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他就给每人都倒了一杯莲花白酒。
莲花白酒属于高级滋补酒,是四九城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著名佳酿之一,酒性柔和,芳香宜人。
据说,该酒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据近人徐珂编《清稗类钞》中记载:“瀛台种荷万柄,青盘翠盖,一望无涯。孝钦后每令小阉采其蕊,加药料,制为佳酿,名莲花白。注于瓷器,上盖黄云缎袱,以赏亲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
到了清代,莲花白酒的酿造采用万寿山昆明湖所产白莲花,用它的蕊入酒酿成莲花白酒,配制方法为封建王朝的御用秘方。
1790年,京都商人获御制秘方,经京西海淀镇仁和酒店精心配制,供应民间饮用。
梁村长忍不住先喝了一口,忍不住惊叹:“好酒!”
跟自己以前喝到的散装白酒,完全不一样,散装白酒一入口是辛辣,莲花白酒的话,一入口绵,一线喉,不过想到以后都喝不到这么好的酒,就有点难受了。
正所谓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老支书也不吝啬道:“好酒就多喝一点。”
梁村长带来的三个村民,口水都要忍不住留下来。
不过看见村长都没有动筷,他们也不敢动筷,只能不停在咽著口水,要不然都流出来,终于看见自己村长开始动筷,他们也忍不住,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每人都一手拿一个大面馒头,两三口就直接吃下一个馒头。
老支书看见这一幕,暗想要不是周家庄有周益民的帮助和支撑,估计跟双田村也差不多。
梁村长也开始加入战斗,他吃东西的样子要斯文很多,只不过速度一点也不慢。
老支书只是拿起一个馒头,慢条斯理的吃起来,时不时喝一小口白酒。
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梁村长和三个村民,已经吃饱。
本来,他们是不打算吃那么多的,怪不好意思。但老支书一个劲劝他们吃,就忍不住了。
他们的战绩还是很让人惊叹,四个人就吃了将近二十个馒头,而且桌上的炒菜也被吃干净,简直都不用洗一样,都不知道被别人舔过一样,就算是菜汁也被沾了馒头。
吃饱喝足的梁村长才看到桌上一片狼藉,抱歉道:“周支书,不好意思,我们看到好吃的没有忍住。”
“没事,吃饱了吗?没吃饱的话,馒头还有。”老支书贴心问道。
既然都请人家吃了,那就干脆让人家吃饱点。
梁赞说道:“饱了,饱了。”
吃了这顿,就算是两天不吃东西,他估计也能撑住。
“哈哈!那就好,一定要吃饱才行。”老支书说道。
梁村长说道:“那就按照刚刚说的来,我们这边出五十名人手,村里的农活也还有点活要干,要不然明年就麻烦。”
“好,梁村长你安排他们两天过后过来就行。”老支书说道。
梁村长答应道:“没问题!我到时候会安排人过来。”
两人又敲定了一些东西,所以聊了一个多小时。
梁村长就带著梁赞三人准备打道回府。
在回去的路上,梁村长就说道:“梁赞给一个任务给你,以后你带队来周家庄这边干活,有机会一定要跟周益民打好关系。”
他有一种感觉,周家庄有这么大的变化,其中关键人物肯定是周益民。他听说,周益民还是一名钢铁厂的采购科的股长,周家庄能吃饱,没人饿死,肯定跟周益民脱不了关系。
“明白!叔,我会按照你说的来做。”梁赞开口说道。
反正叔叔又不会坑自己,只要听叔叔安排就行,做好交代给自己的任务就行。
梁六这时候也问道:“村长,不知道能不能也让我来周家庄干活。”
因为他知道,就算是去公社帮忙修水渠,伙食肯定没有周家庄的好,想到刚才的馒头,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这一顿是他今年以来吃过最好的了。
梁村长也是知道马六的饭量,将近二十个大面馒头,其中三分之一都是被他一个人吃了。
再加上不少炒菜,可以说,一个顶两个,不过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力气大,想到周家庄应该也不缺这一点粮食,便说道:“那你就去吧!”
第236章 没答应借粮?
夜已深,双田村很多人还没睡。
接下来,他们村的困境,就连小孩子都能意识到,更别说大人们,谁还能睡得著?
