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76节

  “那边儿人物也没多少戏,又演不了师徒四人,一般的角色就一集的戏。”

  “回头再看吧。”

  眨眼到了1984年的12月底,文代会眨眼过去五年,新的一届作代会在京召开,出席代表约800余人。

  江弦自在此列,作为京城作家代表出席会议。

  这回的作代会,主要任务是选举巴金同志,接替茅盾同志,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新一任主席。

  另外就是中作协领导班子的重新规划了。

  丁凌、冯沐、艾青、刘白羽、沙汀、光未然、陈荒煤、贺井之这些文坛大拿当选副主席。

  和江弦整天卿卿我我的王同志,也终于迈出了新的一步,当选为新的副主席。

  江弦紧随其后的被选举为第四届理事会的236名成员之一。

  领导班子组建完,接下来就是讨论作协工作了,江弦这个《人民文学》的副主编,终于是被拿到会议上正式的谈。

  “我是赞成的。”

  惜春派阵营还没表态,偏左派的几人倒是先声夺人,“江弦同志虽然年轻,不过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团结同志,思想端正,工作积极。”

  “由他来担任这个副主编,我没异议。”

  “我也没有异议。”

  “.”

  光未然冷眼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叹一口气。

  即便到了如今,他也仍为江弦去办《人民文摘》这个副刊的选择感到可惜。

  他轻咳一声,作为惜春派的领袖之一,表明立场:

  “我也赞成王同志推选江弦同志为《人民文学》副主编的提议,江弦同志在《人民文摘》的工作干的还是非常出色的。”

  “是啊是啊,我听说一发行,就受到了读者们的热情欢迎。”

  贺井之笑的那叫一个开心,他侧身看向王,问道:“发行量有多少了?”

  王顿了顿,才回答道:

  “到现在为止,创刊号已经发行了106万份了。”

  “看看,已经106万份夺少?”

  贺井之反应过来以后,迅速傻眼。

  他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又转过头看向王,重新确认这个数字。

  “106万份。”王再次说了一遍。

  咝。

  反应过来的众人,不禁都倒吸一口凉气。

  距离听说江弦要办这个刊物,这才过去多久?

  半年?

  不到半年!

  《人民文摘》创刊号是1984年8月的刊物,也就是说,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这部刊物就突破了百万的发行量!

  106万。

  足足比《花城》创刊号76万多份的发行记录多了30万份!

  并且,这个记录还没到极限,还在继续刷新。

  “哈哈。”陈荒煤笑了笑。

  江弦这小子还真有点东西,当初答应他破百万,就真的破了百万。

  这辆伏尔加没白给这小子配。

  其他人也都是面面相觑。

  百万的发行量,已经是顶尖文学期刊的发行水准了。

  《人民文学》每期的发行量不过就一百多万份。

  而《人民文摘》只是《人民文学》的一本副刊。

  一些有心之人不禁在想,若是这部刊物能再持续的热销下去,或许有一天,它的发行量真会超过《人民文学》。

  副刊的发行量超过主刊,那可真是倒反天罡了。

  当然,江弦的事情只是作代会的一小部分,这次会议上还有两件事值得注意。

  一是在李清泉的“学历委员会”来回奔走之下,鲁迅文学院的学员,以及从鲁院毕业的前几任学员,如果同意,将转入北大中文系,组成一个北大作家班,在两年之后,这个作家班的成员将获得高教部承认的北大的本科学历。

  而不愿意再读两年的同学,鲁迅文学院会颁发一个鲁迅文学院的大学毕业证,由中国作家协会通知各省作协,承认此学历。

  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曾几何时,就一直有人在吐槽,我们国家的作家学历水平不够,小学、初中比比皆是。

  如今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北大,这座象征中国最高教育水平之一的高等院校,向作家们敞开了大门。

  饶是江弦,心中也忍不住一阵激动。

  他作为文讲所的老学员,当然有资格转入这个北大的作家班。

  而对于前世就是个学渣来说的他,有机会拿到北大的学历,这绝对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另外,他媳妇儿朱琳可是高材生,手握研究生学历。

  有时候江弦不免会想,等以后,他闺女长大一点,一问,妈妈是研究生,爸爸呢?

  爸爸是初中生!

  哪个男人能受得了这个?

