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223节

  老板笑说道:“小姐,这香港的屋价这几年都涨了两三倍了,你们的工资也涨了一两倍了吧?我这报纸才涨了不到3成,不算多吧?”

  “可是.”女子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似乎老板说的也有道理,可对她来说还是太贵了。

  老板又道:“英文报纸卖得少,单价自然高,您也可以看看华人报纸,即便宜、质量又好,内容其实也不差。

  比如这份东方日报,就3毛钱一份,里面有很多新闻的,香港的与国际的就有,您看看怎么样?”

  “东方日报,我听说过这份报纸。”女子也将目光看向了老板手中的东方日报。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

  这个标题立刻吸引住了他,随后道:“那我就买这一份。”

  三毛钱而已,对于一个正常有工作的白领来说,算不了什么。

  “好嘞。”老板收钱后,将报纸给了客人,道:“这份内容很不错,你看完了之后,心里肯定会有感慨的。”

  “真的?”中年女子有些不信。

  随后便走到一旁阴处,一边吹著海风,一边打开报纸。

  打开后的第二页,就是关于目前旱灾的报导:“时有记者杨立仁报导:“连续数月,香港地区滴雨未降,水库蓄水量急剧减少,水资源变得极度紧张。

  田野中,稻田荒芜,土地干裂,池塘干涸,无水的水库内长满杂草,九龙部分百姓们为了寻找水源,挖地三尺,却只能挖出黄泥。

  部分地区,已然出现了断水现象”

  文章内容,写的极为真实,除了记者的文字描述,还附带部分民众的采访,以及一些水井附近,围满了无数人的照片。

  看起来极为真实。

  “想不到旱灾居然这么严重了。”中年女子看完一段后,心中有所感触。

  这段时间她在港岛,也知晓水的供应有点问题,因为家中的水都变的非常慢,这就已经让她觉得很烦恼了,洗个衣服或者洗个澡,都需要等很久。

  可现在看了报纸,才知道,原来在其他地方,很多人都快连喝的水都没有了,实在是太惨了。

  接下来,她又继续看著后面内容,这份内容重点是描述香港长兴慈善基金会与港府一起合作,会在九龙半岛的十个地点,修建蓄水池,从而给附近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用水。

  这些水站会在2个月后竣工并提供淡水,届时会有一定的要求限制,以保证只有最需要淡水的人,能够优先获得淡水。

  “长兴慈善基金。”中年女子也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在寮屋区居住的可怜日子。

  如果不是她父亲有能力,那她这辈子,可能也是离不开寮屋的。

  “我得去捐点钱。”中年女子突然想到,这东方日报这篇文章的最后,写了长兴慈善基金的帐户。

  任何人,愿意做慈善的,都可以去银行进行捐款,不过这种捐款是没办法指定慈善项目的;

  想要指定做什么类型的慈善,那得去长兴慈善的站点,进行现场委托才行。

  想到就干,中年女子瞟了一眼其他内容,不急著现在看,于是就立刻手招了一辆的士,朝著中环方向前去了。

  香港,中环的一间小办公楼内:

  金镛看完手中的东方日报,合起后放下,说道:“杨生果然厉害,这一招,至少能够帮助几十万严重缺水的普通人了。”

  旁边的沈宝新则道:“方法是好方法,可没有足够的财力与关系,怎么可能做的起来?整个香港也没几个人能够做到。

  投入几百上千万买地建水池以及相关设备、还需要铺设管道,这明显也需要与港府的关系,不然自来水厂能这么配合?

  还得有货船运水,不然光有这些有什么用?你建好了港府也不会给你水?然后还需要人力维持现场环境、又要有传媒来宣传这件事,不然也没多少人知道。”

  “是啊。”金镛点点头:“果然还是那句话,想做成大事,靠幻想是没用的,要投入实际啊。”

  沈宝新说道:“也不是,笔杆子也是很有作用的,难民事件如果不是你顶住压力长时间报导,港府才不会管这件事。”

  “那也是因为我有了足够名气,不然这样操作,港府马上就能封了我的明报。”金镛摇摇头说道。

  自年初开始,香港的难民数量急剧增多,港府开始是不管这件事的,只要这些人不来繁华区就行了,于是派出大量军警,将人堵在水梧桐山上。

  因为没有食物,也没有什么水,他们日子过的很惨,香港多家媒体都没有报导此事,只有金镛敢上,全力曝光后,港府也不得不提供一些基本的生存物资。

  沈宝新笑道:“现在杨文东也是利用你的名气啊,想让你给他写立圣的文章啊。”

