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同志警惕的看他们一眼,“上后面排着去,可别插队啊,咱都有点素质。”
交谈一番,得知这一大串的队伍,都是和余华一样,来给编辑部送信的热情读者,不光余华吃惊,章德宁也很惊讶。
“还得排队?”
章德宁没想到,江弦的杂志才发了个创刊号,读者们就热情成了这样?
写小说火,办刊物也火?
俩人老老实实的排队,听到周围人交谈。
“哎?同志,那灯谜你猜出来的是什么花?”
“牡丹啊。”
“牡丹?保准是水仙。”
一些个同志交头接耳讨论着答案。
此外,还有一些社交牛逼的拉着人就侃。
“知道为啥都这么规矩的排队,连个闹事儿的人都没有。”
“不知道啊,为啥啊?”
“人关系硬啊,你看看四周,指不定哪个角落里就蹲着警察呢。”
“真的假的。”
“你别不信,我可告诉你,一开始这院子也有几个年轻人过来闹过,耍赖跟他们要自行车,你猜那几个人现在咋样了?”
“咋样了?”
“快的话,这会儿应该已经被崩了。”
“崩了?瞎说的吧。”
“我瞎说?你上这胡同里打听打听去,好多人那天可都亲眼看着了。”
“确实是,刚才我还听人讲来着,那天有几个年轻人.”
余华和章德宁俩人听着周围人的闲言碎语,两脸懵逼。
排队速度很快,俩人进了大门。
入目是一面影壁墙,雕着梅兰竹菊,地面则是磨的光滑如镜的青砖。
左拐右拐进了前院,院子中央摆着一座雕花水缸,俩人不敢细看,匆匆低着头走路,只觉得这院子阔气无比,装饰精美异常。
余华心底诧异,都是京城的编辑部,《京城文学》和这个《人民文摘》差距似乎有点太大。
别说他了,章德宁也没见过这种排场的编辑部啊。
这条件。
赛了她们《京城文学》十条街不止了。
章德宁已经在《京城文学》做到了小说组组长,可谓前途无量。
只是如今见到《人民文摘》这座院子。
刚才还批判余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她,对《京城文学》的忠诚顷刻动摇。
“要是能在这儿上班,倒也不错。”
第412章 “这位同志不是刘备”
“章德宁同志?怎么是你?”朱伟从抄手游廊底下钻过来,诧异的看向章德宁。
“朱伟同志,好久不见。”章德宁笑着说。
俩人都是京城分作协的成员,此前开会的时候就打过照面,彼此之间非常熟悉。
“这个小同志在我们《京城文学》改稿子,想给你们《人民文摘》送一封信,我就干脆陪他一块儿过来了.”章德宁说明来意。
“哦,送信的,放在那个办公室里就可以了。”朱伟指了个门。
余华点点头,推门进去,先是感受到一阵惬意的凉风吹拂到身上,肌肤的灼热登时散去几分。
“同志,你也是来送信的吧?”一个年轻丸子头女同志娴熟的问道。
“哎,是。”
余华看了人家女同志几眼,年纪不大,约莫十七八岁。
她身着简约白色的确良短袖,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那笑容里藏着无尽的温柔与善意,仿佛春天的阳光洒满了整个世界,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
论颜值,绝对是杠杠的!
余华不敢多看,生怕冒昧了这位仙子。
“请坐。”刘蓓端一杯茶给余华。“请喝茶。”
“不用麻烦、不用麻烦。”
“应该的。”
刘蓓浅浅一笑。
这一笑登时击中余华。
小地方来的余华也没见过这么靓丽的姑娘,登时春心荡漾.啊呸,登时就觉得这位女同志,真是美的不可方物。
“您是这里的编辑?”他壮着胆子问了一句。
“不算是吧,我就负责接待这一块儿。”刘蓓笑着说。
自从她来到《人民文摘》,就和另外一名小姐妹一块儿负责起了招待这一块儿的工作。
虽然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架不住每天的工作量大啊。
还不到一星期的功夫,刘蓓就能娴熟的接客了。
“您在这儿留个联系方式。”
“好。”
“要是您中奖了,我们会给您写信通知的。”
“好。”
小雏男碰见心仪的女生,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变得话少起来。
余华不外如是。
刘蓓和他说一句,他支支吾吾答应一句。
“那个.我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您讲什么都可以!”
“这个.”
余华看一眼刘蓓,犹豫片刻,道:“嗯,怎么称呼?”
“我叫刘蓓。”
“哦,好。”
余华心里怦怦跳。
难怪这姑娘这么吸引人,原来是因为叫刘备。
哎呦,从古至今,叫这名儿的真是每个都充满魅力。
“刘备同志,我觉着你们这杂志办的确实非常不错,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也都很热情.
就是北方的小说作品太多,我们南方人看不出太多的共鸣,不够接地气,要是能再多一些南方作者的作品,那就更好了。这只是作为读者我想给你们杂志一点诚恳的意见,刘备同志,您别介意。”
“没关系呀。”
刘蓓快速的把他的意见记录在稿纸上,又留下他的名字读者‘余华’,然后抬起头:
“余华同志,谢谢您的意见,谢谢您购买我们的杂志,对我们杂志的大力支持。”
“诶,不客气、不客气。”
余华看着这张有若仙女般的笑容,内心羞愧。
一想到他的《人民文摘》可不是自己买的而是在火车站换的,他就脸红的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唉,等会去新华书店赶紧补一张“票”才对得起这位刘备同志。
门外和章德宁聊着天的江弦,隔着窗户,将屋里情况看了个清清楚楚。
“余华,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作家江弦。”章德宁笑眯眯的给余华介绍说。
还有些失魂落魄的余华,登时又打了鸡血一样,激动的抬起头,满脸惊喜。
“江老师,您好。”
“你好你好。”江弦不动声色的和他握了握手,同时暗自打量着这位来自海盐的少年。
“从您的《棋王》开始我就一直拜读您的作品了。”余华咧着嘴笑呵呵的说。
“谢谢、谢谢。”江弦客气的说了一句。
“这孩子是我们《京城文学》新挖来的一块儿宝!”章德宁得意的给江弦炫耀说,“他改稿子的速度都快撵上你了,一天就把稿子改完交给我们了。”
“是么?”江弦竖起个大拇指,“小伙子好样的,才这么年轻就能在《京城文学》发表作品了。”
“我还得多跟江老师您学习。”余华自谦说。
“嗯。”
江弦拍拍余华的肩膀,“这样吧,小伙子,你写一篇稿子,拿给我们《人民文摘》。”
“啊?”
余华意外。
他没想到江弦会这么突然的和自己约稿子。
同样感到意外的还有章德宁。
她没想到江弦会当着她的面光明正大的挖人。
余华现在可还是他们《京城文学》的作家!
“这不合适吧。”
她赶忙开口道:“余华现在还给我们《京城文学》写稿子,不方便给你们《人民文摘》写。”
碍于江弦如今的地位,章德宁也不敢跟他翻脸,只能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抗议。
江弦幽幽道:“这又不影响,你刚才不是都说了嘛,他稿子已经改完交给你们了。”
“.”
章德宁忽然就想扇自己一嘴巴子。
她本是想给江弦显摆显摆,他们《京城文学》捞了块儿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