走去,敲门。
笃笃笃!
“请进!”
周益民推门进去,就看到个短发中年妇女正在写点什么,这时候抬头朝他看来。
“你是……”
“李主任,我是66号院的周益民,房子有点破旧,所以打算翻修一下,想弄个卫生间,要铺一段排污管,特意来说一声。
对了,我从朋友那儿弄到点奶粉……”
都还没等周益民说完,李主任一听是奶粉,立即站起来,掀开布袋,看到里面果然是两袋奶粉,一袋有一斤的样子,顿时惊喜不已。
“66号院的益民是吗?搞装修是好的,铺排污管也没事,但施工不能影响左邻右舍,明白吗?”
她连忙把两袋奶粉收起来,还从办公桌的抽屉取出两张大黑十。
这张大黑十,是三年前才正式发行流通的。
周益民连忙摆手:“李主任,这不合适。”
李主任将钱塞给周益民:“益民,收起来吧!喊我李姨就好,下次还有奶粉,记得留点给李姨我。”
“好的!李姨,那我不打扰了。”周益民也就顺著杆子爬,攀这层关系。
“嗯!去吧!改天到李姨家里坐坐。”
“好咧!”
李主任笑容满面,孙子的事终于解决了。
她也不是见人就让人家喊姨,能弄到奶粉的,本身也不太简单,她不亏的。
……
回到四合院不久,正要收拾屋内的物品,准备将东西集中到一个房间,周家庄的人又来了。
有免费的劳动力,周益民也不客气。
“你们帮我将东西搬到那边去,大贵,你挑几个人跟我走。”
“好,十六叔!”
周益民带著周大贵几人到钢铁厂附近:“你们在这等一等。”
他自己往隐秘处走一圈,在商店采购了6000斤红薯,放出来,堆在角落。过了一会,他走出去,朝周大贵几人招手。
“过来。”
周大贵等人也不问什么,看到那堆在一起的东西,就开始搬上牛车、小推车。
来之前,老支书就吩咐过,不该问的不要问。
“行了,先回四合院,我请你们吃一顿,吃了就赶紧回去。”周益民跟他们说道。
“十六叔,我们还是回村里再吃吧!这次……”
这次超过十人,吃一顿可不是开玩笑的,现在个个都是饭桶,吃得多。按照昨天那种吃法,得吃掉多少面条?
大家的粮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废话什么?既然进了城找我,还能让你们空著肚子回去?走吧!”
回到家,周益民给他们做了一顿大米饭,把那些第一次来的人都看呆了。城里就吃这么好?
这一刻,他们对城里的生活无比向往。
要知道,他们在乡下经常吃粗粮,而且老是吃不饱呀!
“快吃,多吃点。”周益民跟他们说道。
没什么菜,就一盆大白菜,但对周大贵他们来说,单吃大米饭也很满足。毕竟他们平时吃的是窝窝头、野菜团之类。
没菜算什么大事?
他们宁愿一直这么吃下去。
“十六叔,我吃饱了。”
周益民也不劝,跟吃饱的人说道:“那你出去守著,让外面的人进来吃。”
那家伙赶紧放下碗筷,就往四合院外面走。那些红薯,不容有失,丢了一袋,回去都要被老支书骂死。
他已经很久没有吃米饭吃到饱了。
讲真,刚才他真的好想藏一碗,拿回家去,给弟弟妹妹吃。但想到又吃又拿不好,才没敢动。
实际上,也不止他一个人有这种想法。
周大贵他们又何尝不是?家里的弟弟妹妹,或者儿子女儿,都快饿脱相了。
“我要是也能留在城里就好了。”其中一位小伙子忍不住说道。
“你留在城里?你会什么?能饿死你。别胡思乱想,吃饱了就好好跟我回去。”周大贵打击道。
现在泼冷水,好过他们自己产生不实际的幻想,回去总想著到城里,那就不好了。
进城当工人,谁不想?
问题是,你会什么?什么技术、文化都没有,当个屁的工人。
饱餐一顿后,周大贵带人押送红薯回去,不作丝毫逗留。运红薯回去,那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回到周家庄,老支书等人看到足量的红薯后,都纷纷松了口气,嘴角AK都压不住。
“益民没说别的?”老支书问道。
“没有!”
“嗯!那就好。”
当天,村食堂做了红薯汤,放了不少红薯,总算让大家都吃了个半饱。
是的,只敢给大家吃半饱。吃到饱,那得放多少红薯?那几千斤,也不够造呀!
村里的年轻人却动了其他心思。
“旺财,我们偷偷上山看看?”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
周大福心口不一地说道:“不太好吧?”
明眼人都看出,他心动了。
只要打到一头野猪,吃的、钱,甚至老婆都有了。
“你不去?那我们走。”
“啊!等等,谁说我不去?”周大福立即著急。
第12章 高粱和红糖
中午,三大爷回来了一趟,告诉周益民,已经托人打造他所需要的东西。
“材料费50元,另外,老陈想要两斤肉充当人工费。益民,你看……”
周益民掏出50元,递给三大爷,说道:“三大爷,麻烦告诉陈师傅,两斤肉不是问题,但得保证质量。”
三大爷接过钱,点头:“放心吧!老陈的技术是没得说的,有问题找三大爷,三大爷去找他讨说法。”
说完,他又匆匆赶回钢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