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不会,这也只是一个投资罢了,投资太多对我也没好处。”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他自然是想再继续投资,但如果自己投资太多导致巴菲特要更换自己的金融帝国载体,那自己可就亏了;
10%的股份也足够了,且以后也是可以通过各种间接方法收购股票,虽然不是很多,但也不能将巴菲特当傻子,适当即可;
未来的美国,有太多企业他都是没办法控制超过5%股份的,也不需要,20家5%的企业就等于一家大型巨头公司的利益了,且每家公司股票少,还更容易套现。
“好。”巴菲特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与伯克希尔会面之后,杨文东等人便来到了洛杉矶,参观了新开的百思买电器商场,此刻,已经有了很多大牌电器品牌加入进来。
林尤以及百思买的负责人布莱恩一起陪同着杨文东走了一圈。
杨文东笑道:“这里面的国际品牌很多啊,怎么吸引过来的?”
布莱恩道:“杨先生,我们这第一年是免费的,而且也承诺了后面两年会有很大的折扣,所以才吸引到了足够的品牌。”
“嗯这个方法的确可以。”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那售后这一块做的怎么样?”
别说现在,就是前世内地的万达、吾悦等老牌商业广场,早期为了吸引人,都可能会搞出免费或者折扣价的方式;
靠着低成本吸引商家,然后再以这个吸引买家,等买家习惯了或者商场有了一定知名度了,那才能开始正常的商业运营。
布莱恩说道:“目前我们针对彩电、空调、冰箱这些大件都有了附近上门服务的业务,小商品的话则是需要顾客将商品送过来。
而如果价值很低,比如风扇,一般坏了顾客也不会维修,大概率会直接扔了,所以这方面只是投入了少量资源。”
杨文东问:“各个品牌都会修吗?”
布莱恩回道:“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础问题,如果是大问题的话就需要返厂维修或者直接报废了,因为不划算;
另外我们的售后员也会专门学习各个品牌的各种问题,这样能够保证他们的全能性。”
“那这样暂时也够了,以这个为基础,再继续培养更多的人,以后我们还是会在其他地方扩张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销售渠道最大的麻烦,就是售后,这个成本太高了,很多厂家根本没这个能力,因此只能放弃市场;
但如果有一个大型连锁的专业电器连锁超市,不仅仅有销量,还有着能够覆盖大部分问题的售后能力,一切都可以承包给这家连锁超市,岂不是完美?
这就是百思买的商业模式,所谓最佳的商业模式,不过就是解决用户的痛点罢了,而百思买的客户,既是无数的用户、也是各个商家。
布莱恩笑道:“明白,杨先生。”
一会时间后,布莱恩被支开,一名30岁出头的华人男子来到肖恩面前:“杨生,你好。”
“你是香港来的?”杨文东一听语音就知道这是香港人了;
美国也有很多会粤语的,但说法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一听就能听出来,这也是汉语的神奇之处了,在普通话普及之前,国内的各种方言,估计有几千上万种,有的地方隔了几十公里就听不懂了;而英语横跨几个大陆,但基本上就一点音调的区别。
来人回道:“是的杨生,我叫项帆生,之前是金钟家乐福的人事,内部应聘来到了美国这边。”
“好,对你来说也是个机会。”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虽然香港是总部,但一个地方的工资跟当地的整体经济是挂钩的,这就是为什么欧美人一天打螺丝能赚到一百斤食物,但非洲人辛苦一天都吃不饱。
来美国工作的工资自然更高,因为香港公司也是有很多人内部应聘的。
且他在美国的生意,人事财务这些部门,优先也是要用华人的。
“是的,多谢杨生给了我们这样的机遇。”项帆生笑说道。
杨文东又道:“这边华裔的培训怎么样了?”