  虽然这是时代的原因,把江弦的学历给异化掉了,可跟一个小孩儿又怎么去解释这些。

  除了北大的事情,第二件值得注意的事儿,就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即将竣工。

  由巴金设想,江弦挑头,无数同志前仆后继、来回奔走,共同努力下,这座承载着五四以来全部文学成就的场馆,终于要建成了。

  就在这次的会议上,庄严宣告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成立。

  第一任馆长的人选,又成了讨论项目。

  有人推选巴金,但巴金以年纪大了,处理不了详细的日常事务婉拒了众人的推荐。

  “江弦同志怎么样?”

  孔罗荪提议说,“江弦同志为了这座场馆,也付出了不少心血,不管是地皮,还是馆内每一处细节,都有江弦同志的付出。

  由他来担任第一任馆长,我相信不管是馆里同志,还是在座的各位,都不会有什么意见。”

第433章 还不突破传统?

  “80年,是江弦先写了一份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发表在《人民X报》上,文学馆的事儿这才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前年冬天,为了拿万寿寺西院那块儿地,江弦同志忙前忙后,先是在四九城找到块儿合适地皮,又打通了总政歌舞团那儿的关系,这才终于有了馆址。”

  “还有馆里那些珍藏的手稿,绝大部分,都是从江弦同志介绍的一个叫赵一凡的人手里得来的”

  孔罗荪还在细数着江弦的功劳,讲了一大通,他推推眼镜。

  “我作为《文艺报》主编、中作协书记处书记,愿意推荐江弦同志为文学馆第一任馆长。”

  会议室内响起此起彼伏的附和声,有人轻轻点头,有人交头接耳表示认同。

  “.江弦同志毕竟还年轻。”

  贺井之手指在会议纪要上轻轻叩了两下,“我觉得,馆长还是需要一位既有专业背景,又能服众的学术带头人来担任。”

  “是,江弦同志是年轻。”

  孔罗荪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梗在水面浮沉:

  “可在文学上,他的《花环》开辟了军旅小说写作的新格局,除此之外,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意识流小说以及文坛最近流行的先锋小说,都有不小的建树。

  在思想上,江弦同志的《理解万岁》报告文学,在全国传播,在青年人中产生了共鸣,还去海子里讲过一遍。

  在工作能力上,他办的《人民文摘》,我看也办的很好,发行量非常喜人.”

  说着,他忽然转头看向斜对面的陈荒煤,“荒煤同志,听说你为了嘉奖他,还给他配了辆伏尔加是不是?”

  坐在窗边的陈荒煤笑着颔首。

  “我觉得,从江弦同志各方面的表现上来看,他都是出众的,所取得的成绩甚至超越了很多老同志,由他担任馆长,完全能够服众的。”

  孔罗荪一番话下来,贺井之听得眉头皱起,他抿了抿嘴唇,却没再说话。

  贺井之也觉得意外。

  平时没有注意过,可当孔罗荪这么一细点,江弦这小子,这才进入文坛几年,竟然在这么多方面取得这么多的成就?

  他忍不住看向角落里的那家伙。

  又年轻、长得又帅、成就斐然。

  贺井之不禁想到那个不能提起的平行时空黄轩。

  这可真是

  中作协来了个年轻人!

  “江弦,你自己觉得呢?”光未然这时候朝他看去。

  至于被点到的江弦,这时候正坐在长桌末端,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手中的搪瓷杯。

  “当馆长?”

  “这”

  迟疑的不是其他人,而是他自己。

  你给我个馆长当?那我还得考虑当不当呢。

  说起来,文学馆的每任馆长,都是文坛赫赫有名的名字:

  《花环》《芙蓉镇》的编剧李当过,老舍之子舒乙当过,北大的陈建功也当过

  “我精力有限,能管好《人民文摘》这一摊子事儿就已经挺不容易了,更何况,我还要腾出时间写作,文学馆这一摊子还要主持日常事务的话,我恐怕顾不过来。”

  “.”

  全场哑然。

  包括贺井之在内,刚才千方百计不想江弦去当这个馆长的人,这会儿跟被扇了一巴掌似得,全都傻眼。

  他们这么不想江弦当馆长,不想江弦拿下这一块儿。

  可在人江弦那儿,人根本就不在乎这什么馆长,人根本就不想当。

首节上一节476/6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