今天村长派出去的人,几乎都回来了。
情况非常不妙,没有能借回来粮食的。
虽然大家都是刚粮食入仓,但几乎所有村子都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粮食不够吃。
在这种情况下,谁还那么心大,将粮食借给外人?那不是要饿死自己吗?所以,不管什么人情都不管用,有些委婉拒绝,有些则是快人快语。
“现在就等村长了。”
“希望村长能带回来好消息。”
“我听说,周家庄挺富裕的。他们的收成很好,交公粮的时候,他们的小麦还评为一等粮呢!”
“希望如此了。”
“我看也难,毕竟……”
还没说完,就被旁边的人瞪眼睛,不敢说下去了。
现在这时候,你还泼冷水?
被打也是活该。
其实,越迟回来,说明越有希望。
毕竟如果是拒绝,村长应该带人回来了才对。然而,现在还没回来,很可能是带有粮食,所以走得比较慢。
就在这时候,有人从村口跑回来。
“村长回来了。”
所有人精神一振。
有人急声问道:“怎么样?是不是扛著粮食?”
那跑回来的人摇头:“没有,村长他们空手回来的,但……”
“空手?这下完了。”立即有人议论纷纷起来,脸上涌现出绝望之色。
这是天要亡他们双田村呀!
有人心里已经在琢磨,这两天要投奔什么亲戚好,脑里搜刮著一些远房亲戚,尤其是比较富裕的亲戚。
“吵什么?等小六子说完。”大队长勉强保持冷静。
现场立即安静下来。
跑回来的小伙子接著说道:“但村长他们应该带回来了好消息,看他们有说有笑的。”
这么一说,所有人立即再次升起希望来。
或许,是周家庄答应借的粮食有点多,所以村长他们暂时没能带回来。
几乎所有村民心里都是这么想的。
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人到了绝境,总是要有点“光”才行,哪怕是自己意淫出来的“光”。
双田村的大队长闻言,微微松了口气。
没多久,梁村长带著人回到村里。
他们立即被村民围起来。
“村长、村长,怎么样?周家庄答应借多少?”
“是呀!多亏周家庄了。”
“还是周家庄仗义。”
……
村民们一个个给周家庄发好人卡,各种夸赞的话不要钱地冒出来。
梁村长有点懵。
梁赞开口道:“周家庄没答应借粮,你们听谁说的?”
他们可没有说过那样的话。
没有?
没答应借粮?
村民们全都愣住,眼神不太友善地看向小六子。
给人希望,最后大家发现那希望是不存在的,这就让人很难接受。你要不一开始就说不可能。
“没……没答应吗?但村长你们怎么有说有笑?”小六子也不解。
梁村长开口解释:“虽然周家庄没答应借粮,但人家给了我们双田村提供一条活下去的路子。”
大队长惊喜:“什么路子?”
“首先,公社不是要各个村派人去修水渠吗?公社会提供伙食,周家庄将他们村的20个名额转让给我们村,让我们村的人去顶替。”
此话一出,村民们都惊喜不已。
加上他们村的名额,一下子就解决了40个人的吃饭问题。
“的确是件好事。”他们大队长梁前进点头道。
他本来是一名志愿军士兵,战场上被打烂了一只耳朵。回来后,就被任命为双田村的大队长。
“另外,周家庄也打算干点大事,人手不足,答应请我们村50人去帮忙,同样是管饭。”梁村长说道。
此话一出,现场的村民都沸腾起来。
如此一来,就解决了90人的吃饭问题。
虽然没能完全解决问题,但已经大大减轻了他们村的负担。
“这90个名额,先从每一家出一个人。”梁村长接著说。
他们双田村满打满算就是88户人家,很小的一个村子。所以,每家出一个人,也还剩两个名额。
对于村长的这个决定,大家都没有意见。
至于各家的名额,那就是各家自己决定,村里不过多干涉。
“依我看,周家庄还会请人,所以,我们要跟周家庄打好关系,看能否将更多劳动力输送过去。”
众人纷纷点头,只要有口饭吃,他们都愿意干。
同时,大家心里感叹:周家庄是真富呀!
粮食不单止够自己吃,还能请人干活,简直难以置信。不愧是得了一等粮称号的村子,看来这次是大丰收了。
当天夜里,各家各户都选出了自己家的人,报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