项帆生回道:“目前我这边已经在洛杉矶招聘华裔来做售后或者一些其他岗位,但难度有些高,很多人不愿意过来,又或者比较远;
所以我觉得可以考虑一下,从香港调集人过来,这边的吃住也是可以统一安排的,来的人只要会英语,教会他们认路、外加如何与美国客户说话,就行了。”
“可以考虑,不过要避免他们来了这里当黑户,要有家人在香港,外加家庭条件不是很差的那种才行。”杨文东想了想后,最终同意说道。
前世内地在改开之后,很多人借着出国的机会,就变成黑户了,甚至不缺一些大学教授级别的,宁可黑下来在美国搬砖;
关于这一点,杨文东倒也认为不算离谱,毕竟80年代中美、中欧、中日等等的经济差距太大了,不是几十倍,上百倍都有可能,在美国刷盘子是真的收入远超国内教授的。
现在的香港与美国差距也不小,虽然没有10几年后的内地大,但也是有可能有人这样操作的,这是需要避免的,不然美国政府也会找麻烦的。
PS:求月票
第554章 华人武术的推广
在美国这样的地方,搭建一个售后体系,是非常费力费时间的,曾经的日系家电巨头,都花费了很长时间与资金;
长兴集团虽然在香港有点资源,可比起日系家电巨头还是差不少的,加上技术不如,所以想以同样方式专门给自己的产品做售后,那难度可能会增加十倍不止,甚至可以说不太可能,或者花费更长时间与资金;
不过如果专心做一个本身就很有前途的产业,然后再顺便发展售后,不仅仅是为自己产品服务,还能为其他各个品牌服务,如此一来,售后的各种平摊成本也会变得更低,且还会有利于家电超市这个产业。
只有这样,才可能弯道超车,其他品牌或者资本也不是没想过这种方法,但光借着现有家电的市场,根本养不活覆盖美国的连锁超市,所以没人投资,可只要等到十年后个人电脑开始普及、各种便携式电器逐步推出,电子市场的总产值也会十倍以上的增长,如此一来,电子超市的模式自然那边行的通。
只不过,如果百思买先几步吃了螃蟹,将基建、品牌给建立起来了,那其他玩家即使能够参与进来,能够吃到的美食恐怕也不会很多了;
12月24日,圣诞夜,杨文东自然不过这种节日,于是便乘坐飞机,返回那香港。
香港星岛日报的总部,总编林友生正喝着茶,看着友商的报纸,摸鱼等待着中饭;
忽然敲门声音响起,一名20岁出头的年轻男子从门缝中探出头,道:“林总编。”
“阿龙啊,进来。”林友生看到自己得力的手下,脸上露出笑容,待人进来后问道:“有什么事吗?”
阿龙笑着说道:“有一件事,关于杨文东的。”
“杨文东?什么事?”林友生立刻来了劲,关于这位香港顶级富豪的任何事情,都会是热门新闻;
阿龙道:“我在启德机场有个朋友,他告诉我,杨文东最近去了美国,然后回来了。”
林友生愣住了,道:“这算什么新闻?”
“总编,你等我说完。”阿龙笑道:“杨文东去的时候是包机的,回来的时候则没有,而是乘坐的自己的飞机,一架波音飞机。”
“波音飞机?”林友生惊讶问道:“那不得几千万啊?”
对于飞机的价格,他们不是很了解,但大概还是知道的,每一次国泰航空购买新飞机,也是能上新闻的。
阿龙笑道:“几千万对于杨文东不是小意思么?不过这的确也是香港富豪第一次购买这样豪的私人奢侈品了,怡和集团都没有过。”
“不是香港,整个亚洲,我估计都还没有。”林友生摇摇头说道:“等会我电话去日本那边朋友问一下,看看日本有没有,没有的话估计就是亚洲第一人了。”
阿龙惊喜道:“那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大新闻了吧?”
“算肯定算,但东方日报居然没有提前爆出来,有些奇怪啊。”林友生皱眉说道。
阿龙道:“会不会因为杨文东是大老板,他们的人也不敢随意报这种事?毕竟打工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犯错,东方日报的销量基本上全港第一,没必要冒险?”
林友生点点头道:“你这样说也对,要是我我也会谨慎,这样,你立刻安排人去写这篇报道,最好拍到飞机照片;
然后行文方面要谨慎一点,以中间态度来描述这件事,或者夸奖杨文东长了华人面子,咱们也得罪不起人家。”
在香港,如今没人敢得罪顶级的豪门富豪,不然就是报社也扛不住压力,光是一个断广告,就可以让自己老板炒自己鱿鱼了。
“明白,我做事,你放心。”阿龙笑道:“照片我那朋友也拍了,不过距离远,只能看个大概,飞机停了一会后就飞走了。”
“也够了,这种飞机也很难接近。”林友生颇为可惜的说道。
以后或许有机会拍近照,但那个时候新闻的时效性就已经没了。
第二天,星岛日报直接首页一架飞机,然后标题:香港华人富豪,赴美豪掷千金购置亚洲最豪华私人飞机。
这样的标题,立刻吸引了无数香港市民,打开正式内容一看,立刻明白了:“哦,原来是杨文东,难怪。”
“一架飞机几千万,可以在中环买几百套房子啊,实在是太有钱了。”
“几百套房子对人家来说也算不了什么,人家旗下的物业据说面积超过千万尺。”
“这么多房子,他一天住一间,一辈子也住不完啊,分一套给我多好,有钱人资源花不完也是浪费啊。”
“你银行有几万块钱,也用不完,给一块钱给我你干不?”
