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14节

  让那些编辑们,感受一下什么叫来自四十年后的速度。

  一天稳定四千字,对李长河来说压根都不是事。

  这也就是纯纯靠钢笔手写,这要是换成电脑,别说日更四千了。

  八千那都是小意思!

  其实李长河还有个想法,那就是把京城新华书店的那些库存老书,像高中教材之类的扫一遍。

  就像海淀的新华书店一样,肯定有不少书店的老书都堆在仓库里吃灰。

  毕竟当年风向变化快,很多书很快就不让销售了,有的摧毁了,有的没摧毁。

  毕竟上面的人吩咐,下面的人干活,有的人偷懒,丢在那里说销毁了,也没什么人查。

  按照李长河的估计,等到恢复高考的通知下来了,到时候别说三毛钱,就是三块钱,恐怕也有人买。

  不过思来想去,李长河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太危险了,这可是77年,按照他最近看到的新闻,上面还没明确说结束某个阶段呢。

  整个京城,此刻还处在军管的阶段,军队还没撤出去,基层组织也是刚刚恢复部分职能。

  投机倒把还是很严重的罪名,不能碰啊!

  算了,也就几千块的收益,忍忍吧!

  李长河开始在心里安慰自己。

  大不了多写点稿子,多投几个地方,努力刷稿费吧!

  回到家就卷起来!

  回到家的李长河,再次进入了那种闭关的状态,一边刷题复习,一边疯狂的码字。

  当然,这中间李长河也出去溜达了溜达,骑着自行车在白颐路上溜达了两圈,看之前那帮顽主有没有守着。

  而且李长河现在也学精了,出去背的挎包里面,都放着一把菜刀。

  问就是刚给家里新买的。

  可惜,溜达了两次,也没再遇到那帮人,十之八九是放弃了报复的心思。

  这也让李长河有点惋惜,本来还想从那帮人手上吸点血呢!

  很快,一周过去了,李长河再次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协和医院的门口。

  (本章完)

第16章 “凌绝”火了!

  医院门口,李长河百无聊赖的等着。

  他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个年代的人特别喜欢手表了,因为没个手表计时,是真的不知道时间。

  而且还有一点,四月份的京城风沙还是很大的,风一起,吹起一片黄沙尘土,扑面而来,让李长河无奈。

  最后只好找了个背风的地方,骑跨在车子上等着。

  也不知等了多久,终于看到朱啉跟另一个女孩从医院里面走了出来。

  到了门口,两个人挥手告别,女孩离开,而朱啉则是站在那里四处张望。

  随后就看到李长河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他的面前。

  看到李长河过来,朱啉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他还挺准时的。

  “给!”

  朱啉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东西,递给了李长河。

  “啥呀?”

  李长河接过一看,是一个白色的口罩。

  口罩很厚实,纱布制作,四个角上各有四条绑带。

  “我都消毒洗过了,我就猜到你肯定什么都不带就来了。”

  “这几天风沙有点大,带上吧!”

  朱啉笑嘻嘻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点点头:“我刚才正纠结呢,回去得吃一口风沙,还是你想的周到!”

  “走吧!”

  天气这么差,两个人也没有继续在外面闲逛的心思,路上话也不多,毕竟有风沙。

  一路哼哧哼哧的回到了家属院,李长河将自行车放在了楼下。

  两个人快步的走进楼道里。

  “这天太吹了,赶紧回家!”

  “行!”

  “对了,李长河,下周的话我可能要出差!”

  两个人走到李长河家门口的时候,朱啉忽然间冲着李长河微笑着说道。

  “出差?”

  “对,我们学校有对全国很多地方的扶持援建,我们班里的同学也得去的!”

  “这得去多久?”

  李长河有些无语,他这刚跟这姑娘拉近了距离,还没怎么找着相处的机会呢,对方要出差?

  “不好说,这种援建虽然我们是临时性的,但是时间一般不会短,估计要两个月左右,运气差的话,可能还要时间长一些!”

  “好吧,明白了!”

  “都是革命一块砖,哪有需要往哪搬!”

  “等周一早上,我送你去上学,这也算是变相为祖国的医疗事业添砖加瓦,奉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了。”

  李长河虽然感觉不爽,但是也没办法,这个年代医学不发达,协和作为国内医学层次最高的院校,出去援建是很正常的。

  毕竟很多地方,尤其是乡下,现在还都是赤脚医生呢。

  只可惜,刚热乎的感情线,怕是又要凉上几分了。

  听道李长河的话,朱啉用一副看穿一切的眼神看了李长河一眼,随后笑着说道:“行吧,看在拥有革命热情的份上,让你也贡献一份力量。”

  “走了!”

  说罢,朱啉又往楼上走去。

  只是,走了没几阶楼梯,却又停了下来,转过身子,看着李长河。

  “李长河!”

  “嗯?”

  李长河正准备开门,听道朱啉的声音,又回过神来。

  “等我到了,我会给你写信的!”

  朱啉轻笑着说完,然后也不等李长河回答,就噔噔噔的上了楼梯。

  而李长河则是站在原地愣了一下。

  写信?

  这年头,写信似乎是个好兆头啊!

  朱啉走了!

  而李长河在这个时代刚刚泛起波澜的心,又逐步的冷却了下来。

  这个时代的生活对他来说,终究还是太陌生了。

  李长河深切的感受到了那句话。

  时代的一粒沙,报纸上的一句话,放在这个时候,就是难以想象的巨变。

  朱啉出差之后,李长河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每天在家里刷题,看报纸,看杂志,写稿子。

  外面回城的知青也渐渐多了,公社里原本还对他有些上心的干事现在也对李长河冷漠了下来。

  已经很久不过问他的工作信息了,李长河也乐的如此。

  他有自己的年代规划,只是在这个年代,注定有些与众不同。

  而父母虽然看在眼里,但是什么也没说,也从来没有催促过李长河,只是让他安静地待在家里。

  投给人民文学的稿子依然没有见报。

  一个月

  两个月.

  那篇稿子就像石沉大海了一般,再无消息。

  倒是李长河投给其他杂志的稿子,开始有了回音。

  这些稿子,李长河写的都中规中矩,看他们喜欢发什么,他就投什么,没有很刻意也没有很尖锐的去表现一些东西。

  所以有的稿子被收了,但是价格不高,像给燕京文艺的稿子,才给了千字4元的价格。

  也有的直接给他退了回来,毕竟风向不明,可以说如今各个地方的社会生态都不一样。

  李长河也不在意,退回来的稿子,花上几分钱,找新的杂志继续投。

  这些稿子,前前后后又给他带来了七百多块钱的收益。

  因为李长河写的最少都是万字起步,哪怕最便宜的三四块钱,过稿之后稿费也有三四十元,多点的动辄是八九十元的。

  他的生活开始变得规律,中间穿插着跟朱啉的通信。

  慢慢的李长河发现这个时代的人为什么喜欢通信了。

  因为好多现实相处中不适合或者说不敢说的话,在信件里可以大胆的表达。

  两个人的第一封信还有些中规中矩,但是后面慢慢的通信内容就放开了。

  甚至于李长河的行文也开始大胆了些。

  两个人的感情,倒是在这种异地相隔的通信中,似乎变的更浓密了起来。

  这样平静的日子,直到一封书信的到来。

  其中一封,是人民文学杂志寄来的,这是最新出版的一期杂志,上面刊登的,正是李长河写的那部《一个知青的死亡》

  小说,终于还是发表了!

  而此时,已经是7月份了。

  李长河看着到手的杂志,面色平静。

首节上一节14/3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