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33节

  李主任愣了下:“为什么不能喝?”

  你下毒了?

  “我听说,有些婴儿对奶粉会过敏的。能喝就好,我又带了两袋过来。李姨,拿回去给我表侄多喝点,喝完我再找朋友要。”

  说完,周益民将那两袋奶粉放办公桌上。

  李主任开心地收下奶粉,惊讶:“会过敏?我还真没怎么听说过。益民,谢谢你啦!”

  接着,又给周益民拿了20元。她刚还想着怎么开口呢!之前的两袋奶粉是没喝完,但也顶不住太久。

  “对了,李姨!我那四合院,前院还有个空房,我一个发小叫罗大鹏,他家人多,想托我帮忙问问,要怎样才能搬进去住。”周益民趁机询问。

  “你那发小,也是院里的人?”

  周益民赶紧点头:“没错!而且他家就在前院。”

  “那就让他来街道申请,办手续。”

  “好!那李姨,我就不打扰您了。”周益民正想溜。

  “等等,先别走!过一会,京都报的记者会来,人家点名要采访你。”这可是街道的大事。

  于是,周益民只好在街道办坐下来。

  没过多久,京都报的记者来了。采访他的,是一名年轻记者,以问答的形式,开始对周益民进行了采访。

  周益民还是那一套话。

  压水井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他这仅属于改进。

  “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诞生过很多实用的科技,我们应该多去挖掘,服务国家和人民……”

  周益民说得很高大上,连那位年轻记者都被打了鸡血一样。

  只要是中国人,就很难不对自己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些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被诟病、批判。

  一旁的李主任频频点头。

  原本以为周益民会怯场,应付不了,所以她特意留在旁边。没想到,周益民对答如流,而且说话也很有深度。

  动不动就是国家、人民的,谁也挑不出毛病。

  你要是挑刺,那你是不是要反国家,反人民?

  “周益民同志,你说得没错!对待我们传统文化,就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非全盘否定。”记者自己都被感染了。

  而后,周益民又谈到自己改进压水井的初衷,是为了爷爷奶奶取水方便,老人家年纪大了。

  这更让在场的人由衷敬佩。

  从古到今,孝道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大家对孝顺的人都会特别有好感,也特别宽容。

  “感谢周益民同志的配合,请留意我们明天的报纸!”方记者满意地收起笔,跟周益民握手。

  周益民又客套了一番,然后送方记者等人出去。走前,周益民还给他们三人塞了三包烟。

  采访是结束了,鬼知道后面的报道会不会让人动手脚?不得不防,所以周益民塞了三包烟,还都是华子。

  “周哥真不错。”

  “是呀!年轻有为。”跟来采访的另外两人纷纷赞道。

  方新华笑而不语,刚才周益民还告诉他,以后需要粮食什么的,只要量不多,都可以找他。

  方新华当然也清楚周益民采购员的身份,并不怀疑周益民能弄到粮食。

  等回去,他得好好整理一下稿子,看怎么报道比较好。

  周益民领着街道办发的奖品,回到四合院,刚踏进前院,就碰到大鹏的老娘。

  “益民,不等结婚再换新的?”罗婶见周益民拎着新的脸盆、暖水壶等回来,不由问道。

  周益民解释:“罗婶子,这是街道办发的奖励。”

  罗婶一听,马上夸道:“还是益民你有出息。”

  心里却羡慕:好孩子怎么都是别人家的?

  周益民不接她这话,转移话题:“罗婶子,那边的房子不是空着吗?大鹏那家伙上次跟我说家里挤,所以今天我特意跟李主任提了几句,她让大鹏去街道申请。”

  此话一出,罗婶惊喜万分。

  “好好好!益民,多亏你了。我这就去找大鹏。”

  她太高兴了。

  那间空房子,其实前院的人都盯着呢!谁家人口不多?周益民除外。

  她没想到,周益民会这么给力。

  儿子认识的朋友里面,最靠谱就是益民了。她也替儿子有这么个发小感到高兴,起码以后混不下去的话,益民有可能会拉一把。

  她赶紧出去找儿子,先把房子拿到手再说。

  那混蛋,又不知道去哪鬼混了,刚才还在院子里的。

  感谢书友20190517191504541兄弟的500打赏,事如意1和书友20201107160818189两位兄弟的100打赏!现在分类榜第八名了,而且很快五千收藏,多谢!

第46章 烤鸭

  而后,周益民又去钢铁厂打了一下卡,露个面。

  不出他所料,他成厂里的名人了。

  同一股的采购员,基本上都出去采购了,只剩下王股长还在大本营。周益民跟他吹了会牛,就也离开了钢铁厂。

  他去了一趟全聚德,买了只烤鸭。

  现在的烤鸭说贵也行,说不贵也行,6元一只。明面上是贵的,毕竟当下的平均工资就三十多元。

  然而,这价格跟黑市那些肉比起来,也就不算什么了。

  有人可能会说,那能不能在这些正规店多买点,拿去黑市高价卖出,不是能发财吗?

