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293节

  邓世荣把烟丝塞进烟筒嘴,说道:“那就宣布吧,反正缸瓦厂的工人几乎都是族里的人,大家现在也不缺这个钱了。”

  邓允贵点了点头,就不再提这个事,目前缸瓦厂那点收入,对于他们两人来说,早就已经不值一提了。

  ……

  一个星期后。

  缸瓦厂。

  邓昌标(邓世荣徒弟)把手里这批大缸做完后,就拿起旁边的水烟筒,从口袋里掏出打火机与烟丝,准备烧几筒烟再回家。

  自从师傅和允贵叔把这缸瓦厂承包出来,他担任其中的一个大缸师傅后,他家里的生活水平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村里经济条件排在前列的人。

  后来师傅牵头成立客运公司,出于对师傅的信任,他把全部身家都砸了进去,占了不少股份,后来客运公司分红,自然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还有就是食品公司成立,他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砸锅卖铁的投了不少钱进去,最终收获了甜美的果实。

  客运公司与食品公司,给邓昌标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一般人要是有这么大的收入,肯定不会再当这个大缸师傅了,毕竟大缸师傅赚钱是真赚钱,但辛苦也是真辛苦。

  然而,邓昌标仍然扎扎实实的在缸瓦厂做他的大缸。

  唯一的变化,就是大缸做得比以前少了大概三分一左右,没有以前那么搏命了。

  就在邓昌标准备烧烟的时候,邓允贵走了过来。

  邓昌标便打招呼道:“允贵叔。”

  邓允贵坐在他对面,说道:“阿标,咱们缸瓦厂,做完这批货以后,就要解散了。”

  邓昌标闻言,塞烟丝的手不由得停顿了一下,问道:“允贵叔,缸瓦厂真的维持不下去了吗?”最近缸瓦厂的生意不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也知道这样下去缸瓦厂迟早开不下去,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那么快。

  邓允贵道:“最近缸瓦厂的生意怎么样,你也是知道的,确实是越来越难做了,反正我是懒得折腾了。”

  邓昌标把烟丝塞进烟筒嘴,问道:“允贵叔,我师傅知道这事了吗?”

  邓允贵道:“我前些天已经跟九叔说过这事了,九叔的意思也是解散掉算了,不过他会重新一个人把缸瓦厂承包下来,不再开工的那种,就当是留个念想,毕竟九叔他跟缸瓦厂打交道几十年,对缸瓦厂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邓昌标用打火机点燃烟丝,咕咚咕咚的抽了几口烟,半响才说道:“那把这最后一批货装窑,我就可以好好的歇一歇了,不用每天这么辛苦的干活了。”

  话是这样说,但这一刻他心里其实有些空落落的。

  他在这里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开始,再到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大缸师傅,已经在这里待了足足有十五年的时间了,这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五年啊,这么长的时间窝在一个地方工作,要说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邓允贵理解他的心情,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缸瓦厂虽然散了,但缸瓦厂还是存在的,等师傅承包下来了,什么时候手痒了就可以过来玩一玩。

  而且,现在你也不缺钱了,是真的没必要再做这么辛苦的工,好好放松的玩一玩,想要做什么生意,就去找你师傅,请他老人家给你指点一下。”

  “知道了允贵叔,干了这么多年,确实也累了,先回去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做生意什么的到时再说吧!”

  “嗯,回去吧,装窑的时候记得过来帮忙。”

  “好的。”

  ……

  回到村里后,邓世荣每天晚上都会到新挖的河道两边,悄悄的放出几颗巨石。

  他放巨石不是随便乱放的,而是利用空间能力,把河道两旁的巨石集体往一个方向移动,然后在中间的位置插入新的巨石,这样一来,族人就不会发现这些巨石的变化。

  主要是这巨石工程太过庞大,尽管族人们天天卖力的到石山上搬运巨石,但到现在为止,河道两边的巨石,也才填补了大概三分之一而已,按照这个速度,起码要到明年才能把河道两旁填完。

  邓世荣不想浪费那么多人力去填,便采用这种办法,悄悄摸摸的加快填补的进度。

  如今,路基60米宽的村道已经搞好了基层与垫层,只差路面的水泥硬化了。

  而别墅群的建设,目前正在挖地基,等把地基全部挖好,再统一行砖脚。

  在博白,盖房子的时候,行砖脚是非常讲究的,都是要请大师算好良辰吉日,并请亲朋好友过来参加。

  这别墅群行砖脚,要把那耶邓氏的亲朋好友都请来,场面绝对比之前祠堂升座和祭祖都要大。

  毕竟无论是祠堂升座还是祭祖,都只是请阿姑大姐和各地宗亲过来,人数哪里能跟全族人的亲戚朋友相比?

