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514节

  阎肃开口道:“‘圣僧’两个字,都能体会到那么一丝人性与佛性博弈。”

  “唉,那就改成‘圣僧’吧。”杨洁开口道。

  闻言,许镜清和阎肃相视一笑。

  能把这个“一根筋”给治住,江弦同志还真是有点办法。

  “你们笑什么?”

  杨洁奇怪的看他俩一眼。

  “没事儿。”

  “没什么。”

  “刚才我和江弦那么说话是不是有点儿过了?”杨洁问说。

  “哟,难得啊,您还会反思错误。”许镜清笑了起来。

  “我刚才确实觉得‘哥哥’更好嘛。”

  杨洁挠了挠头,“这样吧,回头这首歌,词作者里加上江弦的名字.”

  想了想,杨洁又发觉这好像是江弦应得的待遇,又补充一句:

  “让他名字排在我前面儿。”

  农展馆南里10号。

  “怎么样?这楼够可以的吧。”

  王带着江弦参观了一遍《人民文学》和《人民文摘》的新地盘。

  光鲜亮丽的写字楼,当然不是沙滩北街2号的抗震棚可以比的。

  “挺好,挺好。”

  “看看吧。”

  王笑着递过来一份报纸,江弦瞥一眼,抬起头错愕的看向王。

  “《明报》?”

  “.”

  王微笑不语。

  江弦一看他这表情,就知道又到了王老师给他“惊喜”的时候。

  《明报》差不多是香港如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

  其掌门人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

  据说当年,金庸刚创办《明报》不久,当红影视明星夏梦去参加了一次长时间的国外旅行。

  于是金庸在《明报》上系列报导夏梦的旅行踪迹,还腾出版面开辟了一个“夏梦游记”的专栏,一连十多天刊登夏梦的旅行散文。

  简直是把“喜欢”俩字写报纸上了。

  《明报》这么一份以报道和评述世界大事和社会大事为主的报纸,竟然专门为一个女明星开专栏,刊发她的游记。

  后世那些短剧里霸总无厘头爆宠女主的套路,跟金庸先生一比,弱爆了简直。

  “江旋风?”

  江弦看了眼王让他看的版块儿,这个非常醒目的版块儿刊登了一篇报道:

  “香港青年热捧,‘江旋风’席卷全港!”

  “作家江弦所作名为《你别无选择》的中篇小说在大陆文坛掀起巨浪,这股浪潮迅速席卷香港,被本地媒体称为‘江旋风席卷’。”

  “小说以某音乐学院作曲班学生为原型,描绘了一群‘不务正业’的天才在僵化教育体制下的挣扎与反叛。

  主角李鸣反复思考退学的情节,马力之死的荒诞象征,以及贾教授与金教授的保守与革新之争,直击青年对权威的质疑。”

  “小说在香港引发抢购潮,学生群体争相传阅,甚至自发组织读书会讨论书中人物的命运。

  采访中有读者道:‘我们像李鸣一样,在考试与理想间撕扯;马力之死让我们看到体制的冷酷,而董客的投机则像极了社会现实的缩影。’”

  “学者卫建民指出,小说通过夸张的校园生态揭露了教育体制的僵化,而香港青年从中读到的不仅是文学实验,更是对自身处境的隐喻:在殖民的迷茫中寻找身份突围。”

  “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金耀基在采访时回答:《你别无选择》已成为香港青年反叛精神的文学图腾,其影响力甚至跨越代际,成为一代人追求自由与个性的文化符号。”

  “.”

  江弦来来回回读了几遍,这通篇的文字,其实就一个意思:

  《你别无选择》在香港火了!

