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我寄东西?
这是周益民的第一反应,心里捉摸著是谁。
“好的!多谢一大妈提醒。”
第184章 姑奶奶的消息
到了邮局,周益民才发现,并没有他的收件。
这就奇了怪了,明明一大妈说有。
“你是……56号院的人?叫什么名字?跟周旭华什么关系?”忽然,工作人员想到什么,询问道。
周益民点头:“我是56号院的周益民,周旭华是我父亲。”
“那对了,在那边。本来,东西是寄给你父亲的。但你们院的人告诉我们邮递员,说你父亲跟寡妇走了。所以,那东西你收也可以,但你得出示证明。”那工作人员跟周益民说道。
周益民恍然,感情是寄给他老爹的。
“得证明周旭华是我父亲对吧?”周益民问道。
那人点头,否则随便一个人过来,说是某某某的儿子、兄弟之类,就冒领了物件,责任算谁的?
周益民只好假装掏了掏。
实际上,户口本早就让周益民放在商店背包中,“随身”携带。
户口本是1958年就开始出现的,这时候叫户口簿。
“同志,这是我家的户口簿。”周益民将户口簿递过去。
工作人员看了一会,才将户口簿还给周益民,顺便让他将那些东西带走。
周益民发现,东西一共有一箱加一袋,还有点重。看到寄件人,周益民大为吃惊,因为那是他远嫁南方的姑奶奶。
收件后,周益民立即返回周家庄。
他相信,爷爷收到姑奶奶这些东西,一定会很开心。
这段时间,周益民也尝试过打听姑奶奶的下落,但没有消息。
匆匆回到周家庄,周益民就碰到在村里闲逛的老爷子。
他喊道:“爷爷,回家,姑奶奶有消息了。”
正在村里闲逛的周老爷子,听到孙子的话,顿时愣在原地。足足过了几秒钟,他才回过神来,一双老寒腿跑得飞快。
他激动呀!
大姐这么多年没有消息,他都做好了最坏打算,觉得这辈子已经没有机会再见面了。没想到,终于有大姐消息了。
“移民,你姑奶奶怎么样了?”老爷子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询问。
周益民指著放地上的一个箱子,以及一大袋东西,说道:“这是姑奶奶寄回来的,爷爷你瞧瞧。”
“没有信吗?”老爷子更希望看到信件,而不是一堆的物品。
“可能在里面吧!”周益民猜测。
老爷子二话不说,立即开箱、开袋。
奶奶也凑过来。
她对大姑子很有好感,嫁过来后,她就没见过大姑子,但逢年过节没少收到大姑子从南方寄过来的东西。
“爷爷,这里有信。”周益民在箱子里翻出两封信。
一封是写给爷爷的,另一封则是写给他爹周旭华的。
老爷子一把夺过去,颤颤巍巍地打开信封,认认真真地阅读上面的内容,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看著、看著,老爷子的眼眶就湿了。
“大姐还好吗?”老太太急声问道。
老爷子擦了下眼睛,露出笑容:“还好,前些年她一家去了港岛,难怪没有联络我们。”
此话一出,周益民等人恍然。
那就难怪了。
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谁能想到,姑奶奶一家去了港岛?
大家将目光放在那些寄回来的物品上,有衣服,爷爷奶奶、周旭华,甚至周益民都有一套,而且还是牛仔服。
牛仔服很早就发明了。
据说,一百多年前,美洲出现淘金热,25岁的德国人李威斯达斯也到旧金山淘金。但当他看到那千千万万寻找金矿的人们以后,却改变了主意,开起商店来,专门销售日常用品,包括露营用的帐篷和用做马车篷的帆布。
有一次,一个淘金工人对他说:“我看用你的帆布做短裤挺好。矿工们现在穿的短裤都是用棉布做的,很快就磨破了。”
李威斯达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用帆布试缝了一批短裤出售,果然畅销。接著,李威斯达斯在旧金山开设了一家服装工厂。
这时候,牛仔服已经流入我国,但数量很少,暂时还没流行起来。
一直到吹风吹满地的时候,牛仔服才真正流行开来,掀起牛仔大喇叭裤的风潮。
然而那种臀部滚圆裤腿扫街的裤子,让老一辈难以接受,甚至出现了替天行道的剪刀手,在街上看到这种牛仔裤便剪无赦。
此外,还有一些港岛热销的小商品。
其中,就包括一台小收音机,以及一台照相机。
“爷爷,这也是一台收音机。”周益民说道。
家里就有收音机,但跟眼前的这台比,体型不是一个级别的。眼前的这台,明显小很多,所以让老爷子很诧异。
“这也是收音机?这么小的?”
