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118节

  不是担心车子出问题,是担心周益民出问题。

  如今,周益民可是他们钢铁厂的宝贝疙瘩。他要是有什么冬瓜豆腐,胡厂长等厂领导能撕了他这个小小的科长。

  周益民懂他的意思,打开车门,进入驾驶室。

  他先是快速看了几眼驾驶室,了然于心,拧钥匙,启动汽车。起步有点没把握住,差点死火,但后面还是安然地开车在大家的视线内兜了两圈。

  “怎么样?都说没问题的。”

  王为民略微惊讶,也松了口气,笑道:“行!你开走吧!小心点,注意安全。”

  周益民不再废话,开著那辆有点破旧的货车直奔周家庄。快到的时候,停下车,往车里面放粮食,全是玉米。

  玉米便宜呀!

  红薯、土豆更便宜,但不能拿那些糊弄人家。怎么说也是一个聚乙烯薄膜厂,人家大概率看不太上红薯和土豆。

  进村的时候,被拦下来。

  村里人看到开车的是周益民,大为吃惊,才赶紧让路。

  “益民竟然会开车。”

  “十六叔会开车很奇怪吗?”

  有人忽然这么反问一句,将周围的人都问得无言以对。

  是呀!益民那么厉害,会开车不是很合理吗?

  汽车停在学校的操场上,老支书等人赶过来,还以为周益民又往村里送什么东西呢!这种货车进村,是周家庄头一回,都来看稀奇。

  “益民,车上是什么?”老支书问。

  周益民不隐瞒,说道:“是玉米,今天会有一批塑料膜送到我们村来。支书,您让村民注意一下,让人家进来。

  这些玉米,就是用来换塑料膜的。

  有了那些塑料膜,我们村天冷的时候也能种庄稼作物。具体怎么操作,我后面再教大家。

  以后对外就说,塑料薄膜是周家庄跟塑料膜厂交换的。”

  他趁机将事情讲清楚。

  老支书和大队长岂能不懂?两人连连点头。

  大队长开口:“既然如此,一会干脆我来跟塑料膜厂的人做对接。”

  “没错!这样最好。”老支书也赞成。

  周益民点头:“行,就这么办吧!”

  以后这些事,周益民都打算让周家庄出面。

  老支书将这批玉米的帐记下来。

  他们很清楚,那些塑料薄膜是村子用,不可能让周益民付出那么多。人家费人脉弄来塑料膜,就够对得起周家庄的了,还让他出钱,那不应该。

  亲兄弟都要明算帐呢!

  因此,周益民每次自掏腰包解决村里的困难,老支书都是有记下来的。

  等村里有能力偿还,就会开始偿还。

  “快,都搬下来。”老支书跟围观的村民说道。

  一车的玉米粒,卸下来还是蛮多的。

  有人发出疑问:“十六弟,有塑料膜真的能在冬天种粮食?”

  要知道,那时候就连水都会结冰,压水井都不一定有用。到时候,浇水都成问题。而且,土地会变得很硬,怎么解决?

  种粮食,他们是专业的,可面对那样的情况,他们都无可奈何。

  “不难,植物生长的几大要素,气温、光照、水、土壤等解决了,它们就能生长。

  冬天虽然冷,但光照还是有的,土壤也不缺。压水井抽的是十米深的地下水,应该不会结冰,能用。

  最难的,应该是气温。

  天冷的时候,我们人怎么活?待在房子里、烤火之类,对不对?

  我们也可以给庄稼盖暖房,在里面烧点火,把里面的温度提高。”周益民通俗地解释道。

  还有些知识,说了他们估计也听不懂,他就懒得说。

  比如植物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植物就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著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而在里面烧火,就能除了提供温度之外,还有就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也能进一步让温度提高。后世著名的温室效应,不就是二氧化碳释放造成的嘛!

  村民大概听懂了。

  就算听不懂,也不明觉厉。

  不管大家有没有听懂,周益民都不打算解释第二遍,把汽车开到操场边上去,拔掉车钥匙,就往家里走。

  留下老支书和大队长指挥大家干活。

  还没回到家,就碰到了周大春。这货也就结婚那几天不是鸡窝头,很快又被打回原形,鸡窝头几乎成了他的标识。

  只见他扛著一根木头,遇到周益民的时候,连忙将木头小心放在旁边,靠著一块石头。

  然后喊十六叔,跟周益民打招呼。

  周益民掏出一包华子,给他递过去一根,知道这货就爱这一口。

  周大春哪抽过这么好的烟?立即跟捡到黄金一样高兴。

  整个周家庄,估计也就周旭强等极少数人抽过,还都是周益民给的。

  “这根木头,哪里找的?”周益民看著眼前这根木头,感觉是黄花梨木呀!这货哪里弄来的?

