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155节

  再说了,这鸡蛋还是用来孵小鸡的鸡蛋,稍微贵点情理之中。

  王村长:“好,就按照你说的来。”

  接著,他从口袋里拿出十五块钱。

  周益民看到这一幕,就知道王村长是早有准备,要不然也不会随身带这么多钱,要知道十五块钱,是那些学徒工将近一个月的工资。

  随即,他补充道:“粮食的话,今晚我会运输到附近,然后你安排人过来搬回去。”

  “好的,我一会就去安排人手。”王村长高兴道。

  到了晚上,周益民悄咪咪来到距离上水村附近的小树林旁,往地上排放了七千斤的玉米、红薯和土豆,便骑著自行车往上水村赶去。

  看到村里时,发现王村长已经带领一群人在等候,一个个跟鬼似的。

  王村长连忙迎上:“益民,粮食不是已经运过来?”

  “没错!你们跟我来。”周益民说道。

  说完,转身就往回走,不到十分钟,就来到小树林旁边。

  小树林里面还传来猫头鹰恐怖的叫声。

  周益民说道:“七千斤红薯等,已经放在这里,剩下就交给你们运输回去,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忙,就先离开。”

  “好的,麻烦益民你了。”王村长感谢道。

  村民打开那些麻袋,里面有玉米,有红薯,也有土豆。看到这些粮食,上水村的村民们喜笑颜开。

  这年头,没有什么比粮食更赏心悦目的了。

  随即王村长开始指挥村民,把运回村里去,为了运输,还把村里的牛车和驴车都拉过来,不然单靠人力,都不知道要运多久。

  由于有牛车和驴车的帮忙,拉了几趟就把这七千斤的粮食都运回上水村去。

  就在王村长他们还在运输粮食的时候,周益民没有回周家庄,而是回城里去。他回到四合院,先把粮食已经放在家里,现在只要叫大牛过来搬回马寡妇的家里就行。

  周益民便来到马寡妇的家来,敲了敲门。

  门一下子就打开,马寡妇看见是周益民,连忙招呼进来:“益民,进来坐一下,喝杯水。”

  “马婶,不用这么客气,你们过来搬玉米吧!”周益民说道。

  马寡妇:“好,我现在就叫大牛过去。”

  然后,她朝著家里说道:“大牛,还在那里吃什么?赶紧过来帮忙。”

  大牛听见后,连忙从桌子里站起来,手里的水杯也放下来。

  他们来到周益民的家里,大牛二话不说就把地上一包包的玉米搬回自己二姐家来。

  一包大概就是五十斤左右,三百斤就是六包。

  就算是饿著肚子,搬运的是粮食,体内也好像喷发出源源不断的力气,一次性扛著两包往马寡妇的家里走去。

  就这样,不到十分钟就把三百斤的粮食都搬走。

  感谢08a兄弟的打赏,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第229章 有人晕倒了

  天还没亮,老支书就带领著周家庄的人,开始往牛车和驴车装已经晒好的小麦,今天要去交公粮。

  所谓交公粮,就是你种了国家的地,等到了秋季有了收成,你需要无偿将一部分粮食上交给国家。

  比如,你种了十亩地,不管你的收成如何,需要将每亩地粮食的百分之二十上交给国家。

  交公粮对于后世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很陌生的一件事。

  但对于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们来说,交公粮在农村是头等大事,是存在于脑海深处难以磨灭的印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活,终于把大部分的小麦都装好车,剩下装不了车,只能由人来挑著。

  老支书看见所有人都准备好,便大声说道:“出发!”

  大家有序地出发,这种事情每年都要经历,时间长也就习惯。

  村里已经统一做好了路上需要的干粮,由于人数比较多,全部都做成窝窝头,满满一大麻包袋。

  “老支书,一麻包袋的窝窝头够了吗?”大队长不解的问道。

  要知道,往年最起码要准备两三麻包袋才勉强够吃。

  首先从这里走到粮站,就需要一两个钟,他们村距离粮站比较远。

  其次,到了粮站后,估计都排起长长的队伍,排队轮到自己村,都不知道要排多久。

  更别说,还有可能不及格,要找个地方再晒一下。

  当然,他们周家庄今年应该会好点。

  毕竟公社那边有人,陈华上次因为脱粒机得到了嘉奖,据说在公社那边就任重要岗位。

  正所谓有人好办事!

  而且,老支书摇了摇手里的两包中华:“今天有这两包中华,再加上有陈华帮忙打招呼,我们村肯定能畅通无阻。”

  往年是手里没有好烟,中国是个人情世故的国家。

  实际上,往年他就算是想买这种好烟,没有票,也买不到,除非去黑市买。但是大家都知道,黑市的风险有点高。

  大队长看见老支书手里的中华后,微微瞪大眼睛,感觉烟瘾上来了,随即讨好道:“老支书,这个中华,是不是可以给我抽一根?”