周益民解释:“越小,说明越先进。这种收音机,在南方也叫原子粒收音机,应该挺贵的。”
这年代,港岛也开始崛起,“港岛制造”颇有名气,品牌也有不少,要数最家传户晓的,有红A塑胶用品和原子粒收音机。
“红A”是港岛名牌之一,星光实业在1949年创立的一系列胶质产品,早年主要销售家庭用品,最驰名可算是红A胶桶,非常耐用,当年香港多次制水,胶桶是必备用品。
另一项畅销全球的“港岛制造”是原子粒收音机。
二战后,有科学家发明可以应用到收音机上的电晶体,又名原子粒,令收音机的体积变小,从而令收音机更便于随身携带。
早在去年,就有外国厂商在港设厂组装收音机,后来又有多家美资公司先后来港设厂。
“大姐也是,这么破费干什么?”老爷子嘴上责怪,心里却高兴。
倒不是在意这些东西,而是大姐心里还一如既往地惦记他这个弟弟,让他很开心。
如今,家里其实啥都不缺,这一两个月来,亲孙子往家里带了多少好东西?他们两老啥都不用愁,用的、吃的全是村里最好的。
周益民摆弄了一下照相机,准备找个时间,拍一张全家福。
姑奶奶寄照相机回来,也有这个意思,希望能寄几张照片过去。
这些物品,周益民并不打算拿出周家庄。包括那牛仔服,穿出去有点另类,不太好。
感谢08a兄弟200打赏!
第185章 可以做红薯粉呀!
最后,周益民还发现了一迭美钞,妥妥的外汇呀!
周益民数了一下,总共2000美元。
这可是一笔巨款,起码在现在,对绝大部分国民而言,是一笔巨款。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正常汇率是2.46:1。而黑市中,美元兑人民币远不止这个数。
也就是说,这2000美元,至少能兑换5000元人民币。
当下,5000元绝对是巨款。
“益民,这钱你拿著,我跟你奶奶在乡下也用不著。”老爷子二话不说,就把那2000元美元给了孙子。
他们老两口,确实是什么都不缺。
这钱,就算现在不给孙子,以后也是留给他的。
不给孙子,难道给儿子?
周益民也不推辞,直接收下。
这外汇,以后或许还有大用。所以,周益民没有充值到脑中商店。不对,现在不能说商店了,应该说商超。
外汇在这个时代的作用,不言而喻。
要知道,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对外*贸和外汇都无时无刻不在关注。
他告诉大家,要多想办法,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发展对外*贸*易,争取多出口农产品和矿产品,尽可能多地换回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和先进技术。
国家太穷了,尤其是外汇。
想要发展,就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技术等,但那都是要钱买的。我们国家的人民币,人家不要,只能想方设法增加外汇。
最后,还找到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面,是一家六口人。其中,那位笑容慈祥的老太太,就是周益民的姑奶奶,头发花白,衣著朴素。
看到那照片上的人,老爷子再次绷不住。
随后,老爷子又把其他地方分发下去。
把原本给周益民老爹的那套衣服,也给了周益民。
还别说,姑奶奶给老爹准备的那套衣服,更适合周益民穿,给他准备的那套,反而有点小。
也不能怪姑奶奶,毕竟她老人家不知道周益民长成什么样,有多高等等。
至于周旭强一家几口,就没有份了。
周益民将他的那套交给三婶:“先收起来,等来福长大了,给他穿。”
反正他也穿不下,太小。
“这……”
老爷子本来是不舍得的,毕竟这可是大姐千里迢迢寄回来的,哪能送给外人?但益民也确实是穿不下,留著也是浪费。
于是,他说道:“益民给来福,那你就收著吧!”
三婶欢天喜地收下,一个劲夸那套衣服的面料真好。自己三个孩子,真有福气,有对他们那么好的大哥。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
这可把来才和来芳羡慕得不要不要的。不过,两个小家伙懂事,没有闹。虽然也很想要新衣服,但嘴上不说。
按照规律,大哥穿过之后,也能轮得到他,只是不是新衣服而已。
“益民,给你姑奶奶回一封信。”老爷子迫不及待想要给大姐写信,告诉她,自己家这些年的变化。
尤其是想告诉大姐,他孙子有出息了。
上一次跟大姐炫耀,还是儿子考上大学。那时候,也确实是老爷子比较风光的时刻。可谁能想到,儿子跟白养了似的,一点都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