  ……

  当农历六月走向尾声的时候,缸瓦厂在卖掉最后一批货,结算了工人们的工钱后,便正式宣布解散。

  这缸瓦厂,是一九八零年五月的时候,邓世荣跟邓允贵合伙承包出来的,现在是一九八九年六月,一共是九年多的时间。

  这九年多来,缸瓦厂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为邓世荣和邓允贵带来了六七万的收入。

  在缸瓦厂解散后,邓世荣又重新跟村里签了一份承包合同,承包期限是40年。

  他现在正按照他的想法来打造邦杰村,别墅群是一大景点,村道也是一大景点,那精美奢侈的祠堂也是一大景点,还有族人们的荔枝山也是非常重要的景点,未来还会打造更多吸引人的景点。

  而缸瓦厂,他打算一直保留着,等到后世他们村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了,那在游客面前展示一下大缸技术,不仅可以让游客们开开眼界,还能把这缸瓦厂也打造成村中一景,也是非常不错的。

  不止是缸瓦厂,还有村里的碗厂,等什么时候做不下去了,他也打算承包出来。

  这些东西在现在这个年代自然是不值一提,但等到了后世,全国各地已经很难再看到这样的农村小工厂了,保留下来可以向游客们展示这些传统艺术,甚至可以让游客们上手操作。

  这样一来,肯定能吸引不少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游客。

  而村里的景点越多,竞争力自然越强。

  来旅游的人多了,那就不只是他们那耶邓氏受益,就是整个邦杰村乃至整个双旺都会因此受益。

  想想前世的邦杰村,那完全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那些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族人逢年过节带老婆孩子回来的时候,都没少遭老婆孩子嫌弃,甚至很多在城市长大的族人,如果不是爷爷或父亲催促的话,根本就不愿意回老家。

  这一世,邓世荣要是能把邦杰村乃至周边几条村打造成旅游胜地的话,那不光是在外面工作生活的族人逢年过节想着回来,全国各地的游客也会迫不及待的想要过来游玩。

  若真有这么一天,那光是想想都觉得带劲。

  ……

  在缸瓦厂解散的时候,村道也开始进行最后的水泥路面硬化了。

  因为有了机器帮忙,再加上干活的族人多,所以只用了五天时间,就硬化了六分之五的道路,剩下的六分之一,就只能等水泥路面可以通车了,再弄了。

  这一点,确实比不上后世的沥青,人家是刚刚铺好,等沥青稍微冷却下来了,就可以通车,速度快的一批。

  在村道两旁以及中间,已经按照邓世荣的要求挖好了树坑,等时机合适了就可以慢慢的开始移植银杏树了。

  转眼又到了七月十四,这个节日对于博白人来说还是非常重视的。

  在博白,逢年过节都要供阿祖公,除非是实在抽不开身,否则族人们都会尽量赶回来节日。

  邓世荣在老家,他的儿女儿媳们自然也赶回老家过节。

  七月十四杀鸭过节,这是博白人由来已久的风俗,只不过以前大家的条件不太好,很多家庭都舍不得杀鸭,而是做更加经济实惠的盖,慢慢的七月十四吃盖也成了习俗。

  如今,那耶村没有谁家缺钱了,自然是家家户户都杀鸭过节,还有一些人家不嫌麻烦,也会蒸盖吃。

  邓世荣今年倒是懒得弄盖,他杀了只土鸭后,就整只放到锅里煮。

  根据这边的风俗,供阿祖公肯定是不能拿生肉去供的,都是要在家里煮熟,并且在鸭(其他如鸡或猪肉也一样)身上放一撮盐,并用小碗装上六碗饭,备上筷子,还要准备好茶跟酒。

  最后,拿上金银香纸,就可以去供阿祖公了。

  因为邓世荣杀的是养了不少时间的土鸭,所以煮的时间要稍微长一些,要不然等会做来吃的时候,会咬不动。

  邓世荣在厨房忙着的时候,邓允泰在龙眼树下跟弟弟妹妹们吹嘘道:“我这次在柳州待了那么长的时间,你们知道柳州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吗?”

  邓允珠眨了眨眼睛,开玩笑道:“大哥,是不是柳州那边的姑娘漂亮啊?”

  邓允泰瞪了她一眼,连忙对老婆说道:“萍妹,你可别听这丫头胡说,我是什么人你是知道的。”

  张秀萍抿嘴一笑,自家老公是什么人,她确实清楚,不由得笑问道:“那柳州带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邓允泰啧啧有声道:“是一碗粉,名叫螺蛳粉,这粉的味道真是绝了,真是越吃越上瘾,在柳州待了那么长时间,我几乎天天都要吃上一碗螺蛳粉。”

  这个年代,螺蛳粉还不像后世那样扬名世界,在柳州这个发源地也只是刚刚兴起几年而已,在其他城市是吃不到螺蛳粉的。

  张秀萍惊讶道:“螺蛳粉?怎么这粉的名字这么奇怪啊?”

