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54节

  前段时间,第三季度的看片会可是在京城召开了。

  据说上影厂的片子,由江弦小说改编的《芙蓉镇》,在看片会上掀起了大动静,卖出的拷贝量非常惊人。

  有多惊人呢?

  这会儿中影公司收购电影,讲究一个“按质论价,优质优价”:

  第一步,中影公司对影片收购还是保留原每片70万的传统价格,以预支款方式付给制片厂。

  第二步,根据每部影片的实际发行拷贝数,第二年再次结算。

  这样,质量优秀,发行拷贝数量大的影片,就能获得更高的收购价格。

  但所谓优与不优,绝对标准上很难划定,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只能依据一个大体的范围确定。

  所以人们把发行拷贝数分成几个等级:

  100个以下是一个价。

  100-150个拷贝是一个价。

  能卖出200个拷贝的,就算是热卖影片了。

  要能卖到250-300个拷贝,那就是不得了的事了。

  1981年,上影厂出品的《喜盈门》曾经创下卖出4212个拷贝的纪录。

  这当然是包括了35毫米、16毫米和8毫米几种不同规格的数目。

  据说,就这一部影片,就给上影厂带来了3000多万的收入。

  而《芙蓉镇》这次在看片会上,光是35毫米的拷贝数就报上去超过400。

  电影局本来打算只批200多个,电影局三大顾问之一的陈播站了出来,说服了电影局按时交出拷贝。

  据说他当时只说了那么一句话,便成功在电影局的力排众议:

  “江弦的电影还卖不了400个拷贝?”

  400个拷贝的数目,也打破了江弦写的电影《少林寺》300个拷贝的记录。

  所以江怀延明白,胡其明这是忌惮江弦。

  要是真把朱琳封杀了,那就也把江弦得罪死了。

  北影厂永远不用朱琳这个演员,和江弦永远不让北影厂用他的剧本。

  两相比较。

  还不知道究竟是谁更亏呢。

  “厂长啊,您就是太好说话。”韩泽涛其实已经听懂了胡其明话里的意思,但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

  胡启明眉头皱了起来,抬头看了韩泽涛几秒,似有些挣扎,最后叹一口气:

  “好了,今天我找你们来,就是说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不要让事态再扩大,朱琳.唉,就由她去吧。”

  碰头会结束,谢铁骊和韩泽涛走在一起。

  谢导叹一口气,遗憾道:

  “可惜了,朱琳这名演员还是很出色的。”

  韩泽涛就一脸的大大咧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和谢铁骊寒暄两句,韩泽涛回到办公室,刚才还满不在乎的脸迅速变的铁青。

  他心里其实门儿清。

  这回虽然谁嘴上都没说,但是这次的事情,所有同志,包括胡其明,很明显都对他是有意见的。

  胡其明话里话外那意思可不就是说,他韩泽涛这次把事情做的有点过了。

  “踏马的!”韩泽涛有些懊恼。

  自己这回可真是一脚踩进泥沟里去了。

  也正如韩泽涛预想的一样,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场针对北影厂的舆论讨论出现了。

  朱琳虽然在国内的银幕上消失过很长一段时间,但她可手握着“百花影后”这项电影界无数女演员争相追逐的莫大荣誉。

  更别说,观众们绝对不会忘了《少林寺》中的白无瑕,也绝对不会忘了《车水马龙》中的艾京华。

  这年头电影放映周期很长,哪怕《少林寺》《车水马龙》这些电影已经上映了好几年,但还在很多农村、公社来回的播,重复的播,影响力还在持续扩大。

  这样一名女演员离开北影厂的消息,放在后世上个热搜第一绝对没问题。

  虽然这会儿没有后世那样发达的媒体条件,但也通过纸质媒体以及口口相传的讨论,迅速引起全国影迷的关注。

  《大众电影》作为全国销量最大的电影类刊物,根本不放过这样的热点、流量,专门撰文报道了此事。

  后世饭圈闹的疯,这会儿其实也疯。

  条件不允许,不意味着大伙不追星。

  就说80年代的谭张争霸。

  谭咏麟接连四届蝉联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气势如日中天。

  与此同时,张国荣也在歌坛大红大紫,人气直逼谭校长。

  《我爱我家》里头有一集就是贾圆圆给张国荣写信、寄明信片、索要签名,还指着墙上张国荣的海报说:“这是我的偶像,天王巨星张国荣!”