  周大春笑道:“家里的木料不是没有了吗?所以进山物色一些树木,谁知让我发现个山洞,里面就藏著这些木料。

  十六叔,这可是好料子呀!我爹让我扛到你家去。”

第174章 山洞的木料

  黄花梨木,周益民当然知道是好料子。

  他猜测,估计是以前的人采购回来,藏在那山洞中。不知什么缘故,一直没有弄走,这才便宜周大春。

  “很多吗?”周益民问道。

  周大春略微点头:“还有好几十根,而且那些都比较大,我一个人扛不了。”

  这一根,是里面比较小的一根。在他扛回家后,他老子一眼就看出这种料子不一般,便让他给十六叔扛过来。

  他弟弟能拜入陈大夫的门墙,是十六叔给的造化。这一点,他们家很清楚。

  周益民一听,还有那么多,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

  明清时期,大量珍贵木材被砍,不仅是我们国内的,包括整个南洋,甚至南亚,像什么黄花梨、金丝楠、小叶紫檀等等。

  紫檀、黄花梨生长缓慢,虽经百年仍粗不盈握,由于明清统治者的掠夺性砍伐,至清晚期,原料日益匮乏,现已成凤毛麟角。

  导致人家西方大海航时期,到处掠夺,都找不到像样的木料。

  殊不知,能用的料子,几乎都被中国搜刮干净了。

  “我爹说,这些木料有可能是清代的。”周大春继续说道。

  “你爹怎么知道的?”周益民诧异,难道你爹还会鉴宝?

  “他说,以前我们周家庄有人在宫里当采办的。这些料子,很可能是那人贪下来。”周大春爆料。

  啊!还有这种事?

  周益民十分惊讶。

  看来,得回去跟爷爷了解、了解情况了。

  “走,先回我家。”

  周大春吃力地扛上那根黄花梨木料,跟在周益民后面。

  到家,周益民让周大春将木料放在屋旁就好。然后邀请他到屋里去吃东西,毕竟人家给他送来这一份大礼呢!

  周大春拿著那块沙琪玛,不舍得吃,毕竟是有老婆的人,有好吃的都先想著自己老婆。

  沙琪玛是一种满族特色甜味糕点,也叫“萨其马”等。

  它的做法是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拌匀再切成小块食用。

  这玩意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满人入关后在BJ开始流行,与藤萝饼、玫瑰饼、绿豆糕并列京式四季糕点。

  “吃呀!还有呢!一会回去,你带一盒回去。”周益民开口道。

  他也清楚村里人的德性,甚至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写照,有好吃的都先想著家里人。

  周大春连忙摆手说不用。

  还是老爷子瞪他,他才老实。

  “爷爷,听说我们村以前有人在宫里当采办的。大春找到的木料,有可能是那人贪下来藏在那山洞的。”周益民问老爷子。

  老爷子努力回忆了一会,说道:“是有那么个人。”

  “这样的话,那些木料岂不是有主?”周益民想到这。

  老爷子愣了下,随即摇头:“有什么主?那人进宫当了太监,没有后代的。”

  “他的兄弟之类呢?”周益民又问。

  “我们祖先,就是他的兄弟。不过,严格来说,村里很多人都能继承这份遗产。”

  村里很多人,两百多年前都是一个祖宗。

  周益民听后,想了想,还是别独占吧!通知村里,让村里人将料子都搬出来,估好价格,最后交给他处理。

  不管怎样,最后其实也是落在他手里。

  他占大便宜,让村里喝口汤。

  “大春,这些你拿回去,顺便去通知一声老支书和大队长,让他们来我这一趟。”周益民拿出一盒沙琪玛,一袋面粉,以及那盒开了的华子,让周大春带回家。

  周大春吓一跳,这给得也太多了吧?

  正要拒绝,又被老爷子瞪,瞬间把话咽了回去。

  “那我先回去。”

  他内心还是高兴的,这袋面粉,得有二十斤以上吧?够他们家吃一段时间的,还有那盒华子,想想都美滋滋。

  “嗯!去吧!”

  周大春将那盒华子放口袋里,一手提著面粉,一手拿著那盒沙琪玛离开。快到自己家的时候,步子变得大摇大摆。

  进屋后,看到自己姥姥、姥爷等人。

  除了弟弟周大秋,都在。

首节上一节118/2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