  他也没有抽过这么好的烟,到时候说出去有面子。

  老支书没好气地道:“连我自己都不舍得抽,这都是要给粮站的领导的,你就别想了。”

  大队长讪讪一笑,也就没有继续讨要。

  周家庄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出发,到了村外,靠近上水村的时候,就看见上水村的村民也开始出发。

  双方碰面,打了个招呼,聊了几句。

  就这样,大家结伴而行,毕竟人越多就越安全,也不怕遇到那些不长眼的人来过来抢粮。

  在通往粮站的路上,马车、牛车、人拉架子车、熙熙攘攘,人声喧哗,热闹非凡。

  除了上水村和周家庄之外,大多数村准备的粮食肯定是不够,没有办法,现在能吃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能看见这么多人,基本上都是面黄肌瘦的样子,基本上一个胖子都没有看见,毕竟连吃都吃不饱,怎么会胖呢?

  至于后世所谓的三高,在这年代更是不存在的。

  大家本来都不相识,不过随著话题的打开,大家都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起来。

  就在这时候,前面突然有人大声说道:“有人昏倒了。”

  现在的人还是很热心,都纷纷上前准备帮忙。

  不像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就算是有老人昏倒也不敢去扶,就怕被讹上,轻则破财当初,重则家破人亡啊!

  老支书就在附近,带人急忙上前帮忙。

  只见一个中年人饿得浑身都没有肉,只剩下骨架一样,旁边还有一包小麦散开在地,不过在场的人并没与过多关注小麦,反而都是在关注中年人身体怎么样。

  “梁智深你醒醒,大家都散开一点,谁有水?拿水过来。”只见一个人中年男人在旁边喊道。

  周围的人这才反应过来,老支书连忙把村里的水壶拿过来,并且递了过去,看著有点眼熟,随即问道:“你是梁村长吗?”

  梁村长有点好奇道:“你认识我?”

  “我是周家庄的支书。”老支书自我介绍道。

  梁村长说道:“原来是周支书,等一下我们再聊,我先救人。”

  梁村长接过来后,直接往昏倒的男人嘴上缓慢的倒水,水顺著微微张开的最差缓缓流进喉咙里去,没过多久,昏倒的人睁开双眼。

  众人看见这一幕,也才放下来。

  梁村长有点不好意思开口:“大家有没有多余的粮食,他刚刚是饿昏倒,要是再不吃东西,可能就会再次昏倒,有可能会饿.死。”

  没办法,村里为了上交公粮,已经把全村的小麦都上交,都还差一点,只能找其他村借了一点,才勉强够交公粮。

  所以并没有多余的粮食能在路上吃,要不然早就把窝窝头拿出来给梁智深吃,毕竟人命关天,只在不行就只能从公粮里拿一点,让梁智深吃。

  他们村比较惨,收成很差。

  “我没事的,让我休息一下就好。”昏倒的梁智深虚弱。

  现在的粮食金贵,很多人自己都不够吃,怎么还会分给别人。

  老支书看见这种情况,也是于心不忍,便从自己村里带的粮食,取出三个窝窝头,随即便开口说道:“兄弟,你先吃点东西。”

  梁智深看见窝窝头,刚想拒绝的时候,老支书直接把窝窝头放进梁智深的手里。

  梁村长看到这一幕,便劝道:“智深,你就吃了吧!不然你出了什么问题,你老婆孩子怎么办。”

  要知道梁智深可是家来顶梁柱,要是出了什么问题,估计这个家离破碎不远。

  梁智深听到这里,终于没有出声反驳,只是默默的吃起三个窝窝头,由于吃得比较快,突然就被噎住,立马拍打胸口,试图想将窝窝头顺下去,不过这个方法并没有用。

  梁村长连忙把水递过去。

  梁智深接水后,便迫不及待喝下去,连续喝了几大口,终于把卡在喉咙窝窝头给咽下去。

  感谢08a兄弟的打赏!祝大家国庆节快乐,回家的兄弟一路平安,祝祖国繁荣昌盛。

第230章 交公粮(上)

  梁村长连忙道谢:“周支书,如果不是你们施出援手,我们村的村民都不知道怎么办好。”

  出了事,自己这个村长的责任是怎么都逃不掉,而且他也不知道怎么面对梁智深的家人,毕竟跟他出来的时候,人还是好好的,交个公粮的功夫,人就没有。

  “梁村长,只是举手之劳而已。”老支书不在意道。

  梁村长这时候拿出自制的旱烟,并且说道:“周支书,村里条件比较差,希望你不要介意。”

  没办法!身上就只有两盒在供销社买的两盒纸烟,是用来打点粮站干部用,他肯定是不能动的。

  “有的抽就不错。”周支书不在意道。

  由于梁智深吃了点东西,已经好很多,梁村长已经安排人把散落在地的小麦捡起来,并且装好袋。

  看见人没事后,便开始继续出发。

  只不过双田村的村民,对于老支书这个慷慨的行为还是很有好感,毕竟梁智深就是他们村里的一员。

  人家能帮梁智深,如果晕倒的是他们,人家同样会帮。

  梁村长心里奇怪,他之前也是去过周家庄借粮,但是当时周家庄的情况跟他们村差不多,最后没有借到粮食就回去。

  现在再看周家庄村民,虽然不能说是油光满面,但是精气神很明显要比当时的要好。

  看样子是有饱饭吃,看来自己要好好探一下口风才行,等交完公粮之后,最好再去一次周家庄拜访才行。

  他们村没有粮食,后面都不知道怎么过呢!

  梁村长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试探性的询问著周家庄的近况。

  老支书也是一个明白人,不是打马虎眼,就是糊弄过去。不能交代周家庄的近况,生怕给周益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首节上一节155/2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