  于是乎,就出现了粉丝站队的事儿。

  非谭即张,谭派vs张派,势同水火,一言不合就干仗。

  汪涵还说过,他宿舍那会分为谭派和张派,两派经常发生口角,他是不折不扣的张派,李健有次在《天天向上》上说自己是谭粉,汪涵立马回敬。

  时隔那么多年,仍然不能释怀,可见当年战况之惨烈。

  京城造纸一厂。

  一帮女工人下班以后,回到宿舍里,嗑着瓜子就开唠。

  “合着不是被开除的啊。”

  “我还以为是她犯了什么纪律问题被开除了,原来是自己辞职的!”

  辞职这种事儿,对于这年头的大部分人来说都无法想象。

  敢辞职下海的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人的固有观念里都没辞职这个概念。

  丢了铁饭碗,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人家朱琳自己解释了,因为和厂里发生了分歧。”

  “啥分歧?”

  “朱琳不是拍《红楼梦》么?北影厂也计划拍,就想着把她叫回去,朱琳说我都已经应下来人家央视的剧组了,怎么能中途变卦,就给北影厂拒了,厂里说你不回来就给你处分,朱琳一气之下干脆就辞职了。”

  “因为这个?这事儿我觉着人家朱琳没什么错啊!”

  “就是,人家这工作态度没什么问题吧。”

  “我看啊,是北影厂里头有人故意排挤她!”

  这瓜吃着吃着,一群女工人便群情激奋。

  “我们给朱琳写信,支持她!”

  “对,给她写信!”

  “你们给朱琳写吧。”

  李小双双手掐腰,“我就不给朱琳写了,我要给北影厂写信,好好骂骂这帮孙子,什么玩意儿啊!”

  “就是,不说自己一个个管儿痨大笨鸡似得,还特么欺负厂里演员,我们能同意么?”

  女工人们行动力极强。

  她们当然也追星。

  从她们这宿舍就能看得出来,墙上贴满了《大众电影》内页的男女明星,围着床还贴了一圈,都是平时攒下钱买的杂志。

  与此同时,相似的事情还在许多地方上演着。

  九月份,秋高气爽。

  却有一波来自影迷们狂风骤雨般的猛烈批评,即将抵达北影厂。

第418章 北影厂摊上事儿了

  北影厂。

  郑抗美是北影厂行政部的主任,主要负责厂里的行政事务和办公事务这一块儿。

  这天下班以后,他推着自行车像往常一样回家,经过收发室门口的时候,收发室的老张从窗户探出头把他喊住:

  “郑主任!”

  “哎,老张,吃了么?”

  “吃了。”

  老张笑呵呵的回一嘴,“您回去吃饭?”

  “是啊。”

  “您先留步!”

  老张把头缩回去,收发室的门很快被他推开,拎着个蛇皮袋出来。

  郑抗美看了眼蛇皮袋,鼓鼓囊囊的。

  “老张,这是啥啊?”

  老张把蛇皮袋掀开个口子,露出里面的信件:

  “郑主任,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一上午就收着了这么多信,可又没写明要寄给谁,要么写的是北影厂收,要么写的就是北影厂的领导们收,我不知道是哪个领导收,也不敢乱拿主意,您要不拿过去看看?”

  “你是说,一上午就收着这么多?”

  “也不是,也有这两天陆陆续续收着的几十封,但是今天上午收着的特多。”

  “咝,我看看。”

  郑抗美把自行车的支撑脚架踢下来,从蛇皮袋里取出一封信,看了一眼信纸,果然如老张所说,写的是“北影厂的领导们收”。

  他两下把信拆开,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看了眼信的内容:

  “尊敬的北影厂领导:

  你们好!朱琳老师在演艺事业上一直兢兢业业,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精彩的作品。

  然而,听闻她因受到北影厂的挤压而无奈辞职,这让我们感到无比愤怒!

  朱琳老师为北影厂奉献了自己的才华和青春,却换来如此不公的对待。

首节上一节454/6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