  “他要是真的能够帮助几十万贫苦人群,那我就是不要钱,也愿意给他写。”金镛顿了顿,又道:“再说,难民那些事,杨文东虽然没有出面,但也帮助了不少,只是在暗处罢了。”

  之前明报在明处呼吁港府及社会群众帮助难民,而杨文东则是一直在通过明报提供的消息,送上多批卡车的食物。

  二人也算是默契配合了,事后了无尘。

  沈宝新点点头说道:“嗯,看来杨文东的本质,就是想帮助大部分穷苦人群,不管是香港的,还是内地的;

  只是因为他的生意太大了,有些事情他站在最前面太敏感了,会影响很大,所以就只能暗中帮助了。”

  “差不多,我也是这么想的。”金镛点点头:“这次他是帮助香港解决旱灾问题,光明正大,谁都不会说一句不好,所以这次他才的站出来了。”

  沈宝新又道:“倒也不能这么说,这件事他站出来也会有最佳效果。”

  “嗯,那我们就推波助澜一把。”金镛道:“我也写一篇文章,将这件事彻底说清楚,也顺便呼吁一下社会大众一起捐款,这才是最重要的。”

  沈宝新业同意道:“对,杨文东虽然有钱,但旱灾是长期的持续的,让他一个人持续投入也很困难;

  那接受社会大众的捐款就是最佳模式了,只有解决旱灾问题,那整个香港社会才能一起发展,不然长时间缺水,发电与工业要是出问题,那就全完了。”

  金镛点点头:“嗯,这一点,我也会在文章中说清楚的,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淡水在工业与经济中的重要性。”

  PS:求月票

第282章 名扬香港与准备就绪

  6月1日,明报再次推出了一篇文章:【齐心协力,共抗旱灾】

  文章的标题,只是一个很煽情的几个字,下方则是一副整个香港的地图,但背景确实一片黄色。

  翻开一页之后,则是一篇关于香港旱灾的文章,也对香港如今的旱灾做了一份非常描述的介绍。

  时间背景从1959年开始,亚热带副高气压开始逐步控制华南及华中地区,导致来自于太平洋的台风,被副热带高压逼向了日本海方向,从而导致了这几年,华南地区在夏天下的雨水非常少。

  虽然秋冬春一切正常,可少了最强的夏天雨季,就导致了严重的旱灾,内地自己都不够用了,自然也无法供给足够的水给香港。

  从而就导致了今天香港的局面.

  而最后,则是重点介绍了长兴慈善基金会、以及它背后的长兴航运公司,在为了运水,筹集大量资金,要么购买可能会亏损的二手船只,要么就是在很多地方修建蓄水池

  虽然整篇文章没有提“杨文东”三个字,但其中的夸赞之意,却能够让任何人看出,这背后之人,简直就是大英雄了。

  而长兴集团是谁的,整个香港稍微有点关注媒体的人,谁不知道?

  香港中环一间大厦内:

  霍营东看完报纸后,笑说道:‘丁生,今天的明报,你看了吗?’

  “明报?没看,怎么了?金镛又在批判港府了?”丁克坚下意识的问道。

  '这次倒不是。'霍营东笑说道:“他是在夸赞一个人,虽然没提那个人的名字,但是这简直就是吹上天了。”

  “谁?”丁克坚好奇问道。

  霍营东笑说道:“杨文东。”

  “杨文东?”丁克坚惊讶问道:‘是因为前两天东方日报上说的蓄水基站事情?’

  作为华润在香港的代表,丁克坚基本上每天都会看香港的报纸,对于香港发生的事情,自然也有所了解。

  东方日报与港华日报,都是日销过万的报纸,他基本上每天都会过目的,也自然就知道了前两天东方日报与港华日报重点播报的内容。

  “对。”霍营东点点头,说道:“你看看内容。”

  说完便将报纸递了过去,丁克坚接过报纸,看了会说道:“虽然有点夸张,但杨生所做之事,的确是一件大功德了;

  这要是在古代,能够为旱灾百姓提供大量淡水,足够立功德碑了。”

  “是啊,旱灾这样严重,我能够想到的也就是捐点钱。”霍营东摇摇头说道:“但杨文东不一样,他从前到后都在布置。

  从初期的买船运水,到现在的建储水基站,显然就是投入大资本、大精力做这件事了。”

  “不错。”丁克坚也赞同说道:“而且他这样做的风险极大,如果突然台风给内地南部送去大量雨水,那他的这些投入,可都是血本无归了。

  就是不知道,他是如何确定,旱灾会一直持续的,这么大风险的事,也敢做。”

  霍营东皱眉说道:“或许不是因为他不知道风险,而是他宁可冒著无法预测的风险,却还要坚持做这一件事。”

  丁克坚有些动容,问道:“你的意思是,他是宁可自己亏损,也要保证香港的普通人在遇到旱灾时,不至于受到重大影响?”