  邓允泰笑道:“这个螺蛳,就是我们这里的田螺,柳州那边把田螺称为螺蛳,所以才有了这螺蛳粉的名字。”

  邓允珠疑惑道:“大哥,用田螺煮出来的粉,能好吃到哪里去啊?”

  邓允泰笑道:“具体做法我也不懂,但田螺只是螺蛳粉汤水中的调味品,这螺蛳粉的味道我不懂该怎么跟你们形容,反正这应该是我吃过的味道最特殊的一种粉了。”

  邓允华问道:“大哥,跟南宁的老友粉比起来怎么样?”

  “各有千秋。”

  邓允泰想了想,又补充道:“不过,相比起老友粉,这螺蛳粉的味道更加独特,除了米粉以外,还有酸笋、木耳丝、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等多种配菜,吃起来是真的非常过瘾。”

  邓允珠忍不住吞了吞口水,郁闷道:“以前没去过南宁的时候,二哥和三哥使劲的吹老友粉,把我们馋得不行。现在老友粉吃上了,大哥你又开始吹这螺蛳粉,关键我们又吃不到,真是要命啊!”

  张秀萍附和道:“就是,知道我们吃不到,还拼命吹,真是太讨厌了!”

  邓允泰笑道:“从南宁去柳州也没有多远,而且咱家有超市在那里,想去还不简单啊?”

  邓世荣刚好走出来,接话道:“谁要去柳州?”

  邓允珠笑道:“爸,大哥在跟我们吹螺蛳粉有多好吃呢,看什么时候合适,我们就跑一趟柳州,反正火锅店的经营我已经有经验了,也是时候开分店了。”

  邓世荣道:“螺蛳粉确实有特色,这应该是我们广西最有特色的米粉了,它的味道两极分化,喜欢的人极为喜欢,不喜欢的人闻到味都觉得受不了。”

  邓允珠惊讶道:“爸,你也吃过这螺蛳粉?”

  邓世荣笑道:“我当然吃过,咱们广西的米粉,就没有我没吃过的。”

  要说这螺蛳粉,邓世荣在成立食品公司的时候,还曾动过心思想把它推向全国,但想了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后世螺蛳粉能够风靡全国走向世界,主要得益于短视频的传播和线上下单的方便。

  而现在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先不说螺蛳粉量产的难度大不大,就说怎么让人接受这螺蛳粉,就是一个大难题。

  有那么多产品可以做,没必要选择这螺蛳粉。

  ……

  PS:好家伙,追订又一次刷新记录,而且是大突破,必须开个单章留念^_^

追订连破记录,开个单章留念

  在各位阿表的支持下,昨天更新的371章,二十四小时追订破掉了前天刚刚创下的最高记录,达到了4100+,这个对于本书来说是一个非常牛逼的数据了。

  毕竟,咱们上架时的首订,就只有1977,年前的追订更是只有1400左右。

  然后,在春节放假期间,九成九的书流量暴跌,而本书则逆市上涨,迎来了第一波大爆发,追订连破记录,从1400左右一路提升到3000+,翻了一倍多。

  后来的追订有起伏,但总体的曲线是向上的。

  在五一长假到来,其他书流量开始跌的时候,本书的追订又开始刷新记录,达到了3500+。

  昨天追订3800+,今天追订4100+,这数据的提升真的太牛逼了。

  本书只是小众题材,从开书到现在,上官方推荐的时候,都不吸量,推荐效果比同行差远了,接下来估计要好久才能上一次官方推荐了,完全靠自力更生,所以阿表们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也号召看盗版的阿表,到起点来支持一下本书,还有跳订的阿表,要是可以的话,请把跳订的章节补上,感谢!

  二蛇写了十六年书了,却连一本万订都没有,实在是不甘心啊!!!

  想起几年前,二蛇成绩不好的时候,被某个作者骑脸输出,那真的憋屈到了极点,至今人家骂我废物的单章我还保留着。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由于书的数据不好,没资格上三江和强推这样的推荐,二蛇就想着趁上架的时候冲击一下月票榜,为作品多带来一点曝光度。

  那个时候起点已经推出了月票红包功能,这是官方允许作者可以发月票红包来打榜,这是名正言顺的事,当时二蛇在新书月票榜第三,只是想稳住这个名次,根本没有跟第二名竞争的意思。

  因为第二名跟第三名的奖金是一样的,结果第二名就像个神经病一样,在两本书票数接近的时候,直接发单章骂二蛇是一个连精品都不是的废物,这样的垃圾书凭什么跟他竞争,反正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

  说实话,那个时候作者也入行超过十年了,08年的处女作就已经是四千多均的精品书,12年百万打赏在整个网文圈还不多见的时候,二蛇当时写的《一代宗师都市重生》就已经拥有百万盟和二十几个盟主了。

首节上一节293/310下一节尾节目录