  只能说想多了,现在买什么不要票?能让你大规模买?

  周益民知道,再过几年,全聚德都不能幸免于难。到时候,连这个招牌都得摘下来,店名改成北京烤鸭店。

  京城的烤鸭,除了全聚德,还有便宜坊的。

  虽然都是烤鸭,但工艺不一样。全聚德的是挂炉烤鸭,而便宜坊的则是焖炉烤鸭,只能说各有千秋吧!

  买了烤鸭,周益民又往采购蓝里放几斤苹果,十斤面条,以及十斤腊肠。

  此外,还在脑中商店购买了一些种子,有七八种,以生长期比较短的瓜菜类居多,比如小白菜、油菜、豆角等,一两个月就能采收。

  也有生长期达四个月以上的南瓜、萝卜等。

  现在是六月出头,即便是四个多月才能收获的作物,也基本上能赶在下雪前进行采收。或许会对收成有所影响,但关系不大,毕竟河床种出来的,都归村里。

  一切准备就绪,立即返回周家庄。

  “这么早回来?”爷爷见大孙子停好自行车,将采购蓝搬进屋,惊喜道。

  他还以为,要等到晚上才能回来呢!甚至有可能要等到明天。

  “厂里没啥事,就早点回来。爷爷,我买了只烤鸭,今晚吃烤鸭。”

  “好!烤鸭好。”

  老爷子一把年纪,都没吃过几次烤鸭呢!这年景,竟然还能吃烤鸭,全靠自己乖孙子。靠儿子?母猪都得上树。

  进屋后,周益民从采购蓝往外拿东西。

  奶奶也从房间里出来,刚让倩倩那小丫头睡过去。

  “这腊肠是同事采购的,我要了些。”周益民胡扯是越来越信手拈来了。

  奶奶接过腊肠,夸道:“这腊肠做得好呀!”

  其实,她想叫乖孙不用老往这边带吃的,腊鸭都还有不少呢!又带回来腊肠,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奶奶,今晚吃烤鸭,让来福他们也过来,热闹点。”说着,周益民将烤鸭拿出来,香气扑鼻。

  “好,奶奶知道。”

  老太太清楚,这是乖孙特意买回来给他们两老尝的,心里感动的同时,也为孙子的大手脚感到一丝担忧。

  这不是像是过日子的呀!

  最近,乖孙子往家里带东西跟进货一样。

  希望娶了老婆后,有个人管一管,会有所改变吧!

  老爷子却没那样想,毕竟这段时间大孙子表现得太优秀了。那么大本事,以后还能养活不了家庭?

  最重要的是,他看出自己孙子貌似大手大脚,实则性格稳重,做事有把握。

  “还有这苹果,朋友送的,爷爷奶奶你们尝一下。”周益民再次无中生友。

  老爷子他们惊了。

  这时候的苹果比肉都难搞。看来,他们乖孙子的朋友很有能耐嘛!

  接下来,还有面条,搪瓷茶缸子等。

  上次厂里奖的那个给了爷爷,这个给奶奶,刚刚好。

  “怎么又买茶缸子呀?”老爷子问道,发现底下还有个搪瓷脸盆,这是打算都搬回村里了?

  “爷爷!这可不是买的,街道发的奖励,还有暖水壶,但我没拿回来。茶缸子正好给我奶奶用,还有这脸盆。”

  老太太高兴了,奖的不仅不花钱,还倍有面子。

  “我给老支书送种子去。”

  老爷子点头:“嗯!去吧!早点回来。”

  周益民找到老支书,将种子转交过去。

  “益民,多亏你了,看这钱够不够?”老支书掏出钱来,村集体的钱已经所剩无几。

  他对周益民真的很感激。

  先是帮忙解决了粮食危机,然后提了那么好的主意,为周家庄指了一条明路。只要做好了,他们村或许能富裕起来。

  周益民看都没看,收起来:“够了。”

  想了想,周益民又说:“支书,留点地出来,过些天我给你们弄点玉米种子。”

  他清楚,即便这一茬粮食不减产,后面也肯定不够吃,会饿肚子,所以有必要种点粗粮备着。

  老支书笑道:“正有此意,又得麻烦你。”

  作为农村人,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后面粮食肯定不够村里吃。

  这个时候能种植的,差不多就剩下秋玉米了。秋玉米是割麦子前半个月左右种植的,时间还来得及。

首节上一节33/1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