  “这也只是我的猜测。”霍营东补充说道:“但我也想不到其他可能性了,运水这个生意其实我提醒过他,赚不到什么钱的;

  一个是因为港府不可能给高利润,二个就是真到了那个时候,一个华人借机赚大钱,会很伤名气,舆论压力下也只能降价。

  但是他还是这么做了,而且还越做越厉害,我前几天收到消息,长兴船运开始在国际上放出消息,还要大规模收购旧船。”

  “原来如此,他收购旧船也是为了保证运水?”丁克坚顿时豁然开朗:“难怪很多人都不理解杨文东明明不差钱,跟银行关系也不错,却总是喜欢买旧船。”

  霍营东点点头:“对,因为只有旧船才能快速交易,然后用来运水。”

  丁克坚缓缓说道:“现在这一切都明白了,他花钱买那么多旧船,顶著十年后大批量报废的麻烦,就是为了帮助香港几十万乃至百万市民解决旱灾问题。

  真是大义凛然啊。”

  霍营东笑说道:‘这可是好事啊,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却是心怀普通人,他应该是香港开埠以来的第一人了。’

  “嗯。”丁克坚又说道:“杨生的事迹我准备上报上去了,就算内地这边现在做不了什么,但让他们知道香港有这样的一位大商人,我想领导也会很高兴的。”

  “也行。”霍营东笑了笑说道:“我准备捐一笔大的给他的长兴基金,这些钱,在我的手中,就算要做慈善,也只能随机给人了,帮不了几个真正需要的。

  可在杨文东的手中明显不一样,他是以商业思维来做慈善,尽最大程度帮助穷人,肯定会有著更好的效果,也能帮助更多的人。”

  丁克坚顿时有些为难,道:“霍生,我华润,恐怕就没这个能力了。”

  “理解。”霍营东点点头,他也知道现在华润的难处。

  尖沙咀北部的一处小山之中,无数木制住屋立在这里,也就是香港的贫民窟:寮屋。

  “我要喝水,哇~~~”一名约四岁左右的男童,嘶哑的声音哭著,此刻,他的嘴唇已经干裂,还露出了几条血迹。

  嘴巴一动,就让男孩痛的嘴皮抽搐。

  “儿啊,别哭了,你越哭越渴啊。”母亲也很是无力的抱著孩子,安慰道:“你老豆已经去打水了,很快就会有水喝了。”

  “昨天你也是这么说的。”男孩委屈的哭著,可眼中却没什么眼泪,疼的眼睛直眨:“外面就有水,我喝一口。”

  “不行,外面的水是脏的,只能用来洗衣服。”母亲连忙阻止,解释道:“你要是喝了拉肚子,那就更危险了,听到没有?”

  最后一句是用吼的,小男孩被吓了一跳,只能木讷的点点头,他不理解为什么外面有水却不让他喝。

  “再等等吧。”母亲再次无力的说道。

  她也不想吼自己的儿子,可如果儿子真的喝了脏水,再拉肚子脱水,是真的可能会丧命的。

  就在此时,门外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她立刻以期待的眼神看著门口,希望自己的男人能带点淡水回来,不要跟昨天一样两手空空。

  门外出现了熟悉的身影,而他的手上,还拿著一个小型的红色圆桶。

  “阿英,我找到淡水了。”来人也带著一丝激动的声音。

  这几天,他们全家都快没水喝了,实在是太痛苦了。

  “水,水,水。”男童立刻跳了起来,冲向父亲。

  “水不多,你慢点喝。”父亲连忙说道:“阿英,准备烧水,这生水不能多喝,现在每个人喝一点解渴。”

  实在是太渴了,在回来的路上,他也喝了一点,正常来说,喝一点生水的问题应该不大。

首节上一节223/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