“我又不是有钱人?”
“你要是的话也会一样的,屁股决定脑袋,人之常情。”
不少年轻人,拿到报纸后,笑着讨论着、扯淡着;
对于杨文东,他们也是很钦佩的,毕竟人家创业的时候,比自己的遭遇可要惨多了,但却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境界;
任谁看到了都无话可说,人家也是活该发财。
下午,助理阿英便将星岛日报的报纸递给了杨文东,涉及到长兴集团以及杨文东本人的新闻报道,她都是需要将内容整理好,然后给老板的。
“星岛日报?反应倒是挺快的。”杨文东笑说道。
买飞机的事情,整个香港也只有家人以及最信任的几个手下知道,直到飞机来了才算真正的曝光。
阿英道:“杨生,星岛日报的报道还算客观,只是描述了一下整个事情。”
“行,内容没什么问题,随它吧。”杨文东自然不会在意这些;
身为名人,很多事情都会上报纸,只要没有恶意曲解报道即可。
26号,杨文东带着自己的几个孩子来到了将军澳的影视城;
“哇,糖葫芦~”
几个小孩子看到古人装扮的群演手中拿着糖葫芦,便都围了过去,吓的几名家庭保镖连忙跟随过去,结果一问才知道是假的。
杨文东看着自己身边的几人道:“带着孩子们去到处玩玩吧,保镖分配好,这里也算是我们的地盘,随时招呼保安也行,不过人员还是比较杂,要小心一点。”
其实68年开始,港英就开始打压黑恶势力了,可能也是想让香港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之冠,这些玩意就算有也不能放在明面上;
从治安上来看,香港也比以前强不少,如果是一般的普通人,在人多的公共区域基本上也没什么不安全的了,不过杨家不是一般人,各种谨慎还是要有的,特别是这几年越猴子那边都来了很多人,这些人也造成了不小的社会危害。
安全顾问立刻开始安排,杨文东也就去做自己的事了,哪怕再重视家人安全,可也不可能一直都待在自己身边;
来到一处偏民国风格的街道后,杨文东很快就看到了远处正在打架的李晓龙等人,现在他正被多名东洋武士围攻,这些人似乎是真的有水平,众人打的也是不亦乐乎,很投入,看着也很真实;
几个摄影机,也在周围不停的切换着角度,这几个摄像师,能够收藏几十斤重的设备快速移动位置,足以看出他们的功底,也不差了
过了会,“咔嚓”,一名导演眼看剧情差不多了,便叫了停,随即李晓龙走了过去,跟他商量着什么,不过从双方的语气来看,明显是导演在唯唯诺诺的听着李晓龙的话,同时身边还有人在本子上记着什么。
李晓龙也在认真的讲解着,突然抬头看到了不远处的杨文东,立刻跟身边导演说道:“你们等我会。”
随即便走向了杨文东的方向,他虽然对各类人很狂傲,但面对杨文东这位掌控香港影视行业的资本大亨,还是很给面子的。
“杨生。”李晓龙靠近后招呼说道。
杨文东笑道:“怎么还在拍电影?《霍元甲》不是已经拍完,准备年后就上映了吗?”
随着杨文东的提前引导、外加雄厚资本的推动,李晓龙拍电影的速度也比原先历史上快多了,反正需要什么就建,实在受限于地理环境,那就整个团队包机去海外拍摄;
《霍元甲》这部电影,几个月时间也就拍完了,杨文东也看过了,很是不错。
李晓龙道:“电影是拍完了,不过我准备拍下一部电影了,只不过没有什么灵感,就想着拉几个人过来,动动手;
就算加不了灵感,也能让我在打斗上多研究研究,让他们拍摄下来,也是方便我再后续观看研究。”
杨文东笑道:“行,多动手找找感觉,说不定以后也能拍的更好。”
也就是李晓龙才有这个资格能够让整个团队围绕着他的需求来做这种事情了,其他人想这样早就被骂死了,这么多人力、胶卷,可都是钱啊。
李晓龙又问:“杨生,你有什么建议?”
“电影剧情什么的我不清楚,不过你已经拍了警匪、民国,那不妨可以拍一下现代的。”杨文东笑道:“现在香港最火爆的事情就是房子,你可以拍一部小人物与大地产商、政府对抗的故事,比如抗拆迁之类的,相信很多人会有所共鸣的。”
李晓龙想了想说道:“这个角度倒是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