  前不久,作家出版社在香港出版了一批国内先锋优秀小说作品集。

  《你别无选择》正在此列。

  这也是香港青年们读到这篇小说的原因。

  “如果不是我在香港的朋友告诉我,我都不知道这篇小说会在香港火成这样。”王激动的说。

  江弦倒没觉得太意外。

  《你别无选择》的主题,以及小说的内容,的确和香港青年们的思想相照应。

  因为彼时的香港青年,正经历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激荡。

  这批青年是迷茫的。

  因为就在去年,经过整整22轮的谈判,我们终于签订了回归条约。

  《你别无选择》之中“别无选择”的宿命感与“必须选择”的叛逆冲动,恰与香港青年对身份认同与自由表达的渴求不谋而合。

  因此,这篇小说才能够在香港大获成功。

  “‘江旋风’,你要是去香港办一个签售会,排队的人恐怕能排满整个皇后大道!”王道。

  “您客气了。”

  江弦自谦的笑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表现得有多激动。

  王看在眼里。

  心里那叫一个欣赏。

  江弦这个年轻人身上有种气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哪怕是作品火遍拳香港,也只是微微一笑。

  嗯,这才是干大事儿人应该有的气度!

  不过也有可能是江弦见惯这样的场面了。

  他在香港早就有了名气,虽然不是在文坛,因为他最早在香港爆火的作品是《霍元甲》那部电视剧,当初在香港一经播出,收视率达到惊人的86.5%。

  “你写的这篇《你别无选择》真是意义非凡。”

  王回想了下近期的文学氛围,忍不住感叹道:

  “这几个月,现代派的作品跟井喷似得在文坛大量发表。”

  毫无疑问。

  这样的结果要归功于《你别无选择》这篇小说,归功于江弦。

  这一点在文坛已经达成了共识。

  事到如今,已经有很多人复盘过《你别无选择》发表后引起的一波三折。

  刚发表之后惹来批判声一片,结果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小说的内涵被重新理解、被颠覆,评论家们甚至将其评价为“真正的现代派小说”。

  而后更是《人民X报》发文评价,对这篇小说给予了官方意识形态的肯定。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西方现代派作品已经流派纷呈,遍及了全球。

  而从江弦的这篇《你别无选择》开始,“现代派”色彩同样浓厚的作品陆续发表,中国也能开始生产像西方那样的“现代派”作品。

  从这一点上来说,江弦和这篇《你别无选择》的功绩,无疑是不可忽略的。

  在将来,这篇小说的文学意义也是要被铭记并被反复提起的。

  “我那篇小说你看了么?”江弦话锋一转,忽的问道。

  王笑了笑,“我正要说那个。”

  两人讨论的,自然是江弦前不久寄给《人民文学》的那篇新作。

  “你怎么会想到写这样一篇小说?”王好奇的问道:“是受了最近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影响?”

  “这几个月确实没少看棋。”

  江弦笑了笑,“你觉得写的怎么样?”

  “好!”

  王一脸赞叹的表情,“读完以后,荡气回肠,令人凛然难忘,我已经安排在下一期《人民文学》上发表了。”

  “另外呢,还有件事儿要和你说。”

  “什么事儿?”江弦疑惑。

  王神秘一笑,“我把你这篇小说拿给上面看了,你猜上面怎么说?”

  “怎么说?”

  “具体怎么说的,我就不复述了,你只要知道,上面下了命令,让《人民文学》下一期提前几天发行。”

  “提前几天发行?”

  江弦一脸意外。

  刊物发行都是有日子的,提前几天发行这种事,他闻所未闻。

  王解释道:

  “这是上面特意吩咐的。”

  “这是命令。”

  “必须在聂卫平迎战小林光一之前,发表你的这篇小说!”

第458章 辣个男人出手了

  《人民文学》是月刊,每月发刊时间是3日。

  这个日期可不是说改就能随便改的,发刊日期提前,那印刷厂、发行部都得跟着调整工作。

  但这一次,提前发行是上面的命令。

  有多上面呢?

  江弦跟王打听了一下。

  只能说,在原定的历史轨迹上,聂卫平赢下中日围棋擂台赛以后,这个人特地请聂卫平去吃了顿饭。

  “他老人家说了,虽然别人常给他讲,哀兵必胜,虽然我们处于劣势,但逆转局面不是没有机会。”

首节上一节514/6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